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擎天柱 » 第13章 破阵子

第13章 破阵子

    耳听一声高过一声的赞美之声,蔡鞗的嘴角情不自禁地扬起一抹好看的弧度。

    这首词可是他为了今夜这场汴梁诗会,准备了约莫半个月时间才创作而成。

    风格嘛,自然是当前极为流行的婉约词风。

    用词考究,意境凄清,把情侣之间的思念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蔡鞗正是要利用这首词,向从未谋面的茂德帝姬表露心意。

    毫不夸张地说,蔡鞗为了能够娶到那传说中的大宋第一美人,可谓是煞费苦心了。

    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自己这番用心,总算没有白费。

    相信不到明日天亮,这首词作便将传唱汴梁,而他蔡鞗的大名,也必将传进皇宫深处,撞入那茂德帝姬的心坎儿里。

    “五郎,现在是不是该让那姓李的也作诗一首啦?”

    就在蔡鞗美美地享受着众人的赞美时,王黼之子王林却将脑袋凑到他耳畔,不怀好意地低声提醒道。

    蔡鞗闻言,这才停止无限遐思,睁目望向人群之外的李重阳,以及他身边的赵金主仆二人。

    这三人,俱都是一脸索然地看着他处,根本没朝他这边看来。

    当他看到所有人都在竭尽所能赞美自己的诗才时,唯有这三人不为所动,心头好不容易压下的怒火,瞬间又窜了上来。

    嘴角好看的弧度一拧,转而冷冷一笑,对王林点了点头,然后扬声身周众人道:“承蒙各位抬爱,拙作受大家如此赞赏,实在惭愧。”

    说完这句自谦之辞,立马将清冷的目光投向不远处仍在四处张望的李重阳。

    那王林别的本事没有,见机却快,也顺着蔡鞗的目光望向李重阳,同时高声道:“现在五郎既已吟诗完毕,想必李大官定也胸有诗篇,便请献上一首吧。”

    他这话音一落,一边的秦桧也连忙附道:“是啊,钦使既言李大官文武双全、才华横溢,自该趁此良宵,吟诗一首,以抒胸意才是啊。”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瞬间将画舫上所有人的目光再次引向了李重阳。

    这一次,却不再是对他外貌的惊叹,而是颇有一副兴灾乐祸的意思,要亲眼看看这其貌不凡的李大官,到底是不是徒有其表的草包。

    李重阳被这么多双眼睛看着,心里并没有半点慌乱。

    转头看了眼身边的赵金,发现她们主仆二人也正凝目看向自己。

    星眸中,倒不是其余人的戏谑眼神,而是满满的期待。

    李重阳见此,沉吟了片刻,然后哈哈一声朗笑,继而沉声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既然各位如此盛情,李某也只能如五郎一般,为赋新词强说愁喽。”

    此话一出,众皆哑然。

    李重阳根本不等他们回过味儿来,踏前三步,朗声道:“平素用惯了刀枪,今儿个两手空空,即便吟诗,也不能尽兴。”

    说完这句,李重阳的目光凝聚到画舫边沿腰悬佩剑的一名漕运司武官,笑道:“这位将军,可否借剑一用?”

    那漕运司武官便是刚刚在河上堵截李重阳三人的小头目,此刻听到他这话,微微一愣。

    拿眼扫过满场神色各异的权贵子弟,见大家都没说话,只能尴尬一笑,解下腰间佩剑,恭恭敬敬递到李重阳的面前。

    李重阳大喇喇取过佩剑,在手中掂了掂,摇头叹道:“绣花把式,轻了些许,配我这首《破阵子·踏燕云》,只能勉强凑和吧。”

    说罢,李重阳直接将带鞘的宝剑当空一扬,接着在光洁的琉璃地板上纵身一跃。

    身子当空翻了半圈,待双足落地时,右手也顺势稳稳接住自半空落下的宝剑,一套他常常习练的军中击剑术缓缓施展开来。

    与此同时,沉浑的声音也起:“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何妨白发生!”

    当最后一句吟完,手中未曾出鞘的长剑也一点点垂下,拄在琉璃地板上。

    拄着长剑的李重阳,白衣黑发,迎风而立。

    衣袂飘飘,说不出的孤傲。

    见到此情此景,无数双满是讥诮的眼睛,此刻俱都变得复杂难明。

    即便他们个个眼高于顶,但也不得不承认,眼前这男子,诗才绝顶,剑技无敌,风流无限,当真是异数中的异数。

    而此刻的蔡鞗,望向李重阳的眼神里,只有怨毒。

    即便他满腹经纶,此刻也无法不承认,就李重阳刚刚这一首词,莫说是放在今夜这场汴梁诗会,就是放眼整个大宋文坛,也绝对是首屈一指的杰作。

    尤其是配上他刚刚那套刚劲勇猛的剑舞,名震汴梁,只是旦夕之间了。

    可怜自己处心积虑主持这场汴梁诗会,竟然平白便宜了这厮。

    我蔡五郎,不服啊!

    “好词!李大官这首《破阵子·踏燕云》,当真是难得一闻的好词啊!”

    就在众人神色各异、心念百转之际,人群之中,陡然响起一道清脆的叫好和拍掌之声。

    众人循声望去,却见说话之人,正是官家钦使赵金。

    只见她满脸笑意,一瞬不瞬地望着拄剑而立的李重阳。

    眼神里,说不出的和煦。

    李重阳哪管众人什么表情,见赵金打破了沉默,淡淡一笑。

    将手中长剑递还不远处的武官,轻声道:“多谢钦使谬赞了,临场拙作,不堪入耳,还望诸位指点一二。”

    此言一出,众人又是大哗。

    “什么?这是他临场所作?”

    “不会吧,这首词,难道不是他早准备好了的吗?”

    “如此急才,汴梁之地,何人能及啊?”

    “……”

    议论声中,众人再看李重阳的眼神,已好像是在看怪物一般。

    而本就怒满胸膛的蔡鞗听到李重阳此语,修长的身躯也不由颤了颤,一口热血涌到喉咙。

    “虾仁猪心!这是在虾仁猪心啊!”

    李重阳迎着众人的目光,微微耸了耸肩,并不发一语。

    “既然不能低调,那就高调一盘吧,这都是你们逼我的啊。只是可怜了连小蝌蚪都还不是的辛弃疾童鞋了,以后的成名作又要少上一首了。”

    眼看蔡鞗一口老血就要喷出,他身边一直沉默不语的秦桧突然打了个哈哈,朗声笑着道:“钦使果然言下无虚,李大官真是文武双全哩。”

    说着,秦桧也上前一步,对着李重阳拱了下手,然后续道:“刚刚一出剑舞,让我等大饱眼福,而一首破阵子,更让我等不虚此行啊。看来今夜这汴梁诗会的头筹,该当由李大官摘取了。”

    他说完这话,王林以及一众纨绔子弟都面泛惊异,你眼望我眼,不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