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文武双全 » 第3章 内厅议冥寿

第3章 内厅议冥寿

    邢夫人挽留了两句,就让翠云把贾环送出去。

    贾环出了东跨院仪门,和等着那里的赵国基汇合。

    赵国基听贾环说,还要去东边宁国府,说道,“三爷稍候,我去给您牵匹马来。”

    贾环摆手说道,“去东府只有这几步路,哪里还用得着骑马?”

    宁荣二府,占了一条宁荣街,街长二里有余。

    从荣国府大门,到宁国府大门,也有一里的路程。

    宁荣二府彼此往来,不是坐轿就是骑马,主人家是一步冤枉路也不愿意走。

    贾环却没有这份娇气。

    穿越福利开启,贾环要作为文华武韬双绝之人,今后除了每日去贾府私塾读书,还准备向贾政请命,从荣国府的老家将里,选出一个师傅,学一学武艺骑射。

    将来,要是在科举上无所成就,还可以走从军的路子,靠着宁荣二公的军中余荫,混个一官半职,应该不难。

    学文五岁开蒙,习武也要从五六岁,开始奠基,贾环现在七岁,还不算晚。

    贾环迈开短腿,沿着宁荣街,向东走去。

    赵国基见状,无可奈何,只能迈步跟上。

    来到宁国府大门前,这里是和荣国府一样的三开间,门额上悬着御赐“敕造宁国府”匾额。

    贾环抬头看去,只见:

    敕造宁国府

    仙气值:5点。

    贵气值:43点。

    官气值:37点。

    文华值:54点。

    武韬值:32点。

    宁国府的多项属性数值,都比荣国府低,只有武韬值略高,这是因为,宁国府里设有专门的箭道,贾珍闲来无聊的时候,会召朋唤友,在箭道射箭取乐。

    和荣国府一样,宁国府的大门也紧闭着,出入都要走东西角门。

    贾环来到宁国府东角门,宁国府门子早就看到他,见他近前,叉手嬉皮笑脸见礼道,“见过环三爷,你今儿个怎么有闲,到我们府上来?”

    荣国府诗书传家,最重规矩。

    府里年长的家仆,比一般的小主人,还要多几分体面。

    宁荣二府虽然是比邻而居的血亲,但是到了现在,已经出了三代,到贾蓉那一代,就到五服了。

    贾环只是荣国府二房庶子,在宁国府这边,不敢造次,彬彬有礼,束手回道,“今儿个是我生日,老爷给我放假一天,我得了空,便来给珍大哥、大嫂子问个安,珍大哥可在府中?”

    宁国府门子回道,“我们大爷在府里,刚请了西府大老爷、二老爷来议事。”

    贾环说道,“我刚才去大老爷屋里请安,听大太太说,他来这边府上了,正好一并向他请安。”

    宁国府门子闻言,没有阻拦贾环,请他进了角门。

    有一个在角门候命的宁国府小厮,把贾环带到宁国府仪门外,看到贾赦、贾政身边的长随,都正等着那里,跟着贾环进来的赵国基,便也停步,在仪门外等候。

    贾环进了仪门,被宁国府的丫鬟接着,穿过前厅,引向宁国府内厅。

    来到内厅,正好碰到贾蓉匆匆而来。

    贾蓉看到贾环,随意拱了供手,问候道,“见过环三叔。”

    贾环点了点头,问道,“蓉哥儿,珍大哥和大老爷、老爷可是在厅内议事?”

    贾蓉回道,“正是,我也是被老爷叫过来听命的。”

    贾环点头道,“那咱们一起进去吧。”

    这个时候,早有内厅伺候的丫鬟,给他们二人撩开门帘,贾蓉伸手示意,贾环也不客气,迈步先行。

    贾环的年纪,虽然比贾蓉小了十来岁,但是辈分却比他长了一辈儿。

    贾蓉就算再怎么看不上贾环庶子的身份,表面上也要谨守晚辈本分,处处礼让。

    贾环进到内厅,看到贾赦、贾政,坐在东边排椅上,贾珍陪坐在下首。

    贾政看到贾环进来,皱眉问道,“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贾环肃手躬身回道,“回老爷话,孩儿去给大老爷请安,听大太太言说,他被珍大哥请到这边府上议事,孩儿正想来这边府上,向珍大哥、大嫂子问安,便过来了。”

    贾政听他这般说,抬手拂须,嘴角露出一分笑意。

    贾环的庶子身份,不受贾政重视,开蒙两年,学业平平,没有呈现出什么过人才学,更不受贾政待见。

    不过,贾环这几年,在守礼这一件事上,做得勤勤恳恳,为他在宁荣二府,赢得了一些小小口碑。

    贾政性格古板,学识政绩,都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能在守礼这一件事上下功夫。

    贾环这样做,也算是投其所好。

    贾环见贾政拂须微笑,知道过了他这一关,便迈步过去,来到贾赦面前,向他躬身施礼道,“小侄请大老爷安。”

    贾赦哈哈笑道,“免了免了,环哥儿是个好孩子。”

