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日月石之寻三朝之恋 » 第三十八章 献计脱险

第三十八章 献计脱险

    “属下在未遇到徐将军前,原本打算回建康城,去那里暗中活动,多发展信众和培养力量,待天师兵临城下时里应外合,现在来到这岛上,我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

    冯旭再次找理由,想要逃出这个岛,不能被困在这里。

    “现朝廷羸弱司马家已无实权,各地方割据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如果天师想要一统南方,就必须早做打算。”

    孙恩点了点头:“确实如此,不知你有什么想法?”

    “西南桓玄占荆州几郡,朝廷对他已经完全失去了掌控力,桓玄继承其父桓温野心,必然会谋反,我们要抢先在建康发展势力,不然一旦桓玄坐稳,必调西南军部与北府军合围我们。”

    说完这句话,众人也开始议论了起来,听到这个看法对他们来说也有些吃惊,大多数人只是看到眼下江南八郡的问题。

    “确实有这样的问题,没想到左使能有如此长远的眼光。”卢循对冯旭越来越高看了。

    冯旭说完就见孙恩靠在椅子上,仔细的琢磨起来,这些问题他根据情报确实也有想过,但是没想那么远。

    现在他的部众数量多达二十万,确实也有统一南方的实力,但是时间不能拖的太久,因为他们毕竟不是正规军,如果被拖的越久,内部就越会出现问题,再加上桓玄如果提前占领了建康,再来对付他们那可就麻烦了。

    孙恩敲了敲椅子,心有所思:“看来还是要速战速决,攻占城池好休养生息才行”

    “听你这么一说,我也茅塞顿开,不知你可有什么详细计划。”

    “我起义军最强是水军力量,现在要以占领沿海城镇为主,保留撤退的空间,要想营救少主就必须要攻下会稽城,但时间不能拖的太久,最好在三四月份之前就拿下,这样还能赶上耕种时间,才有机会休养生息。”

    “会稽城如果攻下,可视情况攻打上虞,因为这些都是江南富庶,可以提供军队物资和休养之所。”

    “如果不能攻下,就必须转变策略,由沪渎垒作为基点,经长江到丹徒直逼建康,到时候能拿下建康,木已成舟再号令各郡从此统一南方。”

    冯旭咽了咽口水,最后声音越说越大,充分调动现场气氛,孙恩听到冯旭的描述,如此详细听的是越来越吃惊,大家都陷入了冯旭描绘的场景里,深深的思考着。

    每个人都在盘算着事情的可能性,而冯旭只是按照历史时间线的走向,向孙恩复述了一遍,或许有些地方有些出入,比如冯旭没提巨章城。

    冯旭每每说完这些话,就感觉自己陷入了逻辑怪圈里。

    “我说的这些,到底是在按历史在复述,还是历史按我说的在推进。”

    “不错,左使所说确实给我们划定了接下来的作战方向,内容不可为不详细,大局观不可为不全面。”

    孙恩现在是真的比较欣赏冯旭,看来其他人对这位左使祭酒之职也没有异议了。

    “既然左使已有安排,那左使就按照自己想法去做,需要什么支持可以直接说,我们的教众分布在江南各地,甚至北方也有很多教众信徒。”

    孙恩向冯旭介绍着:“这些是教中护法和干事,有什么疑问在互相沟通。”

    离开大厅,几位护法和教中干事围了过来,孙恩则带领其他将士商量军事行动事务去了。

    “左使我来给你介绍下,教内运行模式,和各地的信众的情况,你到了建康能坐镇京都,定了能让我教迅速发展,为我们入主京都开通渠道。”

    “左使这边请,我们去议事厅,听我等向您汇报。”

    冯旭在众人的簇拥下离开了大厅。

    孙恩书房内。

    卢循,徐道覆等军中将领都围坐在茶桌前,手下佣人为大家分别倒了茶水,便退了出去。

    “你们觉得司马旭说的怎么样,是否可行?”孙恩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徐道覆立马说道:“司马兄,不仅文学韬略出众,其武艺极度高强,我的手下两个先锋完全不是一招之敌,就连我也走不了几个回合,此人绝对帅才不可多得,幸好是在我们这边的。”

    “什么!有这么厉害吗?”

