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陈式传奇大法 » 第一卷 上大学(二十五)不同之处

第一卷 上大学(二十五)不同之处

    刘洵总共五天假,大和谐后,又逗留了两天,两人便又要分开,这几天两个人是如胶似漆,片刻没有分离过。两人连吃带喝,连玩带逛的,将兰州的中山桥、白塔寺、张掖路什么的用脚步丈量了一遍,还互相许下了郑重的诺言,尤其是刘洵,拿他自己的话说,真是恨不得把心掏出来放到陈丽书手里,任她揉捏。

    为表心意,刘洵拖拉着陈丽书去了商场,说是要给陈丽书送一份大礼,商场里的东西,只要他买得起的,让小陈同学随便选。陈丽书又是好笑又是好气的,她近来接受刘洵的礼物馈赠很多了,也逐渐习惯了刘洵那种我喜欢你就是要给你买买买的表达方式。刘洵这人生性浪漫多情,家里虽不说大富贵,但也是从不曾亏待过他的,父母都在要职上,家里什么没有啊!他手里可用的钱财在同龄人中一直处于翘楚的地位。反正用光了又找他妈要钱就是了,学生时代基本都是月月光,省着用是什么玩意儿?他还真未曾体验过,甚至缺钱这东西对他来说是未知领域。他惯于用钱财来讨自己欢喜也讨别人欢喜。他爸妈也不会管他这个,不仅不管,还经常对孩子这个做法大加赞赏,这几个月是鼓励着刘洵各种买单请客送礼的,刘洵就每次让爸妈报销,撒个娇的事而已。刘洵的工资卡扔在他屋里,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卡里有多少钱。身上带着现金两千多,从家里出门的时候又顺手拿了工资卡,此时的刘洵是志得意满,人生得意须尽欢啊,自己的女人嘛,哦,对,等结婚了把工资卡交给她,看她花钱那抠抠搜搜的样子,不就是钱嘛,他刘大爷有的是!刘大爷如此想的,也是如此说的。哄得小陈同学一阵娇娇蜜笑。

    陈丽书不一样,花钱这事儿让她非常肉痛,她常常计算着将一分钱掰成两半用,除了必须要的,其他绝不购入,死守钱包。她家庭环境不宽裕,父母都是农民,种地收入十分薄弱,父亲这几年也开始转型,不再一头栽倒土地上了,外头打打工,做点活儿,弄点小工程小装修什么的做做,才能供养她上大学。她又怎可再负累于父亲。

    她记得小学时候家里还挨饿过呢,初中的时候在学校里都是把一份饭菜分成两人吃,那时候陈广林读小学。那时候真是难啊,政府说是要修建大型水库,让他们这边农民都搬迁。然后刚修完房子,母亲生了几年病,成天都说自己心口疼痛、全身绵软无力(但是骂人的时候依旧火力十足),去医院看了说是胆囊炎。家里一屁股债(修房子贷款以及生活用度),良田都被水淹没了,剩下山上的风化石生黄土地(贫瘠瘦弱),任你有通天的本事,一天十二个时辰的在地里倒腾,地里也种不出个啥来。又赶上1998年金融危机还是啥的,下岗工人一大批,她爸出去根本找不着工作,想去卖力气都没人要。家里俩孩子都还小,那时候读书又不免费,每个学期几十块钱,在当时来说也是一大笔开支。她爷爷是亲的,但奶奶不是,奶奶是旧社会的妾,后来大奶奶(也就是陈丽书的亲奶奶)过世了之后转了正。后奶奶几乎把所有的财产,包括当时搬迁款项等等都给薅给了亲生闺女和女婿(最是能说会道、八面玲珑之人),所以陈丽书的老实父亲是啥也没落着。穷得叮当响,全靠举债过日。母亲除了怨怼指责公婆挨千刀丈夫窝囊子女不孝和哀嚎自己心疼肝疼背疼腰疼腿疼啥啥啥都疼,啥办法也没有。唯独父亲一力苦撑。

    村里有一家人脑子灵活,在政府让大家搬迁之时,得了老人全力支持(储蓄、搬迁款等等),又向亲戚朋友举债,干起了水泥河沙砖头钢筋的生意,后来是赚的盆满钵满,全家发达。他们家需要扛水泥的工人,父亲便每日去干这苦力。每日早出晚归、一身的泥灰,头发林里、指甲盖里、鼻孔里都全是水泥灰。抗一吨水泥一块钱,是的,你没有看错,一块钱。一包水泥怎么也得百十来斤吧。村里一群上有老下有小、全家指着他糊口的男人都在这扛水泥。做工的收入一个月一结算。陈丽书那时候最大的感触就是心疼父亲,她一身的厨艺也是在那时候有了基本雏形。没办法,母亲靠不住,父亲没人疼,弟弟也还小,只有她咯。然后她每日放学回来第一件事不是做作业,而是做饭、喂猪、喂鸡。灶台里烧着柴火,锅里煮着白菜,她搬个小凳子在灶膛前写作业。

    这段艰难的日子,不仅在当时,也给后来的很多年,自己一家人带来了极大的、绝对的影响。父亲劳心费力,积劳成疾;母亲怨声载道、视财如命;两姐弟价值观塑型、勤劳节约等等,不可一言道之。其实不是光她一家那样,全村基本都差不多。

    后来多年后,这一批苦难的男人早死的早死、大病的大病,没剩下一个完人。村里这光景,一二十年就时常白发人送黑发人了。没了耕地、举家搬迁、没有工作岗位、没有社保医保、全靠这一波上有老下有小的三四十岁的男男女女死扛。后来父亲早逝,陈丽书便将原因归结于这个,时代不淑、命运多舛、无根无基、无援无助、苦难煎熬、荫妻护子、自成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