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医之宋时行 » 第六十四章 中秋散福

第六十四章 中秋散福

    中秋前夕的天气晴朗了大概两天,到了中秋这一日便开始转阴,走在道路上,微冷的秋风卷舞起街道上的落叶,也给一度喧嚣的城市,增添了几分萧瑟的感觉。

    当然,在大多数人看来,城市依旧是平日的样子,秋天的样子本就该是如此,洛水河面上水色清清,近处两条船儿带动了浆声,自依依的垂柳间轻盈划过,风将附近的落叶卷起,随后打着旋儿飘落在水面之上,随波光沉浮漂向远方。城市道路间行人车马、青衣小轿、贩夫走卒形形色色,宽街窄巷、青石长阶,木制的桥梁自稍窄的河道上横跨而过,水流稍缓之处,便能看见女子在石阶上浆洗衣物,闲谈说笑的情景,远远的,茶楼饮宴,酒肆飘香,如同千家万户一样,秦家也是张灯结彩,很是热闹。

    孩子们上街赏灯归来,在秦老夫人的带领下拜月,拜月之后,合家聚坐吃喝赏月,秦八郎展示了琴艺,五娘子给秦老夫人献上一双绣鞋,秦十一勾勒一副赏月图,一家子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秦老夫人正和几个老仆低声说话时,孙儿们坐的桌子前刷拉响了,原来是个嬷嬷摔碎了一个盘子。

    这种事不用秦大夫人出面,自有管事的娘子处置,那管事娘子才要过去将人低声呵斥,那嬷嬷已经跪下去捡拾了,这一跪下,怀里又滚出来几个圆溜溜的果子。

    “哎呀,你这作死的,偷到这里来了。”站得近的一个嬷嬷尖声喊道。

    这一嗓子,让所有人都看过来,一时还没弄清怎么回事,但那个偷字大家都听到了。

    秦老夫人脸沉下来,看了秦大夫人一眼。

    另一边的秦十一此时喊道,“她不是偷东西,这是我跟前的妈妈。”

    大家愣了下,秦老夫人更是脸色不好了,看秦大夫人问道:“如今,这样的人都能到近前伺候了?”

    能在跟前伺候的人自然都是有头脸的,做出这样的事,自然是任人不明治家不严。

    “儿媳有错。”秦大夫人低头说道。

    秦十一站出来喊道:“不是的,祖母,她不是偷东西,是我让她拿些等我回去吃。”

    “不是的,不是的,是奴婢手欠,是奴婢嘴馋,要偷拿些果子的,不管十一公子的事。”那嬷嬷闻言竟然惊慌,忙咚咚叩头说道。

    这种急着认罪认错反而很不正常。

    秦老夫人看着秦大夫人,面色阴沉,将手里的茶碗撂在桌子上,吧嗒一声,在满场寂静中格外刺耳。

    今年中秋拜月早早的结束了,孩子们都被赶回去睡觉了,秦老夫人的院子里还亮着灯,嬷嬷丫头垂手而立,寂然无声。

    “…真不管别人的事,是奴婢,奴婢想着十一公子爱吃这些,日常不够吃,总要吵闹,怕惹来麻烦,所以想着这次先拿点留着,真不是谁教奴婢这样做的。”

    “是啊祖母,妈妈来问我要不要拿些这个,我说拿吧,他真不是自己要偷的,我知道的。”

    “都是媳妇教导无方,母亲不要怪大嫂,都是媳妇的错。”

    秦老夫人屋子里的人来来去去,最后便是秦大夫人低低的哭声。

    “说人家故意给你难看?故意怎么了?那也是你先做了蠢事,才让人家有了给你难看的机会,说白了,是你自己给你自己难看!怨得了别人?”

    秦老夫人的喝声从屋中传来,外边的嬷嬷丫头把头低的更低了。

    “说别人越活越回去了,你自己不是吗?有气没处撒,克扣定食,亏你想得出来,我看你也是舒服日子过久了!”

    “丢不丢人呐,逼得家里的孩子们都要偷食了!”

    “给我回去好好想想!”

    秦大夫人从屋子里掩面啜泣而出,丫头嬷嬷们恨不得把头埋在地下。

    月色正明,亲冷的月光撒在秦家院子里却是寂然无声,气氛沉沉。

    “好好的中秋就闹成这样了。”

    荷花池里,两个少年郎席地而坐,旁边各自丫头斟酒。

    “一家人,上下牙总有打架的时候。”秦三郎说道,跟秦四郎碰杯。

    二人一饮而尽。

    “二叔就要赴任了,二婶自然要跟去的,常在眼前多怨言,一分两地格外亲。”秦四郎笑道。

    秦三郎点头道:“叔父据说这次有望为饶州刺史?正四品下擢升为正四品,真是可喜可贺。”

    话说完,见秦四郎望着一处出神。并没有听自己说话。

    他跟着看去,见池水对面一座山石,笑道:“又想你那个勾魂人呢?”

