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成为挽救大明的江南巨富 » 第二十三章 泰昌之死

第二十三章 泰昌之死

    吴泽并不知道历史上的李可灼为什么要献上红丸,但现在李可灼想当这个替死鬼的理由很简单: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更上一层楼。

    李可灼知道李家并非名门望族,自己能成为鸿胪寺丞已经是运气好了,自己的几个子嗣也是不成器的。

    于是他主动找上吴泽与他做了个交易,自己献上红丸配合早已被吴泽买通的司礼监秉笔兼掌御药房太监崔文昇来害死泰昌,吴泽则会在泰昌帝死后第一个上书弹劾李可灼。

    之后按照记划李可灼本人也会被发配到北疆,但作为交换吴泽会收留其嫡子并加以培养,李可灼在堵吴泽能做出一番大事业。

    而吴泽自己接受了这个提议也见识到了红丸的真面目,由一些能让人在短其内亢奋但会伤害身体的药草制成的,再配合上泻药泰昌的身体自然吃不消。

    (泰昌元年农历八月二十九日)

    在李可灼献上红丸王思慧亲自给泰昌帝吃下后,不出片刻泰昌帝就已醒来,在看到王思慧正坐在自己身边后心里也是一陈感动,他开口说道:朕......这是怎么了?

    王思慧抽泣的开口道:陛下已昏迷数日,迹像也未曾有过好转直至片刻前李可灼李大人献上红丸迷药后这才醒来,妾身还以为陛下..........

    泰昌帝见此自是又安慰一番之后他便传李可灼进殿来。

    (片刻之后)

    臣李可灼参见陛下。

    爱卿请起。

    敢问陛下如今是否龙体安康?

    还要多谢爱卿献上的红丸,如今朕已然感觉好了许多,只不过这红丸究竟是何物?

    李可灼回答道:臣此前听闻陛下身体不适,便安家中传下来的秘方取人参,灵芝等物之精华而熬制而成的药丹,只需连续服用九日,便可药到病除。

    泰昌皇帝听到这连连点头说道:爱卿真乃忠臣也。

    ...................(分割线)

    (泰昌元年农历九月一日)

    在家中等待数日的吴泽终于等到了宫中太监的传旨,只听得小太监说道:传陛下口谕,传江南备倭营指挥使吴泽进宫面圣。

    吴泽在给太监塞了一把碎银之后便驾车往宫中赶去,在去的路上亦遇到了当代英国公张维贤与当代成国公朱纯臣,三人对视一眼便无话了,吴泽看出了他们俩人眼中的担忧,必竟如今皇帝叫他们进宫的意义不含而遇,三个月内连死两个皇帝可不是什么好事........

    很快吴泽三人就见到了气若悬丝的泰昌帝此外还有方从哲、史继偕、沈潅、何宗彦、刘一燝、韩爌、朱国祚、孙如游、叶向高等人。

    在泰昌帝交代了一番之后他留下了张维贤,朱纯臣,吴泽,方从哲四人。

    泰昌帝虚弱的开口道:京......城

    张维贤连忙开口:请陛下放心,京营已接管京城各门与皇宫内外,并无歹人作崇。

    王思.....慧....呢?

    虽然吴泽与方从哲两人知道王思慧是自己人但戏还是要演的:已安陛下旨议,王贵妃如今已掌管后宫。这也是吴泽一直在谋划的事,他需要一个稳定且地位高的棋子替自己在宫中收集情报与注视着皇帝,而如今无论是论私泰昌帝对王思慧的喜爱还是公为了自己走后有人能够在宫中制横郑贵妃,王思慧就是那最好的选择。

    太.....子与信.....信王呢?

    吴泽回到:太子与信王俱在东宫,陛下无忧。

    在随身太监给泰昌帝灌了一碗参汤后,他缓缓地说道:辽东有锦衣卫密报,建奴最近似有异动,各位爱卿有何计策?

    吴泽听到说话心里也是一惊,但心中一算也是马上到日日子了,大概再过几月辽阳之战就要开打了。

    他在胸中稍微谋划了一下便开口道:陛下勿忧,先帝托付给臣练兵之事后,臣便一日不敢耽搁,如今江南备倭营虽比不上精锐之师,但亦可称得上训练有素。

    建奴近些年来虽然兵锋强盛但是其人丁稀少,又肆意屠杀汉人,致使其治下不稳,时常有汉人出逃反叛,而辽东自古又是苦寒之地,朝廷只需站稳脚跟防止建奴与蒙古族串通,防止建奴从长城进攻直取腹地之外,只需缓慢推进不断的消磨建奴的人丁,不出十年建奴之祸便可平之。

    臣听闻在江南还有一支由戚金率领的戚家军,西南之地亦有骁勇善战的白杆兵,只需陛下传旨让这两股部队与江南备倭营共同北上,依托辽阳坚墙定可锉建奴锐气。

    此外朝廷亦可开放边市与蒙古各族交易有无,除增加马匹与钱财外,亦可防止他们彻底倒向建奴,同时李氏朝鲜作为我大明番邦,而我大明亦对李氏朝鲜有再造之功,可如同萨尔浒之战之前一般命李氏朝鲜出资出粮,协同我等大明将士返攻建奴,依臣之见五年便可收复失地七年便可平辽。

    如若钱粮有缺何解?

