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比邻号毕业旅行 » 第124章 P马力送我回风陵渡

第124章 P马力送我回风陵渡

    公元2399年9月4日上午,星丝路,一人一句星系长城专栏。

    板书人:轩辕十四

    话题中心:比邻号散记之十一P马力送我回风陵渡

    我一生都在做“天地一片祥和”。

    受影响,南船大学也努力在做“天地一片祥和”。

    记得毕月乌当年说过:“六个队全部从未知去向的洞口进入,无论是500年之前还是五百年之后都在集合地集合。三个集合地,一是火星首都女娲城;二是月球京城广寒宫;三是长安北落门,抵达后均开通流星余迹通信和星丝路。集合时注意保护好各自的降落点和飞船,不见不散,参与当地生活一律注意自己的打扮。”

    我声称要搭一队时空扭曲船去火星看女娲城。

    看女娲城四个目的,第一,缅怀先人,回味与先人有关的故事;第二,观摩,应对地球核大战核泄漏核讹诈,去地球建造一批女娲城;其三,收女娲城的名称使用费;第四,培养一批会建女娲城的随从。已安排二队三队的骑官用非学生换下学生,所有被换下的学生,连同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总共接近百来人吧,应当足够建个女娲城技术力量的培养。

    到火星首都女娲城之后;乘兴坐三队的比邻号7欧,我又去看月球京城广寒宫;接着应邀坐骑官十的比邻号10欧,直奔集结地长安北落门。

    六只穿洞而过的比邻号相继离开地球返程后很久,未穿洞的比邻号NC37才风尘仆仆抵达毕业旅行终点站地球,找到我住处。

    ——P马力,留下搜寻比邻外文明计划的策,代表P马力对星际丝路3号线地球产业进行管理;留下五间移民舱,共五万户,环居我周围,共五环;留下安心岸和金牛座乐乐与我共居。

    ——P马力等放出3号线路标。蒙猛萌、童真、刘班昭、蒋班超和胡护理千辛万苦地沿路标找来,一起共住,再未离开。直至P马力召唤回南宫

    ——P马力在地球住10地球年,率领1千位地奥陪轩辕十四、蒙猛萌、童真、刘班昭、蒋班超和胡护理修缮各处与他们有关的建筑和风景。

    ——我们逐渐安定下来。

    ——P马力带NC37编队告别,送我行至黄河风陵渡,然后经月球回程。

    风陵渡镇因传说女娲风姓,且陵墓在该镇境内,又是黄河渡口之一,故名。

    风陵渡北枕条山,地形由北向南倾斜,山区、丘陵、平川、滩涂相间。

    2300年,比邻星南船大学地球分校总部,设于风陵渡女娲城内。

    在苍茫暮色之中,在猎猎山风之中,正是立于此,挥手告别比邻号。

    当年所立之处,东与阳城镇相邻,南、西与河南灵宝市、陕西潼关县和大荔县隔河相望,西北和永济市韩阳镇接壤,北依中条山与永济市韩阳镇相隔。

    蒙猛萌:“风陵,听起来文艺又浪漫。历史文化远比这更厚重、沧桑。名字与传说中五千年前的华夏领袖黄帝有关。”

    童真:“远在两千多年前就是秦晋间重要渡口之一。”

    刘班昭:“渭河每年给黄河贡献泥沙,风陵渡河道也因此被高高抬起,河道落差减少,水情平稳,优质渡口天时地利就此形成,也造就独一无二风陵渡。”

    蒋班超:“这段河道水量大,黄河两大重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在此注入。从春秋乃至更早时期开始,秦晋两地兴衰都跟这两条河系在一起。”

    胡护理:“黄河东折拐角处,左岸的风陵渡与右岸的潼关互相守望。这里的河道不断收束,惊涛常常引发洪水。找到合适码头,难上加难。”

    安心岸:“风陵渡所在地,实在是幸运。周围水流湍急,但这个角落却一派温婉气象。”

