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崇祯:朕不是糊裱匠 » 第50章备战

第50章备战

    军事会议中确定好要收复台湾战略之后。郑芝龙一方面不动声色地训练军队,一方面赶紧寻找熟悉荷兰人人士来获悉情报。

    还真让他找一个人,这人名叫何斌。

    何斌此人既是郑芝龙的同乡。也是其旧部,早年随郑芝龙到台湾拓荒,后郑芝龙归降明朝,移居大陆。

    何斌和几位好友去福建投奔,结果遭到另外一个海盗头子李魁的袭击,同行都战死,只有何斌逃回台湾,做了荷兰人的通事(翻译)

    在与何斌交谈中,郑芝龙才知道,目前荷兰人在台湾是什么局面。

    早先天启年间,荷兰人便来到台湾,占领台南,于大员港建立奥伦治城,后更名为“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

    汉人又把此城称作台湾城或者大员城,(都属闽南语的音译)

    台湾城位于大鲲身的中心位置,扼大员水道,三面环水,易守难攻。

    随后,荷兰人又在台湾城以东的陆地建了普罗文运城,汉人称它为赤嵌城。

    赤嵌城与内陆交通方便,是人员、物资的集散地,建立在孤岛上的台湾城的物资也需要由赤嵌城提供。

    荷兰人修建赤嵌城主要是从商业价值考虑,而台湾城则是军事需要。

    事实上理想的港口是建立在岩石或火山岛上,稳固而水深,比如鸡笼港那样。

    但考虑到与大陆的距离,以及附近土地的耕种条件,在台湾岛的西部,还找不到一个比大

    员更好的地方。

    因此,荷兰殖民者到这里建立据点,既有商业的考虑,又有军事的考虑,而台江内海的存在恰好满足了他们这两个要求。

    如果郑芝龙想要占领台南,攻占台湾城,那么荷兰人可以凭借台湾城这高大坚固的城墙,还有城楼之上架设的炮台,再加上附近的港口有军舰支援。

    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陷于胶着战。而此时,一旁的赤坎城就会源源不断地给台湾提供物资,时间一长,最后郑芝龙的军队大概率只会败退。

    所以想要拿下台湾城,就必须先拿下赤坎城,切断台湾城的物资来源,如此一来才能使台湾城陷入孤立无援之地,投降也就是迟早的事情。

    要拿下赤坎城,就需要进入台江内海。而进入台江内海的通道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大员岛和北线尾岛之间的大员水道。

    另一个是位于北线尾岛北端的鹿耳门水道。

    其中大员水道深,是主要通道,鹿耳门水道浅,只能走一些小船。

    荷兰人修建台湾城正是为了扼守大员水道,除了台湾城,水道两岸还修建了炮台。

    荷兰人原本在北线尾岛的北端也修建了堡垒,后来发现没什么用,也就荒废了。

    通常来说,武装帆船的船体较大,吃水较深,所以走西侧的大员水道成了唯一的选择。

    精明的荷兰人,当然不想再花钱去守卫鹿耳门水道了。

    但是何斌告诉郑芝龙一个秘密,每逢初一和十六的时候,海水涨潮,鹿儿门水道就可以通行大船。

    而这个时候,荷兰人基本上把所有防守的重心都放在台湾城,鹿耳门根本没有派兵驻守。

    如果趁涨潮的时候,郑芝龙的军队完全可以从这里进入台江内海。

    崇祯元年,十一月,三十日。

    郑芝龙率领一万八多人的军队,与沈寿岳率领明朝军队三千将士,以及袁枢率领三百艘武装帆船,共计二万一千人,和一千三多艘战船。

    郑军冒着暴风雨,趁着夜色,向大海驶去。

    终于在十二月初一的清晨拂晓到达鹿耳门水道外海。

    郑芝龙先换成小船,带着何斌、沈寿岳等人亲自登陆北线尾岛侦查地形,又派族弟郑芝豹派出精兵潜水进入台江内海侦查。

    中午时分,鹿耳门水道,果然潮水大涨。

    郑芝龙一声令下,一千多艘战船立即开入鹿耳门水道,随后兵分两路,一路由他本人率领战船进入台江内海,一路由郑芝虎带领登陆北线尾岛抢占要地。

    抢占北线尾岛既是为了控制鹿耳门水道,也是为保障主力后方的安全。

    然而此时在台湾城的荷兰人还一切不知,并且他们把大部分的火力,军队都全部集中在西侧的大员水道两岸。

    没想到郑芝龙竟然出其不意,走的是鹿耳门水道。

    进入台江内海后,郑军舰队又兵分两路,一路往南,切断台湾城和赤嵌城的联系,一路往东,在禾寮港抢滩登陆。

    此时附近的汉人和原住民听说郑芝龙要来收拾荷兰人,争先恐后地送衣送食,帮助郑军登陆,算的是为王师“箪食壶浆,这不让不少将士感动不已。

    随后在禾寮港抢滩登陆后的郑军立即南下,目标是包围赤嵌城!

    这个时候荷兰人才大梦初醒!

    驻守在赤嵌城的荷兰士兵只有八百余人,另外还有三千多人在大员长官揆一带领下驻守台湾城。

    另外荷兰人还有十来艘战舰和几艘小艇,也在台湾城附近海域游弋。

    荷兰人,虽然兵力少,但也凶悍不甘示弱,他们兵分三路据敌。

    一路战舰,向沿着台江南下的郑军舰队发起进攻,一路是陆军,由贝尔上尉带着八百多人进入北线尾岛南端,夺回尾岛,断掉郑芝龙的后路。

    另一路是阿尔普上尉,率领一千人增援赤嵌城。

    先说贝尔上尉这一路。

    此时欧洲的军队还未装备燧发枪,法国人马汉虽然16世纪中叶就发明了燧发枪,但在17世纪中叶欧洲才开始普遍装备。

    荷军依然装备的还只是火绳枪,然而恰逢雨季,天气,影响非常大。

    贝尔上尉上岛后,立马将荷军三十六人为一排,分成二十排,向郑军以三段射的方式轮番射击。

    虽然射速以及点火率较低,但是穆什克特火绳枪代表了当时欧洲火绳枪的先进水平。

    采用机械式瞄准具,每分钟可发射2发。虽然枪很笨重,大多时候只能用叉形座来支撑发射。

    但射出的铅制弹丸威力极大,能在100m内击穿骑士所穿的重型胸甲(当时大多数武器在80m以外几乎不能造成任何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