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之龙兴 » 第四十章 宛城董氏

第四十章 宛城董氏

    南阳郡郡治宛城,是南阳最富庶的大县之一,所辖民户三万余户,二十余万人,人口数甚至多于一些郡国。

    作为天下第一大郡的郡治,宛城的城池虽比不上洛阳城,长安城那般雄伟,却比那些普通的城池强很多。宛城城池东西长七里八十一步,南北长八里一十二步。城宽高均三丈有余,威严雄伟。因此,宛城城内聚集了许多世族豪强,而南阳董氏,便是其中一个。

    李显尤记得怀中书简,需代从祖父李燮,送至南阳宛城董氏。董氏便住在宛城城西,靠近西侧主门,李显早就打听好了。

    不过这件事要先缓一缓,他还有要事要做,那便是与甘宁,程平,毛九等人,好好叙述一番各自这段时间的遭遇。

    甘宁与程平二人,皆具勇武,自平定赵慈叛乱以来,此二人之勇闻名南阳诸军。如今战事已平,众多兵勇已被遣散回乡,而甘宁与程平则继续留在郡兵之中,担任屯长之职,统属一百余兵勇。

    而毛九则不一样了,毛九虽勇武不如甘宁,程平二人,却生性机敏,精于权谋,颇得羊续赏识,如今虽无职位在身,却侍奉羊续左右,随行听教,假若羊续的书童一般。

    不仅如此,羊续还亲自为毛九重新取了名,表了字。毛九如今改名为“毛久”,字子远。以后不能再喊“阿九”了,而应该喊“子远”。

    久别重逢的几人,一直聊到深夜。

    期间,当甘宁听闻当初李显在与几人分别后,被宦官安排的死士袭击,几近丧命,甘宁大怒,起身吼道:“此阉党卑鄙之行,气煞我也!献谗言于御前,行卑劣于身后,此等奸宦如若不除之,乃国家之不幸乎!宁若寻得时机,必将其一刀两断!”

    甘宁乃性情中人,李显一直待他亲如兄弟,他自然等同对待李显,听闻李显遇险,一时激动。

    李显笑着说道:“兴霸稍安勿躁,且听显一言。”李显招呼着,示意甘宁坐下。

    “吾于宫中数月,方知这朝堂之中,痛恨奸宦者,如天上之繁星,何其众也。奸宦之行,天怒人怨,早晚必亡。不必久远,吾必将手刃此等贼子!”

    接着李显又向众人讲到自己被虎贲中郎将袁术救下,入宫后还见到了皇帝。

    众人均面露羡慕之色,程平问道:“吾常闻曰真龙天子,这天子,到底是何模样?”

    “天子之姿,与众人并无差异...”

    这时毛久环顾四周,悄悄凑上前来小声问道:“人言皇帝亲小人,远贤臣,所言属实否?”

    李显听到毛久的话,大惊。忙看看四周,小声道:“子远怎敢出此言,需当留心隔墙有耳矣...”这可是大逆不道的话,够杀一百次头了。虽然,这皇帝确实是这样的人,但是由不得他们这些普通人这样议论。

    李显还告诉了众人自己的身世,当众人听闻李显乃是前太尉李固的曾孙后,无不大惊失色。李固何人?那可是闻名天下的能臣,国之柱石,即便被奸人诬陷入狱,罗列罪名,仍然美誉满天下。

    如此看来,李显可是三公之后。虽然李氏已不如从前,但李固曾孙的身份一出,还是会让别人另眼相看。当然,李显并不在乎这些,他如今只想如何去复仇,然后实现心中的抱负。

    最后,李显告诉众人自己已经外放补缺了,不必再蹚宫中这蹚浑水,而是就任汉中城固县,补缺了一个县丞之职。几人听了都很高兴,这就意味着,李显已经走出了自己的第一步,而他们几个共经生死的兄弟,也不必再分隔两地了。

    这一夜,他们四个人同榻而眠,虽挤了些,却也睡得异常温馨,李显好久没有睡过这么安稳的觉了。

    李显看见了师父华佗,看见了自己的母亲,还有伯父李密,和李定,李继两兄弟,梦中,还出现了师伯,还有许匡的身影,他们都还活着。直到早上醒来,李显的嘴角依然是笑着的。

    第二日,李显收拾一下行装,准备按约定时间,去往董家拜访。(注)

    毛久另有要事要办,所以此次董家之行,甘宁与程平二人,随行同去。

    不多久,三人便来到董家门前,门口早已有人相候。

    李显上前作揖行礼,甘宁与程平二人紧随其后。

    “潜龙此来,真叫人望眼欲穿乎!在下董*,诸位请入府。”接着这个董家之人,便将李显三人接引进去。

    董氏宅邸并不大,也未过分修饰,却处处透露着书香之气,显然,这董家之人在学术造诣上,当有一定火候。

    董家主堂,一老者正左右踱步,等待李显的到来。此人正是那当年,为恩师李固收尸的学生——董班,只不过,此时的董班,已发鬓斑白,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英姿。此时的他,还不知道李显是其恩师李固的曾孙,只知道李显是带来了李燮的手书。

    李显入堂,作揖行礼。

    “李显见过董公。此为从祖差显所第之讯简。”说着李显便从怀中将竹简取出,递上去。

    从祖?董班迟疑。

    接过竹简,仔细看了一番,董班的面容大变,满脸吃惊的望着李显。

    “汝乃恩师之曾孙!!”

    李显并未回答,而是躬身行礼。

    “善!善!善!恩师在天有灵,当含笑九泉矣!”

    董班师从李固,深受李固身上那种刚正不阿的气节所影响。在当年冒死为李固收尸后,为世人所钦佩,三公府多次征辟董班,均被董班推辞。

    接着董班又与李显聊了很久,并且定要李显留府午食,李显推脱不过,只能留下。

    这董班的热情着实有些惊到李显了,直到傍晚,李显终于脱身离开董家。

    此时的董家侧堂,董班正满面春风的与一人闲聊。此人年纪约莫四十余岁,满面正气,正是董班的妻弟,新野人阴修。

    阴修听闻姐夫董班提及的李显,乃是其恩师李固的后人,阴修惊异,说道:“吾知道此人也!”

    注:

    东汉拜访礼仪:

    拜访前需要先“投刺”,就类似拜帖,告诉主人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问候。

    正式拜访了,如果很注重来访之人,主人要立门右侧,客人走门左侧。

    总之礼仪类的东西,非常复杂繁琐。此后也不会多做礼仪类的描述,不严谨之处,请各位看官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