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中华之工匠 » 二十二、山东多圣贤

二十二、山东多圣贤

    师徒二人一出京城,放眼望去,一马平川,广袤的田野一片碧绿,麦苗开始抽穗。黄师木也想检验一下汗血宝马的脚力,示意大板后两人策马飞驰。这真是二匹好马,也是刚上路的原因,劲头十足,跑上半个时辰速度不减,快中午时已出京师之地,来到河北大城。两人到驿站吃了午饭,给马饮水喂些草料。休息了半个时辰后下午出发就不那么急了,信马由缰地跑着,晚上申时到了天津卫。

    黄师木问大板:“你知‘天津’名的由来吗?”大板摇了摇头。黄师木讲给他听:“天津是‘天子渡津之地’的意思。这里最早叫‘直沽’,元代改为‘海津镇’。当初燕王发起靖难之役,兵马就是由此上船,走水路沿北运河南下夺取沧州。取得政权后在此设立‘天津卫’,这个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最早来这里的定居的是当年屯田军士和他们的家属。永乐二年,朝廷派政事人员进行管理,加快了建设速度;特别是漕运的开通,促进了商业发展,使天津成为四方百货的集散地。弘治朝时设十集一市,从那时起天津已从一个码头性质的卫所发展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都市,成为拱卫京城的一个屏障。”楚大板姥姥家就在天津,他没进城就感觉像是回到了家,有些激动,想起了童年的一些趣事。

    楚大板暗自佩服师傅见识广博,心想自己这一路从北到南的跑下来还真能学到不少东西,回去后可以同念愧他们吹牛了。二人没有进城,直接到驿站住下。只一天下来,楚大板就喜欢上这两匹马了,对它们如同是对自己兄弟一样。驿卒过来牵马喂草料,他不放心,跟着驿卒来到马棚,选了个较好位置拴好,然后打水饮马,驿卒给加了些草料,看马吃着草料后才去洗潄。也是跑了一天有些累,吃过晚饭后大板就睡下了,黄师木看他睡得香甜,打开窗子看着夜空,判断着明天的天气情况,将要行走的路线和时间都计划好。

    第二天,鸡叫后天刚蒙蒙亮,黄师木起床出去看天气。天气晴和,温度适宜。他回去叫醒了大板,自己到院子里打水洗漱。大板起床后先来到马棚看了看,见马在安静的吃草料,他又给添加了一些,回去要给师傅打水,见师傅已经洗漱好了,自己才忙着洗漱。不多时驿卒烧好了粥,外加大饼咸菜一齐端了上来。二人用罢早餐牵马离开驿站,上了大路后策马飞奔。经过了昨天一天的奔跑,马也适应了节奏,中午来到沧州。

    天启朝时的沧州可比以前大了很多。原来的沧州只是个小地方,大多数人都是在洪武、永乐朝后从山西迁来的移民,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城市已初具规模。二人吃过午饭后在驿站休息了一下,下午继续南行,晚上到了德州。才二天的时间就已离开京师进入了山东地界,可见这两匹汗血宝马的脚力是真好。当年“靖难”时所建的“十二连营”早已消失了原样,如今已被城垣、村庄和耕地所取代,一切变得面目全非;而它们在当年那场战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如今却已没人知道。

    正是:

    寒来暑往春复秋,

    夕阳西下水东流。

    将军战马今安在?

