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周妖实录 » 第六十二章 众生钟声

第六十二章 众生钟声

    “既然……”

    葛方刚刚开口,耳边却突然传来一声异响。

    “咚……”

    这声音雄浑激越,深沉清远,余韵无穷。

    是佛寺之内的钟声!

    他腾得站了起来,语气凝重,对着众人道:“听到了吗?!”

    “听到什么……”

    可显然众人都没有听到声音,张泉一脸茫然的回问。

    杨落堂心中一紧,不会葛令师也被影响了吧?

    下一瞬间。

    一道来自远方的浩大钟声,响彻在所有人的耳边。

    “咚……”

    葛方见到正厅内的人一同怔住,不由得咽下了要说的话。

    看样子,是听到了的。

    又一道钟声后。

    正厅内静悄悄的,没人说话。

    确定钟声再也没有传来后,唐洗砚率先开口,一脸惊喜。

    “是钟声!”

    虽然常海县没有佛寺,但她去过太多次宁海县了,那里众生寺的钟声让她印象深刻。

    而且最重要的是,她终于又听到钟声了!

    第一次听到这钟声,正是她师父从宁海县侥幸逃脱的时候。

    但现在,是第二批令师进入宁海县的第二天。

    是他们提前出来了,还是第一批的人出来了?

    “师父从宁海县逃离出来的时候,我就听到了钟声!”

    唐洗砚惊喜的表情不似作伪,第一次听到钟声而十分紧张的杨落堂等人这才放松了紧绷的神经。

    “那这钟声说明有人出来了?”

    葛方的心思全都放在解决宁海县的迷雾异象上面。

    唐洗砚语气肯定,急切道:“对,谁跟我去接应一下?”

    不论出来的是哪一批人,一定都经历了非常多事情,没准浑身带伤。

    吸取了师父重伤垂死,一路孤身逃回常海县的教训之后,唐洗砚打算直接带人前去迎接,这样或许还能救下一两条性命。

    “杨令师先回去看卷宗吧。”

    唐县令突然开口。

    “对,卷宗确实还有一些没看完。”

    杨落堂不知道为什么唐县令催自己,但他隐隐感到了些什么。

    “我跟你去。”

    张泉看了他一眼,立刻自告奋勇。

    临走前。

    杨落堂抓住张泉的手腕,嘱咐道:“若有人发生畸变,千万不要直接接触。”

    “好。”

    张泉满口答应。

    看着唐洗砚和张泉风风火火的背影,杨落堂还是有些不放心。

    这个家伙忘性极大,谁知道会不会半道上就把这事给抛之脑后。

    随后,他向唐县令告辞,急着回去看卷宗。

    来常海县时间不长,为了安全着想,他们这四人行动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起的,那些卷宗他很难全部看完。

    这下好不容易有了时间,必须要回去赶紧翻看。

    常海县和宁海县的案件不多,若是真有联系,总该藏着些蛛丝马迹在其中。

    杨落堂骑着马赶回客栈,匆匆上楼进了房间。

    从床榻上的枕头下掏出卷宗来,他直接一屁股坐在床上翻看。

    卷宗上记载着从大周开国之君开始,到如今元平帝之间的所有共理案件。

    虽然跨度之长将近八十年,但总共也就不过二十几桩案件而已。

    其中关于经济纠纷和偷盗之类的案件最多,占据了百分之八十多的比例。

    剩下的,就是打架斗殴、地下赌场等极其稀少的案件。

    按照卷宗记载的顺序一桩桩案件看下来,杨落堂并没有在其中发现什么蹊跷之处。

    他有些焦急起来。

    但查找文字线索,最忌讳的就是一目十行,必须稳下来仔细看。

    唐县令提醒自己回来看卷宗,肯定不会无的放矢。

    “这是?”

    随手翻开最后一页记载,杨落堂的视线立刻被一处新鲜的墨迹所吸引。

    有人在这页卷宗上画了一个圈,基本上就是唐县令做的。

    很明显,这是在向自己传递信息。

    杨落堂振奋精神,看向卷宗上的文字。

    这上面记载的是常海县与宁海县在元平三年共理的一桩案件。

    宁海县东北处的众生寺住持,也是众生寺的第二代弟子,慧康大师突然圆寂,他的尸身不翼而飞。

    而寺内几名小沙弥提供的线索,都将矛头指向了常海县前一任的慧明令师,也就是唐洗砚的师父。

    杨落堂看着“慧明”这两个字,有些愕然。

    接着往下看去,下面的文字果然印证了他的猜测。

    多年前,慧明令师正是慧康住持的师弟。

    只不过有一天,他突然脱离众生寺,跑到了常海县来做了令师。

    据一些当年的知情人说,慧明是跟寺中长老们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后才离开众生寺的,不过具体内容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在慧康住持突然圆寂后,尸身存放在厢房中等待隔天处理。

    当天夜里,几个值夜的小沙弥被人打晕,慧康的尸身便不翼而飞。

    这些小沙弥醒来之后,便将自己窥到的那一眼景象告诉了寺中长老。

    总之,身形、外貌、功夫,基本都跟慧明对得上号。

    不想将事情闹大的寺中长老打算跟慧明私下了结此事,但慧明言之凿凿说自己并没有盗取师兄的尸身。

    一气之下,众生寺的和尚就捅了上去。

    于是,这事就闹大了。

    常海县和宁海县便共理此案。

    可奇怪的是,慧康住持尸身丢失的那晚,有很多人都能为慧明作证,他在青楼一楼大厅观舞喝酒,一夜都未离开。

    慧明的住处,也没有搜到任何能够定罪的证据。

    在折腾了几个月后,此事便不了了之。

    总结一句话,就是个无头悬案。

    这是两县最后一桩共理案件。

    唐县令圈起来这个案件的原因,也肯定是发现它跟这次宁海县的迷雾有关。

    再度仔仔细细的将这慧康尸身失窃案的记载看了几遍后,杨落堂便已经将其全部记在了脑子里。

    他合上卷宗,打算有空去找一趟唐洗砚,询问一下关于慧明令师的事情。

    文字中若没有线索,说不准关键便在慧康和慧明两人身上。

    亦或者,只有进到宁海县之后,才能得知这案件的真相。

    不过,如果唐县令方便的话,能够给自己讲明白是最好的,省得自己动脑子了。

    微微吐出一口气,杨落堂眼神中带着些疲惫。

    虽然自己老腹诽自己的几个同僚是莽夫,但其实他也不是个聪明人,动脑子这种事情实在不是他的拿手戏。

    不过这也不妨碍他嫌弃莽夫,这种人最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性子,很有可能会招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最讨厌莽夫了……”

    杨落堂嘴里嘀咕着,将卷宗放入怀中,打算趁着天还亮着,去一趟唐府当面问问唐县令这起案件。

    顺便也能知道整个常海县内究竟有多少人做了关于海鸣的梦。

    早上去找何信时,他便问了几个正在统计的吏员,估计一下进度,应该也差不多了。

    挨个上门是最慢的,幸好他们想到了更好的主意。

    把梦境内容张贴出来,直接登记没有梦到海鸣的人和梦境有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