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之龙兴 » 第三十七章 四世三公

第三十七章 四世三公

    此时的洛阳城,何进的大将军府。

    一个风度偏偏的中年男子出现在堂内。此人身高八尺,形貌甚伟,行步有威,相貌堂堂,正是太尉袁汤之孙,太仆袁逢之子,名曰袁绍,字本初,乃袁氏一族最出色的后辈之一。

    汝南袁氏,自其祖上袁安始起,四世袁家子弟,均有人官至三公之位,名满天下。

    袁绍身侧,是一个身宽体胖之人,其人身高不足七尺,虽面色白净,却眉眼短小,口鼻肥大,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这大将军府的主人——何皇后之兄,何进。

    何进虽是屠户出身,可经过这么多年的朝堂争斗的磨砺与诗书熏陶,早已是颇具心机之人,不然又如何能在这大将军之位上,稳如磐石呢?

    只见何进在堂中往来踱步,转身对袁绍说道:“不知本初此举何意?本初明知吾与叔达(何苗的字)有隙,却仍表奏天子,遣叔达为帅,进剿荥阳,却是为何?”

    原来,荥阳发生叛乱后,袁家并未提前知会何进,而是第一时间上表天子,奏请何苗为帅,领兵出征平叛。而袁绍作为何进的大将军府属官,竟也未提前告知何进。如今皇帝刘宏已经准奏。

    很明显,何进对于袁绍(袁家)表举何苗出兵平叛,很不满意。

    袁绍见何进有怒气,仍不慌不忙,笑道:“大将军息怒~,绍何尝不知公与叔达有隙乎?今宦官深得天子宠信,后宫之中,太后专权,天子甚爱董侯(刘协),大将军知否?”

    “自知也...”何进虽不想承认,可现实就是,皇帝喜欢次子刘协,那刘协可是董太后抚养长大,其母王美人,就是被何进亲妹妹——何皇后毒杀的。所以这争储之事,迫在眉睫,而且凶险异常。

    一旦失败,那么失败的不仅仅是皇长子刘辩,而且何氏满门恐将随之覆灭。

    “如今天子偏心,董太后仍有余力,董重居高位,宦官进谗言。而大将军却孤立无援,如何挡之?大将军虽与叔达有隙,却同为何氏一脉。假若当真至玉碎之日,吾等自当以史侯(刘辩),唯命是从也!”

    何进又思索了一下袁绍的话,觉得亦有其道理,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何进其实心里很清楚,他虽为大将军,可与士大夫,也只是互相合作,互相利用的关系。士大夫,需要借助何进的力量,打压宦官,重新恢复党锢之祸以前的政治能量。而何进,也需要士大夫们出谋划策,为刘辩争得储君之位,以保证他们何氏的超然地位。

    因此这几年,何进征辟了大量士人,进入大将军府。名动一时的,就有掾属袁绍,掾属刘表,掾属王匡,长史王谦,令史边让,还有何进的心腹张津,此外还有王允,曹操,孔融,王朗,逢纪,蒯越等名士,均先后曾在大将军府任职。(部分人具体效力时间,史料较为笼统,不作详解。)

    此外何进还征辟或推举了许多人入朝任职,比如:虎贲中郎将袁术,骑都尉鲍信,黄门侍郎荀攸,博士郑玄,博士韩融,博士陈纪,议郎何颙等等。

    (题外话:这些基本都是耳熟能详的名人,很多都是日后割据一方的诸侯。他们中,很多都曾是大将军府的同僚。这也是刘表,王匡,逢纪等人亲近袁绍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名字,蒯越,日后要考,得记下来。)

    ......

    当天晚上,袁府。

    书房内,三个人席地而坐,其中便有那袁绍。

    另外两人,一名曰张邈,字孟卓,东平人士。一曰何颙,字伯求,乃南阳名士。

    这时,那张邈首先发话:“本初,这几日怎却不见公路(袁术)?”

    “公路近日心系于虎贲之事,何尝有闲暇与吾等煮酒论事。”袁绍煮着酒,有意无意的回答道。

    “邈闻言,近日议论甚广的先太尉李公(李固),复得曾孙之事,此子便是公路帐下虎贲,本初可有耳闻?”张邈听到袁绍说袁术近日繁忙,想到了袁术手下的李显之事。

    “自然有闻。此人于南阳杀死郭胜族孙,后随羊兴祖(羊续)平定赵慈兵乱,因功入朝,遭郭胜截杀,便是公路途中相救,方得以幸免于难。”袁绍身为袁氏之人,这点消息自然可轻易探得。

    “如此说来,这李德公(李燮)岂不应略备薄礼,登袁门致谢乎?”张邈打趣道。

    三人相视,哈哈大笑...

    这时何颙问道:“吾曾闻,此子生居于汉阳郡,本初可知,乃汉阳何县乎?”

    袁绍虽然不知道为何何颙会问得这么细致,却还是回道:“汉阳成纪李氏,据说为飞将军李广之后。”

    李广之后?

    何颙面色微惊,这自然瞒不过袁绍的眼睛。

    “伯求何以如此惊异?可是有何特殊之处?”

    “本初可曾记得,当年党锢再起,吾逃归家乡,为宦官党羽追捕之事?时任襄乡县长,亦忿于宦官之行。遂舍身相救,颙得以幸免,而那仗义相助之人,却为宦官构陷入狱,不久便惨遭毒手。吾痛心疾首多年,终未得还此恩情。”

    何颙稍缓片刻,接着说道:“此恩义之人,便出自汉阳成纪李氏!”

    “原来如此!无怪乎伯求神伤如此...且不知那人妻儿如今安在否?”张邈忙不迭问道。

    何颙叹了一口气,说道:“早年吾奔走他乡避难,后来相逢本初,孟卓,共建奔走之友(注),暗下搭救遭宦官迫害之义士,并未亲自前往汉阳拜祭。此后,吾曾差人前往汉阳成纪打探消息,得噩耗曰:此义士之妻儿,曾前往南阳归宁,已亡于九年前那场大疫之中矣,唏嘘悲哉...此恩情,怕是此生再难相报矣!”

    “如此义士,却未曾留后,实为此世间之憾事矣!此等皆宦官之祸,吾等自当多做谋划,除此奸宦,方能为天下受迫害之义士,沉冤昭雪!”

    注:

    奔走之友:

    党锢之祸发生后,天下士人被大肆追捕入狱,以至于许多名士不得不逃离家乡,远走他地避难。何颙在逃走以后,与袁绍取得联络,往来于洛阳之中。

    二人齐心协力,结为“奔走之友”。于京城之中不断奔波,解救被迫害的“党人”。一时间,袁氏的声誉在士人中更加膨胀,彻底奠定了袁氏的世家大族之首的地位。

    这期间,袁绍更是结交了许多享誉天下的名士,这也为袁绍此后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种下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