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斗仙记:从找到天命意中人开始 » 第二十七章 “冯京京”大闹当阳府(壹)

第二十七章 “冯京京”大闹当阳府(壹)

    就在马凉和月娘说话的当口,摘月楼进来了两个人,一个白眉白首的青年,身着白色塑身道袍,胸口一个青色八卦十分显眼。

    另一个青衫道袍的老者,正是韦仁伯韦道长。

    月娘正起身送马凉到门口,二宝躲在门口等着他,见马凉出来,赶忙上前拉了拉他的衣袖,低头对说道:“小庙那个道长来了。”

    马凉并未惊慌,只是很自然的整理了一下衣服下摆,步态悠然的顺着二楼的长廊坦然而行,正好与韦仁伯二人打了个照面。

    白眉看了马凉头前带路的月娘开口道:“师兄,竟然还有人看上月娘这样的半老徐娘嘿。”

    “呵呵。”韦仁伯陪笑了两声,扫了马凉一眼,倒是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只是那书童看自己的眼神让他感觉有点不舒服。

    马凉对阿沁的技术十分自信,只要不动用阿沁的能力,以现在马凉的这张脸,马守清都不一定认得他。

    摘月楼其实不只有主楼,还有整个大观园,迎春院,织女院等等不一而足,对应的自然是各个阶层的客人,上到登天楼摘星赏月,下到平头百姓自娱自乐。

    此时杨令之与一众当阳官吏正在登天楼顶饮宴,杨飞燕则和母亲作为家属陪侍在九层,大城市与小县城就是不一样,杨飞燕看到了很多让自己乍舌的新奇玩意,只是内心依然开心不起来。

    师傅安排的寄宿在自己魂魄内的仙人,总是不经她的同意便直接夺取了她的控制权,她除了干看着什么办法也没有,特别上上次仙人提到马凉也到了当阳城,更是让她起了无法言明的情绪。

    而那次仙人离开,让她魂魄产生强烈的撕裂感,发自灵魂的疼痛难忍,她觉得自己快死了。

    聚会还在进行,师傅有事暂时不在,实在避不开的接风宴,离了宴席独自逛起这座这辈子第一次见到的高楼。

    顺着围绕塔楼的观景步道从六层下了五层,从上往下看,能看到堂中的花台,晚间准点会有舞姬表演,此时只有几个打扫的姨娘在干着活。

    下了四楼有一段过桥廊台,两侧扶手可以看到顶楼的美景,往下能看到整个一二层的布景,杨飞燕站在廊桥中间,往下看去,在二楼往一楼的步道正被两拨人堵着,似乎还起了一些争执。

    人群中,一位身着黑色金丝绸缎,戴黑色面纱的年轻女子,尤为耀眼。

    “辽国的公主就是气派十足,还未出阁便佞幸影从,北国的风气果然非同凡响啊。”看着面前一群书生打扮的人群,马凉几次想挤过去下楼,都被推了过来。

    “谁是佞幸之人,你们这帮南朝的书痴,我们仰慕玉珠公主的才名,主动追随左右,关你们这帮手无缚鸡之力的南朝书生屁事。”

    想着退回楼上的马凉又被北辽的一众给推了回来。

    “大家静一静,静一静。”南朝书生领头的是一个面色略白,双脚虚浮的青年,张开双手拦住众人,“这当阳府毕竟是我们大周的国土,远来是客,应该有最基本的礼数才对。”

    “幼生,所言极是啊,我们南朝为主,自然该让。”书生人群里有人回道,众人哈哈笑了起来。

    “既然你们南人如此客气,不若索性让了天下,不是更显得你们有气度么?”北辽那边有个佩刀的白衣青年调笑着说道。

    “你是何人。”书生中有人指着佩刀青年说道。

    “西戎皇太孙也是你能拿手指着的么。”佩刀青年身侧的护卫站出来喝道。

    “不过一匹夫尔。”书生中一粉衣青年开口说道,之前马凉就注意到这人了,粉衣金边,暗花刺绣,左手大拇指上一颗硕大的扳指尤为醒目。

    佩刀青年拱手向粉衣青年:“薛公子好久不见,乃父身体可好?”

    粉衣青年并未回话,倒是人群中有书生开口道,“可是东海薛半城的公子?据说薛公子仗义任侠,乐善好施,乃有古侠客之风范,今日得见,果然非同凡响。”

    “哼,不过仗着老子有钱罢了。”北辽人群里有人说道。

    “你说什么?”

    “就说你了。”

    ……

    两边又吵作一团。

    马凉受不了了,被两边人推搡着,下也下不去,回也回不去。

    “列为,列为,可否听我一言。”马凉扯着嗓子高声喝道,声音清脆悦耳,竟然还带了一点戏腔的味道。

    不知是不是又开发了阿沁新的能力,众人竟然停了下来,都打眼看着他。

    “学生只是想下个楼,是否诸位行个方便。”

    “你一南人书生,却跟着北人一起,真是不知廉耻。”刚才那位肾虚公子开口说道。

    “嘿。”马凉并不想搅合进这场纷争,只是轻声笑了一下,拱了拱手,准备挤个身位下楼。

    结果被上楼的书生又给推了回来。

    “这位公子,不知尊姓大名?”身后响起一个轻轻柔柔的声音。

    “小子名讳,无足挂齿。”马凉赶忙回头拱手答道,毕竟在场众人,以自己的现状,谁也惹不起。

    轻柔声继续响起:“不知公子以为,该是我们辽国的君子让呢?还是你们南国的书生让呢?”

