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万象周游 » 第三十章 似此良人非良人,似此良宵非今宵

第三十章 似此良人非良人,似此良宵非今宵

    还剑归鞘,周游缓缓吐出一口寒气。

    神剑有灵,剑意流转间侵蚀心灵,已经是近乎变假为真的手段。

    周游心中却有些困惑,罗元通如此豪迈勇烈的人物,何以少年时使用的是这样一把清冷孤独的剑。

    须知道剑心通道心,对于一名真正的用剑之人来说,如果手中剑意和自己的心性不符,也是一件非常别扭的事情。

    难道是罗元通人到中年之后性情大变,还是如他所说,这柄剑是他的师父传给他的,所以剑意如此清冷。

    这个答案在周游打开了手中的信笺之后很快有了解答。

    “周贤弟

    见信如晤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说明你已经踏入了筑基境。在这里为兄要向你表示祝贺。

    道虽迩,不行不至。

    你已经迈入了修行之路,接下来要努力修行,勇猛精进。需知道修行亦如逆水行舟一般,不进则退。

    当你看到良宵时,也许会有疑问,为什么良宵会是这样一把剑。

    因为这把剑是我的师父传给我的,而她本就是一名女子剑仙。

    我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三岁那年师父收养了我,将我带回山中,彼时的师父也不过十六岁。

    师父抚养我长大,教我读书识字,教我练剑修行。于我而言如师如母亦如姐,养育教导之恩比山高,比海深。

    十六岁那年,和师父收养我之时同一个年纪,我下山闯荡,师父将这柄良宵赠予我护身。

    这柄良宵是师父家传的宝物,到我之手已经算是传了第十一代了。良宵长三尺三寸,重九斤七两,铸剑之时因为加入了某种天外陨铁,因此通体银白。

    剑身、剑刃和剑鞘一体打造而成,最能引动天地元气,特别是月华星辉,因此剑名良宵。

    我虽然主修的剑法是山海剑诀,但良宵剑意纯粹,引动山海剑气间并无任何晦涩之处,反而在剑气厚重之中平添了一丝清冷锐气。因此你日后修炼山海剑诀,使用良宵御敌也不会有任何挂碍之处。

    我在三十七岁那年犯下大错,这件事江湖上不少人都知道,于你我更不讳言。

    我亲手杀了师父的未婚夫。

    事中曲直我已经不想再说,但我杀死的那个人,是江州太苍山上清宫,也就是我师门之中一名位高权重的长老的孙子。

    师父拼死保下了我,将我托付给了远在北地的燕国公。从此我隐身在燕国公府为供奉,距离江州万里之遥,这一去就是十年之久。

    十年后当我修到第四境,成为对任何势力任何教派来说都举足轻重的真人境修士之后,上清宫居然传信到燕国公府,希望我返回宗门为我举办龙门大典。

    我不想再见到那些恶心,虚伪,令人作呕的嘴脸,但师父还在上清宫中。

    我返回了宗门,陪他们演了一场戏,也见到了师父。

    谁成想,这一面却是最后一面。

    我对不起师父,辜负了她对我的养育教诲之恩,更辜负了这柄良宵。

    周贤弟,你是一位至真至诚的君子,也是这么多年里我所见过的最出色的年轻人。

    难得的是你还与师父一般,也姓周。

    看到十六岁的你,我仿佛看到了十六岁的自己,仿佛看到了十六岁的师父。

    也是如此的白衣少年,也是如此的意气风发。

    好好练剑,好好用好这柄良宵。

    我相信你绝不会辜负它。

    望安

    愚兄罗元通”

    不到千余字的信,周游反复看了两遍。信中千言,可信背后的罗元通又何止有万语。

    透过这封千余字的信,周游仿佛阅读完了罗元通的一生。有意气风发,有突遭大变,有扬眉吐气,有心如死灰。

    他不知道他经历过什么,他不知道她付出了什么,她不知道他失去过什么,他不知道她心中想的是什么。

    似此良人非良人,似此良宵非今宵。

    再看手中的良宵剑,周游心中多了万千感慨。

    拔剑在手,锋利的剑身划开浓浓的夜色,也仿佛带走了信中的那一缕愁思。

    “放心吧,罗大哥。我必定不会辜负这把良宵。”周游心中暗暗想到,随即拿起了乾坤袋中最后一样东西,那本《山海剑诀》。

    《山海剑诀》脱胎于上古传说之中的《山海剑法》,这本薄薄的剑诀应该是罗元通抄录的版本,里面记载了练剑行气的法门和用剑对敌的招式。

    只不过剑诀中的行气法门只有两层,止步于龙门境,剑招也只得十一式。对于一门传说中更在天人之上的剑法而言,无疑是缺失了大量的内容。

    剑诀开篇清楚标注了作者得到此剑诀的过程,乃是在崆峒山中一处无名绝地的崖壁石刻上获得。当时天光照在崖壁上,印出了一篇剑法。可是还没等作者细看,崖壁上的剑法就消失不见。

