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为何而歌 »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六章

    朝议结束一个时辰后,一辆马车缓缓地驶入了左相府,但与往常不同的是,这辆马车没有停在原来的位置上,而是在距离后花园一步之遥的地方停了下来。

    随后,左相卫垣迅速地走出马车,向着后花园快步而去。

    “父亲,你回来了。”正在后花园凉亭边上舞剑的卫灿见到卫垣,连忙收起手中的剑,并从怀里掏出手帕擦了擦脸上的汗。

    卫垣没有说话,而是直接坐在凉亭中间的躺椅上。

    “父亲,早朝时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现在府里只有你吗?”卫垣反问道。

    “是的,耀弟和朋友约好去城外游猎了,估计今晚是回不来了,辉弟两个时辰前去私塾了。”

    “唉。”卫垣叹了口气。

    “怎么了父亲,明明朝议时您还帮着那些文官说话了,怎么一回来就唉声叹气的,难道是他们针对你了吗?”卫灿不解地问道。

    “灿儿,你是这么知道这事的?”卫垣拿起石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茶,茶水冒着丝丝的热气,看起来是刚刚换过热水。

    “父亲您这就小看我了吧,虽说您让孩儿和天衣天羽两营的侍卫称兄道弟这点孩儿的确做不到,但结交上几个能够上朝的官员还是绰绰有余的。”看得出来卫灿非常骄傲。

    “是,没错,今天为父确实为他们说话了。”卫垣点了点头。

    “父亲之前不还说现在大王年幼,正是狠狠打击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文官的大好时机吗?”

    “此一时彼一时了,再者说,这也是拜那个废物所赐。”

    “那个废物是指……”

    “还能有谁,还不是那个治栗内史宁闻,真是佩服他能让为父与陈颂那个老家伙站在一起。”卫垣喝了一几茶,随后重重地将茶杯放在石桌上。

    “也就是说,目前的粮食问题很严重了?”卫灿想了想。

    “昨天早上得到的消息,祁阳道的王家粮仓已经放出去接近一半了,目前已经关仓,看样子估计是撑不了多久了,不过好在当地百姓大部分暂时都在非良田区有了自己的土地,只要嘴上稍微节约一点,再结合当地做些调整的话,应该能撑到下次粮食丰收。”

    “可是,祁阳道那种穷地方和咱们有什么关系?”卫灿百思不得其解。

    “关系大了去了,你动动你的脑子好好想想,既然祁阳道的王家粮仓已经迫于无奈而关仓,那其他各道会好到哪去吗,今天朝堂上连平时基本不说话的宗正何进都主动上报这个问题了,可见目前事态之严重,最关键的是,目前为父不知道畿中道的王家粮仓里究竟还有多少粮食,而且,今天何进提出在各州县认定土地的百姓可以在粮食收获前得到一部分粮食补贴日常生活,这批粮食十有八九肯定由王家粮仓支出,到之后谁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卫垣深吸一口气,接着道:“而且为父还要告诉你,王家粮仓里的粮食肯定有一部分先保证宫内人员与天机天衣天羽三营的供给,这些人加起来少说也有十二三万人,若是再把这部分减去,你觉得那个粮仓里还有真正属于我们的吗?再退一步讲,就算畿中道的王家粮仓空空如也,王宫内部也有一个可供宫内人员与天机天衣两营至少食用半年的粮仓,即使这部分粮食最后也消耗完了,那大王还有都卫军的屯粮作为最后的支撑,毕竟大王是一国之君啊!”

    卫垣的话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为何大家都想方设法地进宫了。

    对当时绝大多数百姓来说,选择进宫做侍卫或宫女这条路可能是其所能走的最为好走的一条路,只要自己能被选入宫,基本上可以做到吃穿不愁,每年还有较为客观的俸禄,除了远离家人外,几乎没什么严重的缺陷了,再加上民间所流传的“进宫后只要大王饿不着,就有你一口吃的”这句不知真假的俗语,此路受到憧憬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宫内的那些危险,和吃不上饭相比起来就更加不值一提了。

    “此外,灿儿你要意识到,从为父与陈颂那个老家伙暂时放下成见这点就能看出来他也觉得解决粮食危机刻不容缓,并且如若事态真到了那种地步,届时粮食是真正意义上的没有,而不是多花点银子就能买到,明白吗?”卫垣语重心长地说道。

    听闻此言,卫灿总算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紧张的说道:“那……那需不需要孩儿去各州县囤积些粮食以备后患?”

    “不必了,为父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而且,只要能坚持上几个月,就能度过此次危机。”卫垣摆了摆手。

    “四个月?”卫灿疑问道。

    “姬泽目前已经接手了瀛东良田区的粮监营,那片良田最快能够做到一年三熟,届时粮食丰收,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卫垣喝了一大口茶润了润喉咙。

    “就是那个和先王差点动起手来,最后愤而辞官的姬泽吗,大王怎么把他请出来了。”

    “是不是大王请出来的不知道,但为父清楚的是,目前能够带领大瀛走出粮食危机的人,也只有他了,至于宁闻那个废物,要是光靠他的话,大家早都一起饿死了。”

    从卫垣的话中也能听出他对宁闻抱有多大的不满。

    “那父亲,我们现在到底该如何是好?”卫灿开口道。

    “等吧,等到瀛东那边粮食丰收即可。”卫垣拿起茶杯,仔细端详起上面精美的花纹。

    “看起来父亲也对姬泽很有细心啊?那为何之前不向大王建议换掉宁闻,启用姬泽呢?”

    “有几个原因吧,其一,目前要尽快解决粮食问题,而宁闻手中这个烂摊子短时间内没人能真正接手;其二,姬泽那个人的性子你也不是不知道,为父作为武官之首都对他心里有些发憷,更别说那些文官了;其三,若是论真才实学,宁闻这个废物连人家的一根指头都比不上,但他也是先王选拔上来的。当年先王完全是被姬泽吓到了,于是想选择一个老实听话的人接替他,结果谁也没想到选了一个这样的废物。”卫垣喝了口茶,摇了摇头。

    “灿儿,你也看到了,真正的饱学鸿儒能人异士无论在哪都会被人重视,而那些只会纸上谈兵,实则腹中空空之人即使一时得势,最终也会跌落谷底的啊,此次姬泽之事不就恰好说明了这点吗?所以,后面自己要怎么做,你要心里有数啊!”

    “多谢父亲教诲,孩儿明白了。”卫灿感激的鞠了一躬。

    “完了也告诉耀儿,这段时间老实点,不要和之前一样一群人咋咋呼呼的,而且,把你手上那些人给我管好,别让其拖咱们的后腿。”

    “孩儿明白。”

    “行了,你去吧,我休息一会。”卫垣挥了挥手。

    卫灿应了一声,离开了后花园。

    此时的佐天望还不知道,一直在朝堂上明争暗斗的陈颂与卫垣两人已经在粮食问题上达成了默契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