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监狱岛 » 第三十一章 往那里一直走

第三十一章 往那里一直走

    李见光和李天便重新把小思饱和李不停安顿回马车上休息,他们两人则坐在府前的楼梯上等。第三天,他们才等到镇长。

    天刚明,镇长就冲出了大门,穿着睡衣对他们吼道:“你们是不是疯了?胡闹还带上小孩和老人?赶快回去!”

    见到镇长,李天和李见光立即拉住他,跪在他身前:“镇长您一定要帮帮村里的人啊,这一年已经有五十七个人饿死了!”

    小思饱和李不停见状,也坐起了身。小思饱和李不停互相搀扶下了马车,也跪在了镇长身前。镇长连忙扶起老人和小孩,手忙脚乱,又立即招呼下人,让下人带他们进府里。

    进了府里,李见光和李天不敢坐,小思饱见状也站着。李不停屁股刚坐下,见他们都站着,也想站起来,李见光三人和镇长连忙阻止。镇长这下也不敢坐着,和他们一起站着了。

    “镇长,常河村没有水,耕地都长不起来。村民迫切需要粮食。”

    “我知道……我知道……你找我说过很多遍了。”镇长叹了口气,踱步,“我其实也知道让村民们难以抛下祖宗搬迁,但是……”他欲言又止。

    李见光:“恳请镇长直说,我们必须将问题解决。”

    镇长看向李天:“你之前找我提议让镇里定期资助常河村,定期运送粮食过去……我向上申请了,但是上面不批准啊……我也没办法!”

    “敢问为什么?”

    “我就直说了。你们村子是无底洞,长期资助下去只会没完没了,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人丁增长,资助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大萃政府最近这些年财务越来越紧,官员收入削减、税收加重,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们的资助申请根本不可能成功。”

    李见光:“冒昧多问一句,为什么政府如此不景气?”

    “你们可能长期待在常河村不知道,你们有留意到最近这些年多了很多私营商铺、工厂吗?大大小小的都有。”见他们蹙眉,俨然一副不知情的模样,镇长继续说,“你们从常河村上来镇里,一定看到几条黑黑的路吧?”

    这么一说,李见光确实在沿途看到过几条黑色的铁,在地面蔓延,不知道是什么。

    “那叫轨道,是准备给一辆叫火车的东西用的。”

    李见光刚想再问些什么,镇长却摆手。以镇长的立场,实在是不方便再多说些什么了。李见光只能作罢。

    他们悻悻地出了镇长府。

    李天无奈:“天就容不下我们常河村吗?”

    李见光:“我们再去市里问问。镇长没有权利,我们就找有权利的人,直到找到为止。”

    出发去市里之前,李天说要先去见一个老朋友。他们便到了一间学堂旁。李天却把马车停在了离一间学堂十几米开外的地方,还不让他们跟着,说费事让他们走来走去。李天的眼神闪躲,李见光没来得及多问,李天就小跑去了学堂里。李见光觉得奇怪,和李不停、小思饱说了一声后,偷偷跟上。

    一进学堂,李见光就听到了学生朗读的声音。他顿时觉得自己混乱的脑袋和疲惫的心灵舒服多了,被这些稚嫩、纯粹又洪亮的声音洗涤。他看到了李天的背影在不远处,正和某个人说着话。他轻轻靠近。随着距离的缩短,他看清了和李天说话的人的面孔,立即停住了脚步。

    常河村的祖宗李听是个学者,对于常河村的建设,最重视的就是读书。立人先立身,立身需立学,立学当读书。李听规定,每一个村民都必须读书。即使李听去世久已、饥饿席卷村子,这条祖训也沿袭至今。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常河村的村民到现在还有力气和老天爷对抗吧。