    商贾之人不事生产但却万贯家财,百姓终日劳作但仍无法果腹,此乃阴阳失调之象,依臣之见当取商税!以补朝堂之需,亦可暂开海禁,行开源节流之举。

    方从哲听到这些话自然也是眉头紧皱,这一切自然也被泰昌帝看到。

    如若有天灾致使百姓而起何解?

    各地均有四仓,在丰年时可存入粮食,灾年时以平价售之或行施灾民,辅厂卫监督,各地乡绅辅之可平乱,亦可让太子发布永不加赋昭,使天下民心稳定。

    赋不同与税并非朝廷税收主项,同时平时赋也收不上来,既然如此臣认为不如借此机会收扰民心。

    流民之问何解?

    可以以工代膳广修天下之路可使地方联通亦可让商贾流通,当改制户籍之策。

    爱卿可为首辅之才。

    不得不说吴泽说的七年平辽很诱人(某不愿透露姓名的袁大都督绝的很淦),其他的话也皆是能臣干吏之言泰昌帝过了一会说到:在朕走之后,还望诸位爱卿以国事为主,用心辅佐太子.......吴泽....可担南京兵部待朗一职......

    之后没一会泰昌帝便没了气息,众人也是皆哭泣,之后众人也是下去开始准备各项身后事。

    没过几日在登基大典完成后,吴泽也等来了他想要的消息,李选侍软禁朱由校于乾清宫,移宫案爆发。

    吴泽在得到王思慧传来的消息后不待杨涟、左光斗有所反应立刻独身进宫,由于他身披软甲,手持利剑自然被宫中禁卫拦住,还不待禁卫说什么,吴泽就努吼到:吾乃先帝托孤大臣吴泽!如今皇上受后宫毒妇被困于乾清宫,吾正想去营救,汝等却在此阻绕,是要造反吗!

    禁卫明显被唬住了吴泽又乘胜追机的说到:如今已是危机存忘之秋,还请诸卫便宜行事!

    禁卫此前也认识吴泽又被他的一番话所吓住,在思考了一会后便放了行,吴泽见此拱手行了一礼后便往乾清宫跑去。

    (乾清宫内)

    李选待与郑贵妃坐在左右两侧,而朱由校则将朱由检护在自己身后。

    李选待喝着茶水慢悠悠的说道:太子可是闹够了?

    而朱由校则面色铁青地怒吼道:太子?如今吾已经登临大宝,乃是这大明朝的皇上!

    而李选待则只是扑哧轻笑一声:你吾今尚且年幼如和懂得朝堂之事,我这是在帮你呀......

    李选待的话还未说完就听到宫外一阵吵闹的声音,语气不善的说道:何人在外喧哗?

    话音刚落吴泽就一脚把门踹开闯了进来站在朱由校与朱由检二人面前。

    李选侍怒吼着指向吴泽说道:你是何人?竟敢擅闯宫禁就不怕......

    吾乃江南备倭营正三品指挥使,南京兵部侍郎,先帝托孤大臣之一,太子讲师吴泽是也!

    汝区区一节外臣竟敢擅闯乾清宫......

    住口无耻老贼汝不过是先帝一选侍尔竟敢隔绝内外软禁当今圣上,汝是要效仿武周之事吗!

    李选侍与郑贵妃两人听到这话面色也是一阵慌张,毕竟这个帽子可太大了,但随即李选侍就面色胀红地说道:你如此咄咄逼人,是欺我一介妇人手中的刀剑不利吗!

    吴泽听到这话也是怒而抽出腰间宝剑直对李选侍并怒吼道:吾剑也未尝不利!

    大胆!你不过一正三品的外臣竟敢如此肆意妄为,你有何资格对吾这么说话!

    李选侍话音刚落只听得一道冰冷的声音从宫外传来,他当然没这个资格,那我呢?

    王思慧脚步不减直逼郑贵妃与李选侍问道:为何要阻隔内外?

    李选侍刚开口就听见啪的一声王思慧一巴掌扇在李选侍的脸上说道:谁教你的规矩?你不过一选诗,吾乃贵妃,你有什么资格插话?要回答也是由郑贵妃来回答我。

    李选侍面色铁青充满怨恨的瞪着王思慧而邓贵妃本来就不是事情的主导者更是支支吾吾的,无法回答。

    而吴泽趁着时候更是直接抓住朱由校的手喊道:皇上,信王快走!直往宫外冲去。

    李选侍则是气急败坏地喊道:给我拦住他们!

    而吴泽见真有太监宫女敢靠过来一个箭步冲上去,顺势用剑一劈一砍,挡在最前面的两个宫女变当场血如泉涌,浓厚的血腥味瞬间在宫殿里面传开来直接吓坏了其他人。

    而吴泽则乘胜追击怒喊道:谁敢拦我!

    谁敢拦我!

    谁敢拦我!

    而身后的朱由校见此情景更是激动不已脸色胀红,双手握拳挥动着,喃喃地说了一句:当真是大丈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