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文武双全 » 第48章 自请学武艺

第48章 自请学武艺

    众人往贾母院子走去。

    路上,贾环来到贾宝玉身边,对他说道,“二哥,林姐姐来了,我也回来了,府上热闹了许多,这样的热闹,怎么能少了史大妹妹呢,你等下和老祖宗说一声,让老祖宗派人去把史大妹妹接过来。”

    贾宝玉闻言笑道,“老三说的是,你如果不说,我差点忘了史大妹妹,我等下就和老祖宗说此事,明天就把史大妹妹接过来。”

    贾环看林黛玉面带好奇,对她说道,“史大妹妹是老祖宗娘家侄孙女儿,从小也在府中,和我们一起长大,性情非常好,姐姐见到她,一定投缘。”

    林黛玉笑道,“你们从小这么多人一起长大,真是热闹。”

    贾宝玉笑道,“妹妹现在来,我们就更热闹了。”

    说笑间,众人来到贾母房中,王夫人、邢夫人、李纨、王熙凤都在,少不了又是一番见礼。

    王夫人、邢夫人在众兄弟姐妹面前,是长辈,在贾母房中,身份却是儿媳妇,贾母用饭,她们只有在一旁伺候的份儿。

    现在有了李纨、王熙凤,不用王夫人、邢夫人二人亲自劳动,也只能坐在一旁,看着贾母和众兄弟姐妹一起用饭。

    贾兰在祖母王夫人、母亲李纨面前,有些拘谨,贾母看到他,十分欣喜,叫到身边问话,“兰哥儿现在也在家塾读书吗?读的什么书?”

    贾兰回道,“回老祖宗话,重孙现在跟着先生,学了《三字经》,正在学《百家姓》。”

    贾母笑着问道,“可怜你小小年纪,课业能跟得上吗?”

    贾兰回道,“跟得上。”

    贾母笑着说道,“我刚才见你腰间挂着什么东西?”

    贾兰回道,“是三叔送给重孙的竹刀,三叔还在教重孙刀法呢。”

    贾母笑道,“好好好,允文允武,是我贾家的好男儿!”抬头对贾环说道,“环哥儿,你什么时候学的刀法,都能教兰哥儿了。”

    贾环笑道,“孙儿哪会什么刀法,只是在哄兰儿开心罢了。”

    贾母笑道,“习武可比读书辛苦多了,不信可以去问你们大老爷、二老爷,他们当年既要读书又要习武,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可惜文不成武不就,到了你们这一代,就只让你们读书,不再强迫你们习武。

    “不过,依我之见,身为男儿,从小学些武艺,没有什么坏处,不求你们学得多好,能够强身健体就行。

    “读书科举,也不轻松,且得苦熬着呢,当初你们珠大哥,读书是很好的,就是身子弱了些,才......

    “你们要是能吃得了习武的苦,就让你们老爷,从你们老太爷的家将中,挑两个有真本事的,跟着练一练。”

    贾环当即说道,“孙儿正想向老祖宗求一求这件事呢,老祖宗知道,孙儿天资愚钝,将来可能无法像珠大哥、宝二哥那样科举入仕,趁着现在年纪还小,学点武艺,可以走武举的路子。

    “将来,宝二哥给老祖宗考个文状元,孙儿给老祖宗考个武状元,我们兄弟两个一文一武,相辅相成,定然不会坠了祖上志气!”

    贾母听到贾环这番话,老怀大慰,呵呵笑道,“环哥儿说得好!你在读书上比宝玉天份差一些,习武考武举,确实是一条不错的路子,咱们府上在军中有些关系,你将来要是从军的话,也能有些屏障。

    “既然你有这份心,等吃完饭,就去找你们老爷,就说是我吩咐的,让他在家将里,给你挑选两个师傅,认真学一学骑马射箭长枪短刀,看你在习武上,有没有天赋。”

    贾环喜道,“是!多谢老祖宗。”

    贾母说道,“我老了,你们老爷年岁也不小,都不会再有什么大成就,我们贾家将来如何,还要看你们兄弟的,宝玉有读书的天份,将来走科举入仕,环哥儿你读书不成,有意习武,我们自然也要成全你,只要你吃的下习武的苦。”

    贾环说道,“孙儿不怕吃苦。”

