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98看流星 » 第四十八章:向好

第四十八章:向好

    王黎下了土坡,来到小楼前面。

    两层的小楼地下室已经完工,一楼主体也已完成,盖房子的人正在按照要求搭建二楼的钢筋。

    这个小楼是按照王黎的想法,有魏县设计院的人出具的图纸。沿用的是法式风格,注重实用。建好之后,外墙装饰米白色花岗岩,形成一副田园风光。

    这时,小舅李利从东面过来,“黎明,放学了啊?”

    王黎转过头,“小舅啊,我放学了,你这是干什么去来?”

    李利走过来,放下手里的木棍,磕了磕鞋底的沙土。“我去东面看看翻地来。”

    “哦,小舅,地翻得怎样了?”王黎从包里拿出一瓶矿泉水递给小舅。

    李利舒服地喝了一口,长出了一口气,“呼,翻得很快。昨天找的旋耕机,这是打了第二遍了。”

    王黎知道过完年后,母亲找了村里一些相处比较好的人先去把地里的石头捡了捡,然后找了大型拖拉机把地整个深耕了一遍,又把里面原来的小路都翻了过来,把翻出石头都整理在地边,形成一个边界。

    要想种地,首先还是把地里面的石块什么弄干净,原来那些农田里面是没有多少石头的,但是原来的小路上有这些,不使用大型拖拉机是不行的,就着拆点把人家的一个犁头给弄断了。

    深耕之后,晾晒,让太阳光杀菌,这时候把散养的土鸡放出来,把土里的害虫给吃一遍,不能打农药,王黎后期主打的就是绿色环保有机食品。

    等鸡鸭把地里的害处吃了几遍之后,李兰再找旋耕机来把地再次打碎平整一遍,后面无论是种什么就可以进行操作了。

    经过一个月的沤肥,农场的有机肥暂时只能施用一小部分。这80亩地这一季都是种春玉米,李兰去农机商店买的郑单958,计划平整完地之后,就种上,八月中旬收获。八月中下旬时间就把地里全部种上魏县特色青萝卜。

    作为农民的儿子,王黎对于怎么种地是插不上话的。种什么,怎么种,什么时间种都是王瑜和李兰商量着来。王黎只提供方向,具体怎么做,就需要父母动手了。

    两天时间匆匆过,王瑜和李兰忙着种地,这巨额的承包费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父母心中,虽然他俩知道自家是中了彩票获得的资金,但是钱再从自己手里出去就不是一个感觉了。

    以前王黎家种着五六亩地,父母成天累得很,现在有着一百亩地,但父母却不是整天伺候土地,而是管理土地。这身份的变化挺好玩的,如何找人来种地,如何去管理成了他们要学习的内容。

    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做事情往往一开始的时候亲人之间会更好地进行。

    王黎父亲这边只有一个大伯,也没有工作,就是平常种地,偶尔打个零工,干个建筑。王黎大娘和母亲李兰相助之间不是很和谐。

    有个好玩的情况就是,王黎大伯脾气绵柔,王黎爸爸脾气暴躁,到了下一辈,王黎堂哥脾气暴躁,王黎却绵柔懦弱。

    王黎大伯比王瑜大6岁,现在55岁,王黎和父亲商量请他来看门,反正找别人也不是很放心,就请王黎大伯王琥来看门,白天在那里看着,晚上在门岗巡逻睡觉。很轻松,平常没事闲着,农忙时候帮着干一些。这个也是两人轮换,一人一天。另外找了一个村里的相熟的一个,工资一个月300,毕竟是干一天休一天。

    王黎母亲这边人就多了去了,两个舅,五个姨。一大家子,个人都有自己忙乎的事情,真正能来帮忙干活的并不多,也就是闲着的时候过来=帮衬一下。

    看到小舅过来,闲聊了许久,王黎突然想起一个事情。前世王黎小舅肾炎没有注意,后来发展成尿毒症,在大家伙的帮助下换了肾,但后来身体虽然恢复得不错,但脸色总是黑的。

    王黎试着对小舅说道:“小舅,我看着你怎么总是累啊?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瞎说!”小舅李利比王黎打着十好几岁,王黎走老娘家的时候经常带着他出去玩。夏天摸节流鬼,冬天滑冰,秋天烧玉米焖地瓜。可以说二人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

    “真的?”王黎故意摇了摇头,“我怎么看着你这一会儿歇了好几次?看上去一点力气也没有?还有你脸上也不太多,肯定是身体不舒服,你可不能大意啊!”

