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泓烧鸭影视与动画评论类文章合集 » 14.车手只需车与手,梦想与生活要如何取舍?

14.车手只需车与手,梦想与生活要如何取舍?

    两个月前,8月23日,香港知名导演陈木胜因鼻咽癌逝世,终年58岁。

    这是香港影坛的一大损失,也是一个永远的遗憾。

    9月4日,陈木胜导演的追思会在香港举行,成龙、刘德华、古天乐、甄子丹等圈内一众大咖皆前往悼念。

    陈导与我偶像刘德华共合作过三部电影,虽然次数不多,比不上另一位特别高产的“王导”…但这其中,有两部都是足以青史留名的经典之作。

    而这三部,便分别是《天若有情》、《哗!英雄》与《新少林寺》。

    在这之中分量最重的,自然是那部最经典的《天若有情》了。

    《天若有情》,或全称《天若有情之追梦人》,是由陈木胜执导,刘德华、吴倩莲、吴孟达等主演的爱情电影。该片于1990年6月14日在香港上映,讲述的是一个黑社会青年华弟爱上了富家小姐JOJO(?)的爱情悲剧故事。

    这部电影是陈木胜作为导演的处男作,是吴倩莲作为演员的处女作,而就仿佛“初试清啼长空破”一般,一鸣惊人地给他们打开了在圈内的名气。

    吴倩莲凭该作获得了次年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的提名。

    罗大佑创作的同名电影主题曲,获得了“最佳电影配乐”与“最佳电影歌曲”的提名(但电影里的歌曲,我更喜欢的还是在刘德华烧车时、作为插曲出现的Beyond乐队的《灰色轨迹》,虽然《天若有情》我也很喜欢)。

    而吴孟达更是还荣获了最佳男配角,那是达叔的第一座金像奖杯。

    该片给香港影坛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是至今仍令许多人印象深刻的经典巨作。

    甚至还据说,正是这部电影带动起了“结婚穿白西装+白婚纱”的潮流,不过我倒是觉得这个说法夸张了。毕竟在影片当中,华弟就是砸了一家婚纱店,才拿出来了两套、然后和JOJO一起换上的,这不就是说明在电影上映之前,已经有过这种穿法了嘛。

    我还跟我妈说过,我以后结婚也要这样穿,买辆摩托去这样飙,不过那可能就得是发生在另一个平行时空的故事了。

    我说的是我能结婚,而不是能否穿上白西装、骑上摩托车。

    不过这些并不是重点。

    而这部影片,也不是今天这篇文章的重点,而只是前言而已。

    前言

    我是泓烧鸭。

    之所以说《天若有情》是一部爱情悲剧,这是因为华弟和JOJO最终没能在一起,原因不是别的,正是因为华弟死了。

    情节我已记不太清了,只记得是他和达叔一起去捅同帮派一个想独掌大权的、叫“喇叭”的家伙(黄光亮饰演),然后两边同归于尽的。

    都是黑帮片,这群角色的设定让我感觉有点像《旺角卡门》。喇叭比较类似Tony哥,但是比他狂得多、不像他那么怂,而华弟和达叔的终局也跟阿华与乌蝇的死法差不多,阿华也最终没跟表妹在一起。

    不过我觉得,他们就算在一起了,应该也不会长久的,毕竟阶级差距在那。这点很残酷,但毕竟是真实的。

    这方面可以参考《泰坦尼克号》的故事,也是一个浪迹江湖的穷小子爱上了人生迷茫的富家女,他们不可能在一起。穷小子无法给富家女的家族带来任何帮助,而富家女想和他在一起,就只能放弃“富家”两个字。

    意即是说,就算Jack活下来了,和Rose在一起了,他们两个接下来的故事也只会是一起浪迹江湖。

    根据他们的性格和本事,他们多半也干不出什么大事来。

    所以,编成Jack为她而死了,然后Rose用她的后半生去缅怀他,履行应下他的所有约定,在之后再次回到大西洋上时、主动的回到八十多年前梦里的那座游轮上,就会比圆满结局好很多,也确实感动了很多观众。

    而穿着白婚纱在高架桥上追车的JOJO,后半生估计也会是这样。

    《天若有情》这部电影,据说是陈木胜根据自己年轻时爱飙车的经历、作出了故事的原型,赢得了杜琪峰、林岭东与王晶的认可,才最终成为导演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影片中的男主角华弟很喜欢飙车。