    秦四郎荷花池遇人勾魂的事,已经成了家里私下的笑谈。

    秦四郎性子随和,并不为怒,只是一笑,转头看身旁的贴身侍女秦玲道:“想到勾魂人,倒想起一事,那个傻堂弟在道观,不知如何过的,你明日去送些吃食,也算是过个节。”

    秦玲应声是。

    “一个傻子。能如何过,不知春秋寒暑罢了。”秦三郎笑道。

    “他知不知道无所谓了。我们毕竟是知道的。”秦四郎说道。

    秦三郎下意识的也看了眼那边的山石说道:“当初,婶母对我很好的,我记得他总是笑眯眯给我抓一把饴糖,后来,有了这个堂弟后,就再没见她笑过,听说,死的时候也是哭着不肯闭眼。

    那是不放心那个孩子啊,可怜天下父母心。

    二人一阵沉默,心中凄然。

    “秦玲,我这里有一份,你也一同捎过去吧。”秦三郎说道。

    秦玲忙应声是。

    “当初婶母真是个很好的人,如果她还在的话,今日…”秦四郎忍不住说道,话说一半知道不妥,忙收住。

    “多抓些碎银子,天冷了,该添置的东西也多了。”他咳了一声,看着秦玲转开话题。

    秦玲再次应声是。

    不管承认不承认,这个傻子的归来,到底是在家里人心里种下了痕迹。

    ……

    而此时的上清宫,赏月正酣。

    甄观主亲自来相邀,秦乐也欣然同意,扶着鸾儿来观看他们的拜月法事。

    托秦家的福,这是甄观主来这里之后过的最丰盛的一次中秋法会。

    桌面的贡品玲琅满目,他与弟子们也换上了新的道袍,最高兴的是,这还不是最好的日子,更好的日子还在以后。

    想到这个,甄观主笑容满面。

    其后安坐的秦乐面色虽然木木,但眼睛里可以看出些许笑意。

    朗月之下,下清宫内虽然只有八人,但也其乐融融。

    “公子,可吃酒?”甄观主小心问道。

    “吃。”秦乐说道。

    甄观主大喜,忙亲自斟酒。

    “但,这里的酒,我不吃。”秦乐又说道。

    甄观主举着酒杯的手有些尴尬。

    这里的水酒自然是比不上秦家的好酒。

    不过甄观主可无心生恼,人家说的事实,人贵有自知,便无烦恼,他又殷勤的端了果子米糕。

    而另一边坐着的道士们都看的惊讶不已,为观主的殷勤小心,也为那传说傻子的举止。

    这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的见到这秦家的傻儿。

    除了僵硬以及神情木然,别的地方真的和常人无异啊。

    “他能,听懂话吗?”小道童忍不住低声问鸾儿。

    鸾儿失笑道:“我家公子病已经好了。”

    胎里带的傻病还能好?怎么可能?

    大家惊异不定,认真的看那少年,安静木然,虽然不太像傻子,但还是觉得和正常人不一样啊。

    比如说话很少,声音木木僵硬,坐下来这么久基本不动。

    鸾儿扶着秦乐起身,观主忙跟着起身,观主起身,其他人也忙起身。

    “明日,将这些,与观前布施与路人。”秦乐指着面前拜月的小食干果,

    这么多?

    他们只是一家几乎连饭都吃不上的道观,不是那些香火极盛一次法事就泼金洒银的大观啊。

    大家很是惊讶,这些可足够他们观一个月吃以及供奉呢,这就散发出去?太,太浪费了吧。

    “是。”甄观主却没有丝毫的迟疑恭敬应声,亲自引路恭送。

    一大早,吴货郎赶早奔城中,连饭都没吃,路过翠云峰,见下清宫外站着几个道士。

    因为那上清宫风流名声的缘故,下清宫的道士们几乎从来不出山门。

    今日竟然这么多人站出来,身上穿的道袍也是崭新的,上清宫被雷火劈了的事已经传遍了,莫非没了上清宫,这下清宫要接过衣钵了?

    这揣测让吴货郎忍不住嘿嘿笑起来,俚俗的念头驱散了赶路饿肚子的闷闷。

    “小哥儿,随喜。”

    那边一个小道童热情的招呼着,一面将手中一块油纸包着的物品举了举。

    什么意思啊?

    路上其他的行人也被招呼,但大家都有些回避。

    “这是我们下清宫中秋法事的贡品,特布施与大家。”甄观主一面施礼说道。

    四周的人还是观望,上前的不多。

    吴货郎看着桌子上摆着的干果饼糕,只觉得腹中饥饿,可能不好吃,但总不会吃死人的。

    “多谢,多谢。”他大声说道,第一个上前伸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