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文娱:从西游记开始 » 第八十四章 受众度太恐怖了

第八十四章 受众度太恐怖了

    八六年的春节,在一派欢乐祥和中,终于迎来了观众最期盼的电视剧:西游记。

    娃子们都盼了一年,眼睛都快望穿了。

    大人们也盼啊,西游在民间的知名度和普及率实在太高了。

    天黑之后,大街上就变得静悄悄的,这种万人空巷的场景,在几十年后根本就无法想象。

    人们都早早守在电视机前面,自己家里没电视的,就往亲戚家凑,或者买了电视机的街坊邻居家里。

    往往一间不大的屋子,都塞得满满当当。

    电视普及率低的农村,那场面就更壮观,窗玻璃被挤打的,锅台被踩塌的,都不是啥新鲜事。

    黄钟的家里,今晚也格外热闹。

    胡同儿合唱团的小娃子们,早早就都拎着小板凳来了。

    黄丁丁一点都不烦,给小伙伴们都安排好座位,还拿出来家里的糖块和花生栗子之类的零食。

    或许是从小就没娘的缘故,黄丁丁最喜欢热闹了。

    孩子们来了,自然还带来一批家长。

    史铁生也坐着轮椅,被妹妹给推过来,主要是他妹妹惦记着看电视。

    老胡一家也都来了,还有马大姐,以及蒋小涵的父亲蒋涵。

    “小蒋,你家不是有电视吗,怎么还来凑热闹?”马大姐一边纳着鞋底,一边拉呱着。

    跟黄丁丁并排坐在小板凳上的蒋小涵抢着回答:“我家是黑白电视,没色!”

    这理由,很强悍。

    估计蒋小涵同学以后要小心了,搞不好会被一群黑袈裟党围攻。

    除了这些街坊,还有张薇和乐韵以及邓凤姐,也都找好自己的位置。

    看个电视剧,竟然很有仪式感。

    现在的电视节目,广告很少,就算有广告,观众也都看得津津有味。

    “开始啦!”黄丁丁拍了下小手。

    伴着云宫迅音的奏响,蹦床翻跟头闪亮登场。

    片头经过杨导重新剪辑,再加上恢弘大气的音乐,看得小娃子们都兴奋得小脸涨红,恨不得也弄一根金箍棒,好好耍耍。

    “好像和以前的不一样啦!”马大姐嘴里忍不住评价了一句。

    这也是电视机前所有观众的共同感觉,前几年,陆陆续续也看过几集,可没这么热闹。

    “好家伙,真能在天上飞呀,这到底咋拍出来的?”老胡嘴里也惊叹着。

    “我知道,是吊钢丝。”黄丁丁举起小手,人家在西游剧组里混过,当然最有发言权。

    “哇,黄叔叔!”胡小舟指着电视机里的片头画面,是女儿国的片段,主演唐僧换成了黄钟。

    啧啧,屋子里响起了一片赞叹声。

    马大姐笑呵呵地望望黄钟:“黄老师这扮相,难怪连女儿国的国王都动心呢。”

    说完,目光有意无意地从乐韵和邓杰脸上扫过。

    这两个漂亮的姑娘在黄老师家过年,关系肯定不一般。

    乐韵也瞪着好看的丹凤眼,盯着荧光屏,下意识地咬咬下唇:好想吃唐僧肉!

    电视机前面细心的观众,也都发现唐僧换人了,毕竟从开始到现在,已经换了两次,大家也都能接受。

    更何况,这个新唐僧,扮相还真好看,完全符合大众心目中唐僧的形象。

    这一点,就不得不夸夸杨导这個小老太太,选角的能力实在太强悍。

    像是剧中许多角色,比如观音菩萨,如来佛祖,弥勒佛,玉帝等等,只要一出场,不用介绍,观众就知道是谁。

    让观众觉得像,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最大的成功。

    片头放完,就是正片,从第一集开始播放。

    很快,细心的观众又发现了一些异常,感觉比原来好看了。

    至于好看在什么地方,普通观众还真说不出个子午卯酉,但是这种感觉肯定不会错。

    稍微专业一点的人士,能看出来更多的差异:

    一个是配乐方面,感觉更加舒服;一个是动作设计方面,飞来飞去的,更像是神仙了。

    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等到屏幕上出现字幕的时候,电视机前面的小朋友都是一片哀嚎,他们也知道要结束了,这还没看过瘾呢。

    “别吵别吵!”大人们纷纷出言喝止。

    电视机里,响起苍劲有力的歌声: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听得观众直起鸡皮疙瘩:这歌儿真好听!