    该影片最经典的镜头之一,也是刘德华与吴倩莲分别穿着白西装与白婚纱,骑着摩托车在马路上高速狂飙的那一幕,泪目了许多人。

    陈导有没有类似的飙车经历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一点:他没刘德华帅。

    而在十年后,在同样由杜琪峰制片与监制的另一部电影中,“杜导”致敬了十年前的陈导和自己,刻意的安插了这样一个片段:

    这是由杜琪峰、韦家辉执导,刘德华、郑秀文等主演的《孤男寡女》,与《天若有情》相反,这是一部爱情喜剧。

    而这个片段则是在影片的最后,男主角华少(刘德华饰演)将要错过与女主角Kinki(郑秀文饰演)的时候,一位穿白西装、骑摩托车的神秘人(刘德华饰演)出现,把他带到码头,让这一对有情人终成了眷属。

    不过这毕竟只是一个致敬的片段,摩托车在《孤男寡女》里也并不是重点。

    而《孤男寡女》也仍然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

    其实我主要想评的还是另外几部电影,之所以铺垫这么长,是因为在开始写之前,才发现能一下子联想到的点居然有这么多。

    好了,接下来我真的要正式讲到这部电影了,不跑题了,这篇文章的正题终于要开始了:

    命运中何谓真假,是荣誉还是虚荣?

    在《天若有情》之后,《孤男寡女》之前,两部电影上映时间的一个中间年份,还有一部电影上映。

    而这部电影所得的奖项与提名,可是比这两部加起来还多。

    同样是刘德华主演,刘德华在片中的角色同样很爱飙车,同样在次年香港电影金像奖中有一位“最佳男配角”获奖,以及“最佳原创电影歌曲”与一位年轻的女主演“最佳新演员”的提名。

    而这,便是由“演而优则导”的尔冬升执导,刘德华、梁咏琪、吴大维、钱嘉乐等主演的赛车题材影片——《烈火战车》。

    尽管刘德华是我偶像,这部电影我也早有耳闻,但我也必须承认,我确实是前不久才刚在B站上把它看完,然后一时兴致来了、灵感来了,才打算搞出一篇这样的文章来的。

    至于尔冬升的电影,我看过他导演的、他主演的,以及他客串的,甚至还写过文章评析过其中一部(详见我2017年文章《三少爷的特技》),可说是很熟悉了。

    《烈火战车》在B站上有人的评价说,这部电影是尔冬升最商业的一部,我猜他肯定是忘了那部《三少爷的剑》了。

    当然,可能是因为差距有点大吧,毕竟《三少爷的剑》没掀起什么波澜。

    看完这部电影后,只我觉得当时年仅19岁的梁咏琪阿姨(大我22岁,叫阿姨不过分吧)是真的很美。她在该片中的装扮与妆容风格,跟二十年后《我的少女时代》里的宋芸桦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不过我还是觉得梁咏琪更美,至少在这部电影里是。

    而且她居然比刘德华高,这是我真没想到的。

    全职赛车手、飙车族阿祖(刘德华饰演)母亲早逝后父亲(秦沛饰演)管教方法不当,父子俩的关系疏离。阿祖离开家独自生活,生活状况并不如意,幸好有女友阿仪(梁咏琪饰演)在旁鼓励照顾。

    这下你们看到了吧,这可是导演让我叫她阿姨的。

    阿祖一向喜爱赛摩托车,经常相约父亲旗下的车手斗车比试,在开着摩托车追风逐电并战胜所有对手时可以让他获得满足感,渐渐地,他成了飙车族年轻人眼中的英雄。

    在赛车场上,阿祖与David(吴大维饰演)成了莫逆之交。但在一次比赛中,阿祖在一拐弯处失事,昏迷了十天才苏醒,这次意外使他产生阴影、信心尽失,开始惧怕摩托车。

    于是他放弃了赛车,回到与好友嘉乐(钱嘉乐饰演)开的摩托车维修店过着平静的生活。但好景不长,嘉乐在一次飙车时不幸身亡,这激起了阿祖重新面对自己的勇气。

    为了找回自己的信心与勇气,阿祖与David约定单挑飙车,这也是本片的“最终决战”,但正因这个决定,阿仪一气之下就要离开他。最后,阿祖没与David比完,便像《孤男寡女》中一样、非常浪漫的骑着车追上了即将打车去机场的阿仪,留住了她,为她放弃了赛车、然后相伴终生。