    贾环又来到贾珍面前,向他拱手见礼道,“珍大哥好。”

    贾珍笑道,“好好。”扬声道,“来人呐,给环兄弟上几碟果子。”

    内厅侍奉的宁国府丫鬟闻言,连忙送上几碟果子,摆在贾珍下首。

    贾环看向贾政。

    贾政说道,“坐下吧。”

    贾环这才在贾珍下首坐下,没敢动几案上的果子。

    贾蓉这个时候,已经向贾赦、贾政见过礼,厅内都是他的长辈,贾环能混过座儿,贾蓉却只能肃手站立在一旁。

    贾珍开口说道,“大老爷,二老爷,今日请二位叔父过来,为了是太老太爷的百年寿辰之事。”

    贾珍口中的“太老太爷”,指的是宁国府的首代宁国公贾演。

    原来今年,乃是首代宁国公贾演的百年寿辰,老宁国公虽然已经离世多年,但是贾珍作为儿孙,在这样的大日子,必须要代表宁国府,有所表示。

    毕竟,宁国府现如今,仍然是靠着老宁国公的余荫,才能在国朝立足。

    往常的非正数寿辰,宁国府只是在府上的贾家宗祠,祭拜一番便可。

    今年非比往日,乃是老宁国公的百年冥寿,按照规矩,宁国府需要派人,回金陵祖籍,去贾家祖陵的老宁国公墓前,进行祭拜。

    十年前的老宁国公九十冥寿,贾珍尚未从贾敬手中,接过宁国府家业,那次是他以宁国府长子的身份,回金陵祖籍祭拜。

    五年前,贾敬把宁国府家业传给贾珍,自己孤身一人去城外道观修道,贾珍作为贾家第四代,却成为贾家的当代家主。

    贾珍继承宁国府家业之后,性格中荒诞的一面,暴露无遗,这几年,把整个宁国府搅翻了天,也没人能管。

    荣国府的老太太贾母,大老爷贾赦,二老爷贾政,名义上是贾珍的长辈,却也不好管教贾珍的私事。

    回金陵祭拜老宁国公百年冥寿,乃是贾家的正经事,贾珍这才请贾赦、贾政一起过来商议。

    内厅上,贾赦年纪最大,爵位最高,议论的虽然是老宁国公百年冥寿的正事,他仍然提不起什么心劲儿,漫不经心地说道,“此时,珍哥儿你是怎么打算的?”

    贾珍回道,“小侄考虑的是,回金陵祖陵祭拜太老太爷,当然是首要之事,不过到时候,京城这边,也要大摆筵席,招待故交亲朋,少不了侄儿操持,侄儿分身乏术,所以想让蓉哥儿,代小侄回金陵。”

    贾赦点头说道,“珍哥儿这般考虑,不是没有道理。”

    贾政说道,“只怕蓉哥儿年轻,没经过什么大事,回金陵祭祖,是一桩正经大事,轻忽不得。”

    贾珍说道,“二老爷说的是,所以小侄想请琏二弟陪蓉哥儿一起走一趟,琏二弟成亲之后,帮二老爷管家也有一两年了,诸事妥帖,由他襄助,此番回金陵祭祖,不会有什么差错。”

    贾赦冷声说道,“琏儿年龄没比蓉哥儿大两岁,还年轻,能顶什么事?”

    贾政端起茶盏,喝了一口。

    贾珍见状,轻咳了一声,陪笑道,“小侄虽然比琏二弟痴长了几岁,但也没有经过什么事,此议考虑不周。如此,只能小侄亲自南下走一遭了,但又担心京中......”

    贾政说道,“珍哥儿不比担心京中,蓉哥儿如今也已经成亲,可以支撑门面了,再说还有我等呢。”

    贾赦也说道,“大太爷百年冥寿,乃是府中大事,敬大哥也不能在城外躲清闲。”

    贾珍笑道,“有大老爷、二老爷出面,再加上我们老爷,京中确实不用担心了,那小侄这几日便收拾一下,择日出京南下。”

    此事议定。

    贾环、贾蓉旁听了此番议事,贾蓉还身涉其中,但是议事过程,却没有他们两个插嘴的余地。

    贾环见贾赦、贾政放下茶盏,作势要起身,连忙从椅子上跳下来,开口问道,“大老爷、老爷,珍大哥回金陵祭祖,我们府上不派人一起去吗?”

    贾政呵斥道,“此乃府中大事,哪有你小孩子置喙之理?”

    贾赦呵呵笑道,“按礼,我们府上确实应该派人一起走一趟,只是,再过几日,我有事要吩咐琏儿去办,他抽不开身。”

    贾环拱手说道,“琏二哥抽不开身,宝二哥这几日身体不愉,也不便长途跋涉,我却没什么事,还请老爷应允,让孩儿跟珍大哥走一遭。”

    京城离南京,路途遥远,这个时代,交通不便,长途跋涉,是一件苦差事。

    这也是贾珍一开始想偷懒,派贾蓉回金陵祭祖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