    五十多年前,发誓造福村子的韦向水通过官试,成为了镇里的一名小官。村子里的人都高兴坏了。韦向水从小到大的口头禅就是“我一定会将水带到村子里”、“我要当官,让政府把水弄到村子里来”……他们以为韦向水要兑现他当年说过的话了。但是,一年年过去,村里的人发现村子还是一成不变,水还是没有来。更甚,他们发现韦向水回村子的次数越来越少、逗留的时间越来越短,到最后失去了音讯。村里的人不介意他失败了,他们都是讲理之人,知道很难。他们不理解、不能原谅的是,他丢下他们,一声不吭地逃跑了。

    李见光听说过很多次关于韦向水的故事,村里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没有骨气又冷血的败类。长辈们说的每一个字,李见光都认同。

    李见光在村子保留的画像里曾看过韦向水的样貌。面前这一个正在和李天交谈的人,和韦向水长得一模一样。但是,李见光很确定这一个人不是韦向水,因为如果韦向水还活着,他必定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而面前这一个人是一个年轻人,头发乌黑,皮肤不见褶皱。李见光猜测,他应该是韦向水的儿子。可李天和他为什么要见面,还称呼他为“老朋友”?

    李见光很快得到了答案。那一位长得很像韦向水的年轻人将一沓厚厚的书递给了李天,想必是大萃政府最新的书。李见光这才想到、也才知道,村外的人如此不待见常河村,村长是怎么拿到最新的书给村民们学习的。

    此时,李天和那人道别,一转身便看见了李见光。李天愣住了,嘴半张着,像一个做错事的人一般。李见光见状,赶忙向前,拿过李天手里的书,道:“我们出发吧,事不宜迟。”

    李天舔了舔嘴唇,点了点头。

    他们便出发了。他们这次并不着急,不像来时那样紧张兮兮、期待满满。他们不敢再抱任何侥幸,不敢再轻易期待了。除此之外,李见光也想细细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他想弄明白镇长说的话。他没出过村子,便一直拉着李天问哪里变了、哪里没变。

    李见光看到了很多新奇的玩意——太多了,眨一眼是一个。但是,这里也都不安宁。和常河村相反的是,村子的不安宁是写在明面上的,这里的不安宁是隐晦的,像深夜的老鼠一般。

    他也确实看到了很多深夜的老鼠。夜夜笙歌的权贵们从好玩的店铺里出来,醉醺醺,舌头打结,话都说不清;同一条街的一个小巷子里,下人们在清理着上人们留下的痕迹,有的甚至跪在地上仔细看那些痕迹,看能不能捡到些什么……形形色色,什么都有,和这里新奇的玩意一样多。

    李天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身后的小思饱和李不停,又看了一眼李见光,咽下一口唾沫,小声对李见光道:“刚才在学堂里的人叫韦念恩,是韦向水的儿子。”

    李见光蹙起了眉,没有回话。他在等村长继续说。

    李天叹了口气:“是他先找上我的。起初我并不想理会他,但是他一次一次来找我。我也去找了镇长数十次,吃了无数次闭门羹,知道很不容易,而村里确实需要新的书……我们已经有饥饿的问题了,我不想让村子多一个困难,我想让村子好一些。”

    李见光拍了拍李天的背:“我想如果我是您,也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李天看向李见光,眼神里既有如释重负的释然,也有感激。“通过念恩,我也了解了更多关于韦向水的事情。”李天顿了顿,才继续道,“他何尝不是像我们一样竭尽全力却处处碰壁?”

    李见光:“但是他确实抛弃了祖宗和村子。”

    这时,小思饱忽然唱起了求雨歌。路途遥远,他们时不时就会唱唱。李天跟着唱起来,李见光也是。两人对视,都笑了起来。

    “请您们唱的是什么歌?”

    赶路时,几人忽然叫住了他们。

    他们还没想出话来回答,那几个人又继续说:“您们的歌声真好听。”

    小思饱听罢,立即笑得见牙不见眼:“那可不,我们可是常河村的!天天唱歌!大声地唱,还跳舞!”

    “常河村?那是哪?”

    小思饱立即指着远方的方向:“往那里一直走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