    这便是《烈火战车》的故事。

    与华弟与Jack都不同,阿祖是可以与阿仪相伴终生、获得一个圆满结局的,因为他们是同一个阶级的。

    不过那个结尾片段看似浪漫,其实搞笑更多。

    因为阿祖的车撞坏了,他是骑着David去追阿仪的,但因为骑太快了,在找到阿仪并停下时已经被交警抓到了。于是他只顾着去挽留阿仪,就完全不管车了。

    而阿仪看着他不在乎车被吊走也要留下她,就这样被他感动了,相信了他的承诺,选择了在最后一刻留下。

    废话,那不是他的车啊,他当然不用管啊。

    谢谢,有被笑到。

    这片子看起来是部很商业的片,但其实对一些主题,还是有提出很深刻的思考的,这也是我看完后会想写一篇文章的原因所在。

    命运中何谓真假,是荣誉还是虚荣?

    阿祖之所以没与David比完,是因为在最后的一个路段时碾到了路上的易拉罐,导致了翻车。而之所以有易拉罐,是因为刚好那个时候,有位收垃圾的阿婆不小心把她收的垃圾车弄翻了,易拉罐就洒了一地。

    而就在阿祖把车扶起、还想继续开动时,阿婆简单且随意的说了一番话,让他大彻大悟了。

    阿婆说,她那个孙子也很喜欢骑这种车子,他还常看录影带,那些人呐,在一个场子里头一直绕圈圈,一下摔倒了,一下又爬起来,无不无聊啊…

    无聊吗?

    于是,阿祖停下了车子,因为他想到了死于飙车的嘉乐。

    他开始觉得,自己从前的那些被飙车族们吹捧起的高度,可能都是虚假的了。

    就像阿婆说的,一切的一切,绕了一圈又一圈、无非是又回到起点,跑得过风,却是跑不过时间。

    就像自己常去那间酒吧的酒保(徐锦江饰演)摆在柜台上的一大堆奖杯一样,没有什么意义。

    普通人很普通的一句话,就如惊雷一般,点醒了另一个迷茫中的人,很常见的手法了。用这样的方式处理的话,那么阿祖会放下他一直情有独钟的赛车、选择与阿仪在一起,就可以理解了。

    然后,已经超过他的David绕了回来,两人开始坐下来,聊起了人生。

    阿祖认为他很失败,他觉得他的心里只有飙车,忽略了他身边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人。

    然后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阿仪今天要走,然后阿祖就骑着David的车上路了。

    到了这个地步,阿祖终于悟了。

    他明白了在他的命运中,所谓的荣誉其实都是假的,他所追求的胜利、尊严和自信,可能其实都是虚荣而已。

    也许这便是尔冬升导演要向我们传达的思想与理念吧。

    看完这部电影,有两个片段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但这个阿祖大彻大悟、然后和David坐下来聊人生的片段,却不属于其中。

    这两个片段第一个,是阿祖在拐弯失事、昏迷十天时,影片进入的一段连续且飞快闪回的、持续时间很长的“走马灯”片段。

    走马灯这种玩法很多电影和动画都用过,大家也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如果只看到影片的前半段,其实很多观众应该都很难看出来阿祖与宝叔(父亲)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因为拍得十分疏远,是几乎像仇人一样的夸张。但经过这段“濒死体验”的走马灯,至少就成功的给观众解释清楚了阿祖父子二人在影片中的设定。

    而第二个片段呢,就是绝对令所有观众都印象深刻的“嘉乐之死”了。我相信钱嘉乐获得这个最佳男配角,也必定是通过这个片段。

    嘉乐的死,是因为性情火爆的他一定要找David单挑,替阿祖挣回那因为他回归平静而逐渐消失了的面子和虚荣。但他骑着摩托车去追David的跑车,而且是酒后驾驶,于是,意外就发生了。

    在一个多车路段,他来不及闪躲,一个拐弯躲避大货车的失误让他的车完全报废,他人也被卷到了车底下。

    当时有很多弹幕提醒“前方高能”,我还以为是什么脑浆迸裂的重口级场面时,嘉乐却仍然还能动的,四肢上下完好无损的,从车底爬出、然后站了起来:

    接下来,便是一个超过40秒的移动长镜头。

    就在我们都以为嘉乐都没事的时候,却在他的言行举止之间,发现了隐约的不对劲,他情绪变得十分激动,他开始语无伦次,仿佛听不进周围人说的话。他开始挠身子,觉得口很渴…

    就在David从货车司机处拿来水给嘉乐解渴之时——

    噗的一声,嘉乐便突然口吐鲜血,直接将整个塑料瓶里的水染成鲜红,然后倒下!

