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崇祯:朕不是糊裱匠 » 第4章皇店

第4章皇店

    所谓皇店,就是皇帝所开的宝和、和远、顺宁、福德、福吉、宝延六店,所留利润专供皇室所需。

    明朝皇帝私人开设店铺始于正德年间,皇帝降旨让太监刘瑾等创办。多设于交通便利、商贾辐辏之地。嘉靖中多被革除,万历间则多增复,直至明亡。

    三人乘着轿舆,顺着东长安街直走,转个角儿,便来到东安门外这边的灯市了。皇店便坐落此处。

    皇帝一眼就看到了宝和店。

    盖因宝和店,处在当街最好地段,门面宏大气,显得格外富贵,大门之上的骑楼装扮的朱梁画栋,锦幔宫灯,一看便是富贵之地。

    最显眼倒不是门脸,而是旁边一水的玻璃门窗,共有九扇之多。

    这玻璃也是朱由检大胆鼓励御用监。他只提了个方向,没想到这张贵(御用监管事牌子太监)带领琉璃厂竟还做出来了。

    看来内廷还是有能人的。

    怪不得王承恩,让朕来皇店看看呢。

    原来只是想给自己心腹太监一个面子,没想到还有意外惊喜,朱由检看了一眼王承恩便笑着:

    “张贵这小子不错,玻璃都做出来了。”

    王承恩赔笑道:“皇爷,说过的话,底下人哪有不用心办事呢。要是谁不用心,不需皇爷说,奴婢就得剥了他的皮。”

    “行,大伴你有这心就好。不过这良率、产量如何,到时候别拉胯哦;”

    王承恩拍拍胸脯保证道。一定要保证产量。

    “还有这老师傅要保证好,千万不能泄密了。”

    王承恩暗笑道:皇帝实在杞人忧天,皇店发卖的东西大都刻有“内造”二字,皇权之下,还没有人敢打皇店的生主意。但也直说是。不敢拂了皇帝的意思。

    正当崇祯与王承恩谈话时,蒋德璟也是一脸惊讶地看着这“窗明几净”皇店。连说,恭喜皇上。

    三人边说边走。这时,王承恩还从口袋里拿出了个什么东西,然后贴在脸上。

    原来是一把胡子。几经拨弄,原本面白无须的太监,竟变成孔武有力大汉了。

    皇帝指了指他,摇摇头笑着不说话。但暗赞他心细如发。蒋德璟也是觉得如此。

    只见门口站着两排身穿同色同款对襟窄袖搭护衣,头戴六合巾的小厮们。

    见三人往店内走,像往常一样都弯腰施礼道:“客官,里面请!”

    大厅里,人来人往,男女老少都有,不过看着穿衣打扮,一般都是富贵,豪门之家,不像常人。

    蒋德璟看了半天,没发现货品呢。只是觉得这大厅层高不低,人虽众多,但也不显得拥挤,压抑。

    皇帝也纳闷呢。这皇店他也是第一次来,这柜台呢,货物呢。

    呦,这大厅里还放着沙发了,看来弹簧也做出来了。崇祯一看,边上一圈儿扶手红木软锦沙发。此刻坐了满了人。

    客人中间有小厮来回穿梭,肩上搭着毛巾,托着茶盘,供来客擦脸,喝水。

    王承恩一看朱由检,蒋德璟的神色,便偷笑道,黄爷,你等老奴卖个关子。

    蒋大人,您抬头看看上面。

    蒋德璟抬头一看,原来房间内墙仍有门,只不过虚掩着。门上都是些蓝底镶金的檀木匾。

    匾上分别写:“家居生活、女士用品、珠宝玉石、金银首饰、古董文玩、书籍字画、钟表巧器”共七个。

    女士用品后面,写了六个字,男士禁止入内。

    这宝和店,竟然如此要把天下货品尽收囊中啊。蒋德璟暗暗吃惊。

    还有些话,他只敢心里想,天下这财富皆有定数,皇帝这与民争利,该如何是好呢?我该怎么劝诫呢。

    朱由检先走进了家具生活这个房间,众人只好跟着;只见里面房间更大,更敞亮,都有窗户。

    四周都围着玻璃柜台;人也不少,每处柜台上面,都有木牌铭文,肥皂,精品牙盐,牙刷,镜子,沙发..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朱由检越看越激动,自从穿越以来,他除了处理一些政事外,基本上把剩下的时间全部放在这些“巧器”上头了。

    还好他不是亲自操盘,不然下一个木匠皇帝帽子估计就要留给他了。

    他每次都是小心翼翼的以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或者是秉笔太监王承恩的名义召集工匠师傅,给出方向,设立各种奖惩章程。

