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文武双全 » 第43章 侄儿侄女儿

第43章 侄儿侄女儿

    林黛玉把通灵宝玉拿在手中,翻看了一下两面的字迹,要交还给贾环,见他缩着手,就递给了眼巴巴看着的贾宝玉。

    贾宝玉接过去,重新戴在脖子上。

    贾环退到下面,贾探春凑过来关切地问道,“你刚才怎么了?”

    其他人没有看出贾环接触通灵宝玉那一瞬间的异样,包括就在她身边的林黛玉,心思也被通灵宝玉吸引,只有敏感的贾探春,看出一些端倪。

    贾环咧嘴笑道,“什么怎么了?”

    贾探春狐疑地看了他两眼,见他确实没有什么不妥当地地方,把心中疑惑按捺下去。

    屋里正说着话,林黛玉从扬州带来的奶娘,进来请见,问道,“老太太,不知我们小姐要住在哪里,我们好去布置。”

    安排林黛玉在荣国府的住处,本来应该是王夫人这个当家主母提前准备好的,却不知道出了什么岔子,还要林黛玉的奶娘来问。

    贾母皱了皱眉头,当即说道,“宝玉现在在碧纱橱里,先让他挪出来,和我住在套间暖阁里,把玉儿暂时安置在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里再给他们收拾房屋,另做一番安置吧。”

    贾宝玉抢先说道,“好祖宗,碧纱橱外间还有一张床,我挪到那里住着就很妥当,何必来闹得老祖宗不得安静?”

    贾母沉吟道,“这个......”

    林黛玉奶娘面露难色,林黛玉乃是侯门书香世家的千金小姐,怎么能和外男同住一个空间?

    贾环先前在扬州的时候,和林黛玉关系亲密,也是分屋另住,只是白天一起学习闲处而已。

    林黛玉这个时候,想起贾环在进京路上,和她商量过的事情,开口说道,“外祖母,不知我母亲当初在府中的房屋,可还齐整?我想住到那里。”

    林黛玉寄居在荣国府,至少也得一年两载,住到贾敏未嫁时的闺房,自然是最妥当的。

    贾母闻言,命人去问王夫人。

    不一时王夫人回话,贾敏的闺房府中时常打扫,只需要再稍加整理,就可以让林黛玉住进去。

    林黛玉闻言,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就不劳动宝二哥了,让他还在碧纱橱里住着,我先在套间暖阁儿里,叨扰外祖母几日,等那边收拾好了,再搬过去。”

    贾母点头笑道,“好好,这样也好,玉儿陪我同住几日,正好咱们好好说说话。”

    这个时候,贾母看到,跟着林黛玉一同来荣国府的,只有她的奶娘王嬷嬷,和小丫头雪雁。

    自愿跟着进京的清风,没有跟着来荣国府,而是住到京中林府,先行清扫整理那边,为林如海日后进京为官做准备。

    清风住在外边,也好代林黛玉料理贾敏的京中嫁田,并为林黛玉和林如海传递消息。

    原著中,林黛玉来到荣国府之后,随身只带着王嬷嬷和雪雁,在荣国府这样的深宅大院里,和外边消息断绝,连林如海都联系不得。

    虽然按照约定,林如海第二任扬州巡盐御史期满,就会自请进京任职,即便皇帝不许,他宁愿辞官,也会进京来与林黛玉相聚,算算时间,顶多再等两年。

    林黛玉和林如海,父女二人相依为命,要不是贾母这边一力坚持,林如海真舍不得让林黛玉离开。

    两年的时间,对交通通讯不便的这个时代而言,不算很长,但也不算短。

    为了消减父女间的思念,常常通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林如海安排刘通赵顺,一起进京,住在京中林府,林黛玉的信件,可以交给他们,从中传递。

    林黛玉住进荣国府,不好私自与外边联系,不过却可以把信交给贾环,让他代为递交给在外边候着的刘通赵顺。

    或者让赵国基代为跑一趟,把信送去京中林府。

    林如海的回信,也可以让贾环代为传递。

    贾环年纪小,虽然暂时还不好多在京城中活动,但是每日都要去贾氏家塾读书,有的是机会与刘通赵顺相见。

    就是和清风相见,也没有什么妨碍。

    有了清风、刘通赵顺,在京中林府,林黛玉和林如海父女之间,就不会再断了联系了。

    贾环在京城中得到什么官面上的要害消息,也有渠道,及时传给林如海。

    相比起人脉关系主要在军中的宁荣二府,贾环将来要是进入官场,林如海才是更好的靠山。

    头榜探花出身的林如海,只需要稳扎稳打,熬个一二十年,也能熬到六部正堂的位置,大概率能够入阁。

    如果能把这个进度,缩短到七八年,等宁荣二府被皇帝抄家的时候,还能为贾家斡旋,减轻罪责。

    林家虽然人丁单薄,自己家族中,没有什么助力,但是四代列侯,在朝中多少有一些人脉情分。

    林如海的秉性,又不是那种贪赃枉法、自毁前程之辈,只要能够顺利调入京中,前程指定差不了。

    扯远了。

    说回林黛玉进荣国府的第一天,在敲定好房舍之后,贾母见她身边缺人服侍,就把自己身边一个二等丫头,名叫鹦哥者,给了林黛玉。

    其他配置,和三春姐妹一样,除了奶娘、贴身大丫鬟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五六个粗使小丫头。