    “切,你小子就成天忽悠我吧。我可能是这段时间累着了。你姥爷前段时间住院,我陪他做手术可能没有休息好吧。后面我多歇歇就行了。”小舅不以为然地说。

    王黎叹了口气,没有继续去劝。拉着小舅去鱼塘边的椅子处坐下喝水。

    在这春天的绿荫下,威风吹拂着,俩人喝着茶水,聊着天,感觉特别舒服。

    “我说你爸非要弄这个农场,这样感觉确实挺好的。”李利晃荡着腿说道,“就是不知道后面那个萝卜好不好种?”

    王黎说道:“这个没有问题,我咨询过市农科院的专家,咱们的土质适合种萝卜,这里也不缺水在鱼塘这里我打了两口深水井,出水量很大。我建了一个水塔,离地面有十米高,需要浇地的时候完全够用。”

    李利说道:“看样你家是铁了心要弄这个农场了。”

    “对!”

    “嗯,那就好!”李利喝着茶道,“那就好好弄,咱们肯定能行!”

    晚上,小舅吃完饭开着他那声音巨大的三轮摩托回家了。王黎和李兰说起小舅的情况,让母亲再去劝劝他检查身体。

    李兰对于小弟的健康问题很重视,毕竟前面自己父亲刚刚做完手术。

    “好,我见了他一定和他说!”李兰重重的点点头。

    “好,你可别忘了,这个事情耽误不得!”

    妹妹这段时间很放松,家里重点建设农场,她没人管,成天不是看电视就是出去玩。

    王黎对妹妹说道:“萌萌,这段时间家里很忙,你这学习怎么样?”

    “很好啊!”话说完了眼睛都没有离开电视机。

    就着态度啊?学习能好了才怪呢!

    现在是三年级下学期,成绩还可以,前半截吧。唉,等农场忙完了让母亲再说说她。

    回到学校的王黎再次进入学习的世界,经过过年后的这段时间,王黎已经完全掌握高中阶段的英语。

    就这速度比那签到的慢了老多了,人家一个日常签到,就外语精通了,咱这还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努力。

    学习很愉快,但给令王黎感兴趣的就是周六和父亲去买拖拉机。

    小时候,村里有一辆拖拉机就放在王黎大伯家。王黎没事的时候就爬到上面去转方向盘,假装自己在开拖拉机。

    现在这个农场建设中很多地方都需要拖拉机来操作,全部去找外面的拖拉机一个是不方便,另一个费用也不低,不如自己买一个。

    魏县拖拉机很有名,在城西有他们的厂子。

    王黎和父亲年前找了熟人去考的驾照,拿的是B本,也就是这个时候考证还比较松,12月报的名,2月初就拿下了驾驶证,对了,李兰也去考了驾驶证。用母亲的话来说,我一个老婆子,小学没毕业,字都认不多,哪会开什么车?结果去练习的时候就数她练得最认真。

    要选什么拖拉机,爷俩都不是很熟悉。在销售的忽悠中,俩人彻底看花了眼。

    最后,还是王黎拍板决定,就要一台18马力的小型拖拉机,然后杂七杂八的一大堆。这些都是在地里能用到的,像旋耕机、播种机、开沟机等等一共花了一万三。

    99年的一万三,很值钱!但这些是农场需要的,不能省。如果这钱拿来投资的话,可以在村里买两套房子,就是去小县城也能买一套小型楼房了。

    爷俩开着自家新买的拖拉机,迎着微凉的春风,一路“突突突”地往家走。王黎坐在拖拉机的侧坐上,不时回头看看后斗中的农具。

    走到车管所附近,王黎叫住父亲,拿着手续去办了一个牌子,这样以后就是去上路送物资什么的也不怕交警来查了。

    回到农场,王黎就像得到心心念念的大玩具一样开着拖拉机来回的折腾。

    妹妹坐在拖拉机的侧坐上,王黎贴心地给她拴上一个绳子,权当安全带了。俩人开着拖拉机“突突突”地爬上土坡,转到地里,一头扎进去放下旋耕机,在机器的轰鸣中前进。

    那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带着青草的香味,伴着天上不时传来的鸟叫声,让王黎多少年的心愿一样实现了,自己终于当了一把拖拉机手!

    结果就是在母亲的怒骂中,俩人把拖拉机又开了回去。这玩意毕竟不是真的玩具,操作不当还是有危险的。

    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