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长生不老永远不是个秘密 » 第五章 临终遗言

第五章 临终遗言

    第二天一大早,李莉被一阵手机铃声叫了起来,李莉皱了皱眉头接通了电话,那头传来了丈夫的声音。“快来医院,大不行了,记住不能惊动妈!”,李莉挂了电话,急忙穿好衣服,出门的时候,她突然想起了婆婆。紧忙蹑手蹑脚的走了出去,轻轻的关上了门,没有制造出一点声响,但这一切都被自己的婆婆看在眼里。等李莉出了家门,王乐的母亲突然哭了起来,她已经感觉到了事情的发生。

    出了门,一阵汽车的轰鸣声渐渐远去,一刻钟后,李莉赶到了医院,在病房外面,看到了被一众大小围住的公公,她轻轻推开门。刚才还奄奄一息的公公,突然出现了回光返照的症候。用力举起手,示意李莉走过来,并给示意大家出去,只留下了王乐和李莉两口子。一众老小走后,王乐的父亲看着病房门关上,一个手拉起王乐,一个手拉起李莉,放到一起,深吸一口气。

    说到:“乐乐你和莉莉要好好过日子,把我孙子养大成才,我今天估计是过不去了。莉莉,乐乐就是脾气不好,你们生活中要多包容、多谅解,家和万事兴!”

    听完这些,李莉重重的点了点头。

    “最后大给乐乐说点事,莉莉你先回避下!”

    “好,大!”李莉婆娑着眼睛出了病房。

    看着李莉出去,王乐的父亲说到:“乐乐,有件事到了必须要说的时候了,再不说,就埋到土里了,我就成不肖子孙了。你也要记住,我今天说的事,你也必须一代代传下去,这是我们王家长子的责任和义务,除非你能够完成先人的意愿”。

    一阵无声,眼泪从王乐的眼角流了下来,病房里只能听见眼泪滴在被子上的声音,歇了好一阵,王乐的父亲嘴有气无力的动了起来。

    王乐的父亲拿出了一个手帕,其中好像包裹着什么东西,王乐的父亲示意王乐打开,说到:“我王家,历史久远,从先秦一直现在,有辉煌也有落寞,但有一件事,是我们这些后人需要搞清楚的,就是这块玉。这块玉是你爷传给我的,我今天将它传给你,你爷交代给我的任务没有完成,希望你能够有所突破”。

    又是一阵沉默,王乐几经哽咽。

    王乐看着打开的手帕,那里面是一块玉石,但只是其中一部分,王乐的父亲拿起玉石,说到:“你爷爷告诉我,这块玉他知道的已经传了几十代了,但这块玉,还有这块玉后面的故事,一直都是个迷,之前的先人每代都做研究,并写下了日记,解放前的日记在抗日战争期间丢失,只留下大的和爷爷的日记,你一定要解开其中的故事,以实现先人的愿望!还有这块玉一定要保存好,因为这个秘密不只我们王家人知道,还有其他人知道,他们是善是恶不得而知,万事小心为上”。

    说完这些,王乐的父亲重重的将玉放在了王乐的手中,下一刻,刚才还苍劲有力的手就软趴下来,王乐的一声哭喊响彻医院,他永远失去了父亲。这一刻,往日父亲的严厉、责骂历历在目,但父亲的爱他再也感受不到了。

    病房外的一众老小听到王乐的哭声后,急忙走了进来,看着安详的长辈,默默的滴下了泪水。不一会,医生冲了进来,检查完后,告诉护士死亡时间后,向着王乐说到:“请节哀”,就离开了。王乐已经陷入了莫大的悲痛中,在妻子的搀扶下,走出了病房,一屁股坐在了过道的椅子上,手里还拿着父亲给的玉,任由泪水一滴一滴滴在玉石上。而王乐没有发现,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发现,就在不远处,一个穿风衣,戴大鸭舌帽的男人,直勾勾的盯着王乐手中的玉。

    接下来的几天,王乐都在老家料理父亲的后事,按照传统停棺3天,下葬前的那个晚上,所有亲戚邻里好友都来吊唁,王乐见到了好多从来没见过的人来吊唁父亲,还在悲痛中的王乐没有在意,一一还礼,但父亲临终前告诉自己还有人觊觎这块玉,这让王乐心中忐忑不安。第二天按照家族传统,将父亲葬在了早已经安排好的墓地。随后,王乐找到了母亲,向母亲说了说父亲的临终遗言,母亲也侧面说说了父亲这些年的一些她知道的细节,大致就是父亲和爷爷两代人寻找研究玉石的情况,最后老母亲从一个皮箱子里拿出了一个泛黄的笔记本,交给王乐。王乐拿上日记本,和妻子一起和老母亲道别后,回到了西安。在路上,李莉犹豫了好长时间才问起王乐,自己从病房出去后,公公说了什么?被王乐以持家之道搪塞过去了,李莉看着王乐状态不太好,就没再逼问。