    原来他尽管是四肢完好,可却已经是冲击力导致内伤窒息,内脏破裂出血,变成个半死之人了。

    这个时候即便救护车及时赶到,也已经回天无力。

    而紧接着到来的,嘉乐的奶奶(夏萍饰演)得知他死讯的部分,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这一段的冲击力,更是绝对能让屏幕前的观众潸然泪下。夏萍也许也是凭这段表演,而获得了次年金紫荆奖与金像奖的“最佳女配角”提名的。

    看完这个故事后,我们也许可以解读出某些道理。

    可是人类的命运是并不相通的,现实的人生并不像艺术作品里塑造的那么美好,而是永远残酷得多。

    所以所谓的人生道理,可能也是并不相通的。

    就像我没有刘德华那么帅,没有19岁时的梁咏琪这样的女友陪伴到最后,更没有像这样飚过车。

    不过我跟电影里的阿祖仍然有一些相同点,是让我得以产生共鸣的:

    那便是,我们都有一个追求甚至是超越巅峰的渴望与执念,以及一个从始至终都并不理解我们的父亲。

    阿祖认为他失败是因为他觉得他心里只有飙车,而忽略了周围的其它。

    而我虽然不认为自己失败,我也不觉得我心里只有码字,可我的人生,我的命运,仿佛什么都不必去忽略,而是只剩下码字了。

    这就是现实比电影更残酷的地方,之一。

    阿祖呢,起码有一个可以躲避严父的小修车店港湾,有一群可以一起飙车、生日时有送他礼物的酒肉朋友,有一个即便他很耿直、一直辜负着自己、却也甘愿陪伴着他照顾着他的美丽的女友。

    我,或者说我们,这些都没有。

    车手,车手,或许只需要车与手。也可以换算过来说,作为作家,只需要键盘和手,就像用猎枪自杀的知名作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说过的那句话一样:“写作很简单,你只需要一台打字机,然后用生命去创作。”

    这句话在四年前我刚见到时,就被我拿来当做了人生的座右铭之一。

    可是,我真的只需要键盘和手吗?

    好像现在的我,对于我的梦想与生活、也确实并不再需要做任何的取舍了,因为我即便什么也没忽略,我也什么都不曾剩下。不是我只需要键盘和手,而是我只有键盘和手了。

    这个时候,追求梦想对我们来说、至少对我来说,确实已经很简单了。

    那为什么我们还需要迷茫呢?我们还在迷茫什么呢?

    也许我们并不需要再取舍什么,而是只需去做一个决定、并坚持下去。

    至少我已经很久没有迷茫了,我已经在拿生命去创作了。

    命运给的选择很简单,只是我们需要坚决些

    阿祖的摩托车很快,比风还快。

    台风的时速也不过一二百公里,他确实做到了比风快,快到可以把车身上的贴纸吹掉,快到英国回来的David也跑不赢他。

    快到他追上了阿仪的出租车,留下了她。

    但是在十年后的影坛,有另一个男人,他开的与阿祖不是同一种车,他开出过比阿祖快得多的车速,可是,他最终也没能追上他生命中的那个她。

    于是,赛车成为了他人生中剩下的全部。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同学已经猜出我在说哪个人和哪部电影了。

    没错,就是那句名言:“再快的AE86,也追不上坐在奔驰车里的夏树。”

    正是这部由同名漫画改编的,刘伟强和麦兆辉联合执导,周杰伦、铃木杏、陈冠希、余文乐、陈小春等主演的,于2005年6月19日上映的经典电影《头文字D》。

    周杰伦也是我的偶像之一,这是他主演的第一部电影。

    相信很多同学对这部电影更深刻的印象都来自于周董写的两首主题曲《漂移》与《一路向北》,而完整看过原片、甚至去看了漫画的则并不多吧。

    在想到要用《烈火战车》写这个主题时,我很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这部电影。

    不过《头文字D》我却是很久以前看的了,现在要在写这篇文章时去回忆,倒也没法想起来什么,只能简单抒发一点点想法了。

    没有看过漫画原作,我就只拿电影的情节以及我对其的印象来说了:

