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斗仙记:从找到天命意中人开始 » 第九章 阿沁与二宝

第九章 阿沁与二宝

    以马凉为圆心,半径一里以内,七彩霞光,耀眼夺目,闪了一整个日夜,直到第三日日暮时分方才渐渐消散。

    别说山精鬼怪,连蛇虫鼠蚁都逃脱一空,身下一里地深处的小囊虫都连夜搬到了更深处,除了实在搬不走的高盘大树,苍松翠柏。

    感觉自己睡了很久很久,直到脑子里“呜呜咽咽”的哭声把他彻底吵醒了过来。

    山间薄雨,淅沥沥洒在他身上,身体的疼痛感竟然离奇消失,四肢也回到了意识掌控之中,只身体依旧虚弱,四肢略显乏力。

    “烦死了,别吵了。”喉咙口的嘶哑也消失了,精神略有好转。

    “公子,为何要困住奴家。”凄凄惨惨的哽咽之声,含着一丝温柔,没了之前仿若地狱传出来的惊悚,多了人间的生气。

    “我哪知道?”马凉多了一丝恼怒,惊得哭声明显压低了几分。

    谁能接受身体里住个女鬼?

    不过好歹算是活过来了,倒也不是坏事。

    即使勉强活了过来,身体也在不可挽回的衰败下去,灵魂的消散并未停止。

    既有劫后余生的庆幸,也免不了一丝无奈,长呼了一口气,问道:“姑娘如何称呼?”

    “小沁。”小沁边哭边说:“小沁求公子放了奴家吧,奴家和相公走失了,还要去寻他呢。”

    “不许哭了,现在的情况,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我能控制的。”

    边说边整理起地上的杂物,散架的马车残骸铺了一地,还好其中有一些整理好的换洗衣物。

    “与其在这里浪费时间,你还不如借我的身体找你到你相公再说。”

    突然一股巨大的悲伤,仿佛一下击穿了马凉的心脏,让他情绪一下子低落了下来,而脑海里传来小沁大哭的声音,她一边哭一边说:“可是,可是相公也死了,我找不到他了。”

    马凉选了个干净的地儿,默默坐了好久,直到钻心的疼痛渐渐缓和,而脑海里姑娘的哭声变成哽咽。

    “阿沁姑娘,你可知你相公在哪里吗?我帮你去找。”

    又过了许久,才听到阿沁开口说道:“我自己找过了,哪里也没有找到。”

    马凉想了想回道:“兴许他已经入天道,进下一世了呢?”

    又过了许久,树荫换了个角度,天边的云从圆形变成弧形。

    “事已至此,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马凉支撑着站了起来,开口询问到;“阿沁姑娘,你对这山间的路可熟悉,能不能给我指一条出去的路。”

    “顺着山间走可以看到一个破庙,循着那个破庙不远处有一座寺院,平日里每天都能听到他们诵经礼佛的声音。”时间总是良药,阿沁似乎也接受了当下的处境,哽咽着回道。

    阿沁心平气和的回话,让马凉感觉心绪放松了不少,“小沁可以带着公子先找到破庙。”

    “行吧,那就先这样吧。”看着身侧不远处,躺着三品天师周寇落在这儿的伞,生怕留了后手,只是捡了一根枯树干,跟着阿沁的指引,消失在郁郁葱葱的林子里。

    半日左右,马守清循着山崖塌陷之处,带着人马来到此处,地上只留了动物的血迹和被啃食得不像样的残骸,马守清心紧了一下。

    顺着残骸的痕迹,又找了差不多一炷香的时间,找到了马凉曾躺过的地方,一把竹伞,地上浅浅的脚印,规整不慌乱,还有换下来的一件破损的上衣。

    至少证明马凉还活着,只是到了林边就没了踪迹,只留下一片停僮葱翠的树林,密到根本下不了腿。

    回头来到马凉躺过的地方,捡起竹伞仔细打量,伞柄上刻着三个字:杨令之。

    树影幢幢,马凉顺着这条根本都不能算路的路,一路走来,浑身上下被划了好几个大口子。

    渴了喝山泉水,饿了吃野果子,困了就地而眠,日升日落,行了数日。

    只是除了指路,不管问什么,阿沁都不再回答,让马凉更加好奇了起来。

    大约在记不清的第几日傍晚,终于在叠嶂之间看到破庙尖尖的一角,挂着一个石链子,缺了铜铃,孤零零的吊在那里。

    一截残破的院墙,围了杂草丛生的小院子,院子正中间有一块菜地,稀稀落落长了几颗蔫了吧唧的绿菜,有个半大孩子正在打理。

    “二宝?”马凉有些惊讶的看着孩子。

    孩子听到有人喊自己,回头见有个衣衫褴褛的男子,站在院墙外向自己招手,大叫着跑回了破庙。

    没过一会,一个乞丐老头带着一群半大孩童出了破庙,拿石块的拿石块,拿短树枝的拿短树枝,警惕的看着马凉,庙里还隐隐约约传出孩童的哭声。

    马凉一阵错愕,打眼看着人群前的二宝,不知从哪里搞来的木杆子,还削了个尖角。

    “你是何人。”老乞丐挡在众人身前,指着马凉问道。

    马凉并未搭理老乞丐,只是对二宝说道:“二宝,我是你六哥啊。”

    接着捋了捋垂在面前的头发,龇牙露了个笑脸。

    “我六哥哥是个傻子,你别骗我了。”二宝的话,打了马凉一个措手不及。

    马凉在原主的记忆里一顿搜肠刮肚,开口说道:“你小时候因为老尿床,被你妈用红烙铁在屁股上点个红印。”

    “你怎么知道?”

