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改稻为桑 » 第二十三章 年节

第二十三章 年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辞别过去的正德十六年,朱厚熜终于即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年份,嘉靖元年。

    皇宫里也是热热闹闹的。

    大家不要以为皇宫里永远是一副庄严肃重的模样,明代的宫廷就很有烟火气,也许是出身平民的缘故,八八爷对宫里人过节也是非常宽待,许多民间的习俗宫里也会置办。

    从腊月二十四祭灶开始,宫中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宫眷、宦官们开始穿葫芦景补子和蟒衣。大家都准蒸点心,存储猪肉。直到正月十七日为止,宫中每天都在乾清宫前燃放花炮。只有遇到大风天气,才会停止半天,或者一天。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宫里还会“门旁植桃符板、将军炭,贴门神”,“室内悬挂福神、鬼判、钟馗等画”,“床上悬挂金银八宝、西番经轮,或编结黄钱如龙”,“檐楹插芝麻秸,院中焚柏枝柴,名曰㷒岁”等等事宜。

    朱厚熜的堂兄正德皇帝朱厚照就对过年乐此不疲,正德九年时,宫中因燃放烟花导致失火,而且失火的正好是他的寝宫乾清宫。结果,朱厚照非但没有命人救火,反而跑到一边,卓有兴趣的拉人一起观赏,并感叹“是好一棚大烟火也”。

    穷人家孩子喜欢过年,大抵是为了吃顿好的,还有就是能得些压岁钱,朱厚照身为天子,吃穿不愁,天下美味也都一直供应着。如此情况下,他还对过节如此念念不忘,只能说朱厚照纯粹是为了图乐子。

    朱厚熜前世的时候,曾研究过明朝帝王生平,发现一个规律,但凡是少年继位的皇帝,继位以后必定是我行我素,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如正德皇帝朱厚照、万历皇帝朱翊钧等等,也许是少年时期被压抑地太狠,又没有父亲的陪伴,缺少引导,执掌朝政以后,可以说是彻底地放飞了自我。

    正德皇帝搬去豹房后,整日斗鸡走马,不问朝政,身为皇帝,却收了一群比自己年纪还大的干儿子。

    万历皇帝朱翊钧也是,他爷爷嘉靖帝二十五年不上朝,于是这货为了打破爷爷的记录,干脆二十八年不上朝。

    嘉靖帝二十五年不上朝是为了炼道修玄,万历皇帝又是为了什么呢?

    祭拜完宗庙,朱厚熜先到仁寿宫去向张太后行庆贺礼,再去清宁宫向生母兴国太后蒋氏行庆贺礼,之后再到奉天殿接受群臣的朝拜,这一套流程下来,不比寻常人家里轻松。

    在清宁宫里与母后吃过饭,说了一会儿话,朱厚熜便回到了乾清宫,他今晚还有事要干。

    乾清宫里,张璁和夏言已经等在这里了。

    见小皇帝朱厚熜到来,二人连忙行礼,“臣参加陛下!”

    “免礼吧!”朱厚熜抬手止住了他们的礼节。

    “今天过节,把你们从家里叫来,却是耽误你们与家人团聚了!”朱厚熜有些歉意道。

    张璁连忙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担不得陛下如此抬爱!”

    “欸!“朱厚熜挥手道,“我们君臣之间,无话不说,无话不谈,不要搞那么多虚礼!”

    “哈哈!”三人之间,相视一笑,其乐融融,君臣关系极为融洽。

    朱厚熜看向宫门外的夜空,一朵朵绚烂多彩的烟花炸裂开来,耳边的鞭炮和烟花声不绝于耳。

    好热闹的人间啊,真希望它永远停留在这一瞬间!

    “你们说,现在杨首辅在家里干什么呢?”朱厚熜突然问道。

    张璁和夏言顿时愣住,怎么好端端说起他来了?

    还是张璁脑子转得快,“自然是在家中过节,接待访客!”

    杨廷和身为首辅大臣,位高权重,巴结的人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大过年的你也不好往外撵人啊!

    夏言则是心想,小皇帝突然说起杨廷和,指不定今晚要商量的事就和他有关。

    朱厚熜点了点头,转过身来,叫道,“吕芳!”

    吕芳急忙站出道,“奴婢在!”

    “朕让你准备好的东西呢?”朱厚熜问道。

    “已经准备好了!”吕芳一挥手,三名小太监便抬出一张书案,上面摆放着笔墨和一卷空白的圣旨。

    张璁和夏言互相对视一眼,也不知道小皇帝想干嘛!

    “夏卿!”朱厚熜唤道。

    “臣在!”夏言闻言站出来。

    “现在由你来拟一份圣旨,就说杨廷和德高望重,志虑忠纯,肩负重任,乃是朕的肱骨之臣,特加封为太傅!”

    朱厚熜的话音刚落,张璁和夏言俱是一惊,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小皇帝会突然加封杨廷和为太傅之位。

    正德朝时,杨廷和就已经被朱厚照加封为太子太师,没想到现在小皇帝朱厚熜又加封他为太傅。

    这可是大不一样,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只是从一品,太师、太傅、太保都是正儿八经的正一品。

    能做到一步,已经是位极人臣了!

    大明朝立国以来,能当到太傅的大臣,那真是屈指可数啊!

    张璁和夏言面面相觑,也不知道小皇帝到底打得是什么算盘!

    夏言很快拟好了圣旨,吹干笔墨,便呈给小皇帝朱厚熜阅示。

    朱厚熜看了一遍,稍微沉吟一番后,对夏言道,“再给朕加一段话,就说杨廷和之子杨慎,侍父极孝,忠心为国,即日起晋升为翰林院学士!”

    如果只是晋升杨廷和的官位,张璁和夏言还不觉得什么,可现在连杨慎的官位都晋升了,这是要干什么?

    要知道杨慎之前只是翰林院从六品修撰,现在一口气提拔为正五品的翰林院学士,这步子跨得也太大了吧!

    夏言没敢多问,他虽然接触小皇帝朱厚熜不多,但知道小皇帝朱厚熜是个很有主意的人,很多时候都是小皇帝朱厚熜想好了主意交给他们来办,不用他们多言。

    夏言当即挥笔甩墨,很快便拟好了圣旨,呈递上去。

    朱厚熜看后很满意,他看向张璁道,“张卿,这份圣旨就由你去宣读!”

    这下就是吕芳也看糊涂了,一般而言,传谕圣旨是他们司礼监的活!

    张璁有些犹豫,毕竟他之前被杨慎不分青红皂白打了一顿。

    朱厚熜见此开解道,“你不用担心其它,你是朕的传谕官,谁敢对你不敬?朕还会派司礼监和锦衣卫的人跟着你去!”

    张璁也很快醒悟过来,小皇帝这是借此在调解他和杨慎之间的矛盾,当下欣然领命,“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