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成为挽救大明的江南巨富 » 第十五章 征兵

第十五章 征兵

    吴泽出门后对赵德问道:那五百人的护卫队的情况咋样?还有马匹到了吗?吴泽知道虽然这备倭营以后还是以步兵与火枪兵为主但还是要留有骑兵作为杀招,毕竟辽东的八旗兵可不会站在原地默默的挨打,不过在古代养骑兵的代价可比步兵高的多,如今大明马政崩坏,想要一匹符合吴泽要求的战马只能用高价与蒙古和西北的豪强交易,再者如果要陪养一个合格的骑手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如今已是万历四十八年三月离天启元年的浑河血战只有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可谓是时间紧迫。

    赵德回道:除去掉路上因为意外去世的马匹,共计有两千五百六二匹已经全部安置好了,还有十匹种马与十匹母马也都安排好了。

    嗯......吴泽点点头又说道:咱们护卫队平时招人只会在那个村子里面招吗?

    赵德回道:差不多,但除了李家村还有王家村,刘家村,郑家村,赵家村里面的土地基本也被咱家两家控制以及较低的租子里面的村民都对我们家很感激,里面的农民也很少有独生子都有两三个男丁也都靠种田吃饭,如果少爷想招兵的话从这三个村子里面招是最好的,更何况他们有些家中长辈也在我们家中其他产业里面劳作,父母也在村中生活不会有背叛的风险。不过少爷我看您又要招步兵还要招骑兵,咱们两家资产是多,但这月月的银响以及事后的抚恤费可不少,步兵还好咱们两家如今的利润每个月也在上涨。但骑兵的话战马的养护与用料还要专门派人饲养的钱可不少啊。

    吴泽说道:朝廷旨意下来后每年也必会发放银响,虽然这银响必定是不足的。但除去上下打点一番剩下的银响养一只二千五百多人的骑兵队总归是够的,以后骑兵队的费用一律从内那分里面拨,至于其他士兵的银响与抚恤再由咱们两家出资。

    赵德又问道:少爷,那其他人的待遇是啥样的。

    吴泽说道:首先确定需要募兵的数量与标准,先招募一万一千人的部队吧,卫所里面的老弱病残为我不想用,愿意在部队里面呆着就让就给他们一些闲置如养马什么的,不愿意呆着,就给一笔银两帮他们改个户籍,跟南京的户部走个关系改成民籍放他们归乡吧,至于标准......

    1算上自己这一代家中必须三代务农。

    2无不良嗜好如不孝,赌博,小偷小摸......不能有之类的坏习惯,若想参兵入伍首先要考察其人在村中的风评怎么样,再加之自己评判,两者接过才能入伍。

    3在他们入伍前跟他们说清楚部队里面的训练任务很重不是混日子的地方,要听从命令在正式入伍前会有半个月的适应期,在这适应期里面可以随时退出我们不会事后究责,但要是过了适应期故意拖欠不完成任务立刻逐出队伍,且若有其家人亲戚在我们两家的产业里面工作的即刻辞退,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

    4进入军营之后在放假期间不能与任何人透露有关训练事项的内容,轻则辞退,重则军法处置。

    5二十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身体强壮者优先不能有先天与后天的残疾。

    暂且就这五条吧,既然条件那么苛刻那么军饷也不能少,进入军中之后一年中。在春种的两月,秋收的两月共计四月可以回家帮忙农事,新年每人放一星期的假。除此之外每人每年还有两星期的假期额度可跟长官自行申请,但是若有战事召回受到征召时必须立刻返回,每人每月有一两银响加上每年年末年终奖共计一年十五两银响每月一发,一年中共有两次体能考核进步最大、成绩最佳者各赏银五两,完成额外训练目标赏银五两,每天有半个时辰的文化课,文化课考试也是三月一次跟体能考核的奖励一样,若以上奖励全部拥有则在年末再赏银十两,也就是一年内最多可获得银响五十两,保底十五两,若入选了骑兵队则保底每年影响二十两,抚恤每人二十五两,若家中有年岁不到十八的孩子,咱们两家出资免费抚养至十八岁并且若孩子有意,我们家会优先聘请他,无后者由咱们两家出资收养一孤儿改姓过继给他,同样抚养至十八岁并且我们两家会出资修建英烈碑阵亡者的名字都会刻在上面,每年都会请道士和尚进行祈福每年也会组织上香活动不必担心身后事,对了再加一点标准但这个标准不要加在公告上面,优先选择家中贫困者就先这样吧尽快吩咐下去尽量在四月之前完成招募任务。

    赵德说道:少爷,如此一来咱们两家的开支也太大了.....

