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文武双全 » 第34章 贾环进薛府

第34章 贾环进薛府

    把贾环暂时安顿在内厅,薛蟠进入后宅。

    薛姨妈这个时候,得到禀报,薛蟠带了贾环来府上做客。

    薛姨妈这一两年,和京中的王子腾、王夫人,时常联系,已经定下薛家阖家进京的事情,准备过了年关,春暖花开之际,就启程北上。

    之所以在这个时候,选择进京,一部分原因,是薛父去世之后,薛家产业,失去依靠,这两年被各地掌柜侵吞不少。

    薛家如今只剩下孤儿寡母,想要保住薛家百万家产,必须要找一个有力靠山。

    薛姨妈的娘家二哥王子腾,如今做着京营节度使,位高权重,是首选靠山。

    正是靠着王家的权势,薛家各地产业,虽然被下面的掌柜侵吞不少,但是还能坚持。

    王子腾、王夫人筹谋,让薛家女儿薛宝钗,与荣国府二房嫡子贾宝玉联姻,结成所谓金玉良缘。

    贾宝玉现在才九岁,还不到议亲的年纪,但是薛宝钗已经十二岁了,再过两年,就该议亲了。

    这个时候进京,正是时候,等到贾宝玉长到十二三岁,可以议亲了,薛宝钗作为他的两姨表姐,有近水楼台之便。

    再则,薛姨妈独子薛蟠,自幼顽劣,薛父亡故之后,薛蟠更是没了管束,在金陵城内横行无忌,虽然还没有招惹出什么大祸,但是小错却从未间断。

    薛家进京之后,薛蟠有王子腾这个嫡亲舅舅管教,好歹能比留在金陵好一些。

    将来要是能在京城结一门亲事,薛家就能在京城立足了。

    现在距离定好的启程日期,虽然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但是薛家要阖家进京,要准备的东西很多,薛蟠指望不上,需要薛姨妈操持这一切。

    好在,薛宝钗从小便懂事,让薛姨妈省了许多心,现在也能帮助她,料理一些家事。

    薛蟠到后宅来,向薛姨妈请安的时候,薛宝钗正帮着薛姨妈整理家财籍册。

    王家武勋出身,现在仍在走武将路子,家风使然,对家中子女的教育,就没有那么上心。

    从王夫人,到薛姨妈,再到王熙凤,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睁眼瞎。

    王夫人嫁给贾政之后,为了和文化人贾政多些共同语言,自己偷偷读了一些书,现在能识得一两千个字了。

    薛姨妈却没有王夫人那样的城府,现在仍然不识几个大字。

    薛蟠在这一点上,继承了薛姨妈,看见书本就头疼,薛父在时,专门请了塾师,教导薛蟠、薛宝钗兄妹二人读书。

    薛蟠学了个半吊子,虽然起了个“文龙”的字号,却文不成武不就。

    倒是薛宝钗,从小便聪慧,读书比哥哥薛蟠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薛家商贾出身,没有真正书香门第那么多的讲究,薛宝钗除了四书五经,还看了不少杂书。

    薛蟠这一年买的《三侠五义》、《侠客行》、《射雕英雄传》,薛宝钗也看了一些,对侠客行侠仗义的故事没有什么兴趣,囫囵吞枣,打发时间而已。

    薛蟠为人虽然有点混不吝,但是在孝道上,却没有什么可指摘的,在薛姨妈面前,表现得很恭敬。

    薛姨妈等他见过礼,问道,“蟠儿,你是说,今日出门的时候,碰到了环哥儿?”

    贾环上次来薛府拜访的时候,薛姨妈没有见他,只让薛蟠接待,不过这两年王夫人的信里,多次提到过贾环。

    贾环作为荣国府二房庶子,前面几年,在荣国府内,一直像小透明一样,王夫人身为嫡母,根本没把他放在心上,随便把他交给那个出身下贱、行止粗俗的生母赵姨娘抚养。

    没想到,去年过了七岁生日之后,贾环像换了一个人,先是主动请缨,南下金陵祭祖,后来又滞留在扬州,说什么给姑母贾敏守孝。

    在王夫人看来,贾环这完全是在给她上眼药!

    贾敏未嫁之时,和王夫人这个大字不识几个的二嫂,就说不到一块儿去。

    贾敏还曾仗着贾母宠爱,设计让王夫人出了几回洋相,令王夫人深为记恨。

    王夫人心思阴沉,喜怒不形于色,贾敏病故的消息,传到荣国府的时候,她虽然也陪着贾母,挤出了几滴眼泪,之后还吃斋念佛,为贾敏在菩萨面前祷告了几日。

    真正祷告的是什么,外人无从得知。

    贾环作为一介庶子,对贾宝玉这个嫡子,本来没有什么任何威胁。

    可是他这两年的表现,却让王夫人横竖看不过眼,给薛姨妈的信中,自然不会说贾环的好话。

    薛姨妈受此影响,对贾环不免有几分成见,不想让儿子薛蟠,和他来往过密。

    薛蟠笑道,“正是呢!母亲说巧不巧?环兄弟说,他这两年,住在扬州,去年年关之前,就曾回金陵祭扫祖陵,不过那次来去匆匆,没有在金陵停留。

    “这一次回来,是因为明年就要回京城去,下一次再来金陵不知道什么时候了,要好好祭拜一下先祖,尽一尽子孙孝心,因此会在金陵,多住几日。

    “他说现在正在他姑母的孝期,不便登门拜访,我要是没有在街上碰见他的话,就只能等明年,在京城相见了。”

    薛姨妈笑道,“蟠儿,你不是一直不想进京去吗?怎么现在见你对进京,多了几分期待呢?”

