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为何而歌 » 第六十九章

第六十九章

    “从前啊,有一个官员,在都城附近的地方当县尉。有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了粮食的丰收现场,并观看了百姓们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场面,当时已经很热了,但百姓们却希望白天的时间能长一点,能给自己多一些劳动时间。这个官员在那里转了转,遇见了一个背着孩子的农妇,他为了缴纳朝廷与官府的税收而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只能在周围捡拾麦穗来使自己与孩子充饥,见到此情此景,那名官员有感而发并写了一首诗。”

    “什么诗?”碧玉明显有些好奇。

    “前面的内容我也记不清了,但最后的三句是: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这位官员能够深切体会到百姓谋生之疾苦,并且心里对自己未曾在田间劳动却能拥有如此多的粮食作为俸禄心中有所愧疚,想必他一定是一位为民请命的好官吧。”碧玉的言语中流露出一丝尊重之情,很明显已经将那几句诗读懂了。

    “是啊,之前我学到此诗的时候还小,难以理解其本意,但今日一想,我也和那名官员一样了。”佐天望感叹道。

    “大王的意思是指……”

    “你之前也说个慈幼局那些孩子生活的非常辛苦,甚至需要照看人员把自己的收入填进去才能够勉强维持基本生计,没错吧。”

    “是的大王,小女子当时……当时也是觉得如果没有慈幼局的那些和蔼可亲的家人,自己肯定早早就死了,能成功活下来已经是天大的福分了,自己已经大了,不应该再去和那些孩子去抢本就寥寥无几的食物、衣服与接收教育的空间,所以才决定进宫的,虽然不知道自己后来会面对什么,但能够在慈幼局长大,是我至今为止最为幸福的事情了。”

    佐天望注意到碧玉用了“家人”这个称呼。

    “是啊,但你要知道,这一切并不是你们的错,你们也是受害者啊,我现在……现在一想起那些孩子的遭遇,再想起刚刚在王库里看到那独属于我,数不胜数的巨额财富,我确实心里有所愧疚啊。”佐天望的话语中有些哽咽。

    “小女子能够明白大王的心情,但若是无法洞察到慈幼局困境的根本所在,那就算再大的补助也只能解一时之急,无法解一生之需啊。”碧玉的情绪有些激动。

    佐天望何尝不明白他的意思。

    说到底,本质上的问题就是因为整个盘锦道实在过于贫穷,百姓连维持生计都窘境百出,更别说抚养孩子了。

    如果不是穷得没办法了,为人父母的谁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慈幼局呢?

    “其实,大王从心里面能够注意到这一点,并希望能够做出改变,就这一点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佐天望没有理解她的意思,只能直勾勾地看向碧玉。

    “大王应该知道朝廷百官们几乎都住在北城,平时也从北城城门进出城吧。”

    “是这样没错。”佐天望答道。

    “也就是说,百官们在平时根本不会和百姓们有实质上的交际,自然也不会对百姓生活之疾苦有所了解,退一步讲,他们也并不关心百姓的生活究竟如何,只要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无人生事即可,如果连这些问题都一无所知,那又何谈主动去做出改变呢?因此小女子认为已经非常难得了。”

    “万里征途才刚刚走出第一步罢了,没什么好夸奖的。”

    “即使如此,也要比那些自始至终都停留在原地的人要强得多吧,再何况,有些人一开始前进的方向就有所偏差,这样下去即使走的再远,也是徒劳无获的啊。”碧玉一字一句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