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中华之工匠 » 七、成家再立业

七、成家再立业

    黄母从纪先生家里回来的路上,由于心情高兴,走起路来都感到特别的轻快。原来,柳成林妻子在五年前病逝,家中只这一个女儿。这五年多来,由于店里的事情多,他自己忙里忙外的一直未再考虑续弦。女儿自小勤快又懂事,随着一天天长大,渐渐的已能给父亲当帮手了,家里、店里许多事情都离不开她,柳成林也不再像以往那么忙了。要说人就是怪,忙的时候是无瑕顾及其它,可身子一旦闲下来,精神上就感到空虚,也就有了想法。这不,柳掌柜也正处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到晚上,孤身一人对着油灯,心里就感到空缺了什么,只能一个人抽一袋闷烟,长吁短叹,聊解寂寞。也是机缘凑巧,昐什么就来什么,这天有媒婆上门,给他谈了一桩婚事,要将一个叫翠珠的女子介绍给他。

    翠珠本是东城大户许老爷家的丫环。由于人长得漂亮,又比较勤快,还会来事,被许老爷暗地里喜欢上了。瞒着夫人偷着送了件首饰给她,还不待发展到下一步,却被另一个丫环红杏嫉妒,到夫人那里告了密。夫人知道后,怕男人日久生情,进一步发展会危及自己地位,于是就决定将她卖出嫁人。要说女人的嫉妒心上来,心理就扭曲了,她是宁愿自己倒贴钱,也要把她嫁出去,以断绝男人的念想。这媒婆一听许夫人的条件,问清楚了事情的经过才明白:原来许家可不差钱,这不单是卖丫环,主要是让她嫁人。要在往常,这事好办,找个男人还不容易吗,可眼下这件事还真不是那么简单。因为这许老爷也不是好惹的主,他喜欢的人被夫人硬生生的给卖了,心里正窝着一股火没处发,可要是知道买主是一位游手好闲人或者破落的败家户,那男人会把怒气移到她身上。以许老爷的势力,那会放过她吗,媒人这碗饭是不能再吃了,以后也甭想在这个街坊里混了。媒婆想到此,知道怎么做了,这事既要答应女主人许夫人,可也不得罪男主人许老爷,一定得找个能配得上的翠珠的人。就这样,媒婆把自己掌握的所有人脉关系都在脑子里重新梳理了一下,像过了一遍筛子,最后定格在柳成林身上。

    因为柳成林中年丧妻,虽说是续弦,可毕竟是个开店的小掌柜;他年纪三十多岁也不算大,家产尚可,人又温厚实在,女人嫁过来吃穿不用愁。他家里成员也很简单,有一个女儿也到了出嫁的年纪,没有让人烦心的事。柳成林人长得白净,身体又好,绿珠嫁过来还可以再生养个一男半女的。他有自己的裁缝生意,绿珠进门后除了管些家务事,也没什么负担。也是柳成林交了好运,这桩好事就这样不期而至,也是老天关照他,一谈就妥。就这样只用了三两银子的身价,他就娶了位貌美如花且能操持家务的少妻;可这还不算,好事还在后头。直到接人那天,许老爷才知道事情经过,可此时生米已煮成熟饭,一切都来不及了。许老爷十分生气,可又无法改变这一切,看着夫人得意的样子,一肚子火没处发,就将夫人身边的贴心丫环“沐清”给做了陪嫁,还额外又赠了几件衣服。他明显是针对夫人来的,意思是你不是会送人情吗,那就送到底;你把我身边的人给弄走了,我也要把你身边人也弄走一个,你卖一个我再陪一个。许夫人心里虽不愉快,可毕竟达到了赶走人的目的,且自已身边丫环又不止一个,少一个不影响什么,也不过去计较。这可让柳成林白拣了个大便宜,他一高兴又多给了媒人二两谢银。翠珠嫁过来,从大户人家的丫环一步跨到裁缝店的老板娘位子,且自己还有了服侍丫环,等于家鸡飞上枝头变成了凤,明显是高升了,心里的美自不必说。

