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最狠暴君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宝贝送到京城

第一百二十六章 宝贝送到京城

    翌日,早朝之后,

    唐钦宸刚刚回到了御书房,才坐了一会,

    王承恩便火急火燎的跑来汇报:“皇上,东厂和锦衣卫各地抄没的一些字画瓷器之类都送达京师了!”

    唐钦宸问道:“是吗?都放在那里了?”

    王承恩说道“启奏皇上,都在京师的大明百货用品厂堆放着在!”

    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啊,唐钦宸高兴的很,自己在现代的钱花的只剩下十几亿了,刚好又有古董送来了,这些送财童子怎么不多一些?再多一些自己才能冲击土豪之路。

    皇帝兴奋的站起身,忽然想到这次过去不宜太多人,于是吩咐道:“王承恩,我们一起过去看看,人数尽量少一些!”

    王承恩回答道:“是,皇上,老奴这就安排!”

    虽然说人少一些,可实际上还是有很多人,毕竟皇帝銮驾要人抬,周边也必须有人保护才行。

    一刻钟之后,

    唐钦宸来到了皇帝銮驾,就这样往大明百货用品厂都去,

    东厂番子和锦衣卫也不知道送去国库,大概在百货用品厂做一个转点,刚好自己知道了,这次这些宝物,都属于自己了,还送去国库干什么?

    很快,皇帝一行人就来到了大明百货用品厂,

    现在的厂区十分广阔,紧紧生产车间都有几十个,总面积已经用了将近一半了,

    唐钦宸没有去参观,而是直接吩咐了王承恩去字画瓷器的堆放点,

    大名百货用品厂现在还是田尔耕呆在这里看着,看着皇帝来了连忙迎接,不过皇帝哪里会有心情和他说什么,心中都想着仓库里面的宝贝呢。

    “田尔耕,快打开仓库,朕要挑选一些带回去,另外,这件事不要和任何人说起!”唐钦宸吩咐道。

    田尔耕听到之后只是本能的回答道:“是,皇上!”

    然后就大开了仓库大门,唐钦宸走下了皇帝銮驾,说道:“都在外面等着,朕一个人进去看看!”

    进入之后,唐钦宸就发现了一个大宝贝,一个装饰品玉凤,玉凤的形像美丽、精巧,玉质晶莹润洁,让人忍不住多看一眼而持之难释。

    商代曾六迁其都,最后由盘庚迁都于殷,

    据《史记》记载,,殷商始祖契的母亲简狄,是在吃了玄鸟(即凤)的蛋后,才生了契。这就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殷人也就自命为凤的后裔。玉凤的出土为研究早期的凤鸟信仰提供了一份珍贵的材料。

    这件玉凤高13.6厘米,厚0.7厘米。整体呈黄褐色,作侧身回首状,冠镂空,圆眼,短翅长尾,尾翎分开。身躯扁平,形体修长,亭亭玉立。引颈回首,好像振翅欲飞,弯弯的身躯,外缘凸张,内缘凹曲,凤冠高耸,尖喙如鸡,长尾舒展,双翅微张,显得体态婀娜,灵动有致。整件器物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玉质莹润,神态迷人。

    ……

    唐钦宸震惊的发现,

    此件玉凤的表现手法,带有典型的商代特点。商代玉雕扁平器较多,而圆雕较少。这些扁平的动物和人物形象,绝大多数采用了正侧面剪影的手法。如玉凤,只以准确的外轮廓线勾勒凤的形象,重点刻划了凤冠和凤尾,而凤身大部光素无纹,却因突出了凤的特点,而收到了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圆弧状的器体,及恰到好处的阳文修饰,都是商代玉雕典型的特点。

    这是商代的作品,绝对是价值连城,如果能够带回去现代,那么一定会卖出一个天价,不说多的,至少一个亿是稳妥的,这样的宝贝都能找出来,唐钦宸也是十分激动,连忙看向下一个,镂空龙凤纹玉套环,是西汉“龙凤呈祥”玉器精品。

    内环的“s”形龙,昂首挺胸,体态矫健,张口露齿,似在鸣吟,整体呈腾空飞奔状,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龙尾与后足伸向外环,并一直延伸到外环壁,使内外环的纹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保持了作品的和谐和统一,这一点与中原地区传统玉器较为规矩的构图程式有着显著的差别。外环的回首鸣凤与内环的龙相比显得较为纤细苗条,凤首和龙首恰好相对,像是在互相倾诉衷肠,夸张的凤冠与凤尾随环形升腾飘舞,风姿柔美,与内环雄壮之龙相呼应,寓意龙凤呈祥,寄托着男女青年过超脱世俗的美好生活的愿望。整个玉环套采用中国传统的s形构图技巧,线条流畅,轻灵剔透,充满动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是汉代玉器中难得的精品。

