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文武双全 » 第50章 天才习武人

第50章 天才习武人

    贾惜春也在一旁,看到了贾环演示的滑板技巧,有点眼热。

    不过,可以看出来,滑板掌握起来,要比滑板车困难许多,贾惜春有点畏难,不敢尝试。

    但是,听到史湘云说她是小孩子,贾惜春不服气道,“云姐姐,我才不是小孩子呢!”

    史湘云挑事儿道,“四妹妹,你说自己不是小孩子,那也让环老三把你的滑板车把手去掉呀!”

    贾惜春受不得激,正要让贾环把她的滑板车把手也去掉,忽然看到史湘云,掌握不好滑板的使用技巧,又一次从滑板上摔下来。

    还是幸亏有贾环,及时闪身过去,把她接住,才没让她真的摔在地上。

    贾环哈哈笑道,“云妹妹,你可别小看这一个把手,它的用途可大着呢,有把手,你可以轻易上手,去掉把手,是要好玩许多,但是掌握技巧也要困难很多,你可要小心一点。”

    史湘云虽然不服气不认输,但是也知道,摔一下可不是闹着玩的。

    磕碰到手脚,小心遮掩,不被贾母、王夫人她们发现,还能混过去。

    万一要是磕到头脸,留下伤疤,对她这样的侯门大小姐,可就是大事了!

    史湘云在荣国府是客人,又深得贾母宠爱,责罚挨不到她身上。

    贾环却逃不过一顿责罚。

    虽然这次,时隔两年,再见到贾环,史湘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很多变化,但是仍然改变不了他的荣国府二房庶子的身份。

    史湘云旁观者清,能够看出贾宝玉、贾环这对年纪只相差了一岁的兄弟,在荣国府里待遇的差别。

    史湘云虽然喜欢玩闹,但性格纯良,不是那种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自私自利之辈。

    为贾环着想,史湘云接下来尝试滑板的时候,小心了许多。

    先被贾环牵着手、扶着胳膊,试着掌握好滑板的平衡,才自己尝试。

    史湘云在众姐妹中,是喜动不喜静的异类,运动能力过人一筹,很快就掌握了滑板的技巧,可以在院子里自由滑动了。

    虽然还玩不了什么花活儿,但是至少不用再担心摔跤。

    等史湘云玩累了,贾环又让林黛玉,也试了试滑板的乐趣。

    林黛玉掌握不好滑板的技巧,最后选择把把手装上,学习简单的滑板车。

    后面,贾探春和贾迎春,也都被贾环拉着,加入进来。

    一时间,贾环的小院里,欢声笑语不断。

    等午饭过后,贾宝玉、贾兰、贾琮等人,从家塾放学归来,也都来到贾环的小院,让这里更加热闹。

    贾环不知不觉间,成为荣国府第四代里的中心。

    不过,这种情况,只维持了两天,等到三月十六日,贾环恢复去家塾读书,贾政那边,也给他安排好马术、箭术、武艺教练,贾环的清闲日子就到头了。

    上午要在家塾读书。

    贾氏家塾的塾长贾代儒,和贾代善同辈,是贾家的第二代,贾环要叫他一声“老太爷”。

    贾代儒名字里有过“儒”,读了一辈子书,却至今仍然只是个老童生,学问可见一斑。

    贾氏家塾中的学子,大部分都是贾氏子弟。

    按照贾家的规矩,族中子弟五岁开蒙,到家塾里读书,苦读十年,到十五岁,如果无意科举,可以自行其是。

    贾珍、贾琏当初,也都是在贾氏家塾读了十年书。

    贾蓉两年前和秦可卿成亲的时候,刚在家塾完成十年教育,捐了一个国子监监生的名头。

    贾蔷比贾蓉小了几岁,现在还不满十五岁,仍在家塾读书,。

    贾芸比贾蔷年长一两岁,今年读书就满十年了,本来是出去找一门营生的,却被母亲押着继续在家塾读书。

    贾家子弟,在家塾读书,不仅免束脩(学费),还免费供应笔墨纸砚课本,甚至还有免费的餐食。

    贾家之外的子弟,想要进贾氏家塾读书,可以在宁荣二府找关系。

    金荣是走他姑母璜大奶奶的路子,求到了王熙凤这里,才能在贾氏家塾读书。

    后面的薛蟠、秦钟,自然是走王夫人、秦可卿的门路,从而进入贾氏家塾。

    贾氏家塾现在有学生三十多人,其中外人也有十多个,都是七八岁、十来岁的年纪,正是惹是生非的时候。

    好在贾代儒老太爷的身份,还能镇住场子,没有闹出过什么大乱子。

    贾环前两年,在家塾里,也是扮演小透明,不掺和其他事情。

    现在时隔两年回来,行事也和以前一样。

    他在扬州的时候,跟着贾雨村、林如海,早就熟读了《四书》,连《五经》也有所涉及。

    到了贾氏家塾,因为只有贾代儒一个儒师,三十多个年纪各不相同的学生,只能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按照入学年限长短,教授不同课程。