    明月从小就很懂事,对这位只比自己大三岁的继母尊敬有加。想到自己终是要嫁人的,以后父亲年纪大了也需要有人照顾,自己对继母好些,继母就会对父亲好些。一直与人为善的她就是秉持宽容的心态来待人的。翠珠毕竟是大户人家出来的,见过场面,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就这样,绿珠的到来让一家人多了欢乐,大家在一起都和和气气的,而柳成林似又焕发了青春,每天脸上多了笑容。翠珠平日里只是在后房做些家务事,从不到前房店铺来,店里生意由柳成林和女儿明月打理。

    再说纪先生,自黄母走后不巧他自己家里也有事,就把这事给放下了。也是天意巧周全,待他忙了半个月后才想起黄母之托,这期间柳成林已经将翠珠娶进了家门。纪先生来到“锦瑞祥”时柳成林正在剪裁布料,见纪先生来了忙放下手里的剪刀,掸了掸身上的围裙,迎上前去,给纪先生作揖问候。请到里间坐下,柳成林装上一袋烟递了过去,帮纪先生点着后又沏上一壶茶,二人开始交谈起来。纪先生吸了两口烟,又喝了口茶润了润喉,微笑着开门见山说了起来:“我有个学生,叫黄师文,小有大志,本来是个读书的好苗子,诗文都有基础,只可惜家遭变故,父亲做活时受了外伤,卧病在床。他为了生计只得中途辍学回家,接手了木坊。”说到这里,纪先生停了下来两眼看着柳成林。他说的这些事柳成林都知道,只是不知道他心思,想问又没说出口,只得静静的等着听下文。纪先生见柳成林挺能沉住气,朝他会意的一笑,将碗中的茶一口喝尽。柳成林从他的笑里感到有事,再联想起刚才说的话,这才明白了纪先生此番前来的用意。忙又将茶倒满,由于心里没有准备,一时有些慌乱,将茶水溢了出来。

    柳成林用微笑掩饰着自己的心情,问道:“您说的是黄大哥家的事吧,黄大嫂半月前来我这里定制衣服,还是我给送过去的。”纪先生笑着说:“就是啊,要不怎么说是缘分呢;她看上了你家明月,这是好事啊。如果两家结成亲家,成百年之好,黄嫂会将明月当亲闺女待的。黄家虽说不比以往富有,但黄师文是我看着长大的,这孩子正直善良,人品好,志向高,又聪明好学,将来必是能做一番大事的人。明月若是嫁过去,你们两家又离得不远,女儿也时常能过来看你,你这岂不是又多了个儿子。”

    纪先生的一席话让柳成林动了心。京城开店做掌柜的是无人不知黄奇功的大名,他可是营造处出来的,是给皇宫做家具的大师傅。虽说这几年因身体原因没能继续扩大经营,但他儿子继承了家业,左邻右舍对他评价都很高。柳成林并没见过黄师文本人,可听到的传闻也早对他有了七分好感。前些日子她母亲来时,就感到她的眼睛一直在盯着明月看,此刻方醒悟过来。柳成林虽说对黄家还挺满意,可一想起明月母亲走得早,心里难免有些不舍。女儿特别懂事,自她母亲不在后,年纪还小的她就开始学着做饭、洗衣、料理家务;待长大些后,生意上的事也能帮上手了。她心灵手巧,干净利落,做缝纫活也能独立裁衣,针脚细密。直到自己将翠珠娶到了家后还一直在担心,只怕比她大三岁的后娘与她不和,让她受委屈。可没想到明月见到翠珠开口就叫娘,从不说后娘的一句是非,对她尊敬有加。做父亲的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如今纪先生来提媒也非常有面子,他可是京城有名的老学究。他看好的学生肯定不会错,况且黄家的事自己也是知根知底的;也许这就是缘分,若明月她娘在天有灵也一定会高兴的。

    柳成林也是个直爽的人,当即表态:“既然是纪先生来做媒,又是您的学生,肯定错不了,我是没什么意见。纪先生听了柳成林的话等于是接受了,于是又与他谈了一会儿才起身告辞;他要回去给黄家回话。柳成林送走纪先生后回屋也和女儿讲了,明月只是红着脸低下头说:全凭父亲做主。”

    就这样,在纪先生的介绍下,一个月后,十五岁的黄师文迎娶了十八岁的柳明月。要说做继母的翠珠也很大方,她将自己贴身丫环沐清也给陪嫁了过来。结婚那天,亲友、同行及街坊邻居齐来庆贺,竟也举巷为欢。