    金牛座乐乐:“潼关以南,渭河浩浩荡荡而来,顺路还捎带支流北洛河一起奔向黄河母水,形成三河相会。”

    苏大卫:“风陵渡崛起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对岸的潼关。汉代初建潼关城,因黄河紧逼南岸,只能建在秦岭山脚的高垣上。后来,关城又挪到河滩。与之相配渡口,只能是对岸风陵渡。”

    花梅桂:“山川地理如此巧妙安排,造就这座与华夏民族一样古老名渡。”

    风汉:“传说黄帝与蚩尤之战可能是为争夺这里盐资源,让风陵渡得名风后就参与那场战争。”

    金牛座世世:“郭襄十六岁夜宿风陵渡口,第一次听说神雕大侠,还沽酒宴请群豪,追问大侠的传奇。在风陵渡初遇杨过,心中有所思。杨过用漫天烟花为她点亮一夜星空,从此悄然远去,再无音讯。她用几十年去寻找,他避而不见。郭襄忽然大彻大悟,便出家为尼,开创峨嵋一派。她给自己的徒弟起名叫:风陵。”

    轩辕十四:“SMX—风陵渡—蒲津渡一线,是黄河上开发最早的航线。春秋时期,大旱的晋国向秦国借粮,秦穆公征发秦粟万斛之巨,泛舟出渭河,经风陵渡,再沿汾河溯流而上直抵晋国都城,史称秦粟输晋,泛舟之役。”

    骑官十:“春秋战国时期,秦晋、秦魏争霸,风陵渡是战争桥头堡。秦晋河曲之战、汉末年曹操大战马超都曾被风陵渡所见证。汉唐定都长安,风陵渡与潼关相望,为京城门户。唐武则天时,这里漕运日益繁华。”

    金牛座哎哎:“古代长安城的地理位置经过几次大变迁。”

    骑官一五:“汉代长安城在现今西安城的西北区域,始建于公元前202年,总面积可达65平方公里。”

    骑官十七:“汉长安城是古代丝绸之路东方起点,有东长安、西罗马历史定位。”

    骑官十九:“隋唐长安城始建于公元582年,面积达到84平方公里,是当时横跨欧亚大陆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7倍多,是长达千年历史的罗马帝国都城罗马城6倍多。”

    骑官二零:“隋朝初年,隋文帝认为汉长安城过于狭小和破旧,于是命宇文恺在东南方兴建新的都城。自开皇三年(583年)迁都大兴城(即唐长安城)后,有着近八百年历史的汉长安城便被永久地废弃了。”

    骑官二一:“汉长安城平面呈方形,但并不规整。由于城墙在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才开始兴建,因此为迁就二宫和河流的位置,形成南墙曲折如南斗六星,北墙曲折如北斗七星形状,有斗城之称。”

    骑官二三:“城墙四面各开三座城门,南墙中为安门,东西两侧为覆盎门和西安门;北墙中为厨城门,东西两侧为洛城门和横门;东墙中为清明门,南北两侧为霸城门和宣平门;西墙中为直城门,南北两侧为章城门和雍门。每座城门都有三个门道,合计十二门、三十六门道,与张衡《西京赋》所述方轨十二、三涂洞开等相吻合。门道一般宽约8米,恰好相当于当时四个车轨距离。城门上原有木构门楼。”

    骑官二四:“城内大街都与城门相通。主要街道有8条,相互交叉。其中最长安门大街长5500米,其余多在3000米左右。道路一般宽约45米,路面以水沟间隔分成三股,中间的御道宽20米,专供皇帝通行,两侧的边道各宽12米,供官吏和平民行走。为美化环境,路旁还栽植了槐、榆、松、柏等各种树木,茂密如荫。”

    骑官二五:“汉长安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贵族宅第分布在未央宫的北阙一带,称作“北阙甲第”。居民区分布在城北,由纵横交错的街道划分为160个闾里。著名长安九市则在城市西北角上,由横门大街相隔,分成东市三市和西市六市。东市是商贾云集之地,西市则密布着各种手工业作坊。”