    贾母和贾环的对话,王夫人一直在冷眼旁观。

    贾环离京两年回来,身上的诸多变化,贾探春都能看到,王夫人自然也有感知,只是暂时没有腾出手来摆布他。

    现在听他说,要弃文从武,还放言要考武状元,反倒打消了王夫人的戒心。

    荣国府虽然是以武起家,但是从第三代起,就已经在弃武从文,到了第四代,更是专心向学,军中势力,大半已经被王家的王子腾接过去,让他坐上了京营节度使的高位。

    贾宝玉在读书上,确实有天份,不过向学之心,却没有贾珠那么坚定,一方面是他自己的性情使然,另一方面,也和王夫人和贾母的宠溺有关。

    贾政想要管教他,贾母和王夫人都拦着。

    不过,王夫人拦着是拦着,对贾宝玉的未来前程,还是十分有信心的,贾环说他能考中文状元,王夫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大乾王朝文武分治,虽然没有两宋时期那么分明,但是立国数十年,随着老一代开国武勋相继逝去,朝中文官集团的势力,已经明显超过武勋。

    尤其是当今天子建和帝继位以来,朝中两帝并立,太上皇永宁帝牢牢掌控着军权,从而把持着朝局,建和帝只能从文官集团这边,寻求破局机会,对文官集团的倚重更甚。

    宁荣二府,虽然已经弃武从文,但是在朝中,依然是武勋的代表,在政局上,坚定的站在太上皇那一边。

    倒是通过联姻,窃取到贾家的军中势力,作为京营节度使的王子腾,审时度势,暗中投向建和帝。

    另外,荣国府的姑爷林如海,作为纯臣文官,现在也被归为建和帝阵营。

    王夫人对贾环的忌惮,主要在于,担心他要和贾宝玉竞争家产。

    虽然,贾宝玉嫡子的身份,占据天然的优势,不过贾环要是表现得太好,难保不会出现以庶压嫡的局面。

    如果贾环这个时候,真的表现出要和贾宝玉证明竞争的态度,王夫人绝不会袖手旁观,作为嫡母,她有的是办法惩治贾环。

    贾环这一番要和贾宝玉一文一武,相辅相成的言辞,打消了王夫人的顾虑。

    贾环要是坚持走科举入仕的道路,王家在文官方面,没有什么人脉关系,可能给他留下可趁之机。

    他现在要习武考武举从军,将来定然会落到王子腾手里。

    王子腾现在不过四十来岁,已经坐到京营节度使的高位,未来妥妥的军中大佬,贾环将来从军,绝对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王子腾,是王夫人给贾宝玉,在宁荣二府之外,找的最大靠山。

    王夫人嫁到荣国府这么多年,除了为贾政生养了三个儿女,做的更多的,是挖荣国府根基,补贴娘家。

    王子腾能够坐上京营节度使的高位,王夫人出力最多。

    虽然事情不是王夫人亲自做的,但是如果她不是荣国府的媳妇,宁荣二府的军中人脉人情,绝对不会用在王子腾身上。

    别人家里,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

    就像贾敏,嫁到林家之后,就全心全意为林家着想,不惜用自己的嫁妆,补贴林家。

    王家在教育女儿方面,却有独特门道,让出嫁的女儿,仍然心向娘家。

    王夫人如此,薛姨妈如此,王熙凤也是如此。

    贾家一门两国公,家世显赫,之所以在短短三四代之后,就沦落到抄家的下场,原因自然是多种多样的。

    不过,王家通过联姻,从荣国府身上吸血吸髓,是一个十分重要、不容忽视的原因!

    一时饭毕,王夫人、邢夫人领着李纨、王熙凤离开。

    贾环没有跟着她们一起走,在贾母房中,陪着贾母说了一会儿话,才带着贾兰离开。

    先要把贾兰送回到李纨的院子。

    路上,贾兰忽然问道,“三叔,你教我的那套刀法,真的是在哄我的吗?”

    贾环在贾兰的头上揉了一把,笑着说道,“当然不是了,不过我的刀法,是梦中跟一位老爷爷学的,说出来大家都相信,我也懒得掰扯,今天请老祖宗给我安排习武,等我学成了,就有更多东西教给你了。”

    贾兰点头道,“我也要和三叔一起习武!”