    作者只得将自己记住的剑法部分默写了下来,便是眼前这篇残卷,将之命名为《山海剑诀》。

    此后百余年的时间,作者多次回到当初看见剑法的地方,却再无任何收获。

    《山海剑诀》一书中并未标注那处无名绝壁的位置,但是周游已经打定主意日后要去上一次崆峒山,试着寻找那处绝壁所在。

    崆峒位于凉州境内,是传说中上古金仙、剑仙之祖广成子的道场。广成子是上古人皇的老师,曾经传授剑法与人皇。

    后世传说中人皇所用的人道圣剑山河社稷剑,以及与此剑配套的剑法,《山河社稷剑法》,便是脱胎于眼前这本《山海剑诀》。

    人皇借助人道之力和天下名山大川的龙脉之力,打造了这柄人道圣剑,山河社稷剑。并借助这柄圣剑演绎出了一套山河社稷剑法。借此剑压天下百族,奠定了人族入主中土的核心地位。

    而《山海剑法》中同样有采撷天地山海之灵脉,融入剑法之中,借天地山海之力御敌的手段。人皇便是借鉴了这些部分,创造的山河社稷剑。

    这种采撷天地山海灵脉练法的手段是广成子的看家本领,传说中的翻天印就是广成子用上古天柱之一的不周山山体练成,威能无穷。

    不过这种采撷天地灵脉的手段更在天人之上,《山海剑诀》中并未有记载,就算有记载连罗元通都修炼不了,更遑论周游了。

    薄薄的剑诀记载的内容并不多,周游反复观看了数遍,又在心中默背了几遍,确认无错之后将其连同那封信笺一起放回了乾坤袋中。

    随即左手将乾坤袋放回怀中,右手抓起那柄良宵,收拾好心情打算下北峰而去。

    今晚的收获实在太多,不但踏入了筑基境,还收获了这柄良宵和《山海剑诀》。也收获了一个罗大哥藏于心中的故事,以及一份期望和嘱托。

    沿着山道直下,北峰之上并没有什么真正的道路,都是动物攀援行走过留下的兽道。好在周游踏入筑基境之后,行走间随随便便就能跃起个几丈高,这样的险地也算不得什么。

    下得太白北峰,脚踩在山脚下的平地之上,周游却遇到了一群意外来客。

    “什么人?”

    周游刚刚从一块七八丈高的岩石上一跃而下,就感觉到暗中有人窥视自己,横剑在手喝问道。

    “壮士莫惊!”

    黑暗中一阵淅淅索索的脚步声,草丛里钻出了四五个身影。各个身披兽皮,手拿钢叉,却是山里的猎户打扮。

    随着这些猎户现身而出,猎户身后也出现了两个身影。

    其中一人身穿皂衣,头戴幞头。手拿钢刀,怀中还揣着露出半截的铁尺,看模样打扮应该是个捕快。

    而另外一人身穿缁衣赤袍、脚踏快靴,腰间系着一条黄金兽面吞口腰带。居然是周游的老熟人,明面上是刑部督捕司捕头,暗中还有一重玄机秘卫身份的邓红婵邓捕头。

    “邓捕头?”

    “周游?”

    两人同时惊讶出声,而周围原本有些紧张的捕快和猎户们见两人认识,也都纷纷松了一口气。

    “我在太白山中游历,打算穿过太白山去往直隶地区,参加神都的国院大比。”周游解释道:“邓捕头,你怎么也到了这太白山中来了?”

    “我来查案”

    一贯言简意赅的冷面美人邓红婵干净利落的回复道,随后一指身后的捕快和猎户们:

    “这位是临山县的公差梁平捕快,以及临山县的猎户们。王大、王二兄弟,姚小七,段铁柱和涂山兄弟。”

    邓红婵为周游一一介绍道,周游随即抱拳拱手向对方行了一礼,捕快和猎户们也赶紧还礼。

    “查什么案子需要到这太白山中来?”周游接着问道:

    “我在这山中也游历了有小半个月了,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上忙的地方。”

    邓红婵点了点头,回答道:

    “两个月前,神都吏部侍郎之女回济州省亲,却在济州神秘失踪。杜侍郎将此事报与刑部并上书天子,指责济州刺史和河东道牧守治理地方不靖,导致朝中重臣家眷居然会在地方离奇失踪。”

    “济州刺史上书申辩,称有人看到杜小姐带丫鬟出了济州城,因此对方并不是在济州城中失踪。天子下旨给中书省,让萧相负责查明此事。我就是奉了萧相的钧令,前来济州查案的”邓红婵看了一眼身后的捕快和猎户们,接着说道:

    “我在济州查了几天,果然发现杜小姐曾经离开过济州,前往淄州而去。而杜小姐最后现身的地方,就是在这临山县。据说她雇了一个向导,要来这太白山北峰游玩踏青。因此我和临山县衙要了梁捕快协助,会同本地的猎户们一起进山寻找。”

    “据杜侍郎说,其女杜香兰只是一名普通女子,并无任何修为在身。”邓红婵最后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