    骑官二六:“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砌而成,高12米,基宽12-16米,墙外有宽8米、深3米城壕沟。据实测,东墙长6000米,西墙长4900米,南墙长7600米,北墙长7200米,合计25700米。城内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同时期罗马城四倍。”

    骑官二七“汉长安城布局和形制与《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基本相符。它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格局,把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后世都城都沿用这一体系。”

    轩辕一:“长乐宫在汉长安城的南隅,又称东宫,是由秦兴乐宫改建而成。汉朝初年,刘邦从栎阳城徙居此宫,受理朝政。惠帝以后改为太后的居所,宫殿平面为不规则的方形,周围筑墙,周长1万余米,面积6平方公里左右。宫内主要有前殿、临华殿、长信宫、长秋殿、永寿殿、神仙殿、永昌殿和钟室等14座建筑。宫墙四面各有一门,东门和西门外有阙。”

    轩辕二:“未央宫在城的西南隅,又称西宫,为皇帝朝会之所。西汉、王莽、东汉献帝、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各朝代的皇帝都曾在此处理朝政,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宫殿之一。”

    轩辕三:“未央宫平面接近正方形,四面筑围墙,东西长2150米,南北宽2250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宫城四面各辟一门,在东门和北门外立阙。宫内有40多座建筑。其中最高大是前殿,居全宫正中,台基南北长350米,东西宽200米,最高处达15米,是利用丘陵建造的。其他建筑还有温室、凌室、织室、曝室、天禄阁、石渠阁、宣室殿、麒麟殿、椒房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朝阳殿、柏梁台以及鱼池、酒池等。各殿之间都有“复道”相通,以备缓急。”

    轩辕四:“在长乐和未央二宫之间有一座武库,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80米,南北宽322米,四周筑墙。墙内有七个仓库,每库分为四个库房。房中原有排列整齐的兵器木架,现已朽坏。武库建于汉高祖八年(前199年),系丞相萧何营建,是当时全国武器制造和贮藏中心,具有极重要地位。”

    轩辕五:“城中另外三座宫殿都是后妃们居住宫室。桂宫位于未央宫北,靠近西墙,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880米。明光宫在长乐宫北,具体位置范围不明。其正殿遗址被后世的多种建筑叠压,因此泛称为楼阁台。北宫位于未央宫以北,具体位置亦不明。据记载,各宫殿之间都架设飞阁和地面复道相连,彼此往来,外人不能看见。”

    轩辕六“上林苑是一组巨大的宫廷御苑群,位于长安城西,秦代时即已有,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大事扩充和改建后,有离宫别馆数十处,周长达100多公里。据《汉旧仪》和司马相如《上林赋》的记载,苑内豢养百兽,长安八水也尽在其中。此外还有训练水军的昆明池,种植蔬菜的温室,铸钱场所上林三官等各种机构。”

    轩辕七:“上林苑最主要的建筑是建章宫,与未央宫隔衢相望,有飞阁相连。因为不受城墙的限制,所以宫城规模特别庞大,豪华程度也更甚于未央宫。宫墙周长10余公里,南面开正门阊阖门,门内有别凤阙。北门和东门外也分别有阙,名北阙和凤阙,后者的遗迹至今尚存。宫城由36座殿宇组成,号称千门万户。主要建筑有前殿、骀荡宫、馺娑宫、枍诣宫、天梁宫、承光殿、奇华殿、鼓簧宫、广中殿、函德殿、神明台和井干楼等。此外,宫域北部还有太液池,池中起高台,并有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岛。”

    轩辕八:“汉武帝为训练水军,在上林苑内开凿了昆明池。目前其遗迹是一片洼地,面积10余平方公里。池中有一高地是当时的岛屿,应为豫章馆之所在。东西两岸有牵牛、织女石像,高3米多,至今保存完好。”

    轩辕十四、骑官十:谢谢大家,谢谢P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