    贾环笑道,“你有这份心就行,先跟着我把这套刀法练熟,等过两年,你年纪大一些,再跟你娘说习武的事情,免得她担心。”

    贾兰听贾环提及李纨,默然点头。

    来到李纨的院子,李纨还在王夫人那里服侍,没有回来,不过自有贾兰的奶娘丫鬟把他接过去。

    贾环自己到贾政的内书房梦坡斋请见。

    贾政现任工部员外郎,官职从五品,工部管着天下工程事务,按理说应该事务繁忙,不过贾政却始终忙不起来。

    他当初的工部主事,是太上皇特许恩荫的,虽然在工部学习了好几年,但没有亲临过工程现场,不通实务,只能做一些务虚的工作。

    后来因为年资,迁升为工部员外郎,在工部仍然被边缘化。

    贾政这么多年下来,也习惯了这些,每天只是按时上衙下衙,不多管不多问部里事务。

    下衙之后,也很少与同僚交际,往往先在外书房,和詹光、单聘仁等清客下棋闲谈。

    晚饭或是在王夫人房中用,更多时间,是在赵姨娘房中吃。

    用过晚饭,时间还早,就在内书房梦坡斋读读书,然后多半安寝在赵姨娘房中。

    贾政现在有一妻两妾,和王夫人已经分房多年,现在一年在她那边住不了几次,周姨娘是王夫人的陪嫁丫头晋升,不太得宠,贾政十天在她那里住不了一两日,其他时间,都在赵姨娘这边。

    赵姨娘虽然性格粗鄙,但是在贾政面前,却善于俯身做小,因此颇能讨贾政欢心。

    贾环来到内书房梦坡斋门外,贾政的清客,进不来内院,服侍在门外的,是府中小厮。

    贾环通禀过,得到贾政应允,进到书房,先见过礼,才把贾母的安排转述出来,“老太太见孩儿有心习武,请老爷安排两个老太爷的家将教导。”

    贾政皱眉道,“你不好好读书,怎么生出习武的心思来?”

    贾环回道,“孩儿不是不读书了,而是在读书之外,也学习一些武艺,将来若是科举正途走不通,还可以试一试武举,也是一条门路。”

    贾政闻言,沉吟了一番,点头说道,“你这样说,也有几分道理,你姑父的信中,虽然说你读书大有长进,但我知道你,不会深信这些过誉之言。

    “以你的天份,将来要科举入仕,确实比较艰难,读书的同时学些武艺,若是科举正途走不通,转试武举,中试的可能是要大一些。

    “只是,习武可不是说笑的,要比读书辛苦许多,当年我......你既然要习武,就要坚持下去,不能三心二意,若是我给你安排了人,你自己吃不了这份辛苦,想要反悔,得先问一问我手里的板子答不答应,你可以想好了。”

    贾环正色道,“孩儿已经想好了,绝不会让老太太、老爷失望的!”

    贾政看着面前已经是少年模样的贾环,脸色虽然仍然严肃,眼神中却流露出几分欣赏。

    这个庶子,虽然样样都比不过两位嫡子,但是先是在孝心上,让贾政刮目相看,现在又立下习武志向,总算有了几分可取之处。

    贾政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我这两日便给你安排,今日是三月十三,再让你休息两天,三月十六日,你恢复去家塾读书,上午读书,下午习武。”

    贾环肃手领命道,“是。”

    从梦坡斋出来,贾环没有在府中乱窜,径自回自己的小院。

    第二天,贾环早上起来,仍然是昨天那一套,先在院中练了一套《雪山剑法》,活动开身体,吃过早饭,去给贾母、王夫人请安,然后送贾兰去家塾,回来之后,去王熙凤院子,逗弄了一下大姐儿。

    今天没有去东府那边,倒是尤氏带着秦可卿,来荣国府来给贾母等人请了安,见了见林黛玉,自有一番话说。

    贾宝玉昨天央求贾母,今天派人去保龄侯府,把史湘云接了过来。

    史湘云到了二门外,把自己的婆子丫鬟撇在后面,自己先拎着裙摆,迈开步子往贾母的正房跑,不等丫鬟通禀,已经跑进贾母房中,急切地叫道,“林家姐姐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