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崇祯:朕不是糊裱匠 » 第77章大战黄龙山

第77章大战黄龙山

    某日,白水县王二等人在澄城杀官造反后,于三月初八,与王嘉胤部开始围攻宜君县城!这夜,王嘉胤率领数千人,高举火把,奔走呼号,开始攻城。

    守卫城门的士兵见贼人众多,便逃跑一空,随后王嘉胤率大军便直入县城,农民军各持利器,从西门拥入公堂。

    知县见势不妙,便逃到私宅,随后被杨六李过乱刀砍死;接着农民军又放出狱囚。

    此时农民军的人数已达五六千人,从后众军出城,便聚集在延安,庆阳的黄龙山。

    从此以后,民变乱军四起,各地揭竿而起。

    清涧县人王左挂(原名王子顺)也召集“骑贼万人反于宜川之龙耳嘴。”他的部下头目有苗美、飞山虎、大红狠等人。崇祯三年二月,王左挂向明总兵杜文焕乞抚,不久复谋再起,被洪承畴和陕西巡按御史李应期定计杀害。

    王左挂受抚时,部下苗美等人不从,带着队伍向西转移,被官军击溃,苗美也被清涧庠生李攀龙杀害于贺家湾。

    汉南人王大梁起义后,有部众四百人,自称大梁王。崇祯元年十月,他纠集成县、两当二地的农民三千多人,攻克陕西略阳,逼近汉中府(府治在南郑县)。二年二月,陕西商洛兵备道刘应遇,会合四川官军吴国辅部围剿汉中,起义军大败,王大梁被俘杀。

    除了三百多人突围逃人四川以外,参加起义的群众都遭到屠杀。

    点灯子,名赵胜,又名赵四儿,原是清涧县书生,待李洪基,李过离去后,赵庄人最终还是把他赶出去了。于是赵胜便借住在本县石油寺里日夜攻书。

    一天,猎户雷虎在赵庄吃酒,吃着吃着,便有人说道这赵胜被赵庄人赶出去。雷虎这才便知原来黄龙山上的二头领李洪基便是此人的亲戚。

    满怀怨恨的他便使出毒计。

    随后便有人讹传他夜间点灯于孤寺,像平话中描绘的黄巢那样造兵书谋反一样。又喧传官府将要逮捕他。赵胜本来就做鬼心虚,无以自明,又怕被诬陷人狱,终于逼上了梁山,在解家沟花牙寺聚众起义。

    五天后,小小的清涧县,大军云集,戒备的比往日更严,城里城外,都驻扎慢了马步军队,不仅家家户户都被军队占住,而且城外,四郊帐幕罗列,战马成群。

    一到晚上,鼓角四起,马嘶不断,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官军。此处从南被往的行人都得经过层层盘诘和留难,从北往南的旅客一概不许通行。

    县衙此时成了总督行辕,只见大门外,征集了许多卫士,分立两行,箭上弦,刀出鞘,明盔亮甲,威武肃静。

    延安知府,与清涧县县令,赶紧换好文官官服,率领着全体文武官员,文左武右,依照品级大小,分列官道两旁跪迎。

    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今天傍晚前来到清涧县的,他来的时候,既不用仪仗执事和锣鼓开道,也不坐八抬大轿,而是穿着文官便服,骑着马,杂在一大群骑马的幕僚中间,在数百亲信的将校和卫士的前呼后拥中突然而至。

    看到延安知府,及下属县令,如此恭顺,洪承畴下了马还礼,微笑点头示意。

    洪承畴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出身,登第时年岁很轻,进入官场,便平步青云,在陕西督粮道就大放异彩。崇祯初,累迁至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镇压陕西农民军。旋晋兵部尚书,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等处军务,曾击败高迎祥、李自成部。

    崇祯元年,朱由检便提拔他为陕西三边总督。总理陕西一切军政事务!

    去的明史论述当中,几乎无不有“税重民穷”的说法,如果意在说明当日的官僚贪污百出,无力的百姓被摊派的赋役过重,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这可以言之成理了。

    要是认为全国的税收总额过高而导致百姓贫困,则与事实有所出入,十六世纪末,全国田赋最重的为南直隶苏州府,约占农村收入的百分之二十,此外各府县一般都在百分之十以下,其中又有轻重不同,山东曹县的赋役占农村收入的百分之九。

    而此比列而言,与此同时的日本大名政权,税额占收入的50%,以总额而言,十七世纪末期英国,人口为500万,税收每年竟高达700万英镑,折合白银2000余万两,这跟人口1.5亿的明朝大体相等。

    据此而作出结论,民穷的根本原因不在国家的赋税太重,而在法的腐败,和政府的低能,国家税收低,受惠者并非农民,只是鼓励了大小地主加重剥削以及官僚乡里额外加征。

    里甲制度和役法,每110户为1里,推丁粮多的为长,剩下百户为10甲。每甲有10户。每年现年里长带领十甲中的一甲应役,催收钱粮,勾摄公事。其他各甲则要玩纳钱粮,但不承应那年职役。

    在明代,役要超出其最初的规定,通常情况下,他们要承担地方修路和水利工程的维护;后者的要求事实上是超出了里甲轮流应役的范围。

    里甲正役包括力役,诸如为各级部门提供仆役,从县一级到中央政府,除去先前提到的门子,弓兵,信使,轿夫使,还有膳夫,吹喇叭手,挽船的洪夫,巡捕,狱卒,马夫,库子,闸夫,以及书算手,无论什么地方都需要从民众签派。。

    从里甲中征集的用品也十分广泛,诸如,笔,墨,纸,油,木炭,蜡。军需用品也从民户中征集,诸如,剑,弓,箭,棉服。

    各地也要为太医院提供最好的药材。地方美味厨料要供给光禄寺。还有钦天监的历纸。还有,茶叶,蜡,颜料,漆。

    上面所提到的所有物品都有定额,一年一供,地方志称之为“岁办”还有其他项目,数量不固定,几年缴纳,彩纸是三年一次,工部所需要硫磺和硝石则是每十年一次,地方志中将其归类为“杂办”中央政府的各种采购都要由地方来完成,他们被称为“坐办”。

    16世纪中叶以后,一部分坐办,变成无偿供给或者仅仅部分支付货款,他们转化成“岁办”,岁办,杂办,坐办称为基层社会中的三种特殊的负担。

    31.16世纪晚期,税收的解运基本上是向北方解运银锭。中部和东南各省要将税额解运到京师,同时,北方各省除了向京师解运外,还要将税额解运到更北的北方边镇。

    16世纪中期以后,中央向这些军镇供应的年例逐渐增加。盐课收入也是遵循着同样的运输路线。我们可以估计这些例行的解运至少从东南向西北运送了大约500万两白银,毋庸置疑,大多数的白银又回到了它最初的起运地。

    好几位学者在其论著中通过对棉花和棉织品贸易,瓷器以及同时代边境记录的研究,认为白银大概也是通过其解运过来的路线流回南方,因为物资注定要从南方,特别是东南各省采购。

    这一来回流通的过程在明代的地图上,就像一个巨大的回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