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从杯弓蛇影开始穿梭成语世界 » 第六十八章 天下四镢

第六十八章 天下四镢

    董正奔客厅,心里琢磨着,王爷一定要问,如果不说实话,有所不妥;要说出实话,王爷身为皇子,他具有唯我独尊的优越感。

    自己受王爷的赏识,王爷是袒护自己的,反过来,王爷有个多想,“你姓侯的何等样人,敢欺侮我府内教师,你长着几个脑袋?”你说“这是武林会友的老规矩”,我偏不让你有这个规矩”,那不就坏了吗?

    再说王爷本人好武,如果他知道是位成名的老侠,一定羡慕,非要跟着不可,我也绝对拦不住。家累千金,坐不垂堂啊。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怎敢请他前往呢?

    还有,我真的被侯老侠打了,不用说打伤至残,甚或身死,扔我一个跟头,王爷知道都会不舒服,万一他要动用皇家势力,到那时我进退维谷。这要传到绿林人耳朵里,那我董正岂不成了仗势欺人吗?实在有损名誉。干脆不提。

    张德妙听着只觉得这混江湖的弯弯绕绕还真是多。

    等来到大厅,见王爷行礼落座。“董正,乡亲走了吗?”“走啦。”“噢,董正哪,你这一次荣升教师,你离乡土百十里路,再说家眷一到,乡亲们焉有不知的道理哪。

    今后类似的事情很多,大不过是谋事、借住、求财,你记住:一律不准推辞,只要能办到的就要办。不用问这是借钱吧?”

    “爷真是聪明睿智。”“哈哈,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你身上不是有一百银子吗?不够再到庄园处去拿吧。”董正真是万分感激:“这给爷添了不少的麻烦。”

    “你错了,今后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只是希望你有事别瞒我,咱爷俩一齐商议。”二位在一块儿,只不过是谈论武艺,以及董正知道的江湖轶闻,到时吃饭,喝茶。

    有话即长,无话即短。由于昨晚熬了夜,吃完晚饭王爷休息去了。董正回到自己屋中,拿起双钺的包袱,告诉陈升、李福去到下房睡觉。

    董正出府门到西口,往北走几步到了成贤街。两头的胡同口有牌楼,董正迈大步一直往西走。来到安定门西大街,路西有个天泰轩清真饭馆,饭馆门口站着一个伙计。董正走过来一拱手:“大兄弟,我跟你打听一下,地坛在什么地方?”

    伙计用手一指:“您快走,说话就关城门啦。城后绕过箭楼一直往北不太远,您往东看,里边烟笼雾绕柏树林,周围的大红墙,两边坛门,可能都关着,那就是地坛。爷台,天都黑啦,你上那儿干什么去?”“找个朋友。”

    伙计一听,这位可能是发呓症,旷野荒郊,连个人家都没有,找谁呀。董正道谢,提着包袱往北,出离安定门,到地坛会二侠去了。

    董正问清了道,来到城门口,跟着出城的人挤出来。绕过箭楼,过桥往北,直奔地坛。

    这时已路静人稀,关厢左右闪烁着两三星火。走着走着,董正发现东边一片红墙,里边茂密森林,高大红坛门,关得很严。董正来到红墙下,这大墙足足有两丈多高。

    董正功夫是好的,脚尖点地,提气轻身,“哧”的一下,真是身轻似燕,飞身上墙,手扒琉璃瓦的泥鳅背,双足轻轻蹬住出水的琉璃瓦垄,右手用包袱挡住前胸。

    举目往下看,里边都是参天古树,无风自响,又加夜晚,好不吓人。

    董正一飘身下来,顺着东西甬路,来到二道坛门,依然双门紧闭,董正拔腰上墙,往里观瞧,也都是大树。董正再飞身下来,心里纳闷,“怎么一个人也看不见哪?”

    突然间林中草动,闪身出来两个人,董正一瞧,见过面啦。一位是陀头和尚,一位是斜着一只眼睛。和尚是坏事包张旺,大个子是斜眼太岁阎宝。

    张旺合掌打问讯:“弥陀佛,董教师真不爽约,果然前来,我弟兄奉恩师之命,前来迎接。草草不恭,请您原谅。”

    张德妙心中有些好笑,这些武林中人说话还文绉绉的。

    董正拿着包袱一拱手:“好说好说。有劳二位久等,董正一步来迟,恕罪恕罪。”

    和尚一抱拳:“请吧。”顺着大树林往东来,快到拜坛西门啦,从里边走出两个人来。

    董正看这二位,也都在五十多岁,细腰窄背一身蓝。肋下配刀,长眉朗目,头发扎髻,面带忠厚,“师弟,董教师到啦?”“师兄,您陪着董教师往里请吧。”

    说话间,董正随二位师兄进西门,跨二门直奔里来,侯二侠早在坛阶下恭候,还有六个弟子都在身后,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

    老侠面带笑容:“董教师,恕老朽失迎啦。”董正抢步进身行大礼:“老前辈,晚生董正参拜。”

    侯老侠怎能叫董正磕头哇,双手一拉,“董教师,在下不敢当。请吧。”董正随着众人登上拜坛。

    京城有五坛八庙,这五坛是:地坛、天坛、日坛、月坛、社稷坛。这拜坛有十几丈见方,高有一丈多,四面有阶石。来到上边,四顾空阔,显得居高临下,铺着几领莲花席,放着壶碗包裹。

    侯二爷执手相让:“董教师,星月皎洁,深夜无风,万籁寂静,正好畅谈。席地而坐吧。”

    二人坐好,老侠细问:“府上什么地方?”“晚生祖居京南陂桥董家村,世代务农为业。”“您的贵老师是哪一位?”