    野草闲花满地愁。

    进了山东后,天开始热起来,两人都减了件衣服,再往南就是济南府,还好,这一路上都是平原。黄师木知道在长江以北,路都比较好走,过了江南就不那么方便了,二人策马疾驰,中午时分到了济南。

    快要进城时,途经元散曲名家张养浩墓,黄师木下马上前拜祭。这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黄师木儿时就会背诵他那传诵天下的名句: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当年秦始皇灭六国后修长城、开驰道、建宫殿,劳役繁重,百姓受尽奴役。这凝结了数十万征夫劳役血汗的辉煌建筑,到如今,只有万里长城依旧横亘在那里,还在担当着防御外敌的作用。官道的修建和驿站的设置,起到了连结各地物资流通、过往商旅和消息传递的作用,这些都为社会进步发展做出了贡献。虽说是造福于后世,可却是苦了当时。只可惜规模宏大、巍峨壮丽的秦宫殿却被一把大火烧掉,那曾经的一砖一木都浸着征夫徭役的血泪。古人已不见,河山却依旧,不管哪个朝代,若不以百姓疾苦为念,只图享乐,驱使民众大兴土木,终非天下之福,实为败亡之道。

    济南是一座千年古城,汉初即设立济南郡。隋唐时期,由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而升为州府。唐灭亡后,济南成了一个多灾多难之地,南宋及金元时期战乱连年不断,济南屡遭战火屠毒。元灭金时,河南、河北及山东数千里之地,生活在此的数百万平民惨遭杀戳,田园荒芜,房屋被焚,城郭变为废墟,百里无人烟。当时,诗人元好问在战乱后游览济南,面对残破的济南城悲叹道:“当年太平的日子里,济南城楼的雄伟壮观,全天下也找不到第二个,而经此战乱二十年,原来的富庶繁华,只剩下荆榛瓦砾。”

    元朝一统天下后,济南得到恢复和发展,然而太平好景不长,还不到百年,天下大乱,山东又是首当其冲。元至正二十七年十一月,大将徐达、常遇春率二十五万人马自两淮进入山东境内,山东再一次遭受战火洗劫。待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山东十室九空,以至良田荒芜,无人耕种。自洪武元年即开始从山西移民,以期快速恢复农业生产安定百姓。这一措施收到了显著效果,人民安居,生产有序,城乡建设开始恢复。三十一年后成祖靖难,济南再一次成为南北两军相争之地,几经反复。五月,朱棣兵临济南城下,山东参政铁铉拒不投降,死守硬抗。朱棣围城数月不下,撤围而去,三年后朱棣攻破南京得到天下后,将铁铉凌迟处死,其妻女被充为军妓,算是泄了其心头之恨。如今,济南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城市规模。

    黄师木走在济南的大街上,大板牵马跟在后面,眼前秀美的湖光山色替换了昔日战乱的疮痍。大板小时就听母亲说起山东人非常诚实,待人友善;济南城里走出了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

    也是为了方便游览风光名胜,二人在靠近大明湖处寻到一所客栈。门书对联:“楼下寒泉雪浪惊,楼前山色翠屏横”。这是赵孟頫诗摘,虽称不上对仗工整,可也是借此扬名。黄师木进店后,店小二带大板将马牵到后院饮水喂料,中午用过饭后两人在周围转了一圈看了几处名胜,申时牵马出城,继续南下。

    行不到两个时辰来到了泰山。泰山尊为“五岳”之首,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七十二代君主到泰山封禅,后秦皇、汉武及唐、宋等朝都有帝王来此封禅或巡游。泰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到此胜地,若绕山而过实为人生一大憾事。黄师木看天色已晚,就近找到一间客栈住下,洗漱后吃了晚饭早早休息,准备明早登山。

    第二天一大早,师徒二人起床,简单吃了早饭,大板又随身带了几个大饼,两人开始上山。

    一路上但见山势重叠,苍松巨石互为映衬,山路两侧多为松柏,高大挺拔,葱郁巍峨,这也是当地建筑及民间家居主要用材。一路上走走看看,倒也不急,至中午时分登上了南天门,放眼高天,心旷神怡。

    正是: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

    黄师木站在南天门之上,面对眼前壮阔景色,只觉胸中豪气顿生,畅快至极。他望着空中乱云翻滚和远处莽莽苍苍的群山,思绪万千,感慨不已。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来到此处,留下了传世的诗词佳句:晋谢道韫远远的望着“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南朝谢灵运则感慨“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诗仙李白最为达观,一句“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让那些争名夺利的凡夫俗子为之汗颜。要说眼界最高的还是诗圣杜甫,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博大胸怀和宏伟气魄。为百姓苦呤的张养浩到此更是放下了所有的忧愁思虑,抒发“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的畅快心情。