    让大家展开头脑风暴。工匠大都有门户之见,不愿意交流,朱由检一个大棒一个甜枣多种手段使下了,这效果就立竿见影了。

    没想到古人的智慧真了不得啊。

    随后,朱由检又走进了钟表巧器这个房间,没有看到小的怀表,倒是看着不少座钟,和木质的玩具模型。

    朱由检也没觉得失望,他掏出西洋传教士进贡的怀表摸了摸,看来钟表小型化现在还做不到。

    “大伴,这怀表做不出来吗?”朱由检不死心的问道。

    皇爷,徐子先说还需要些时日,主要是西洋传教士利玛窦,郎世宁不愿意说出窍门,王承恩有些紧张地说道。

    朱由检听了两个名字,眼神闪了一闪。

    利玛窦、郎世宁不愿意说出窍门,那是因为他们想让朕给他们建教堂,放开他们传教的限制。

    “哼,一个钟表就能换到这些吗?没有张屠户还吃带毛的猪不成。”朱由检有些生气的想着。

    徐子先就是徐光启,朱由检便问道到:

    ''徐光启现在身在何处?是何官职?他的农政全书写完了吗?“

    “回陛下,徐光启现在闲居在家,天启年间官至礼部右侍郎,后阉党当道,落职回家,我朝还没有任何职位。”蒋德璟看了王承恩一脸为难之色,抢着说道。

    “至于他的农政全书是否写完,微臣不知;不过打听一下就知道了。”

    王承恩感激看了蒋德璟一眼。他不能跟这位博学多闻的翰林院侍读相比。

    看来自己下次可要对徐光启这人上点心了。

    “回去速让内阁票拟。让徐光启官复原职!”

    “朕三番五次已下令,天启年间,那些被革职的大臣可直接官复原职。内阁怠惰因循,泄泄沓沓!”朱由检沉声说道。

    看着皇帝对内阁的工作进度,多有不满,两人都不敢说话了。

    事实上,历史上崇祯二年,朝廷才勉强把阉党造成的余烬风波给解决干净。

    临走时,王承恩又让朱由检惊喜了一把,当朱由检看到自家皇店账本上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和复式记账法时,他是真以为回到现代了。

    这也是他用“随口一提”方式提出来的。没想到内廷还没有使用,这张贵竟然把他用在了皇店上了。

    历史上阿拉伯数字也是在明末清初这个时期,随着当时学者翻译西方数学著作,便带来中国了。

    但学者把它们翻译成汉字数字,并不是现在眼前看到这样的。

    “蒋卿,你看看这账本有何妙处?”

    复式记账法,严格来说,借贷记账法,只是是复式记账法中的一种,还有收付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

    蒋德璟历史上被世人称之,有经天纬地之才,可并非是浪得虚名的,没过一会儿,便搞懂了这本用借贷记账法制作的账本。

    一向以稳重相称的他,没想到今天被震惊了几次。

    “陛下,这是何人所作?此人有济世之才啊!你看这账目,犹如掌上观纹,一目了然。”

    “我朝贪腐之风盛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记账复杂,再加上六部堂官事务繁多,才给了那些精于此道的胥吏书办可乘之机。”蒋德璟激动说道。

    “微臣可保举此人,为国效力!”

    在古代举荐他人,是要承担责任的,如果他人犯法坐赃,自己也要受牵连的。也就是说蒋德璟是要冒着极大的风险的。

    看着这位一向成熟持重,从容不迫的大臣,变得如此激动异常,朱由检哈哈大笑,心里越发满意这位德才兼备的词臣了。

    “蒋大人,你可知道这记账法是谁最先提出来的?你以为是张贵那小子,那可不是,这记账法是咱们皇帝陛下提出的。没想到吧!”王承恩连忙捧哏道。

    蒋德璟一脸吃惊的看着皇上。只见朱由检的微笑了摆了摆手,笑着说道,

    “这记账法,还有句话叫做: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此句是借贷记账法灵魂。”

    实际上复式记账法最大的好处有两点,一则就是全面反应资金的流动的来龙去脉,二则可以快速检查记账的正确性与否。

    “蒋爱卿,朕其实原本打算用这记账法和这印度数字(阿拉伯数字实际上从印度传来的),来革新户部账目。”

    “这样朕就不怕以后有人欺瞒咯。蒋德璟一脸敬佩的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皇帝。”

    也许是突然一束光照下来的原因,他只觉得皇帝光芒万丈,雄才大略,天授其才,真乃明君也。

    此时,时间已过正午,王承恩知道,皇帝肯定有些饿了,便早早的让人安排好了宴席。

    古人虽说有一天只吃两顿饭之说,但那其实是只针对普通之家而言。

    三人便出了皇店,乘着轿舆,前往朝门上大街上,没想到在路上意外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