    在我看来,《头文字D》能跟《烈火战车》联系上的点,就是两位男主角,即拓海与阿祖,各自对于生活与赛车梦所作的权衡与抉择吧。

    这也正是这篇文章为何取这个标题的原因之一。

    而要说拓海的故事,就不得不提起他那位同样是最强王者段位车手的父亲——“藤原文太”了。

    这个设定倒是跟《烈火战车》相似,因为宝叔年轻时也是摩托车赛车手,而在故事里,都没有他们家庭中“母亲”这个角色的出场。

    但相反的是,藤原文太算是放弃了赛车,不像宝叔仍在开店、带队参赛等。而且对儿子拓海,也并不像宝叔对阿祖那般严格。他甚至还会亲自为拓海准备好车,教他一些技术等等。

    在《烈火战车》的结尾,因为有阿仪的存在,加上嘉乐的死,阿祖会放弃赛车其实是情理之中的、而且那也是对他而言最好的选择了。像我们这种身边没有一位“阿仪”的,其实还是选择认真追求梦想比较好。

    而且说实话,要是也有个阿仪能这样陪着我,不离不弃的那种,那我是否还该继续写小说,我还真的会陷入犹豫。

    多半是不可能,所以还是做梦吧,梦里什么都有。

    或者选择去追梦,实现了后也能什么都有。

    藤原文太放弃赛车、转开豆腐店的原因,是在梦想与生活间选择了生活,也就是结婚成家。但在数年之后,他就遭妻子抛弃,然后开始酗酒成性,整日打骂儿子拓海…

    这道命运的三选题里,他放下梦想,选择了爱情与家庭,可是结果呢?

    因为妻子离他而去这个变数,导致他最终变得一无所有,这时候他有没有回顾自己的过去,有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呢?

    我想是有的。

    从他刻意回避高桥凉介的寻访当中就能看出,他并不敢直面自己的过去。而从他仍有在帮拓海训练车技也能看出,他仍然怀念着赛车的梦想。

    在这一点上,他的选择与经历了人生之大起大落的阿祖是一样的。虽然我们并不知道阿仪以后会不会离开阿祖,使阿祖也变得酗酒成性而颓废,成为一个在太平山下开豆腐店的阿祖。

    但只要他们的故事停止在了那一刻,那就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了。

    当然,我们最好希望是不会。

    而与父亲完全相反,拓海选择了梦想,放下了爱情,把赛车坚持下去,最后加入了车队,迎接了更为光明的未来。

    相比而言,夏树对拓海并不像阿仪对阿祖那样。阿仪对阿祖是真的好,并不像夏树平时在外“****”,回来还要勾搭拓海。

    一点朱唇万人尝,怎配我这状元郎?

    他们的感情,只停留在非常懵懂且初始的阶段而已。并且就在拓海仍然在为这个选择题而犹豫迟疑之时,他去找了夏树,却碰巧让他看到了,刚刚进行“****”回来的夏树:

    这个时候,他想通了。

    随着那道经典的鼓与电吉他声骤然响起,那是《一路向北》的旋律。而此时屏幕前的我们,也体会到了拓海的心情,理解并知晓了他接下来会做出的选择。

    这一幕经典的巧遇,是命运给他的明示。

    他也必须借此,才能完全消除自己心中的犹疑。

    接下来就是伴随着《一路向北》的BGM,以及拓海的转身跑开,夏树同学表演的经典日剧式喊,追,跪,哭,接着拓海开车离开现场,一边哭一边回忆他和夏树同学的过往与点点滴滴。

    命运给的选择,有时候很简单。

    只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巧合的遇到一次拓海这样的“明示”,甚至有些同学可能已经遇到过了,却也仍然在犹豫,仍然深陷在迷茫中。所以我们需要的,只是看清自己的路,理解自己的世界。

    然后把这个选择做对,并做的坚决一些。

    这道题,我选的也是梦想。

    可能是我也看到了属于我的“明示”吧,当我照着镜子,当我每天吃下十几颗药,当我站上体重秤,当无数次的别离、失败与心伤找上了我…

    也许这些就是我,之所以能像今天这样坚决的原因之一吧。

    当失去的梦归来,我是否该放下肩负的重责,再次上路?