    好毒的妇人,马凉内心暗暗腹诽道,这是逼他站队啊,若说北人让,就会显得他是个首鼠两端的小人,若他说南人让,就会做实他攀附北国权贵的人设形象。

    蒙面的公主当然看出马凉是被牵扯进来的路人,但是能看到南国书生内斗,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两拨人争来争去无非争个面子,既然你们都要面子,索性我把你们的面子全撕了。

    马凉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

    “各位,今日的书温了么?”

    “师长的功课可完成了?”

    “非要等大考前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做这临时抱佛脚的事才算是无愧祖宗上天之灵?”

    北辽人群里有人发出轻声的嗤笑,毕竟北国可没什么科举制,都是靠举荐拔擢的。

    马凉转身冲着北辽一众说道:“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知众位北国的豪杰在江湖排名如何?”

    “侠客行江湖,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不知各位藏了什么功,又是藏的什么名?”

    “不才想问,谁主上没阔过?谁能保十世百世的荣华富贵,千秋万代,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却不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就不怕,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京,满城尽带黄金甲?”

    马凉说完,声音提高了八度,大声说道:

    “我辈青年,不想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只想着在这烟花之地为了谁先走,谁后走争个面红耳赤,至圣先师的棺材板都要被你们气爆开了。”

    说完,一甩衣袖,迈步就向下走,倒是众人不敢阻拦,自动让开了一条中间的路,毕竟谁让那就是和至圣先师作对啊。

    看着早就下了一楼的二宝,身后传来一个声音:“不知先生名讳。”

    “兰陵,冯京。”说完大踏步出了门,这么说倒也不错,毕竟兰陵是马氏的祖籍,只是他不知道因为这句话为兰陵真正的冯氏带来了多么严重的后果,不过这是后话了。

    为何马凉这么急呢?他不走不行啊,因为此时正有一个熟人跟了上来。

    话说两方争执之时,韦仁伯和他的师弟正在茶堂的雅间聊着话儿呢。

    “师兄,你的意思是花仙人要我找的那个人就是你在小庙见到的那个青年?”白眉唐肆开口问道,“这可如何是好。”

    “上次云沁的事情已经让师尊很生气了,哪怕他桃仙人天赋异禀成就了仙道,师尊落了如此大的挂落,这一回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真是让我左右为难啊。”

    “这小子是真能惹事。”韦仁伯放下茶盏,长叹了一口气,“当务之急,先找到他吧。”

    “对了,你那边可查到那小子的来路?”

    “我动用了异人府这边的力量,暂时也只知道这小子和那老乞丐住在悯居。”白眉唐肆依然愁眉不展,暗暗叫苦不迭。

    此时,外间两拨人已经吵闹了起来,韦仁伯与唐肆便也出门查看,正好听见马凉正义愤填膺,说着“我花开后百花杀。”

    唐肆对韦仁伯开口说道:“师兄,这小子看着头生反骨,不是易与之辈啊。”

    韦仁伯听着马凉的声音总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只是一时想不起哪里听过。

    听到马凉自报家门,唐肆暗暗心惊,开口到:“师兄,兰陵冯氏,可是大周柱国大将军冯完家的子嗣?如此才华横溢,气质出众的书生当是冯将军最亲近的嫡孙辈了。”

    “不对。”韦仁伯终于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刚才书童的眼神,这青年熟悉的声音,对了,是他:“这小子就是我们要找的那个人。”

    说完韦仁伯三步并作两步,翻过雕花护栏,直接从二楼下到了一楼,追着马凉已经开溜的脚后跟出了大门。

    “这可如何是好啊。”唐肆整张脸痛苦的扭曲到了一起,低嚎道,“师尊要的人,花仙人要的人是柱国将军冯完的孙子。”

    不行,他得赶快去问问月娘,这小子究竟啥来路。

    话说马凉偷眼看到了韦仁伯,抽冷子出了摘月楼的时候,楼梯上的一众人也心思翻转,马凉话里那些听都没听过的典故和诗句,着实震撼了一众人。

    尤其是戴着黑纱的玉珠公主,要不是黑纱遮了面,张大的小嘴里都够塞颗完整的樱桃了。

    原来书里说的温润如玉的翩翩公子真的存在啊,少时陪着阿哥读书,本来就心高气傲的玉珠公主不说见多识广,那也是阅人无数了,除了身边一堆看着就恶心的趋炎附势之人,就是假装清高然后趋炎附势之人,一旦考较功课,便露了怯,身边跟着的这波只能算万中舔狗取一哈士奇。

    玉珠公主从小便群览圣贤书,再加上记忆力超群,可谓过目不忘,从没在书上见过今天公子说的这些东西,这让公主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在她眼里,马凉就像一个宝藏,亟待自己去挖掘。

    “冯京,好名字。”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洋溢在了玉珠公主的脸上,这趟当阳行怕是不会太过无聊了。

    站在廊桥上的“杨飞燕”此时正叉着腰哈哈大笑,“这小子,果然没有让我看错。真是个惹事的高手啊。”

    而身体内真正的杨飞燕就有点怔住了,心里一个大大的问号,那是马凉?

    而此时,真正让这件事情闹大的倒不是马凉那几句话,而是此时东城门,一队两百多人的队伍,正押送着一个人往北城的当阳府而去,马武则偷偷跟在后面。

    被押送的正是老乞丐柳善柳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