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逍遥小丞相 » 第二十七章酒后吐真言

第二十七章酒后吐真言

    “殿下,若没有事,草民就先行告退了。”李祺恭敬开口道。

    他本来是想着照葫芦画瓢,在太子殿下面前刷一波好感度,可李祺在交谈中发现,自己好像把面前这位太子殿下想的太简单了。

    闻言,朱标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李卿,可是有事?”

    “有...”

    “嗯?”朱标戏谑道。

    “额...”李祺一顿,旋即忙改口道,“没有。”

    “既然没事,李卿,不如陪孤喝上一杯?”朱标笑道:“不知李卿意下如何?”

    “这...”李祺面对朱标的突然要求,一时间有些拿不准,太子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下意识的望了眼一旁看戏的朱棣,朱棣见状,无辜的耸了耸肩,表示这一切可和本王没关系,别看本王。

    “好了,别看了,跟孤走吧。”朱标注意到李祺飘忽的眼神,笑了笑,旋即挥了挥手,众人忙挪出一条道路。

    太子朱标走在前面,燕王朱棣紧跟其后,李祺望着两人渐逝的背影,心一横,硬着头皮跟了上去。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

    然而让李祺没想到的是,太子殿下说的喝酒地方居然不是东宫,也不是什么皇宫...

    天仙楼,天子一号房!

    “没想到,李卿在这天仙楼的面子竟如此之大,想来这天仙楼,李卿是没少来呀!”朱标打趣道。

    “殿下秒赞了,上次之事,一直没机会向殿下当面谢恩,今日草民借这美酒,在此谢过殿下当日之恩!”

    说着,李祺拿起小二刚端来的酒壶,沏了满满一杯,迎头而落。

    “哈哈哈...”朱标爽朗的笑了起来,“李卿好酒量!”

    说着,大手一甩,拿起桌上早已切好的酒杯,一口闷下。

    男人之间没有什么事儿是一杯酒解决不了的,若一杯解决不了你,那就两杯、三杯...

    一旁的朱棣见自家大哥和李祺竟喝的如此对头,二话不说,接过小二的酒壶,挥挥手示意小二下去,自己做起了倒酒的服务。

    一杯、两杯...

    酒壮怂人胆!

    随着美酒一杯、两杯的下肚,李祺和朱标两人的关系亦是拉近了不少,自然而然心中的提防也放下了许多。

    原主李祺在其严父管理下,几乎是滴酒不沾!

    虽然李祺穿越半个月来,极尽奢靡,但与常年混迹于高端酒场的朱标相比起来还是逊色许多。

    随着心中的提防一点点放下,李祺这嘴也越来越飘了。

    “嗝!”李祺打了个酒嗝,吐出一口浊气,笑嘻嘻道:“太子,这酒不是白喝的吧?

    “嗯?”朱标闻言也不恼李祺的无礼,反而是饶有兴趣的开口询问道:“李卿何处此言呢?”

    “嘿嘿!”李祺猥琐一笑,抬手挥了挥手中的空酒盏,朱棣见状,心领神会,忙续上。

    见空杯再满,李祺欣慰的点了点头,接着道:“嘿嘿,太子我又不是傻子,我前脚刚到,太子您老人家后脚就跟来请我喝酒了,这要说巧合未免有些太巧了吧?”

    “哈哈哈,既然李卿已经知晓,那孤也不跟卿藏着噎着了,孤今日找卿也不为别的,只为解惑。”朱标坦白道。

    “嗯?”李祺闻言,迷离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清明,然而眨眼间,恢复正常,“嗝,太子殿下但说无妨。”

    “国库空虚,商税虽好,但如何实行方为上上计呢?这个问题困惑孤良久。”朱标话语一顿,旋即径直起身,在朱棣诧异目光下,竟然朝李祺行了一个大礼,“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大哥!”朱棣不解开口,“他...”

    然而话还未说完,便被朱标挥手制止了。

    “无须多说,这礼,李先生受的住!”

    寥寥几句,却足以看出,李祺在朱标心中的地位之重、之高,朱棣虽心中百般不解,可他了解自己这位大哥,他若真认定一件事,哪怕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

    然而早已醉熏的李祺,对于太子给自己行礼,称自己为先生,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讶和害怕,还是那股子猥琐样,悠哉游哉的喝着美酒吃着美食。

    对此,太子朱标和朱棣谁也没有出口喝止,两人默默无闻站在一侧静静等待,朱标是在等待李祺开口,而朱棣则是怕坏了大哥谋划,默默的做起了乖宝宝!

    至于李祺,到底是真醉还是假醉,恐怕除了他自己就只有老天知道了吧。

    良久,似是李祺吃饱了、喝足了,舒服的拍了拍肚皮,打了个酒嗝,这才缓缓开口。

    “嗯?怎么说呢...”李祺停顿了一下,接着道:“开源节流,万古不变的准则!”

    “大明的疆域很大,疆域大就代表着,治理难度就大,漠北的战乱,每年的军费就是个无底洞!

    北方的寒灾、南方的水涝...哪一项不需要钱?