    接下来要讲的这部电影和这个男人,他有坚定得多的赛车梦想,他甚至从小就坚决的做出了选择,从不曾动摇,坚持到了最后,甚至到生命的结束。

    他的故事,用上这个副标题非常合适。

    而这个副标题,我在我八月份的文章《评析五部电影,讲一道命运的三选题》当中评析《星际穿越》时也曾用过。但是我改了一个字,就是把“能”字改成了“该”字。

    因为对比《星际穿越》,我认为库珀的选择是对的,却不认同这部电影当中、这个男人的选择是对的。

    即便他为了贯彻梦想,而死在了这条路上。

    那么这部电影和这个男人究竟是谁呢?

    这便是由知名作家韩寒执导编剧,沈腾、黄景瑜、尹正等主演,上映于2019年2月5日、即去年春节档的这部喜剧大电影——《飞驰人生》。

    这个男人,就是由沈腾饰演的、影片的男主角“张弛”。

    而今天这篇文章的标题“车手只需车与手”,也正是出自这部电影当中的张弛之口。当然,相信很多看过的同学在看到标题时,应该就已经想到我会要提到这部电影了,所以应该也没什么意外的。

    而且像这种春节期间的电影院大型爆笑喜剧,相信绝大部分同学应该都看过了,那我就不重复讲剧情了,直接从正题开讲。

    韩寒是一位成功的知名作家,同时又兼有导演、歌手、赛车运动员等多重身份,相信在座的同学是无人不知他的大名。他用自己写作的成功,换来了更多把自己的想象力与爱好具现化的机会。

    这正是我想成为的人,这些也都是我想做到的事(赛车除外)。

    他自编自导的三部电影我都已看过,而且不难发现,似乎都是在通过一个看似喜剧、实非喜剧的悲剧故事,是用荒诞且搞笑的方式、来讲述的这个故事。

    我们看每一部时都会笑,但看完了都会发现,这个故事好像其实是很悲伤的。

    尽管有那句老话,“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虽然其实并不全是如此,但至少在韩寒编导的三部电影里,我看到是十分明显的。

    所以《飞驰人生》自然也不例外。

    与《烈火战车》、《头文字D》皆不同的是,张弛不是什么从小缺爱的飙车族、更不是什么豆腐店老板的儿子,他拥有一个绝对称得上光芒万丈的过去,以及绝顶的拉力赛驾驶实力。

    他就像原是NASA优秀航天员的库珀、做错了一个减速选择导致了坠机一样,也因为一次意外,而被吊销驾照、中断了自己的职业车手生涯。

    在影片的开头,他已经炒饭赚了三十多万,并且终于等到了期限结束的这天。曾经失去的梦回来了,他仍毅然决然的穿上赛车服,去选择要重新开始自己的车手生涯。

    在影片最后,张弛冲向终点、准备打破自己纪录的最后赛段,他为了那一句“我没有想赢,我只是不想输”,而在记星已经提醒他不能再全速、要留出足够的刹车距离后,仍然选择要超越林臻东,要超越自己,而全速飞驰。

    并在爆胎、发现无法停下之后,松开了手刹,用尽全力的去冲向了悬崖。

    然后,就响起了韩寒导演自己翻唱的《奉献》。

    接着,他就飞下了那片“巴音布鲁克的海”。

    关于《飞驰人生》的结局到底是怎样,张弛有没有死,儿子张飞投币后车变飞机、然后动画里出现的以及韩寒微博都发了的那句“Hero`sneverdie”在片中到底是什么意思,巴音布鲁克到底有没有海…

    这些问题,是韩寒导演留给我们的悬念与想象,他自己选择不做官方解答。

    我纠结的,其实只是张弛为何要如此选择而已。

    正如我上文所说,我不认为张弛该这么做,为什么呢?