    贾环之前,已经从贾宝玉那里探知到,他学过“三百千”之后,没有接着学《四书》,而是先按照自己的兴趣,学起了《五经》中的《诗经》。

    贾环也有样学样,请求贾代儒,和贾宝玉一起读《诗经》。

    贾兰才进家塾不到一年,按照家塾的教学进度,应该还在学《三字经》,不过他的“三百千”,在开蒙之前,就跟着母亲李纨读熟了。

    贾环回到家塾之后,便带着贾兰提前预习《四书》,先从字数最少的《大学》开始,贾环趁着教导贾兰,自己也对《四书》进行复习,加深理解。

    午饭过后,从家塾返回荣国府,贾环要在前院的马棚处,跟着贾政从先荣国公的家将中,挑选出来的马术、箭术、枪术教练,学习武艺。

    教练共有两人,都已经四五十岁的年纪,在贾代善逝世之后,他们在荣国府里,没有了用武之地,被安排去了城外田庄。

    马术、箭术教练是一人,名叫方永堂;枪术教练名叫江世强。

    方永堂和江世强,早年跟着贾代善,曾经征战过沙场,是真正杀过敌、见过血的悍兵,现在虽然已经远离军伍二三十年,但是身上仍然带有浓郁的军中习气。

    他们是贾代善身边的老人,贾环按照府中规矩,对他们以“方爷”、“江爷”相称。

    方永堂、江世强连称不敢,但是见贾环坚持,只能接受。

    方永堂和江世强,都是荣国府家将,属于贾代善的私兵,对贾家忠心耿耿。

    贾代善作为国公,按照大乾王朝军制,可以有三十二名私兵。

    贾代善逝去之后,贾赦继承一等将军爵位,按照军制,也可以保留十六名私兵,但是贾赦无意军旅,就把代表贾家最强战力的私兵解散了。

    贾代善的三十二名私兵,大都选择荣归故里,回金陵原籍养老。

    只有六七人,选择留在京中,先被安排做荣国府的护院,等年纪大了,就被安排到城外田庄颐养天年。

    荣国府两代国公,战功累累,功绩卓著。

    谁能想到,二代荣国公贾代善去世之后,荣国府就弃武从文,让他们这些私兵,没了用武之地。

    这两年,方永堂、江世强等六七个留在京中的私兵,陆续也有几人,选择返回金陵,落叶归根。

    方永堂和江世强是一干同僚中年纪最小的,想要多留两年,再看看情况。

    不想荣国府的后辈中,还真出现了一个想要习武的,贾政为贾环招募武艺教练的消息,传到他们面前的时候,让他们激动不已。

    方永堂和江世强,昨天已经和贾环见了一面,在贾政的见证下,约定好了学习日程。

    今日是贾环习武的第一堂课。

    方永堂和江世强,在正式教学之前,要先摸摸贾环的底子。

    贾环现在九岁,正是习武的黄金年龄,他这两年个头蹿升,看上去像是十二三岁,身体十分壮实,是个习武的好坯子。

    方永堂和江世强,不禁见猎心喜。

    贾环庶子的身份,在习武上,不仅不是阻碍,反而成了利好。

    荣国府不像“四王八公”的其他几家,仍然坚持在军中发展,已经弃武从文,家业有读书走科举正途的嫡子继承,像贾环这样的庶子,没有读书的天赋,习武从军,不失为一条好门路。

    荣国府现在虽然已经远离军伍,但是两代荣国公,在军中留下的人脉,仍然十分深厚。

    贾环将来要是真的从军的话,有两代荣国公的余荫,起点就要比普通人高很多。

    这就是世家子弟的优势。

    古今皆然。

    贾环身怀《先天功》、《黯然销魂掌》、《雪山剑法》、《七宝刀法》,论个人武艺,比行伍出身的方永堂、江世强高明许多。

    不过,军伍之中,个人勇武,只是成功的基本条件。

    贾环将来就是从军,目的也不是只做冲锋陷阵的小卒,而是要做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大将军。

    不说执掌千军万马的大将军,就算是只率领三千兵马的一营指挥,个人勇武的作用,也会被大大的限制。

    刀剑这样的短兵器,到了两军阵前,远没有箭术这样的远程攻击、枪法这样的长兵器有用。

    所以,贾环在方永堂、江世强面前,态度十分端正,没有展现出自己的过人武学,跟着他们两个,从头开始学习马术、箭术、枪法。

    只是,有武功的底子,贾环学起马术、箭术、枪法,进度要比平常人快得多,让方永堂、江世强二人连呼“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