    “哈哈。”一众小孩大笑了起来,老乞丐也跟着憋不住,笑着露出缺了一颗门牙的牙床。

    二宝闹了个大红脸,指着一帮屁孩说道:“有什么好笑的,谁小时候没尿过床。”

    然后又掉头看着马凉问道:“左边还是右边。”

    “右边。”

    “六哥哥。”刚才羞红了脸的二宝顿时湿了眼眶,只是把竹竿子甩在地上,一把冲向了马凉的怀里,一边哭一边说道;“六哥,救救我娘吧。”

    刚才还气氛热烈的孩子们顿时都噤了声,老乞丐赶忙招呼孩子们回了破庙。

    好不容易有了个暂且休息的场所,头晕眼花的马凉已经一天没有进食了,喝了好几瓢水,勉强混了个水饱。

    二宝也不急着和马凉细说,只是吩咐孩子们开始点火做饭,各自准备起来。

    其间马凉看着孩子们,把凑在一起的食材丢进一个破瓦罐里用水煮,一点野菜,一小把干饭粒,还有一些野果和一小堆说不出名字的虫子,二宝还放了一根不知道什么动物的骨头。

    天色渐暗,夏夜的晚风透过天窗,玩了个穿堂而过,带来了一丝凉爽。

    看着满屋子的孩子,不下二十几个,还有几个抱在怀里的婴儿,由几个稍大一点的女孩子抱着,躲在主梁柱后面的内堂里。

    转身看着门口留着的柴火堆,二宝正在挑着火不让他熄灭,想必是为了避免晚上睡觉的时候有野兽闯入。

    一大口喝完破碗里那一点吃食,味道竟然意外的不错,只是分到的量太少,实在抵不了饿。

    收拾完毕,马凉和二宝并着老乞丐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在二宝磕磕绊绊的讲述中,大约明白了马家寨事件之后发生了什么。

    自上次马家寨事件过去,已经十好几日了,小白脸仙长身死,马家且战且退,循着马家寨开建时留的逃生地道,逃了大半。

    为了确保家族延续,分了好几路人。

    马守清带着马凉北上吸引追兵,马守行带着马武另寻他途,而其他同族各自分散携带细软混入平民客商及流民之中,以图东山再起。

    马凉听到马守清拿自己当靶子多少有点郁闷,不过想想也释然了,毕竟在他父亲眼里,他的存在是个问题。

    然后二宝和他妈,还有一些马家族人混入流民之中,再到后来人群四散,只剩下二宝和他妈,到了当阳城城下。

    观照府四县一城,当阳城临河而建,对岸即是北辽国,当阳城作为护卫大周的第一道防线自然是屯兵驻扎之所在,流民不许入城,但是却在城外留了难民所。

    流民及商贾首先会被安置在难民所,进所之前还会进行简单的防疫处理,其实就是官府与本地恶霸敲诈勒索的一个手段。

    烂泥糊脸的二宝妈被要求净面自洁,结果因为有几分姿色,被几个本地恶霸看中,寻了个半夜时分,把二宝妈给绑了。

    二宝没了大人带,又失了行李物件,被难民所几个泼皮赶了出来,饿了好几天。

    排队领官府的救民粥怎么也轮不到他,只好去偷吃的,结果被人殴打,昏死在路边,幸而被老乞丐救来了破庙,不然估计已经死在路边。

    寺庙的孩子们,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老乞丐救回来的,几乎每隔几天都会来几个,然后越来越多,缺乏领导力的老乞丐把这半亩小庙弄得一团糟。

    但是二宝来了,二宝不但很快成了孩子们的头,还自觉管理起了所有人的吃食,只是再怎么勉力维持,吃食依然捉襟见肘起来。

    为此,二宝带着几个年长一点的孩子乘机偷入城内乞讨,抢食酒肆茶庄的泔水,结果被城内地痞殴打,要求他们交出所有乞讨所得的八成。

    哪怕泔水也得交出一半,二宝气不过,又被一顿毒打,现在城门口不但有兵士守护,还增加了地痞,连城门都进不去了,想进城?可以,每人每次三文。

    关键的关键是,那一次进城,二宝在摘月楼后厨柴房内,看到了双手被缚,被倒吊在房梁上的娘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