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崇祯:朕不是糊裱匠 » 第9章整顿京营(一)

第9章整顿京营(一)

    自从辽东兵变过后,朱由检对兵事就颇为紧张,一直没有安全感,日益心忧,大明就像病入膏肓的巨人,药重不得,也轻不得!

    所以此前他借机取消五城兵马司,实质上本意就是收揽一部分京畿兵权。这一次整顿京营也是应有此义。

    魏国公徐弘基辞去京营总理戎政大臣职务后,他便令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王承恩和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把京营的档案情报给调了出来。

    那看的是触目惊心,满身冷汗。

    没想到明朝著名的“三大营”,现在的京营,如此糜烂不堪。

    虽然他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吓的一跳。

    全烂了,烂到根子了!

    朕靠这样的部队护卫京城的安全?

    岂不是自寻死路吗?

    这要是皇太极派一队数百精骑过来奇袭紫禁城,搞不好可把朕掳走。

    第二天,兵部上了题本,说秦良玉已到京城。三千兵马正驻扎在通州大营!

    朱由检原本阴云笼罩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随后他发出几次旨意后,便直接召见兵部尚书李邦华以及宣慰使秦良玉。

    紫禁城,文华殿。

    朱由检头戴金丝皇冠,身穿团龙黄袍,内衬紫袍,双肩上有日月纹章,腰系红鞓,脚穿翘尖薄厎缎靴,已经坐在金漆盘龙宝座上多时......

    御座背后有太监,宫女执着伞,扇;御座两旁站着数位太监。

    两尊一人高的古铜仙鹤香炉左右竖立大殿两侧,袅袅地冒着细烟,满殿飘着异香。

    殿外肃立着两行大汉将军,手里的仪仗,金瓜,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李邦华和秦良玉二人在丹墀上行了常朝礼,后听到太监传旨叫他们进殿,两人赶快起来,便一前一后的躬着腰从左边登上台阶走进殿内,重新行礼。

    朱由检看了看两人一眼,一番慰问之后,便让他们起身走近,并赐座。

    李邦华和秦良玉赶紧叩头谢恩,同时有两个太监闻声而进来,在皇帝的斜对面替他放了一把较矮的,套着锦缎丝绸软垫檀木椅子。

    他们刚坐下去,皇帝又赐茶。又一番磕头谢恩。

    秦良玉走近后稍微抬头,只见年轻皇帝英姿勃发,声音清朗,举手投足间莫名带有皇权威严。

    朱由检也面带笑意温言说道:“秦卿虽承袭夫职,久历军阵,战场杀敌,斩兵夺将,又夙攻兵略,精武艺,善骑射,堪比男儿。巾帼不让须眉!”

    “白杆兵,号令严明,勇捷善战,远近闻名,天下雄兵也。”

    秦良玉头戴两翅乌纱帽,身具三品武官孔雀补服,略有激动地回奏道:“承蒙陛下厚恩,这是上托皇上威灵,下赖将士用命,微臣不敢居功!”

    朱由检说完,便示意太监拿出花银,蟒缎,赐给秦良玉,并让兵部安排酒水肉食送往通州大营白杆兵处。

    随后兵部尚书李邦华便向皇帝回奏京营之事。

    自魏国公去职之后,京营三大营由兵部尚书李邦华代管。

    明朝京营为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另外还有大量班军。

    明初三大营总军人数还在八十万以上,当时还颇具战力,随后等到“叫门天子”朱祁镇经历土木之变的时,三大营已经丧没几尽。

    随后于谦从诸营中选出精兵十万,分作十营集中团练,名成团营,其余军归本营,称为老家。京军制度为之一变。

    后面成华,正德年间又改制,最后在嘉靖至崇祯时期,又恢复三大营旧制,改三千为神枢营,募兵四万充伍。

    李邦华前些日子,奉旨提督京营,便四处巡视,本身他久历军阵,又做过天津巡抚。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后便搞清楚京营诸多问题,已经就此事上了题本。

    李邦华见皇帝问道,心里早有准备,便直接回奏道:“陛下,臣题本已奏,臣早前巡视京营,此军乃空耗国帑之兵也,毫无用处。”

    “臣以为此时应以决大毅力,大刀阔斧的裁撤,从头再起——否则牵连无已,几年后又是一摊烂账。”

    当皇帝问京营具体情况时,李邦华直言道:

    “京营有五弊,“一占役,二,虚冒,三,舞弊;四,富军豁免,五,武官冗多。”

    “只有革除五弊。京营才能重建,战力才能回来!”