    太棒了,竟然是西汉时期的宝贝,这大明朝还真是一个宝藏地方,连西汉的宝贝都有,这也是一件不菲的藏品,随便转手一卖又是一件天价产品!唐钦宸机动一亿,双手颤抖着将两个玉品收进了四方石之中。

    唐钦宸继续查看着下一个藏品,双鹤衔草玉饰件,

    此器扁体,椭圆形,以镂雕及阴刻表现一对口衔卷草的飞鹤。饰件顶部有镂空穿孔。

    对称性的构图是唐代饰品的流风余韵。折枝花和仙鹤的表现,进一步向写实主义和世俗化的方向迈进。在技法上,汲取线刻和圆雕的传统,大面积的使用了镂空技艺。

    宋代玉器传世多,出土少,双鹤衔草玉饰件表现出来的一些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唐钦宸十分惊喜,这是来自宋代的宝贝啊,虽然不及前面两个珍贵和年代久远,但是绝对是一个好宝贝,看中的人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毕竟这样的宝贝越来越少了。

    唐钦宸往仓库更深处走去,寻找着下一个宝贝,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时期的产物,距现代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

    唐钦宸震惊了,这虽然不是生活用品,但是很具有商业价值,毕竟这才是真正的古董啊!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20.1厘米,为新石器时代前期仰韶文化的葬具。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汝州市阎村。陶缸是用夹砂红陶土盘拉成型,彩绘烧成,总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敞口、圆唇、深腹、平底,沿下有四个对称的鼻钮,腹部一侧有一副高37厘米的、宽44厘米的《鹳鱼石斧》彩陶饰图。

    唐钦宸没有犹豫,直接收进了四方石,

    继续扫荡,唐钦宸哈哈大笑着,忽然看见了八角星纹彩陶豆,足径14.5厘米,通高28,

    此豆口沿上用褐、红彩绘对顶三角形与若干线条相间组成的图案,腹部用白彩在深红色陶衣上绘有5个方形八角星状纹饰,纹饰构图对称,色彩对比强烈,堪称我国彩陶艺术珍品。这是一件典型的大汶口文化彩陶器。

    在黄河下游地区,彩陶最早见于距今7000多年前的北辛文化,最初只是在陶钵的口沿处绘红色或黑色的彩带,至大汶口文化早期,彩陶开始增多,中期达到成熟阶段。大汶口文化彩陶的纹样题材以自然界中植物的花叶纹样和各式几何图形为主,施彩技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塑制好的陶坯上直接施彩作画,叫作原地绘画,一般只绘红或黑色单色,纹样比较简单;另外一种是先在陶器需要作画的部位涂一层加了彩色的泥浆,叫作施陶衣,然后再行绘画。陶衣之上多绘白、褐、黄、黑等多种彩色,图案也比较复杂,讲究构图对称、色彩对比和层次效果。这件彩陶豆在纹样构图和施彩作画方面集中体现了大汶口文化彩陶艺术的较高水平,是一件极其宝贵的原始艺术珍品。

    唐钦宸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再次将宝贝手下,毫不犹豫就放进了四方石空间之中,唐钦宸感觉这次回去会大发了,这么多宝贝,只要是唐钦宸看上去感觉有一些年代或者造型十分复古的,都不会逃过唐钦宸的眼睛。

    继续寻找着,

    唐钦宸便看到下一个宝贝,陶船,是一艘有武装保护的内河航船的模型,

    根据船上所塑人物身高比例推算,此船长约14—15米,载量约50石,在当时是一艘中等以上的船。船首悬碇,沉入水下,能较好地扣底抓沙。船两侧船舷上铺走道,可供篙手撑篙行走用。船舵位于船尾中部,且装在船尾专设的舵楼中,其板叶宽大,障水有力,下端与船底取齐,水浅时不须提舵

    此陶船首尾狭,中宽,底平。分三个舱室,前舱矮而宽,蓬顶作拱形;中舱略高,成方形,蓬顶呈圆形而微凸;后舱特高,稍狭,蓬顶作拱形。船首有碇,船尾有舵,舵杆通过舵室固定在船尾部,这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船舵形象资料。船上塑有6个人物,分立各处。甲板上布置有六组矛和盾。它不同于近代的舵,还保留着由梢演变而来的迹象;但比梢短,比一般河船的舵则长些。舵是中国古代造船技术上的重要发明,这是现知最早之例。陶船上塑有6个人物,分立各处作操作状。此外甲板上还布置有6组矛和盾,说明这是一艘有武装保护的内河航船的模型。

    太刺激了,这个船看上去就是个宝贝,唐钦宸一边搜索者资料,一边激动地收到了四方石之中。

    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