    林黛玉这几日,先陪贾母住在套间暖阁儿里,身边只需两个大丫鬟贴身伺候,其他人都在外间候着。

    贾宝玉仍然住在碧纱橱里,由乳母李嬷嬷,和大丫鬟袭人陪侍入寝。

    贾宝玉没能和林黛玉同居一室,心中老大不痛快,不好在贾母、林黛玉面前甩脸色,回到碧纱橱后,径自歪在床上,闷闷不乐。

    他房中的丫鬟们不明其意,见状也都不来招惹他。

    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三姐妹,如今也在贾母院中住着,多了一个林黛玉,多了几分热闹。

    贾环陪贾母和众姐妹说了一会儿闲话,把自己回金陵祭祖的见闻挑几样新鲜的,绘声绘色的说了一遍,等到掌灯时分,才告辞返回自己的小院。

    第二天,贾环一早起来,先在院中耍了一套《黯然销魂掌》,吃过早饭,然后去向贾母、王夫人请安。

    和众姐妹一起来到王夫人处,请了安,见王夫人正接见金陵来的薛家人,薛家进京的日期已经定好,算算时间,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启程了。

    王夫人作为荣国府当家主母,管着荣国府内外大大小小无数事,虽然这两三年有王熙凤给她帮忙,需要她拿主意的事情仍然很多。

    众姐妹见她这里事情繁杂,便一起出来,到李纨房中来。

    来到李纨房中的时候,众人见她正在为贾兰整理衣物。

    贾兰现在已经开蒙,在贾氏家塾读书,每天都要去上学。

    见了众姐妹和贾环过来,贾兰认真地一一见礼,口中叫道,“二姑姑好、林姑姑好、三姑姑好、三叔好、四姑姑好。”

    林黛玉得贾环提醒,特意给贾兰准备了一份礼物,是林如海亲自注解的一册《大学》。

    李纨出身金陵名宦之家,父亲李守中曾经做过国子监祭酒,李家可以说是书香门第。

    李守中虽然并不十分令李纨读书,但是在家中耳濡目染,学识也自不浅。

    贾珠早亡之后,李纨的全部心思,都在儿子贾兰身上,在他开蒙之前,就教他认了一两千个字了。

    还是贾环,当初在府中的时候,经常来李纨房中,带着贾兰玩耍,让他多了几分童年乐趣,没有早早养成个小书呆子。

    贾环南下这两年,贾兰被李纨拘束,性子又有些沉默,看到贾环,眼神中多了几分神采,那一声“三叔”,喊得最为真挚。

    贾环在他的脑袋上揉了揉,说道,“你先去读书,放学之后去我那里,我带了礼物给你。”

    贾兰雀跃道,“好!”

    贾环对李纨说道,“大嫂,我刚回府,老爷让我休息几日,这几天不用去家塾读书,等我休息好了,每天过来带着兰儿一起去家塾,今日也让我送他出去。”

    贾环在贾珠亡故之后,常来李纨这里,想方设法排解她的哀思,李纨对这个比自己小了十多岁的小叔子,也颇亲近,闻言笑道,“那就麻烦三叔了。”

    贾环笑道,“这有什么麻烦的。”

    说罢,留三春姐妹和林黛玉,在李纨房中说话,领着贾兰出府,看着他被长随小厮的簇拥着往贾氏家塾去,才转身回府。

    左右没事,贾环便来到王熙凤院子,在门外就扬声叫道,“凤姐姐,琏二哥,小弟来也。”

    王熙凤院子里的丫鬟婆子闻言,都笑出声来。

    贾环熟门熟路地来到王熙凤房中,看到她正拿着对牌,安排府中事务,凑过去嬉皮笑脸道,“凤姐姐,我大侄女儿呢!”

    贾环两年前离京回金陵祭祖的时候,王熙凤才嫁到荣国府不到一年,不过她未嫁的时候,就在荣国府常来常往,和荣国府上下混得烂熟。

    王熙凤作为王夫人的娘家侄女,和贾宝玉是正儿八经的表姐弟,贾环便跟着贾宝玉,叫她“凤姐姐”,等到她嫁给贾琏,称呼也没有改过来。

    贾环离府这两年,王熙凤和贾琏生养了一个女儿,是去年七月初七出生,现在还不满一周岁。

    贾兰是贾环的大侄儿,这个现在只有小名“大姐儿”,将来会被刘姥姥取名“巧姐儿”的女婴,就是贾环的大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