    很简单,也正如副标题所述,这时的他已经不是一个自由身的职业车手了,他已经有了一个孩子(虽然不是他的),这就是他所肩负的重责。

    赛车只是他自己的梦想,他不像库珀,他去赛一场拯救不了全人类。

    如果他只是因为自己不想输,而飞向悬崖、飞向大海、飞向夕阳,那么又正如《奉献》中的歌词所唱的一样,他该拿什么奉献给他的小孩张飞?

    他保持全速之时,有没有想过,张飞的以后该怎么办?

    他是否有安排过?

    答案是没有,因为我们要知道,他炒饭的三十多万是拿去筹备车子了,而没有留给张飞当遗产。

    当然,也许韩寒导演对此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赛车手的想法可能我不太理解,所以正因我不能理解,我才不认同这个行为。

    如果这些年,他巴音布鲁克自己模拟了这么多遍,对赛车梦想一直就没有甘心。那么在捡到张飞时,他又为何要选择把他养大呢?他也知道,他吊销驾照不是十八年,而是只有五年。

    那他为什么不把张飞交给亲戚朋友,而要留着他自己来养?而且还为了他的户口问题而去跟飙车族的法外狂徒们竞技?

    就算你说没有亲戚朋友,那不是也还有孤儿院吗?

    在《本杰明·巴顿奇事》中,托马斯·巴顿不就是把男主角本杰明扔在了老人院长大,让他不会因为自己与周围小孩不同、而养成什么怪异性格吗?最后,他也确实把自己的一切留给了本杰明,让本杰明在影片的后半段活得是无忧无虑,花完了就是各种卖卖卖。

    张弛若是确实想把张飞当自己的儿子,这样选择也可以接受吧?

    所以,即便失去的梦五年后归来,张弛他该不该放下肩负的重责,再次上路?

    我认为是不该的。

    在我看来,有时候命运给的选项也许很多,但始终只能是一道单选题。

    既然要选择把张飞养大,那就请选择放下自己的赛车梦,把自己的后半生奉献给美味的炒饭摊。

    既然放不下梦想,那请一开始就不要接手张飞,不要因为他什么户口问题、去做出会危害自己职业生涯的事。

    这就是命运的残酷现实,它是不会让你面面俱到,让你两个选择都做好的。

    有时候就连顾好一个都很难了,想要两个都顾?

    那是不存在的,那还是放手吧。

    这就是我的答案,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男人,我不赞同张弛的选择。如果我是张弛,我会把张飞留给别人去抚养,亲戚朋友还是孤儿院都好,甚至我连那个“父亲”的名头都不挂也可以。

    因为我如果像张弛这样做了,我就只能两边都顾不好。

    为了张飞而中断职业生涯,又为了赛车梦想而辜负张飞。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妥妥的悲剧,但我们也要看明白,这都是张弛自己选的。

    结语

    从赛车手的角度,去思考梦想与生活该如何取舍。

    通过这个主题我所能联想到的,所要讲的,也就是今天这三部电影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三部电影当中,阿祖、拓海与张弛,他们都位于不同的年代,处在不同的年龄段,面临不同的命运,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不知道同学们认同其中哪个,理解其中哪个,又不认同、不理解哪个呢?

    对于他们的选择,同学们又有何看法呢?

    而看完了这篇文章,尤其是已经看过这三部的同学,这时又有何想法呢?

    我们在自己的命运中看到了什么?有没有看到命运给我们的示意?我们还在迷茫吗?我们有没有做出、或者是否要做出什么选择?或是像我一样,已经做出过了?

    而我们又是否看得明白,我们该不该这样选?

    我们是否有看清自己肩负之责,是否知道这样选择会分别成全谁、辜负谁?

    我鸭某人选择了写作,我是从未后悔、并仍将坚持下去的。

    没有写出任何“读者爱看”的内容,也许只成全了我自己,但除了养活了我的父母外,我并没有辜负任何人。

    我把我所赞扬的侠义精神写出来,是在称颂并贯彻这种精神,也是用我的喜好与擅长,去“爱国”的一种体现。

    我将“血缘关系”用数百万字的故事去描述出来,是借此去表述我对所谓“家”之一字的复杂看法,而实际上所要说的,却是只能比这更多。

    我看得明白命运给我的示意,我已经七年没有迷茫(当然,如果这时出现一个阿仪在我身边,那我就会迷茫),我更看得明白我所肩负的责任,这就是我坚定的选择。

    我是泓烧鸭。

    此致,敬斗志,敬生命,敬梦想,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