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家父李世民 » 第75章 制盐

第75章 制盐

    李承乾看了一眼面前流民,嘴里不耐烦的对着一旁的内侍道:“立刻让这群流民领头的来见我!”

    内侍连忙点头,之后快步的向着流民之中赶去。

    大约半盏茶后,刘仁轨脸色铁青的跟着内侍来到了李承乾的面前。

    看着眼前的刘仁轨,李承乾嘴里冰冷的开口吩咐道:“你们还缺什么?尽管跟本太子说!”

    刘仁轨听到李承乾的话后,明显一愣。

    “太子?眼前这个家伙,就是李承乾?”

    他作为朝堂中人,当然听说过当朝太子的名号。

    不过眼前的李承乾,一看就知道是拒人以千里的态度。

    他可不在乎李承乾是不是太子,所以冷冰冰的回答道:“回禀太子,我们什么都不缺,三皇子已经让人送过来了!”

    李承乾听到刘仁轨的话后,心里就有一些不爽!

    一个流民,竟然敢这种态度跟自己说话?

    更何况,这家伙似乎是提到了李恪?

    一想到这里,李承乾的心里就更加的愤怒起来。

    他冷哼一声,嘴里冰冷的对着面前的刘仁轨道:“刘仁轨,你别忘了自己的身份,一个小小的县令,也敢跟本殿下这么说话?”

    若是放在平时,李承乾自然是不会这么容易就发火。

    但是如今一而再,再而三被李恪压着欺负,他早就已经忍不住了。

    刘仁轨心里清楚自己现在基本上是难逃一死恪,所以嘴里也没有任何客气的直接回怼道:“太子殿下,您若是想要臣姓名,随便您!”

    说完后,刘仁轨快步转身径直离开,甚至是来看都懒得看一眼面前的李承乾。

    李承乾恨得咬牙切齿,目光阴冷的盯着刘仁轨。

    “一个小小的县令,也想骑在本太子头上?”

    他心里几乎已经宣判了刘仁轨死刑。

    现在就是不方便,毕竟李世民亲自在盯着这些灾民之事。

    等这件事结束,只需要随便找一个理由,就可以处理掉这个小小的县令。

    大概看了一眼之后,李承乾发现并没有什么需要自己的地方。

    他这才转身气哄哄的离开。

    另外一边,李恪眼看着面前一片白花花的盐池。

    上官仪满脸不解的看着自己家殿下,然后嘴里颇为好奇的开口道:“殿下,咱们来这里干什么?”

    虽然他心里也知道,恐怕自己家殿下是冲着盐来的。

    可是就算是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这盐怎么弄?

    从这里怎么赚钱?

    毕竟现在大唐国税有三分之一都是来自于盐。

    李恪看着正在劳作的众人,嘴角露出一抹微笑道:“你相信我有办法将这些盐的产量提升一倍吗?”

    上官仪听到李恪的话后,仿佛是见了鬼一般,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大小。

    “一倍?这怎么可能?”

    要知道,如今大唐的盐产量已经超过隋朝好几倍。

    光是一年,在盐的税收之上,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在这个基础上,在增加一倍?

    其他事情上,上官仪对李恪信心十足。

    这件事,恐怕打死他,他也不会相信。

    李恪也没有解释什么,毕竟事实胜于雄辩。

    当即李恪径直走进了盐湖之内。

    负责制盐的,是一个中年汉子。

    他家世世代代都从事这份工作,他也是子承父业。

    在他的改革之下,盐的产量直线提升。

    可以说,在整个大唐,还没有人可以在这方面压制住他。

    “殿下,这里就是我们的晾晒区域!”

    中年男人一边指着一处巨大的空地,一边满脸自豪的介绍起来。

    “殿下,这晾晒区,我是用石板的方式筛选食盐,产量可以达到……”

    李恪听完中年人的介绍后,微微的颔首。

    这石板的确可以让食盐少蒸发一些,这家伙也算是有一些头脑。

    不过这蒸馏的方法,以及各种制作处理方法实在是太过于简陋。

    若是按照自己的方法,提升一倍产量,绰绰有余。

    就是没有精密机械设备,否则李恪有信心提升十倍产量。

    “这些盐,有成品吗?”

    中年人连忙点头,然后带着李恪来到了成品区域。

    只见几个大缸,里边装满了盐。

    李恪缓步来到了大缸的旁边,然后伸手抓了一点盐,放在嘴里仔细品尝了起来。

    这盐刚一入口,李恪眉头便皱了起来。

    果真是和自己猜测的一样,这就是粗盐。

    不光是味道不好,更重要的是里边残留许多的有害物质。

    李恪也没有废话,他转过头,对着身旁的上官仪道:“给我准备些石灰过来!”

    上官仪明显一愣,他实在是不明白李恪要石灰干什么。

    莫非自己家殿下还是一个方士不成?

    这个时代,普通百姓几乎用不到这石灰。

    也就是一些江湖方士用那东西炼制丹药。

    对于这群家伙,上官仪打心眼里不喜欢。

    既然李恪已经发话,上官仪哪里还敢迟疑?

    整个人连忙转身离开。

    大约过了一盏茶后,上官仪便弄来了一桶石灰。

    这东西,在这个年代几乎是随处可见。

    李恪提着桶,缓步的来到了一个海水池子前。

    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下,他猛的将桶里的石灰一股脑的倒了进去。

    “这……”

    中年人诧异的看着李恪,他眉头紧皱。

    而上官仪也是十分不解,他连忙看向前方的池子。

    李恪没有解释,做完一切后,缓步转身离开。

    上官仪以及中年汉子哪里敢有任何的废话?两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敢询问。

    约莫过了几个时辰后,盐池之中的水分都已经蒸发。

    看着面前的粗盐,李恪点头,然后连忙命令手下的工人开始第二次过滤。

    李恪命令工人将得到的粗盐再一次融入清水之中。

    虽然不理解,但是这群工人还是按照吩咐将粗盐融入清水中。

    李恪又命令工人用炭火将上官仪准备的石灰加热起来。

    这一次,石灰石已经变成了生石灰。

    李恪眼看着成品,满脸的兴奋。

    这招也是他偶然从网上学来的,也算是现学现用,没想到真的有效果。

    紧接着,李恪命令工人不停加入清水,生石灰变成了石灰水。

    看着面前石灰水,李恪脸上满是兴奋。

    最后,李恪直接将石灰水直接倒进了融入粗盐的清水之中。

    等待蒸发的过程之中,李恪又如法炮制,又过滤了两遍。

    眼看着食盐已经成型后,李恪方才命令手下的工人过滤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