    董正一想师父不叫提呀,便道:“在下无师自通,是仙传。”老侠一听这不像话呀,又问:“你的门户呢?”“我准备在武林中自立门户,兴一家武术。”

    张德妙心想这侯二侠估计也得来气,跟你正经说话呢,你给我来这套!果不其然王老侠客接着讲到:

    侯老侠看出董正不像话,有些生气,有意想考问一番,便笑道:“哈哈哈,教师所言,老夫一生才第一次听到。你既承仙传,一定博学多闻,老夫有一军刃,虽使用多年,但不知其名,既遇阁下,倒要请教其名。”

    说话一招手,徒弟把一个长包袱递过来,董正一看可就一怔啊。老侠把军刃一托,“董教师,您请看一看。”

    纯钢粗制,二尺四寸长,一头象核桃那么粗,一头细得跟大枣差不离。通体漆黑唰亮,两头儿都是馒头顶儿,没尖没刃。粗头一边凿个透眼,黄绒缦的挽手,黄色灯笼穗儿,刻着一条龙,很讲究,不为好看,为的是攥住涩手不打滑。

    “董教师,您请赐教吧。”董正从心里感激老恩师当年传授,便不慌不忙地答道:“老前辈,您这对军刃,我是第一次见到,在学艺的时候,老师提过,叫镔铁双镢。

    此物出在拜火教,一只长三尺有六,叫长镢;一只二尺四寸,叫短镢,还有短把镢。用这种兵器必须隔衣认穴,专讲打穴之招。

    天下武林一共有四趟镢。第一趟镢,出在拜火,叫七十二趟地行镢,招走中下两盘,从小腹一直到脚跟。练此功必须从幼小练起,不然不能成功。

    会此绝艺的只有当代拜火教主,火烧浊坏,术传天外的西域大侠马骏马四爸马老剑客爷。

    第二趟镢法为八卦进步边环镢,招走中上两盘,从中腹到头顶,也是一门绝艺。目前当推威镇坛州白泰官白老剑客为独步。

    第三趟为天罡镢,招分三十六式,神出鬼没。通此术者当为五台门户,会者大部为僧人。

    第四趟为进步镢,会者寥寥无几啦。晚生妄谈,班门弄斧,雕虫小技,老人家不要见笑吧。”

    侯二侠伸大拇指赞美:“博学多闻,老夫甚是钦佩。”侯老侠把军刃包好。董正伸手把自己包袱打开,把双钺亮出,往手里一托道:

    “前辈乃当代武林名人,风尘侠隐,晚生临出师的时候,蒙恩师不弃,赐我一对军刃,临行仓猝,未能请示老师此军刃叫作何名?老前辈示下。”

    侯二爷一看傻眼啦,前后是尖儿,里外是刃儿,“啊,您的军刃可很出奇,很特别呀。”“老师夸奖,您看这军刃到底叫什么名哪?”

    “啊啊啊,这个这个……”老头子的汗顺着秃脑门儿都流下来啦。二爷一着急,看到这大小两个月牙子,急中生智答道:“嗯!您这军刃叫钺,对吗?”

    董正点头:“老前辈见多识广,是钺。”“听说武当内家有鸳鸯钺,讲究蟒狮熊虎蛇马猴鹏八形。老夫生平未见,只是听家兄提过,妄谈妄谈。”

    侯二爷一见董正虽然年岁不大,十分老成,而且为人行事很憨厚,并且知道是内家弟子,一定出身高门。

    虽说初入江湖,见人绝无自大之感,而是浑金璞玉,内力充沛,定有一身好功夫,将来在江湖路上必是龙腾虎跃,不可限量。

    倘若我跟他过过手,交个朋友也好。想到此,侯二爷便道:“教师,听孩子们说在王府多蒙你手下留情,我先谢谢。”

    董正捧拳答礼:“恕我不知是少侠客们,多有得罪,还请前辈和众位少侠客们多多原谅。我董正初入江湖,不懂规矩。”

    “哟,董教师太客气啦,倒使我们爷儿几个汗颜无地了。我想阁下既然来啦,老朽愿与阁下手谈,领会一下高明的武艺,也算不虚此行吧。”

    董正连连摆手道:“您是老前辈,我学浅才疏,技艺无进,怎能与前辈无理。”

    老侠想了一下说:“这样吧,我们二位只是印证一下功夫。这有一领席,咱二位在这席上较量一番。谁先出席,谁就算输。您看好吗?”

    董正不再坚持啦,想到老师父叫我兴一家武术,如果我见人就怕,觉着对不起师门。便道:“老前辈既然说出来,董正只有恭敬不如从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