    薛蟠笑道,“上次环兄弟来府上拜访的时候,孩儿只和他说了几句话,他就告辞走了,没来得及深谈。

    “这次碰见,孩儿才知道,环兄弟年纪虽然小,却是一位武学奇才,孩儿将来执掌家业,难免要像父亲那样,走南闯北,身边虽然会有护卫保镖,但总不如自己会两手武功稳妥。

    “这次请环兄弟过来,孩儿是想向他请教一些习武之事。”

    薛姨妈闻言,疑问道,“环哥儿竟然会武?没听你们姨妈提及过呀。”

    薛蟠笑道,“环哥儿说,他将来要像他们府上的太老太爷、老太爷一样,做一个大将军,父亲曾和孩儿说过,荣国府的太老太爷和老太爷,都不是凡人,一身武艺出神入化。

    “环兄弟怎么也是荣国府嫡脉子弟,继承先祖血脉,有些武学天赋,再正常不过了。

    “咱们府上,还有几个武艺不俗的护院护卫呢,何况是荣国公府?强将手下无弱兵,老国公的亲兵,应该也比咱们府上的护院强。

    “环兄弟在荣国府的时候,要向府中亲兵学习武艺,他们还敢不教不成?

    “孩儿现在只后悔,没能早点想到学习武艺,如果孩儿也像环兄弟那样从小练起的话,现在指定也是一个武术高手了!”

    坐在一旁的薛宝钗,听薛蟠这么说,掩嘴笑道,“哥哥,我记得你五六岁的时候,父亲曾想让你跟着府中护院习武,但是你只跟着练了一回,就哭喊了不干了。

    “习武可比读书要辛苦的多,哥哥连读书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能吃得了习武的苦?”

    薛蟠被揭了老底,不羞不臊道,“妹妹,哥哥那个时候是年纪小,不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现在懂了,习武再苦,我也能坚持住!”

    薛姨妈闻言,欣慰笑道,“我儿能有这样的见识,说明你真的长大了!”

    薛蟠笑道,“母亲,妹妹,你们就等着我学武有成吧。”

    薛姨妈和薛宝钗,看着薛蟠自信满满的模样,都没再打击他的信心。

    薛蟠畅想了一番,自己学成武术,让母亲妹妹高看一眼的场景,咧嘴嘿嘿笑了两声,说道,“环兄弟还在厅上等着孩儿呢,他等会儿要向孩儿展示自己的武功,孩儿已经派人去请孙叔了,孙叔的武艺,在府中护院中是最好的,环兄弟的武功高低,孙叔肯定能看出来。

    “孩儿现在去厅上陪环兄弟。”

    薛姨妈点头说道,“你去吧。”

    薛蟠便兴冲冲地往前厅来,过来的时候,看到府上的护院头领孙长兴,已经到了厅外。

    孙长兴是薛父身边老人,曾经救过薛父两次性命,在薛府地位比较特殊,薛蟠都要对他以叔相称。

    薛蟠把孙长兴请进厅内,介绍给贾环。

    贾环和孙长兴见过礼,让薛府下人,取来刀剑。

    贾环先演示了一遍《七宝刀法》。

    《七宝刀法》是《三侠五义》中武艺最高的“北侠”欧阳春的独家绝学,在《三侠五义》的武功体系中,已经是一等一的武学。

    贾环手握一把相对于他十来岁孩童的身量,偏长了一些的朴刀,刀光纵横,演示了一遍《七宝刀法》。

    刀光闪闪,薛蟠看得目眩神迷,连声叫好。

    孙长兴确实是个识货的,一开始见贾环拿刀,心中还有点不以为意,看他十来岁的样子,就算从小习武,又能有几分功力?

    但是,等朴刀在贾环的手中,举重若轻地舞起来,孙长兴越看越是心惊,等贾环收刀而立,孙长兴已经汗流浃背。

    薛蟠见贾环收住刀势,一下子从椅子上蹦起来,扑到贾环身边,热切地说道,“这一路刀法好生厉害,环兄弟能不能教教我?”

    贾环把手中朴刀,递给旁边侍奉的薛府小厮,笑着说道,“我还有一路剑法,蟠大哥要不要看完了,再说学刀还是学剑?”

    薛蟠连忙点头道,“好好好,环兄弟的刀法已经如此不俗,剑法必定同样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