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我在人间苟到万年道行 » 第二十三章 祥瑞

第二十三章 祥瑞

    岁月消磨,转瞬之间,度过残岁,又将新年。

    年前头几天,百姓们开始张罗着过年的诸多事情。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有热心街坊给送来了吃食果品糖食之类,陆巧元尝了几口,还倒是不错,一并收到了拾盒里,准备留给巧儿吃。

    府里的丫鬟仆妇也过了来,哄着他掷览胜图,包煮饽饽作年菜。掌案同僚带着儿妇来家里度岁,一时间倒也是热闹喧嚷。

    这其中就数虎大方的孩子最为捣蛋,溜进屋里后,又出来,瓮声瓮气般问了一句,“大哥哥,你这地方就一人睡着嘛?俺爹都有俺娘陪着!”

    陆巧元瞬间尬住了,不知道说什么好。

    虎大方一下子反应过来,将捣蛋孩子一把用手挟住,抬手就是一巴掌,打了下去,这小孩肉乎乎还挺能抗揍,硬是没有哭出来。

    第二巴掌刚要下去,却是被拦住了。

    “童言无忌。”

    陆巧元摩挲着孩童的脑袋瓜儿。

    “这孩子说的也没错,倒也招人喜欢,要是性子绵软些,可能更好。”

    听到这话,虎大方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目光慈爱地望向自家儿子:“俺媳妇没生出来个丫头,就想着把这三儿当丫头养着,就数他肯跟着先生认字,知大知小的。”

    虎家小子见爹爹脸色好了,索性顺杆爬,又作揖给陆巧元行了几个礼。

    和诸位同僚寒暄了几句,陆巧元手上拎着礼节,便去了衙门。

    隔着老远,就能看见许多前来送礼的人,等放了年假,衙门也该封锁印信,停止办公了。

    即便是穷家也是买了一头尺布、四样下饭、鸡鹅、一坛酒来谢衙门里的差役,礼物虽然说是寒俭,但毕竟是一番心意。

    到了衙门二堂,正巧遇见田逸亮和书办忙活着事情。

    他口中时而蹦出来几个物件的名字,“纯红挂黄蜡烛、二十张围桌、十股沉香、三盒速料香、一口鲜猪、一坛自造内酒......”

    琢磨这些个字眼,陆巧元明白这是给府台大人的送的节日礼,算是孝敬点心意,联络同乡之谊。

    一声“好”声后,田逸亮算是给书办嘱咐完了事情。

    接着,双眼一抬,便看见陆巧元,连忙起身下来,拉扶了一把。

    “贤弟,你来我此处还拿什么礼,这岂不是生疏了!”

    “兄长这就见外了,这又不是官场,没那么多礼数,我拿这点礼节,也能显得咱们关系亲热些。”

    “既然是贤弟的一番心意,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田逸亮满脸堆笑说道,这位贤弟在他心眼里,那是长相、能耐都没得挑。

    拉扯了一番家常后,陆巧元又打听起了自己徒弟的消息,不是别人,正是诸葛凡。

    原本说好是十日后回来,结果一晃就是大半月过去了,没有一丁点消息,着实不得不让人担心。

    “哦?”

    田逸亮也是不由得一阵惊叹,这道门高人有些日子没有来衙门里了,他还以为是在陆巧元的院舍里乐而忘返呢!

    “这么说来,高人那一别后就没再去过你那里?”

    “正是。”

    “那也无妨,”田逸亮笑着大手一挥,像是拂去陆巧元心中所忧,“道门高人手段非我等所能想象,真遇上了难缠的事情,必能全身而退。”

    这话倒是所言不假,道门屹立这里不止千年之久,所拥有的底蕴传承,足矣让百家世族咸鱼翻身,位居朝堂三公。

    “兄长可知仙师在宗门所居何职?”

    “这......”

    突然被这么一问,田逸亮倒是有些迷糊了,明明记得那高人说过此事,却是猛然间蒙尘了一般,无从稽考。

    眼见没有答复,陆巧元则是黯然一叹,自顾自言着,“我只记得仙师说过他管理过一片药园,还有许头耕作的灵宠......”