    有细心的就仔细看字幕,终于发现端倪:作曲作词,黄钟;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演唱,黄钟。

    原来这首歌叫敢问路在何方,真是太好了。

    绝大多数的观众,都产生这样的感觉。

    西游记,每天就播一集,看完的观众,就跟看电影散场似的,从有电视机的人家出来,然后各回各家。

    小娃子们嘴里还兴奋得谈论着,诸如孙悟空和二郎神谁最厉害之类。

    当说服不了彼此之后,那就干脆亲自上阵,俩小娃子打一架,谁赢了谁支持的一方就更厉害。

    不少大人们嘴里则哼哼咧咧的: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86版西游记播放的时候,虽然没有确切的收视统计,但是保守估计,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这种受众度太恐怖了,比任何推广都有效。

    几乎是一夜之间,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就为大众所熟知。

    而八六年的这个春节,彻底被西游记这部电视剧所统治。

    那热度绝对是爆火,当时要是有热搜榜的话,前十名估计全得被西游记承包。

    观众看得来劲,信件也雪片似的飞向电视台。

    等春节假期结束,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上班之后,好家伙,一麻袋一麻袋的信件,被扛进了西游剧组。

    杨导也乐得合不拢嘴,这反响实在太热烈,甚至都超乎她的想象。

    于是杨导组织人手,开始拆信,连在家的黄钟爷俩,都被叫了来帮忙。

    黄老师欣然而至,随着春节假期结束,红楼剧组那边也重新开工,乐姑娘和邓凤姐都已经回组,他也再次清闲下来。

    “杨导,给加班费不?”黄钟已经去杨导家拜过年,黄丁丁还得了十元的压岁钱呢。

    小老太太乐呵呵地点着头:“我刚才看了一些观众来信,有一半都是夸赞音乐的,还有一些,是夸咱们特技用的好!”

    杨导简直太满意了,这两个方面的功劳,全都归功于小黄老师。

    别说加班费了,她现在就想给黄钟发奖金。

    只不过这个想法暂时只能放一放,毕竟这年头不能随便发钱,还是等剧组开机之后,多给小黄老师做点补助吧。

    黄钟则谦虚道:“总算没有辜负杨导的信任。”

    二人不由得对视一笑,信任都是彼此的,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对了,小黄,前天有人给我打电话,是一家音像出版社,要发行西游记歌曲。”杨导又忽然说起一件事。

    “那杨导您的意思是……”黄钟也是一愣,下手挺快的嘛。

    看来改开的效果已经显现出来,某一部分人的嗅觉,已经变得灵敏起来。

    小老太太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小黄老师,这些歌曲都是你创作的,跟我们剧组无关,等下我把对方的联系方式给你。”

    一股浓浓的暖意,涌上黄钟心头。

    出版社要出西游记歌曲的磁带,当然要支付给剧组一笔钱,多了不好说,几千块还是有的。

    而杨导,显然是准备把这笔钱让给黄钟。

    当然了,这也是黄老师有先见之明,当初跟杨导商谈的时候,就强调了版权的归属问题。

    “杨导,是这样,我上学的国音,要成立一家文化公司,准备出版磁带,已经和我商量好了。”

    黄钟也就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没直接说公司是自己的。

    小老太太点了点头:“你照顾自己的母校,也是应该的,不过我听说现在出磁带挺赚钱的,咱们的西游记又这么火热。”

    言下之意,叫黄钟别吃亏,该拿的钱就拿,这也是杨导对黄钟的照顾。

    一旁的小李子也朝黄钟挤眉弄眼,黄钟跟杨导聊了一会,便被小李子拉到一旁:

    “黄老师,咱们得趁热打铁,早点把西游歌曲的磁带弄出来啊。”

    在黄钟的熏陶下,小李子现在已经初步具备了商业头脑,自然能瞧出来这其中的商机。

    “公司的手续还差到哪?”黄钟心里也急啊,机关办事效率必须提升。

    “主要是部里,我这一天跑一趟,不管用呀。”小李子使劲抓抓头发,再这么下去,他都有秃顶的迹象。

    “那我还是和先生打个招呼吧。”黄钟眉头一挑,本来是不想麻烦自己的先生。

    现在看来,还得请先生出马,不然的话,人家那些大衙门头,根本不搭理他们这些小喽啰。

    李成儒这才稍稍安心:“我跟杨导那边都申请离组,杨导都答应了。”

    本来小李子是剧组的班底成员,如今他准备一门心思用在公司上,所以就忍痛离组。

    黄钟微微点头,公司的日常管理事务,他也不准备跟着掺和,负责掌控大方向就好,其他的都交给李成儒。

    哥俩正研究着呢,就看到阮若琳主任陪着几个人进来。

    那几个人再和杨导握手之后,其中一个中年人便乐呵呵地说道:“杨导,你们的西游记真好看,里面的歌曲也好听,不如交给我们出版社发行怎么样?”

    “哈哈,杨导放心,老宋他们是国字号的音像出版社,正好剧组经费紧张,多少也能缓解一些。”

    电视台的刘副台长,在旁边帮衬着,这位刘副台长,是最近调任的。

    杨导瞥了黄钟一眼,于是又把刚才的说辞讲了一遍。

    刘副台长则皱起眉头:“乱弹琴,电视剧的版权都是咱们电视台的,自然也就包括衍生出来的歌曲,怎么能归个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