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风华:神级皇太孙 » 第183章 任命总兵官

第183章 任命总兵官

    就连杨士奇、杨荣等三杨,也很赞同朱瞻基担任征讨安南王陈季扩的总兵官。

    “太子,你怎么看?”

    朱棣没有表态,一脸平静的问道。

    “爹,瞻基还小,打仗不是儿戏;儿臣担心其难担此大任,儿臣以为英国公张辅或者淇国公丘福,才是最佳人选;”

    “况且近日瞻基就要成亲了,刚成亲,就出征,也不太好啊。”

    太子朱高炽居然出言反对。

    杨士奇等人,听完太子的话,一脸不解,有的甚至很生气,他们不知道太子为何反对让朱瞻基担任总兵官。

    太子此举,其用意,朱瞻基或许猜到一些,那就是以退为进;

    表面上反对,其实是在为朱瞻基争取更多的庇护;

    大明智力天花板的名头,真不是盖的;

    首先,太子朱高炽已经在心里把准了朱棣的脉,断定朱棣已经决定让朱瞻基担任此次征讨陈季扩的总兵官,只不过还有些顾虑;

    所以朱高炽才说,打仗不是儿戏,难担大任;

    可是,朱高炽又说了英国公张辅或者淇国公丘福,是最佳人选。

    这两句话,如果连在一起,言外之意就是:

    单凭朱瞻基这小子一人,是无法胜任总兵官的,

    可是如果让英国公张辅或者淇国公丘福给朱瞻基当参谋顾问,

    那不就齐活了么?

    就算朱瞻基军事指挥能力欠缺,可是英国公张辅、淇国公丘福,那可都是身经百战、战功卓越的将才啊。

    有他们在,完全能够弥补朱瞻基的缺点;

    朱高炽此话一出,太子系官员立马心领神会,心说这层窗户纸,需要皇上捅破;

    果然,朱棣沉吟片刻后,道:

    “小子,爷爷答应你担任此次征讨陈季扩的总兵官,同时让英国公张辅给你当副将,你遇到困惑或者疑问时,一定要多向张辅请教!”

    “孙儿谨记爷爷教诲。”

    朱瞻基很兴奋,立马开始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就奔赴战场。

    “大孙,带兵打仗不急于一时,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操办你的婚事;”

    “冯翔那个老东西嫁女心切,一天一个折子催促,爷爷烦都烦死了;哈哈”

    朱棣笑呵呵的说道,

    “成了亲,在家多陪你媳妇几天,然后再出征;”

    “你小子现在有俩明媒正娶的媳妇了,得好好努力,争取明年让爷爷抱上重孙子,至少抱俩。”

    “啊……孙儿尽量吧……”

    老爷子一说抱重孙,朱瞻基就有些心虚;

    生孩子这事,也是概率问题啊。

    一发就命中红心的概率,有多大?

    谁他娘的知道呢。

    还至少抱俩,爷爷啊,您老人家还真敢说。

    杨士奇、黄淮、胡俨等人,因为为朱瞻基争取到了讨伐陈季扩的机会,所以个个心情愉悦。

    所以,当朱棣下令继续给大孙操办婚礼时,居然没有人在出言反对,哪怕婚礼花费巨大。

    这或许就是杨士奇等人心中的等价交换吧。

    我们的要求您答应了,您的要求,我们也答应;

    就连太子朱高炽,也选择默认。

    关于皇太孙婚礼花费,费用已经有着落了,根本无需朝廷出一两银子;

    接下来全力以赴筹集征讨陈季扩的军费,就行了;

    再说了,太孙担任征讨陈季扩的总兵官,军费的事情,他肯定也会有考量;

    只要太孙充分调动他的聪明才智,说不定分分钟就能把军费搞定呢。

    “好啦,诸位爱卿,你们下去吧,一定要把皇太孙的婚礼操办的漂漂亮亮!”

