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下山后,我哥成了汉高祖 » 第十一章:踏碓

第十一章:踏碓

    “吁~”

    韩信和李左车两个年纪都不大,骑着马没多久就到了。

    “两位请进。”两人刚到门口,大门就自己打开了,传来刘交熟悉的声音。

    两人有些诧异,刘交叮嘱过韩信,请他们封锁消息,不要把自己的神仙手段说出去,这几天也没再用过,没想到今天竟又施了法术。

    迟疑了片刻,韩信与李左车一前一后进了院子。

    “两位将军,这是衷所做的物件,请看!”

    顺着刘交手指看去,见到一木、石组合而成的器具,两个方形板作为碓架,中间设一横梁,架起一根长长的碓杆,碓杆头部装一只石锤,碓锤正对一个新制的石臼……乍一看,跟个跷跷板似的,另一件则是长得有点像漂母家里的椅子,看上去又很多零件组成,长长的木棍,前面还有个铁做的头,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此物名为踏碓(dui),是用来舂(chong)米的,相较杵臼更省时省力,一壮年男人,半个时辰舂米五石并不在话下!”

    刘交年幼时,大哥二哥都是种地的一把好手,两个嫂嫂有时就会在家里舂米,系着“敝膝”(围裙),拿起沉重的木杵往石臼里舂谷子。

    上了山后,师父也开辟了一片稻田,那时候自己还小,没法拿动木杵,懒鬼师父又不肯自己动手,就造了个踏碓雇佣童工,让小刘交来舂米,七岁八岁狗都嫌,那时候精力旺盛刘交仿佛找到了玩具,天天踩个不停。

    “这物名为曲辕犁,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分别为犁铧、犁壁、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

    “相比长直辕犁,曲辕犁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即可在大片土地翻土,也可在小片水田耕作!”

    “还有,看这里!”刘交蹲下身子指过去,众人也跟着蹲下。

    “这个是犁评,若是推进犁评,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若提起犁评,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

    “如此一来,深耕浅耕都可以适应!”李左车虽然是战国四大名将李牧的孙子,出身显赫,然而李牧被奸相害死,赵国被秦国攻破,他也经历过一段农耕生活,听刘交所言一下就明白了这物件对于农作有着巨大作用,不由得开口道。

    “对!看这里!”刘交又指向一个圆盘模样的物件。

    “这是犁壁,犁壁不仅能碎土,而且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减少耕犁前进的阻力。不用耕牛也能耕犁!”

    “此二物件都作用不小,李将军可以试试看。”

    “喊人抬二十石米来!”韩信开口道,跟刘交混了几天,他发现这个高高在上的仙人和自己的老大刘邦有些相像,并不难相处,反而大度的很,在他面前无需太过拘束。

    “诺!”跟在韩信身后的侍卫立马疾走出去,不到半刻,二十石米被抬到院中。

    “你俩留下!”韩信点了两个本村人,这两个是处理河伯之事挑的十几个帮忙的人中的,十几个人里有四五个愿意跟着韩信做事,赌一把前程,其他人大多是家里独子,兄弟都战亡了,只想在家陪着父母妻儿,守着一亩三分地吃饭。

    “你用这个踏碓舂米,你用杵臼!”韩信点的两个身形气力都差不多,不至于因为气力大小导致速度不一。

    “诺。”两个黑瘦汉子各自走到自己工具面前开始舂米,其中一个汉子还不会用踏碓,刘交上去示范了一下才一并开始。

    衷则在旁边为两个同村揄谷子,每当臼内的稻谷慢慢脱壳、变白,已经舂到了糙米的程度,衷就将其勺出,再放入一批干燥的稻谷。

    结果显而易见,开始两个人还不相上下,舂的谷物数量差不多,声音也是此起彼伏,不过随着时间推移,用杵臼的一方紧密有致的舂米声慢了下来,都想在主君面前出色,舂米自然很起劲,没多久气力就有些不够了,手臂开始发酸发胀,而另一边用踏碓的鸣则是保持着节奏,即便一条腿累了,换另一边继续舂米,速度一直差不多,渐渐的就拉开了差距。

    “停罢!”李左车看到拿着木杵的堂手臂已经开始颤抖,喊停了此次比试,这小段时间就可以证明这个踏碓的作用了,李左车看向刘交的眼神用更带一分尊敬,虽然刘交说此物乃是衷所做,但此物的作者究竟是谁还是很明显的。

    同样舂米两刻钟的堂和鸣,一个满头大汗,双手现在仍旧止不住的颤抖,另一个除了腰有些酸,脚有些麻,额头汗珠也没多少。

    结果更是不用看,鸣舂的米比堂多了一掌之深。

    “真乃神人也!”堂和鸣两个亲身经历的感受更深,两人作为农家子弟,每日妻儿舂米就要花上不少时间,若是农忙时,早好几天就得开始舂米,免得当日没有时间,有了此物,不仅平时舂米省时省力不少,而且就算农忙时也不会急得手忙脚乱,家里六七岁的小孩就能轻松舂出糙米。

    对于农民来说,这件名叫踏碓的物件,真的就是神器,若不是主君在这,他俩恐怕都在衷家里请他帮忙做一个了,真是想不通这个话极少的男人怎么想出这种物什的。

    就连对农事不怎么懂的韩信都被这东西给惊到了,对于军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粮食,兵法有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而不少地方土地丰饶,并不缺谷子,但麻烦的是,隶臣妾是有限的,工作效率也低,那些隶妾作为刑徒,穿的单薄,舂的好米自己也吃不上,工作积极性自然低的不行,舂米也只是麻木地将木杵举起、放下,举起,再放下,每天舂完2石谷子,就得三四个时辰,很多谷子不能及时舂成白米,只能积压在仓里,最后发烂发霉。

    有了这个东西,效率至少能提高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若是谷子充足,粮仓里能多出三分之一的白米,这是个什么概念,就好比在战场上,两军作战,一方只能吃粥,另一边则是吃着白米饭,你说战斗力能一样吗?

    就算都换做吃粥,另一边也要比他们能多吃三分之一的时间,作为主帅有了粮食自然更有底气,作为将士,有了粮食不用担心哪天饿死了,军心自然稳定,此消彼长下,气势上就相差不少,还没战就先赢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