    第一就是占役,士兵为诸将服劳役,却向政府领饷;一个小营中这样的士兵能达到四五百人,并且还有卖闲、包操等弊端。

    第二,虚冒就是部队没有这么个人,诸将及勋戚、宦官、豪强以自己家的仆人冒充军队中的壮丁,每个月支取一份厚饷。

    第三,军吏的舞弊,军士在交替时,军吏需索重贿,贫军不能应付,虽然老羸,也只好勉强干下去。精壮子弟反而不得收练。以此军多老弱。

    另外关于京营中马匹问题,京营原有数额是两万六千,据臣清查时只剩下一万五千了。大多官员因为办公事借骑,总督、协理及巡视科道官,按惯例都有坐班马。

    不像话的人还要折价把马买走,所以营马损失很大。

    第四,是富军的贿免,有钱的怕营操征调,往往贿托将弁,把他搁在老家数中。贫军虽极疲老,也只能勉强拼命。

    再加上在营军士的终年劳作,没有受训练的机会,名虽军士,实则工徒。结果自然营伍日亏,军力衰耗,走上崩溃的途径。

    第五,军官与日俱增,万历年间,神宗倦于政事,大小臣僚多缺而不补。可是天下武职仍达八万二千余员。

    到天启时魏忠贤乱政,武职之滥,打破了历朝的纪录。连当时人也说:不知又增几倍?

    李邦华最后无奈说道:

    并据臣所查,现在兵员才三万,京营武职就有五万之巨。军日减而官日增,军减而粮仍旧额,国家负担并不减轻,官增则冗费越多,国库越匮。”

    “陛下,京营积重难返,如不严厉查处京营,恐难重建三大营!李邦华沉声说道。”

    史书载:“崇祯十七年,王章巡视京营,按籍额军十一万有奇。喜曰:兵至十万,犹可为也,及阅视,半死者,余冒伍,惫甚,矢折刀缺,闻炮声掩耳,马未驰辄堕。而司农缺饷,本岁未发。”

    朱由检不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信息了。但每次听到,依然觉得胸口沉闷,好像眼前有片阴云笼罩。这么大的烂摊子,里面勋贵武臣,内臣,关系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勾连,早已盘根错节。

    京营历来三大营各设提督内臣、武臣、掌号头官统领。后来最后加设总理戎政大臣统一指挥!

    像五军营由隆平侯张拱日,临淮侯李祖述,怀宁侯孙维城,灵壁侯汤国祚共管,三千营由安远侯柳祚昌来统领,神机营由永昌侯徐宏爵统领。

    当然总理戎政大臣徐弘基已去职,暂且不说。

    另外还有内臣徐应元,高起潜,杜勋等人提督。

    “这群国家蛀蟲,恃权纳贿、卖官鬻爵、家累百万,把祖宗基业都毁了!”

    “可杀!可恨!”朱由检脖颈筋暴,一张脸变的铁青,大声道。

    众多内侍第一次看到皇帝这么失态。全都哆嗦地低下头。

    这时,李邦华和秦良玉也直接跪道,请求陛下息怒,保重龙体。

    “今天朕的话,谁都不许传出去。”

    内侍们偷偷抬头看皇帝一眼,看到那两道又冷又硬的光,又哆哆嗦嗦低下头了。

    朱由检喝了口茶,紧张的捏了捏手指,声音有些低沉嘶哑道:“京营糜烂早已不堪朽木,还要重建吗?”

    “朕欲振作兵事,必先振作京营!”

    “回炉再造,不如另起炉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