    “看来还是小看他了,此子有如此才学必有所图,我是不相信人性能有这么高尚,但是可以肯定他不是朝廷的人,因为他没必要委屈在这里,以他的才能在朝廷也绝对有一席之地。”

    “而且不管他去哪里,都会被各方势力争夺,北方秦、燕、拓拔氏都需要这样的治世之才。”

    “内兄,你说他会不会是南方的某个寒门,一直被北方迁徙来的士族打压,无法发挥才能才投靠我们,像这样情况的人在我们这里也有不少,他是不是看好我们有推翻司马家的实力。”

    卢循对冯旭的能力也越来越认可,不免为他说了讨好了几句。

    “嗯,是有这个可能,他既然有雄心报复就是好事,他有多大能力,就给他多大权利,彼此成就不也是一段佳话嘛!”

    吹了吹有点烫的茶水,孙恩继续说道:

    “他说的这些事情,确实都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比较棘手的问题,而且提出的方案,也是最优的选择,我们有时候的决策,就像是被各方面问题架住了,导致进退两难。

    真的不如按他说的搏一搏,我最担心还是我们起义军的内部问题,人多但战斗力不足,还特别消耗物资。”

    徐道覆对冯旭还是非常有好感的,对他的计策也非常赞同。

    “不如我们就按照他说的办,以战练兵,休养生息。”

    对于他这样的大老粗可不会喝茶,直接一口干了有些烫的茶水。

    “卢循,你一会晚些时候过去,给他送一些东西,就说我同意他的方法,让他在建康发展,但是还要同时负责教中事务。”孙恩敲了敲桌面,对卢循说道。

    冯旭被几人带到一处堆满书籍和资料的房间,初春的海岛上还有些寒冷,此时有一人出去搬来炉火,几人便围坐了下来。

    五斗米道又称正一道、天师道、正一盟威之道,是天师张道陵在蜀郡鹤鸣山创立,后不断演变信徒众多,不仅拥有广大下层民众,而且得到了上层豪门士族的崇奉,如琅琊王氏、孙氏,陈郡谢氏、殷氏,高平郗氏,会稽孔氏,义兴周氏,丹阳许氏、葛氏、陶氏,东海鲍氏等,共尊钱塘人杜子恭为首。

    杜子恭死后,其弟子琅琊人孙泰继为道首,也就是孙恩的叔叔,但是因为上届天师参与了王恭之乱,全家被斩,这才将五斗米道传入孙恩手中。

    “先自我介绍一下老夫名叫凌高翰,主要负责教中人员的安排,现在的主要人员结构是,一教两使四干事八护法,一教就是道首本人,两使自然是左右两使祭酒,左使祭酒负责教中日常管理,统筹协调和运行。”

    “右使祭酒也叫右将军负责所有军队事务,下设四个先锋军,统一由卢右使管辖,他们主要负责行军作战,人员训练等这一系列军事行动,带你来的徐道覆就是其中一个先锋军,也是人数最多的战斗力最强的一支。”

    凌高翰对起义军和五斗米道中的结构做了详细的介绍,好让冯旭能快速了解。

    “然后左使这边下设四干事简单的说就是按照:人、财物、礼法和议事决策,四项来划分的,分别为管人的吏下司,管财管物的户工司,管礼管法的礼刑司,还有最重要的议事决策部门议事省。”

    “财也好理解,就是负责教内的财政收支,还有......”凌高翰正要继续解释,听到旁边一人一声叹息声响起。

    “哎!”

    冯旭转头看过去,不用想了这位就是负责管钱的了。

    “左使,不知我的苦啊?”说完此人捶胸顿足,摇头不已。

    “我怎会不知道,这二十万部众每日开销是何其巨大,现居海岛上物资匮乏,钱财自然入不敷出道理我还是知道的。”

    冯旭说这些话,很是同情这位管钱的管事。

    “但想要打破这个僵局,就必须要上岸发展产业,现在加上流民众多,各地今年春种必然还会延误,到时候饥荒要更加严重。”

    冯旭搓了搓手,转过身对着旁边正看向自己,商人模样的人继续说道。

    “你是管物资的?”

    那人点了点头,于是冯旭拍了拍肩膀继续说道。

    “到时候就算你再有钱,也不一定能买不到粮食,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危机。”

    其他几人略带惊讶的看着冯旭,没想到这位左使考虑的如此长远。

    “我们还没想那么多,现在跟着大军,都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起义军最后能走多远我等心里都没有底。”

    冯旭示意他小声点,有些事不要说出来,以免给自己找麻烦。

    那人也不在意,完全不在乎这些话要是被孙恩知道会对他怎样,便继续说道。

    “现在物资的主要来源,就是靠抢来的钱财粮食,还有信众上交的粮食物资,整个大军完全没有其他的收入,现在完全是在坐吃山空。”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