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神朝:李元霸睥睨八方 » 第33章 唐王

第33章 唐王

    坐在城头城垛上,李元霸双脚悬空,荡来荡去,好整以暇的看着己方大军涌入城中,占据要地,接纳降俘。

    这些事情,不需要他。

    事实上,他抽空冲了个澡,换了身衣服,然后来看热闹。

    二十万隋军胆战心惊,毫无战意,在一片‘降者不杀’声中,纷纷放下武器,伏地请降。

    一个时辰后。

    这座拥有三百万居民,重兵把守的当世大城,彻底落入己方控制之下。

    “元霸!”

    李秀宁走上城头,找到李元霸,说道:

    “速去王府,商议军情!”

    转身,落地。

    随手提起早已洗掉血渍的金锤,李元霸笑着迎向李秀宁,随着她下了城墙,向城内王府走去。

    这座王府,是杨广孙子杨侑的府邸,现在归李元霸所有了。

    前殿,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及一干军中将领,有数十人之多,悉数汇聚于此。

    所有人看向李元霸的目光,都宛如见到天神!

    李秀宁将李元霸引至上首座位,随后走到下方右边首位伫立。

    “拜见殿下!”

    李元霸坐下后,众人齐齐拱手,大声参拜。

    “不用多礼!”

    摆了摆手,李元霸问道:

    “说说吧,战果统计如何?”

    “启禀殿下!”

    李靖出列,抱拳说道:

    “此战,我军未损一人,隋军战死万余,剩下十九万悉数投降,日后可收编入我军当中!”

    说这话的时候,李靖脸皮微微抽动。

    无他,此战太容易了。

    战死的万余隋军,和他们没有丝毫关系。

    全是死在李元霸锤下!

    投降的十九万隋军,严格来讲,也和他们毫无关系。

    都被李元霸吓破了胆,投降的速度那叫一个快,基本是主动跑到他们跟前弃械请降。

    你说,如此结果,让李靖这等兵家大能心里怎么想?

    “哦?”

    李元霸听了一乐,说道:

    “这么说来,我们也有近三十万大军了?”

    收降十九万,己方八万,合起来就是二十七万多,可不是近三十万?

    “正是!”

    李靖点头,说道:

    “赖殿下神威,我军不仅拿下长安,还很快可拥有三十万装备精良的士卒!”

    “好!”

    李元霸一拍手,笑道:

    “有这么多兵马,日后将关中之地,八千里秦川纳入我军治下,就靠你们了!”

    “殿下拿下长安,已经为我军奠定了基础,接下来的战事,岂敢继续劳烦殿下!”

    李靖正色说道。

    “嗯!”

    听到这话,李元霸满意的点了点头。

    打长安,是为了得根据地,所以他亲自出马。

    若寻常战事也出头,那不得累死?

    八千里地,那么多地盘,那么多地方隋军和义军,他可不想到处跑。

    若是和武道高手交流切磋倒罢,一味屠杀就没意思了。

    他不喜欢搞屠杀。

    “殿下!”

    长孙无忌出列,说道:

    “我军初得长安,招降纳俘后,当迅速张榜安民,稳定城内秩序,安定民心!”

    “应有之意!”

    闻言,李元霸点头,又说道:

    “这就是你们的事情了,自去办理就是,好了将结果告知于我便可!”

    一场简短的会议,在李元霸撂挑子的情况下迅速结束。

    当晚,李元霸住进了原代王杨侑的王府。

    继续心无旁骛的练拳。

    怎么处理战后现场,怎么张榜安民,以及接收长安等诸般细节事宜,自有长孙无忌等人去做。

    他就做自己该做的事。

    对李元霸来讲,自己该做的事就一件。

    练拳!

    他只会这个!

    ……

    一个月后。

    诸事已定。

    李秀宁,长孙无忌等人,彻底完成了对长安城的掌控,包括百姓,豪门家族,各行各业秩序等等。

    以及降兵收编,打乱重组,整理编制等等。

    其中,楚州带过来的三千人,成了李元霸的禁军护卫,拱卫王宫。

    梁师泰担任禁军统领,张龙,赵虎,王豹,温千,方量五将,担任禁军副统领。

    李秀宁的‘娘子军’,和十九万投降隋军混编后,分为四军,每军五万人。

    四军主将,分别是李秀宁,柴绍,李靖和侯君集。

    又以长孙无忌,房玄龄,陆从典三人为首,甄选官员,组建朝廷内阁,处理境内各项政务,安定民生。

    如此,一个割据关中的军阀势力,初步成型。

    当然,目前的势力范围,还仅限长安及周边数百里,距离整个关中之地还远得很。

    这就需要诸军出征,将其一一收拢治下了。

    然而,在此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做。

    “殿下!”

    朝会上,长孙无忌说道:

    “我军虽拿下长安,有据关中之势,然,名不正则言不顺,请殿下继承昔日唐国公爵位,并自立唐王!”

    “唐王?”

    李元霸奇怪的问道:

    “我现在不是赵王么?为什么要改唐王?”

    “非也!”

    长孙无忌解释道:

    “赵王之称,乃隋帝杨广随意册封,有名无分,更无封地,不如唐王!”

    “另外,赵乃河北之地,我等据关中秦地,以赵王统领秦地,亦不合适!”

    “既如此,为什么不叫秦王?”

    李元霸颇有兴趣的问道。

    叫什么他其实都无所谓,但长孙无忌的话明显有什么讲究,他挺好奇。

    “秦王亦可,但不如唐王名正言顺!”

    长孙无忌耐心解释道:

    “原晋阳城,乃古之唐地,故令尊以公爵册封为晋阳留守,乃唐国公是也!”

    “殿下乃唐国公之后,以唐为号,既继承先辈遗志,又符合古之礼法!”

    “所以,唐王之称,胜过秦王,亦胜过赵王!”

    “哦!”

    听了这么一大长串解释,李元霸明白了过来。

    兜兜转转,这么一回事。

    原来李唐是这么来的。

    “可!”

    李元霸点头同意。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唐王还是秦王,或者赵王,他都无所谓,但既然这些人觉得唐王更好,那就唐王好了。

    正好,和原本时空的李唐相合。

    说不定,我也能建立一个大唐盛世呢!

    嗯,等一统天下,登基称帝后,年号就改为‘贞观’,而且永远不变!

    他眼睛微眯,暗自想道。

    如此,李元霸自称唐王,以长安为首府建立唐国,不听隋朝号令,自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