    吴泽说道:你家少爷要建造一支天下强军这是必备的,再说了我让你们优先选取家中贫困者也是有道理的,贫穷之人有了那么多银两第一件事情便是置购田地房屋,有了田地、房屋之后便是娶妻生子之后再购置各种家具而这些东西都是要花钱的,虽然这些东西都不是咱们两家的产业,但是这些产业都在江南商会的领域之内,而我们两家加起来的控股是江南商会里面最多的,所以说无论我们发下去多少钱,这些钱最终都会通过每年分红的方式回到我们手上,但是这钱在流通的过程中制造了商品,那些人获得了更好的生活会对我们家更加忠心,我们获得了一只天下强军,而江南商会的其他人也得利了,能让这个模式更好地运转下去,所以钱还是这些钱但东西却变多了,这就是生财之道,好了快去做吧。

    赵德佩服的对吴泽拱拱手就跟其他几人前往那几个村落张贴告示去了。

    一开始那些村落里面的人看见是吴家的家的人来张贴告示就都好奇地凑了过来,不过那些村民也没人识字看了半天都不知道这告示的内容是什么,好在吴家家将考虑到了这个情况专门找了几个落魄秀才每时每刻朗读这些告示,那些村里人原本听到是吴家的征兵告示,心中就有了自己去或让家中子孙去的心思再听到那丰厚的待遇之后便是急匆匆地问在哪里参加考核?毕竟一年保底十五两的收入不知道要卖多少粮食才有,并且收送出去一个男丁家里就少一张吃饭的嘴,那些穷秀才只能跟他们说村口有专门的征兵点让他们有兴趣的话让自家子侄去在那边报道,在一传十十传百的村民口述下,很快那几个村落便都知道了征兵的事情,即使在征兵处的人员在原本的基础上又加大了很大的入选条件之后,那一万一千人的名额还是在。十天之内就满了,虽然在适应期中退出了一些人但是很快又有人补其,最终在四月一号这一天赵德几人圆满的完成任务,并且他们跟吴泽说还有不少人在后备名单上面。

    而吴泽在经过这几天的努力下也终于耗费巨资采购了足够的武器与装备,而同时圣旨也终于下来松江中千户所、青村中前千户所、南汇嘴中后千户所、嘉兴中左千户所、吴淞江千户所、宝山千户所、崇明沙千户所也就是吴泽给方从哲信上的那七个卫所成立江南备倭营,由南京吏部派遣各级官员,受南京兵部调遣,主管江南绞倭之事毕要时刻支援辽东战事,备倭营兵额为一万一千人,每年银响二万五千两,其中国库出二万五千两,内帑出五千两,当然自从京城出发后经过首辅,吏部,南京吏部以及路上的“自然损耗”到吴泽手上的就一万五千两银子,但吴泽对此已是非常满意,这一万五千两银子作为用来组建一只两千多人的骑兵队的初始资金算够了。

    吴泽利用在南京的家族网安排在江南备倭营的大小官吏不是愿意忠于吴家的就是酒囊饭桶之辈,没过几日吴泽虽没江南备倭营指挥使之名已有指挥使之实,统管江南备倭营大小事务。

    江南商会的成立标志着江南世家集团放弃前嫌开始互相联合,而江南备倭营的成立与之后的一系列事件尤其是“血色新年”致使皇族的力量被制约,皇帝的个人意志无法影响帝国的走向,世家集团为了共同的利益驱便者帝国不断前行,这被视为华夏开始进代化进程的第一步。一<<华夏进代发展史第一章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