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国运皇孙,从海外归来 » 第27章 “朝鲜”, 战神李景隆回京

第27章 “朝鲜”, 战神李景隆回京

    却说朱元璋没了主意,他既不想承认李成桂的合法王国,又不愿意让大明的宗主国地位丢份。

    于是朱元璋将朱允熥找过来,两人去御书房讨论。

    不知是什么时候,朱元璋越发离不开朱允熥了。

    或许是因为朱允熥每次都有稀奇古怪的点子;

    或许是因为朱允熥是未来的外交部部长;

    或许爷孙俩好感增进,朱元璋有些依赖朱允熥在一旁唠上几句。

    当朱元璋说出自己的忧虑时,朱允熥以为自己听错了。

    “那高句丽李成桂,既然自陨身份,讨好咱大明,咱们也应该拿出大国的诚意来,他们想要国号,当文书到日,星驰告允。”

    “可是允熥,这李成桂有此铁腕手段,乃一境外之患敌,若是让李成桂做这开国国王,咱实在不放心。”

    朱允熥知道,以大明国力军力,灭李成桂并非难事,朱元璋所忧虑的,就是李成桂现在俯首称臣,日后做大不受控制,岂不是个麻烦?

    “孙儿觉得,爷爷所想,终归多虑。此次李成桂寻国号一事,应该是出自“和平”二字而来,以安妥东夷之民,不生边衅,则是此次外交使命往来。”

    “而且皇爷爷,你自己也在明皇祖训中写过“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

    这是朱元璋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意思就是和平友好相处。

    这句话编入祖训当中,被明室后代奉为圭臬,在日本、琉球等弹丸小地同样适用。

    现在朱允熥就是希望,能够小事化了。

    朱元璋若是因国号这种小事,交恶高句丽,虽然大明已经建国二十余年,军事实力正盛,但是劳民伤财,穷兵黩武。

    按照历朝历代,也有说明“国虽大,好战必亡”。

    朱元璋不语,显然有些动摇。

    最终,在朱允熥的劝导下,朱元璋最终同意,放下对李成桂的戒备,以宗主国明朝身份批准,正式将更改李成桂新王朝的国号为“朝鲜”。

    朱元璋还亲自书写:

    “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

    而赵胖在驿馆收到洪武帝手写后,心情澎湃,感激大明洪武帝。

    至此,旧高句丽正式更名“朝鲜”,李成桂谨记藩属国之责,监督北方女真,南联明军共控东洋海域。

    【国运任务2:改高句丽国号“朝鲜”,认可大明宗主国地位。】

    【任务奖励2:获得朝鲜名将李舜臣,目前在湖广跟随李景隆练兵,同样为李景隆副将。】

    朱允熥也收到任务奖励,对李舜臣的到来,心里还算高兴。

    不过郑成功,李舜臣全部归拢到李景隆麾下,那李景隆那边,就有朱允熥的两个“探子”。

    八月,炎夏正隆。

    自七月底送走朝鲜使臣赵胖后,礼部也开始大张旗鼓地改革中,不少礼部官吏,被朱元璋调任进外交部。

    奈何这种一部之间的调任,对于拥有四大部门的外交部来说,实在杯水车薪。

    于是洪武帝又顺便从翰林院,光禄寺等机构再调人员。

    除了礼部改革一事,还有一件事,被朝野诸臣瞩目。

    那就是,

    曹国公李景隆,回京!

    朱元璋突然调正在湖广练兵的曹国公李景隆回应天府。

    此次李景隆,将带回一支湖广军马。

    补任湖广的将领,朱元璋将平羌将军何福调出蛮地,由何福担任。

    “李景隆?我对他没有太多印象。”

    朱允熥只知道李景隆是李文忠之子,但是李景隆每次练兵,在京都待的时间不长。

    等李景隆回京那日,朱元璋更是破天荒地亲自迎接,朱允熥也陪同跟随。

    作为将二代,李景隆凭借父亲李文忠的地位,在京圈名流中也确实十分稳固。

    朱允熥循着铁铉手指方向,望见李景隆。

    “他就是曹国公啊?”

    “殿下,你不会连曹国公的样貌都忘记了吧?”

    铁铉看朱允熥的眼神有些异样。

    这允熥殿下,才出海外一年多,咋连国公李景隆都不认识了?

    李景隆被簇拥着迎入奉天殿,朱允熥在后面,因而李景隆没注意到朱允熥。

    朱允熥实在难想象,这李景隆的名气比起当朝第一将蓝玉的名气,甚至还不分上下。

    “你觉得这个李景隆面相如何?”

    朱允熥突然提了一嘴。

    “这曹国公眉目疏秀,顾盼伟然,一看就是大将之才。”

    铁铉的评价,让朱允熥多看了他几眼。

    您老还是歇歇吧。

    不过对于李景隆是不是大将之才,还是平庸略下之辈,一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看法。

    关于李景隆,对于这人的统兵能力,明史上评价李景隆“隆贵公子,不知兵……”

    也就是直接否定了李景隆的统兵能力。

    但是这李景隆在洪武末年,又多次前往西北镇甘肃,被朱元璋委以重用,担任平羌将军,维护西北边疆安稳。

    洪武三十年,曹国公李景隆又被朱元璋任职为征虏大将军,练兵河南。

    你要是说李景隆运气好,接连能得到多次重任,朱允熥姑且也能信。

    但是你要是说李景隆这个人能瞒过朱元璋以及满朝文武的眼睛,是一个绣花枕头,理由实在有些牵强。

    从明史看,南北混战,靖难之役中,最著名的白沟河一战,燕王朱棣前中期被李景隆逼入绝境,朱棣三次换马,箭矢射尽,剑也因为过度挥砍而断裂,差点就被李景隆打死。

    结果天公不作美,后期突然刮起一阵旋风,将李景隆军的帅旗吹倒了。

    若没有那阵风,李景隆或许还真可能改变历史。

    “反正这个李景隆,不简单。再加上他与朱允炆素来有交情,这次回京,估计我那二哥又高兴了。正淳,你多派细作,监视李景隆的动向。”

    曹正淳应允。

    他知道自己主子的眼光一直都很独到,既然主子觉得李景隆有问题,那曹正淳就多关注关注。

    而李景隆此次回京,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任职左军都督同知,掌管左军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共前后左右中五军,李景隆年不过四十,就直接掌管一军事务,可见朱元璋的信任。

    不过现在终究不是朱允炆独领风骚的时代了,而是两位皇孙双龙戏珠的局面。

    并且,有想法的皇子也没有彻底放弃,他们或多或少地观望局势。

    除非朱元璋明确储君之位是谁,不然只要是皇室有权之人,都会觊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