    婚后,一家人在一起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婆媳关系融洽,明月对公婆孝顺,黄母爱明月如同亲女儿一样,这一切,黄奇功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然而,儿子新婚的喜庆终没能给黄奇功的身体带来奇迹,如同逐日的夸父在看到太阳的光芒后,无比欣慰。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三个月后,黄奇功含笑而逝,走得很安详。

    安葬了父亲后,黄师文仿佛半年间就长成了大人,本来平时话不多,这下更少了。他和母亲商量后,将自己的名字改成“师木”。他心想,自己以诗书博取功名是不可能了,于是立志明誓,以木为师,将祖宗流传下来的技艺,承继创新并发扬光大。

    黄师木和柳明月夫妻之间非常恩爱,但老天似乎要成就一人就要将所有的苦难都加在他身上,并不许你有所选择,这是后话,我们暂且不表。

    当黄师木在家为父亲守孝时,正是洛阳城福王府建造的关键阶段,这时土木工程基本完工,内部木工装饰开始。万历皇帝非常疼爱这个儿子,恨不得把大明国库的钱都赏给他。福王府的设计和建造成为当时朝廷最大的一项工程,不仅花费了巨额银两,同时也造成极大声势,天下人尽皆知。首先是工程设计及建造总监,是由万历朝资历最老的工匠赵师能担任。他率皇宫营造处全体工匠参加,就这样还怕人手不够,又从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包括“京城五大家”和“江南八坊”在内征集能工巧匠,齐聚洛阳。

    黄师木因要在家守孝三年而没去。到不是因为他年轻,资历不够;因古来守孝,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朝廷官员。早期的居丧是指从亲人死亡到安葬这一时间段,为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生者的悲痛,家里亲人要放下所有事情,全身心来祭奠先人,称为守孝。春秋末期就已将其发展成礼制,《仪礼·丧服》中所提出的子为父母、妻为夫、臣为君的三年丧期。汉初《礼记》一书,又对三年丧期内的守丧行为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到了汉武帝时期,将居丧作为强制性规范推广;两晋时期,三年丧成为官吏的行政规范,南北朝时又入刑律。隋唐时期已将居丧制度全面法律化,且还将其中相当一部分条款列入“十恶”罪中。宋高宗《起复诏》称“三年之丧,古今之通礼也”。至大明朝“丧制未终,释服从吉,若忘哀作乐,徒三年”,开始有了责罚的措施。

    可见,为父亲守孝不仅是习俗,也是有法可依的,而大明朝廷也特别重视弘扬孝道。赵师能和黄奇功又同为工友,更不会做出格之举。他也没让“奇工木作坊”其他师傅去洛阳出工,反正又不差一个人;不但给了黄家一个人情,在外人眼里看来也是合乎情理,得到了京城其他工匠的一致认可。

    黄师木在守孝期间将父亲留给自己的几本书又读了一遍并牢记于心。从此,他开始以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前人设计的那些功能完备的家具,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三年守孝期满,黄师木化茧成蝶。他以自己的勤劳努力,将“奇工木作”的经营搞得风声水起,一日好过一日,渐渐走在京城诸多知名木坊的前面而成为楷模。黄师木虽为工匠后起之秀,已然能和这些前辈大师们比肩。虽然年轻,可他的设计理念已领先于五大家中其它几家。他设计的家具,不但款式新颖,功能齐全,还呈现出工艺上的美感,成为房间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能起到美化居室的效果。奇工木作坊的新家具制成后,往往成为其它木坊争先模仿的对象,一时间京城王室宗亲,官商富贵人家,无不以有一件“奇工木作”的家具而自豪。如若能将黄师木本人请到家中,进行实地测量为自己定制一套新款家具,成为京城达官贵人和富商大户视为时尚并引以为傲的一件事。

    就这样,几年时间下来,“奇工木作”誉满京城,传遍大江南北。这一时期也是家具工艺在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名贵硬木家具从皇室权贵、富商大户人家开始走向寻常百姓之家。黄师木将市场上现有名贵硬木搜集起来放在一起比较并进行研究,他终于明白了父亲当初专一选择黄花梨木的深刻用意,由此也更加勤奋努力进行设计创新和工艺改进。奇工木作在黄师木手中得到发扬光大,后来,京城同行习惯将“奇工木作坊”称为“花梨堂”。

    正是: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