    失去至亲,是人生最大的悲痛,也是一个成长的契机。父亲的离去,让王乐陷入了低迷,好在有妻子李莉的陪伴,王乐除了应付工作外,就将全部精力用在父亲的临终遗言上。他开始用专业的眼光打量父亲留下的玉,这是一块时间很长远的玉,但丝毫没有钙化,就说明这块玉不是陪葬物,而最大的可能就是家传之物,一代一代,上百年上千年的流传,才到了王乐手中。利用专业的仪器,王乐发现这块玉的物质构成基本与蓝田玉一直,可以肯定就是蓝田玉,想到这里,他突然想起了之前来找自己的秦倩,他手中不是也有一个残玉吗。上次因为父亲的事,秦倩只能返回成都,暂时没有打扰王乐。

    王乐虽然想找秦倩,但自己的精神状态不允许他长时间坐车,倒是打了几次电话,秦倩都没有接,王乐觉得自己是不是被骗了。后来才知道,原来秦倩回去后,单位就在新疆某地开展了演习,为期3个月,且不得和外界联系。所以王乐只能四处找线索,整天呆在档案馆,长时间研究先秦时期,关中各地玉石的雕刻技艺,以期找到蛛丝马迹。时不时,还拿起父亲的日记研究,但因为父亲和爷爷的日记是用繁体字写成的,读起来比较困难,加上里面有很多不是繁体字的字体存在,使得日记的阅读成了极其难办到的事,但频阳的字样反复出现,也许线索就在频阳境内。王乐姑且将日记放在一旁,专心研究历史文献和各种考古事实,并不时回家看看老母亲,顺便到周边存在打听关于石刻的情况。

    两个月后,王乐在一个老村子中发现了线索,老村子名叫“錾子村”,听村里老人说,村子里的人很久之前专门制作石刻用的“錾子”,那个时候的“錾子”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錾子”。很久之前,当地人将开采打磨石头用的工具统称“錾子”,种类超过50多种,材质多种多样,有铁质的、木质的、石质的,更不可想象的还有动物皮毛、棉花制成的“錾子”。村里的老人还告诉王乐,作为京兆之地,村里很早之前就是为皇宫制作玉器,技艺极高,但随着国都的东移,村里失去了“客户”,不在加工精美的玉器,但开采打磨玉器工具的手艺被用到了石刻,最后的结果就是富平的石刻全国出名,最主要原因就是工具应手。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久远的村子,王乐在一个枯井的井口上,看到了一个刻着“小篆”字体残缺的碑文,上面残存20余字。王乐虽不是这方面专家,但数十年的考古研究经验,王乐还是认识一部分字的,就是这一部分可以认识的字,让王乐提起了兴趣,因为里面提到了“玉碎”、“归乡”等字。王乐将其拓印,通知县文保部门后,开始下大力气破解上面文字的意思。

    一连几天,王乐跑遍了文字大家和大学教授,试图了解其他文字的意思,但一无所获。一天,在拜访完一个民间名人后,王乐拖着饥饿的身体,走进了一间面馆,要了一碗油泼面后吃了起来,但电视中的一则新闻引起了王乐关注。原来是一个乡野文物被偷盗了,王乐定睛一看,电视中的场景不是“錾子村”吗?王乐急忙拿出电话,拨通了一个电话,一段“嘟嘟”声后,那边传来一个厚实的中年男子的声音。

    “王工,我知道你会打电话过来的!”那个中年男子说到。

    “不会和我想的一样吧!刚发现的文物就被偷了”王乐看着电视,面露苦涩的说到。

    “是啊!那天你打完电话,我们就派人到当地去勘察!发现石碑有大部分被埋在土下,需要大量人力发掘,就委托村委会看护,第二天再开始工作,但谁能想到当天夜里就被盗了”

    原来电话那边是“錾子村”所在县的文保部门的主管,王乐发现石碑后,就通知他们要保护石碑。

    “能详细说说不?”王乐问道

    那人说道:“根据派出所的侦查,当天我们人走后,天已经黑了,村委会安排了两名青年看护,前半夜还好,后半夜那两人就睡着了,根据抽血化验的结果,他们是被人用迷烟放倒了!等他们醒来,就发现石碑不见了”。

    “有目击者没”王乐不等那人继续说就追问。

    “有,当地派出所告诉我们,当天你在那拓印的时候,一直有一个人躲在麦秆堆后面看,是一个老太太发现的,她以为自己眼花就没当真,但后来警察去麦秆堆看,发现了大量新鲜的烟头,证明有人长时间停留”

    “半夜没有人看到吗?”王乐又追问

    “有一个在灰窑上班的男人,半夜回家在村口看见了一辆大卡车,他当时还意外,村里那个有钱人买了个大客车,谁成想那就是贼”电话那头的人毫无保留的说到。

    “可惜了,有消息一定要告诉我”王乐说到

    “我们已经发了悬赏,应该会有消息的,到时候一定通知你”

    挂了电话,王乐一头雾水,总感觉事情没有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