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为何而歌 »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六章

    昌江作为瀛国的第一大河,由广梁道东部高耸的贺码雪山发源,自东北向西南穿过广梁道,随后拐了一个大弯应势向西北而去,经瀛洲城南部与畿中道后流入三江道,在三江道以东分流为合江与聚江,两江分别向西北与西南流去并最终汇入大海,而三江道因此得名。

    在四百多年前瀛国刚刚建立之时,瀛国的开国君主佐益视昌江为瀛国的“脊梁”,希望昌江保佑瀛国繁荣昌盛,昌江也因此得名。

    瀛洲南部的昌江平均宽度大约不到三百丈,渡船需要航行一个时辰左右。

    昌江两岸的景色可以称得上是山明水秀,在船只上层的佐天望看着周围的景色,不禁有些失神。

    “大好河山,大好河山啊。”佐天望连连感叹道。

    看着他流出好似刚刚见到世面的小孩子一样的神情,郑伟的人心中不禁暗自发笑。

    “看得出来,往返两岸的百姓不少啊。”

    “是的公子,不过,虽说往返百姓不少,但依在下所见,往返两岸的费用并没有怎么上涨。”

    “哦。”郑伟的话让佐天望心中有些意外。“不知这里的船队是哪家商会的船队啊?”

    “是杨家商会的船。创始人杨桦更是一个了不得的人呢。”

    看得出来郑伟对这个杨桦评价很高,这倒让佐天望来了兴趣,他向船外望去,看着波光粼粼的江面,缓缓说道:“看样子你对这个杨桦很尊敬啊。”

    “公子,你是不知道……”郑伟顿了一下,看着周围的旅客,将他所知道的情况徐徐道来。

    杨家商会由杨家三兄弟杨桦,杨林,杨栩三人创立,杨桦为商会会长,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包括粮店、成衣铺、船运、马队等行当的大型商会,在整个瀛国也能排进前列。

    而作为创始人之一和会长的杨桦,虽然家中堆金如玉,但仍心系苍生,抚恤百姓,在成立商会时就立下了“不与官勾结,不发国难财”的会训,在几年前的一次饥荒中,杨桦严令所述各个行当禁止借此机会涨价,并在会内定下了堪称苛刻的规定,而杨林杨栩两人虽对不发国难财的行为没有异议,但对杨桦将价格定在饥荒前标准规定有所不满,多次找到杨桦要求略微上调价格,杨桦闻言大怒,甚至说出了上调价格就解散商会,各兄弟分家的威胁之言,最终杨林杨栩两人迫不得已在此事上作出了妥协。

    杨家商会在饥荒过去后得到了各地百姓的支持与拥护,并且也将瀛洲南部昌江摆渡之务收入囊中,杨家商会在发展中不断壮大,直到今天。

    的确十分难得。

    听得郑伟的话,佐天望不禁陷入沉思。

    能将创立时的会训一直坚持下来,并且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忘初心,难怪会得到百姓的支持与拥护,也难怪会发展成一个横跨数个道的大型商会。

    在佐天望看在,杨家商会的成功,与其说是“市场”的选择,倒不如说是百姓的选择。

    毕竟在非常时期,商会肯定会面临更多来自各方面成本的压力,此情此景下不作出价格调整,就相当于把更多利润让给了百姓。

    人心向背!

    佐天望走到了渡船的船头上,看着对面越来越近的江岸。

    后面,他也要去做一件决定人心向背的事。

    但不知道,面对此事之结果时,人心是向,还是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