    大明建朝已有十几年,可老百姓还并未从元末战乱中完全走出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个道理想必不用我告诉太子殿下吧?”

    “唉...”朱标闻言叹了口气,旋即闷了口酒,有些无奈道:“孤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可漠北征战、寒灾、水涝,哪一项不需要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孤也不想苦了民,可世事无常...孤也无能为力...”

    “世事无常?嘿嘿...”李祺戏谑一笑,“殿下,我们再回到之前那个话题,大明的疆域很大,疆域大治理难度就大,治理难度大南北两方造成的贫富差距就越大!”

    “漠北征战,两军交战,最为重要的就是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殿下可知除了粮草,两军交战最重要的是什么?”

    “除了粮草?”

    朱标陷入深思,然而一旁的朱棣闻言,眼眸微亮,笑道:“大哥,是情报。”

    关于战事这一方面,常年混迹于政事的朱标还真没有从小跟着常遇春将军长大的朱棣懂得多,但这并不代表朱标对战事一窍不通。

    经朱棣这一提醒,朱标眼前一亮,自嘲一笑,“却是情报,两军交战,先行的不仅是粮草,还有情报。”

    “嗯,没错。”李琪附和的点了点头,“两军交战,真要比较的话,没有什么比情报更重要了,陛下也是深知此点,在大明境内,大大小小都设置了驿站,便于情报的输送,可殿下想过这每年驿站的花销有多大吗?”

    “每个驿站,所需大小官员需要十几人,还有马匹饲料,马匹必须是好马,饲料也必须要好料,为此,国家每年耗费钱粮数以万计!”

    “陛下也深知驿站每年花销之大,所以早就下令,非国之大事、边疆入侵不得调用驿站,如今漠北连年大战,北方的驿站连年征用,南方虽无调用,可每年的维修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殿下为何不化废为宝呢?”

    “嗯?”朱标面露不解,“化废为宝?怎么个化废为宝法?”

    朱标不同于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没有经过什么高深教育,相反朱元璋对自己这个长子很是看重,虽心不喜儒家大儒,但还是请了很多大儒来细心教导自己这个长子,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朱标也深知,一个国家的昌盛若只单单看农民是绝对不行的。

    士农工商,其中商人的地位最是轻贱,但朱标也并为此轻看了那些富商。

    他们虽然很令人讨厌,压榨百姓、行事奢靡,但若放大眼界来看,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经济的流转与发展。

    所以当李琪提出变废为宝时,他忍不住来了兴趣。

    “殿下,大明的京城在明域南方,可谓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然而这里的商业要么被世代经商的商人控制,要么被那些达官显贵控制,其中的利润之大超出殿下的想象。”

    “回到之前那个话题,大明的疆域很大,疆域大就导致治理难度很大。

    南方与北方横跨距离实在太远,先不说中间的路途艰难,单单一路上的匪患都够那些富商们倾家荡产甚至丢掉身家性命了…

    这也是为什么北方商人不怎么来南方商人做生意的主要矛盾。

    他们不想冒险!

    这就间接导致了南北贫富差距,经济不流通,百姓们就无法过上真正舒坦的日子,哪怕殿下真要收商税。

    想来也是北方不愿交,南方不想交。”

    “可有良策?”朱标有些懂了。

    商税一词虽好,但孤还是想的太简单了。

    李琪虽未明说,但很多道理皆在不语之中。

    真要收商税,先不说那些世代经商的商人,单单那些达官显贵就够朝廷喝一壶的。

    更别说本就经济不如南方的北方商人了,肯定更是困难重重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人嘛说白了只要有利,利只要够大,哪怕是让他们舍弃自己的一部分利益,他们也愿意!”

    “嗯?”朱标闻言不免来了兴趣,“何利?”

    “利其一:开通南方闲置驿站,供百姓、商人们休歇、调整,躲避匪患与天灾,单单靠这每年的收费,都能定的上朝廷每年一半的税收了!”

    “是个好办法,闲置的驿站,朝廷每年还要拨款维修,反不如出售出去,供那些商贩使用。”朱标不愧是大明一代明君,李琪这稍加点拨,他瞬间就明悟了。

    “可…”朱标略加一思索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所在,“可若单单只靠出售驿站,那些商贩会这么简单就缴纳商税吗?”

    “殿下聪慧!”哪怕是已经醉的不省人事,李琪还是不忘拍马屁。

    “这利其一只是开胃菜,殿下也知晓士农工商这个阶级,在所有的阶级中,商人是仅次于奴隶的存在,甚至连庶民都不如,更别提考官、参官…

    可这又何尝不是商人心中的一颗刺?哪怕他们富甲一方、富可抵国,可在外人眼中不已是被人唾弃的存在?”

    朱标心念如电,略加一思索,有些震惊道:“卿要给商人们地位!”

    然而还未等朱标再次开口,一阵阵惊雷声响起。

    那雷声,真是听了铁佛闻皱眉,石人站摇腿呀!

    朱标望了眼此时雷打不动的李琪,与朱棣对视一眼,两人相视苦涩摇头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