    风光从来只在险处,至此方觉刚才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登山如是,人生莫不如此。做人、做事、做器物都是这样,一步步走来,从低洼走向高处,走过崎岖,走过坎坷,朝着心中所期望的顶峰而努力。而这所有的付出都只为成功那一刻的欢喜,思之令人感慨。师徒二人在山顶盘桓了半个时辰才往山下走。下山时感觉轻快了许多,回到客栈时天还尚早,登山消耗了体力,他们洗漱完后就在客栈吃了晚饭,楚大板又给马添加了些草料,两人早早休息。

    第二天早饭后上马前行,一路顺风,中午来到曲埠。齐鲁大地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圣人也多。黄师木自幼入私塾就拜过孔子,今番经过正好敬拜。近处找到一家客栈,将行李放下,马匹拴好,交待小二给马饮水添加草料,二人来到孔庙。

    孔庙占地约一百五十亩,前后有八进庭院,殿、堂、廊、庑数百间,前三进庭园遍植柏树,葱翠肃穆,它用横向的墙垣,把纵深的空间分隔成大小不同的院落。看到这些参天的古柏、银杏,黄师木想起百年树木的古训,而有些良材是要千年生长方可为器,古人云:前人栽树,后人用材。

    自进入山东后,两人行进的速度慢了下来,一路欣赏自然风光、游览人文景观,用去了一些时间。参拜完孔庙后接着赶路,这两匹宝马也适应了长距离奔跑;看来,再好的名马也是要上路才知道脚力,若天天养在马厩里只会长肥膘。虽说来自哈萨克汗国的宝马在锦衣卫天天都有专人牵出去遛,却很少有这样连续几天的长距离奔跑,这一路下来可显示出了强劲的脚力。邹县距曲阜不到几十里的路,一个时辰多的时间就到了,此时已日是黄昏时分,二人先到客栈放下行李,饭也不吃,将马匹交代给店小二,来到孟庙朝拜亚圣。

    孟庙,又称“亚圣庙”,是历代祭祀孟子的地方,占地六十多亩,前后由五进院落组成。私塾老师纪先生十分尊崇孟子,受他影响,黄师木很早就能背诵《孟子》文章。孟子思想亲民,主张人性善论。《告子篇》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这话意思是说:这仁义礼智,并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而是我本来就有的。他还讲: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而称王天下却不在这其中。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在孟子心中,称王天下都算不得什么,要排在家庭、亲情和教育之后,可见其思想境界之高。足以让那些争名夺利的人汗颜不已,因此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景仰和爱戴。

    孟庙出来后又去孟府,孟府占地约六十余亩,前后有七进院落,拥有楼、堂、阁、室计一百多间。走进院子,黄师木想起了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自父亲辞世后,他正是以此圣言来鞭策勉励自己,在这种信念支撑下坚持走到了今天,已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孟子及其后代子孙的家族墓地在孟林,林地面积数百亩,林内有松、柏、桧等高大树木一万多株,古木参天,苍劲挺拔。

    黄师木在私塾学孔、孟文章时,对《论语》孔子的言行和主张要逐句的去理解,有些文字还要琢磨再三。而对《孟子》的文句,读起来则朗朗上口,且心领神会,过目不忘。在他心中,孟子更加伟大。孟子学说亲民性强,他主张“民为贵”、“君为轻”。若君主都能“与民同乐”,则天下太平,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世界。自古以来,很多君王都说过“民为社稷之本”的话,可又有谁能真正做到呢。“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孟子治国思想是最好的,只可惜,自先秦两汉和隋、唐、宋、元,直到今天也没能实现。

    正是: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