    “太子,你也下去吧,好好和老杨他们一起筹办你儿子的婚礼,这次别他娘的扣扣索索,让天下人笑话。”

    朱棣见两件大事得到圆满解决,开始下逐客令。

    太子朱高炽、杨士奇、黄淮等人,纷纷告退。

    唯独朱瞻基被朱棣留了下来。

    朱瞻基见众人离去,走到朱棣身边,微笑着问道:

    “爷爷,还有何时,需要孙儿去办?”

    “小兔崽子,你的那个蓝色药丸,嗯,叫什么来着,对,伟大的哥,以后还能弄到么?”

    朱棣把嘴凑到朱瞻基耳边,小声的问道。

    “爷爷尽管放心,蓝色药丸的配方,孙儿已经熟练掌握,可随时配制;”

    “爷爷,这伟大的哥,效果咋样?”

    朱瞻基说完,对着爷爷挤眉弄眼。

    “哈!臭小子,居然敢笑话爷爷。”

    朱棣见到孙子挤眉弄眼的怪相,忍不住哈哈大笑,

    “还别说,效果真他娘的杠杠滴,嗯,杠杠滴。”

    朱棣边说,边裂开大嘴叉子,肆无忌惮的大笑起来,看来心情超级好。

    朱瞻基不敢再拿朱棣开刷,只好跟着笑起来。

    片刻后,朱棣恢复正常,认真的说道:

    “小子,你刚才说的什么矛盾啊,阶级啊,减免农业税啊,给商户更多经商自由啊,增加商税啊;”

    “这些东西,真的能产生那么好的效果?”

    “能让老百姓生活的更好?”

    “能让商户们自愿放弃多余的土地,还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益?”

    “能给朝廷带来更多的税银?”

    这些疑问,朱棣作为九五之尊,在外人面前,肯定是不会说的;

    但现在,在自己孙子面前,朱棣一点顾虑都没有,想到就说。

    “爷爷,真能。”

    “其实河南,孙儿已经在进行尝试了,好在河南布政使冯翔,虽然为官不够圆润,棱角分明,爱憎分明,但其思想并不迂腐,孙儿给他说一遍,他竟然举双手赞同,并且积极的进行了实践;”

    “至于效果好不好,在等两三个月,就能体现出来;”

    “所以,现阶段,冯翔河南布政使的职位,不能卸掉,而且在未来至少十年内,他都要担任着;”

    “唯有此,河南的很多新举措,新尝试,才能生根发芽结果,并且根深蒂固;”

    朱瞻基认真的回答道。

    “你就不怕你这种观点,会被天下人视为异端邪说,并大肆攻击?”

    朱棣严肃的问道。

    “怕,但也不怕。因为孙儿知道爷爷会保护我的,更知道爷爷会赞同孙儿的观点的;”

    “是呀,你说的爷爷都认同;杨士奇他们虽然也知道农民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但他们是一群读书人,自有一股子傲气,从来没有真正正视过老百姓的破坏力;”

    “可是,我爹,也就是洪武帝,就是贫民出身啊,咱们朱家,对农民的了解,是深入到骨子血肉里的;”

    “只要大明的百姓不造反,只要大明的百姓支持咱老朱家,咱老朱家的江山,就能永固;”

    “什么瓦剌,什么蒙元余孽,什么地主阶级,都是他娘的扯淡,都是纸老虎,根本不值一提;”

    朱棣的声音,带着强大的自信,和睥睨天下的霸气;

    这,或许就是一代帝王的格局,胸怀,眼界和底气!

    就连朱瞻基,这位穿越而来的现代人,都忍不住拜服。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平定安南叛乱;”

    “大孙啊,你也看到了,国库空虚,拿不出银子当军费,你脑子灵,要不你就再想想办法,帮爷爷筹集点军费吧,嘿嘿;”

    “只要你把平定安南的军费筹集到,爷爷再给你取几房媳妇,咋样,嘿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