    “欸,为兄想起来了,那高人是外殿的药园长老。”

    “长老?”

    “嗯,当初降妖之时,我亲临在场,那高人与府台说自己乃是外殿药园长老,已有两百寿元。”

    “两百寿元竟然有三百年的道行,只怕也是天赋不凡。”

    闻言至此,陆巧元也是暗暗吃惊,原本按照他的理解,修行一年就是一年的道行,原来并非如此。

    这一年的道行可能是半年修行来的,也可能是两年修行来的,难道道行这玩意可以用宝物了来衡量年岁,相当于估价一般?

    说到底,这也仅仅是猜测,想要知晓根底,还是得问问那倒贴的徒弟。

    关于道门高人的事情,两人聊了许久,便戛然而止。

    田逸亮让陆巧元稍坐片刻,自己则是去了书房,取来一个盒子,郑重地放在陆巧元面前,然后打开,里面放着一对石榴般大小的眼珠子。

    准确地来说,乃是那死去虎妖的眼珠子,就像是黑不溜秋的玛瑙里点缀着一撮红,闪闪冒着光。

    没等陆巧元问道,田逸亮率先开了腔,“虎妖送去了朝廷,一层层吃回扣,就落下这对虎眼,送给了咱们衙门,我寻思放在府库里也没啥子用处,还不如送给贤弟呢!”

    陆巧元看着这对虎眼直直地发愣了会后,顿时有了主意。

    正巧门外缺一对灯笼,用它作灯芯,再适合不过了,一直这么亮着,不仅省蜡,还能避邪。

    就这么想着,田逸亮抖着须子,抱有遗憾接着说道,“本来能把那虎宝给留下来了,谁承想被宫里遛鸟的公公给拦了下来。”

    “我想这应该是圣上的意思,他一个净过身子的人有什么用处,岂不是无稽之谈。”

    这么说着,陆巧元心里却也是一阵惋惜,那玩意用来泡酒养生,可不能再合适了。

    “贤弟说的在理,应该就是这个缘故,我听府台大人说,圣上已经多日不上早朝,怕是被后宫的万千佳丽给迷住了。”

    两府十余县尚有饥寒待毙之灾民,大乾皇帝却身居后宫,不思朝政,整日饮酒作乐,巫山云雨。这大乾的气数怕是要被消耗殆尽。

    没等陆巧元张口说话,就听得府外一阵巨响,犹如晴天霹雳,雷声滚滚,闹了这响动静后,紧接着又是传来一阵沁人心脾的香气,如坠五里雾中,乐不思蜀。

    “这又是出了什么事?”

    眼看就要过年了,怎么还越发地不消停,田逸亮大惊一声,匆忙出了屋子,迫切地想要知道发生了何事,陆巧元紧跟其后。

    像这么般的动静,仁安县的卷宗也曾记载过先例,无一例外,都是个顶个儿的大灾,少有人幸免于难。

    大乾正德二十年,地龙翻身。山崩石裂,瀑水逆流,房屋倒塌,百姓被砸死,溺死无数,仁安县人口损失过半。

    大乾正德五十年,祸首袭城。

    之所以叫它为祸首,是因为它不是一个,而是一大群,外形似猪,浑身冒火,阔嘴肋生两把长牙,锋利冒着寒光。所到之处,哀鸿遍野。

    这两例算是卷宗上记载严重的天灾,其人祸更是数不胜数。

    田逸亮一边祈求着别出事,一边走到了衙门口。

    有几个差役正急忙赶过来禀明情状,见到大老爷正立在门口,就更快加紧了步伐,生怕一顿责罚下来,吃不了兜着走。

    “到底是哪里出了祸事,闹出这般巨响的动静?”

    田逸亮双手叉腰,有些气急败坏地问道。

    差役们相望了几眼,便拱声答道,“启禀大人,此乃是天降瑞祥!大好的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