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风雷烈 » 南阳客栈遇王源,唐王府内捉厉鬼(1)

南阳客栈遇王源,唐王府内捉厉鬼(1)

    三人出了建春门,来到一处岔路口。如闻确认没人跟踪之后,这才带着萧毅、韩武走上了往南的一条小路。

    萧毅说道:“吓死我了……”

    韩武嘻嘻一笑,说道:“怕什么,大不了又打一架。”

    萧毅说道:“要是真打起来,指不定又惹出什么麻烦。”

    韩武说道:“有如闻大师在,再大的麻烦也应付得了!”

    如闻呵呵笑道:“韩少侠太抬举贫僧了。所谓双拳难敌四手,在没有离开九龙帮的势力范围之前,咱们还是要谨慎点好。”

    韩武点头问道:“如闻大师,我们怎么去长沙府?”

    如闻略加思索,说道:“咱们先去南阳,再到襄阳,而后从襄阳乘舟经过武昌、岳州,最后到长沙。”

    韩武高兴得跳了起来,搂着如闻的脖子说道:“大师你要陪我们去长沙?太好了!”

    如闻歉然地说道:“贫僧不能陪两位少侠去长沙,送你们到南阳府吧。”

    韩武听他这么说,顿时垂头丧气,失望地说道:“我们两个都不认识路,大师要是不陪我们去长沙,我们走丢了怎么办?”

    如闻莞尔笑道:“韩少侠说得也有道理。这样吧,贫僧送你们到襄阳,等你们坐上了去长沙的船以后,贫僧再回来。”

    韩武仍有不甘,还是想让如闻陪同去长沙。萧毅说道:“小武,不要难为如闻大师了,我们坐上船就没有事了。”

    韩武闻言,只好作罢。

    如闻一把将戴着的折上巾扯下,露出光秃秃的脑袋,笑道:“多年不曾戴这东西了,好不习惯,还是光着头舒服!”

    他又将人皮面具取下,说道:“脸皮多了可真累,还是一张脸轻松!”

    萧毅、韩武也乐了,急忙取下戴着的人皮面具。如闻脱下衣服,把三张人皮面具放进包袱里,继续说道:“这三张人皮面具就送给两位少侠了,也许你们以后能用得上。”

    萧毅、韩武毕竟年少,很喜欢这种新鲜玩意。当如闻说把人皮面具送给他们了,两个少年高兴得心花怒放。

    红日东升,朝霞满天。三人沿着小路一直南行,到得正午时分,已经离洛阳城越来越远。由于走的是小路,因此并没有遇到过多行人。即使有行人经过时,如闻也会提前带着两个少年躲避开来,所以这一路上倒也安稳。

    三个人白天早早赶路,晚上住店休息。他们一路上说说笑笑,倒也不寂寞。韩武新学得千手如来掌,很想试试威力,于是每晚都和萧毅拆招。开始时,韩武用百虎神拳,萧毅用千手如来掌。由于萧毅新练这套掌法,因此并不熟练,每次拆招都以萧毅落败告终。

    不过,韩武并没有高兴两天。待到萧毅的千手如来掌渐渐熟练之后,韩武的百虎神拳就占不到上风了。相反,韩武总要输上几招。韩武很不服气,于是就将百虎神拳和百虎心经教给萧毅,让萧毅用百虎神拳来和自己的千手如来掌比试。刚开始,还是萧毅落败。等到萧毅基本掌握百虎神拳要旨之后,他又能和韩武来来回回地打上几十回合了。

    每当两人拆招之时,如闻并不打扰两人,只是笑嘻嘻的在旁边观看。等到两人拆招完毕,如闻这才指点二人应当怎样出招、怎样接招。有如闻这样的一流高手指点,两个少年受益匪浅,对于自己所学的功夫也更加了熟于胸。

    就这样走走停停,几天之后,三人到达南阳府。虽是日暮时分,南阳城里依然车水马龙,丝毫不亚于洛阳城的繁华。三人在北城找了一家寻常客栈住下,这家客栈虽然普通,倒也干净整洁。三人一路奔波,俱已困顿,吃过晚饭以后就早早歇息了。

    子夜时分,客栈寂静无声。如闻在朦胧中听得院中有人走动,不禁惊醒。萧毅、韩武二人还在酣睡,如闻悄悄起身,走到窗户旁边。

    屋外的人长叹一声,低声吟哦道:“渭叟磻溪直钓,天下不知玄妙。国士老泉林,莫道志图缥缈。长笑,长笑,只待西伯来到。”

    如闻从窗户的空隙望去,只见一个三十开外的中年文士穿着灰色直裰在月光下踱步。这人白面无须,头戴四方平定巾,看来是个读书人。如闻暗自松了口气,推开门大步走了出去。文士忽然看到客房中走出一名僧人,先是吃了一惊,而后又恢复了镇静。

    如闻走近文士,合掌说道:“贫僧如闻。惊扰了施主雅兴,罪过、罪过。”

    中年文士急忙躬身还礼,说道:“大师言重了。是晚生打扰了大师清修,还请大师多多海涵。”

    如闻笑着摇了摇手,说道:“咱们都不必讲这些繁文缛节了,不知施主尊姓大名?”

    中年文士答道:“不敢当,不敢当。晚生免贵姓王,单名一个源字。”

    如闻问道:“适才无意间听得施主吟词,贫僧有一事请教。”

    王源说道:“不敢不敢,请大师赐教。”

    如闻说道:“施主刚才词中说的是不是姜子牙姜太公渭水遇文王的故事?”

    王源颔首道:“正是。”

    如闻又说道:“贫僧虽然不通文墨,但听得施主词中似乎有怀才不遇之意,不知是否?”

    王源脸上一红,回答道:“晚生狂妄,让大师见笑了,惭愧。”

    如闻哈哈笑道:“施主过谦了。要是没有真才实学,怎么会有怀才不遇之感!”

    月光如水。如闻在院中的一块青石上坐下,说道:“而今太平盛世,主上也是一代英主。施主既然胸怀大志,何不努力博取功名,日后也好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王源搬过一条矮凳,在如闻对面坐下,长叹说道:“晚生本是汀州府人,自幼读书,在乡间略有薄名。束发以后,也曾中秀才、拔得乡闱头筹。奈何时运不济,屡次会试均名落孙山。今春听闻朝廷加开恩科,特地从汀州赶往京师,不料遭逢暴雨误了行程……晚生心灰意冷,于是各处游历,借以消愁。”

    如闻静静地听完,说道:“确实可惜。不过今年既然无缘礼闱,何不等待下次?不必急于一时。”

    王源说道:“大师说的何尝没有道理。不过,晚生空怀报国安民、造福苍生之心,却至今毫无建树。晚生年岁渐长,因此愈加彷徨迷惑。今夜偶读史籍,心潮起伏之下填了一曲《如梦令》,没曾想惊扰了大师。”

    如闻说道:“一切自有缘法,强求不得。就像贫僧和施主在此处相遇,也是缘法使然。施主一身正气、印堂发亮,必有大展宏图之时。只是缘分未到而已,不必过于担忧。”

    王源说道:“承大师吉言,但愿如此。”

    如闻又说道:“敝寺方丈大师经常教诲我等说,人人皆可以成佛,处处皆可以修行。施主既有菩萨心肠,四海之内何处不能行善?九州之间何处不能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