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佳偶俗成 » 第四章 两宝的困惑(一)

第四章 两宝的困惑(一)

    每晚九点二十,是小明开始研读俩孩日志的时间。这个点他会准时来到孩子的卧室并待上二三十分钟,直到初步查看完俩孩的日志感觉俩孩已经熟睡才离开。孩子和两位老妈共用的卧室是家里除客厅外最大的房间,面积有五十多平方米,是为了方便两位老妈和俩孩同睡一屋特意改造的。屋里摆放了方便小明边阅读边督促孩子睡觉的台灯、桌椅和纸笔等文具。为了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小明分别给俩孩配备了独立的书房并禁止他俩在卧室看书,卧室里的书桌和文具仅供小明督促孩子睡觉时使用。有了小明的监督,两宝在九点十五分之前就会做入睡状躺在床上。尽管通过近十年的培养,俩孩已经习得了九点三十左右正式入睡的良好习惯,但小明还是每晚都会准时来屋里待上二三十分钟,目的是杜绝俩孩睡觉前讲小话,继续强化孩子九点三十左右正式入睡的良好行为习惯。

    小明对孩子睡眠习惯的重视,是为俩孩将来顺利适应学习生活准备条件。孩子初中、高中、大学都得住校,住校就得和同学睡一屋。在集体宿舍里,肯定各种习惯的人都有:有在床上辗转反侧一两个小时才能入睡的,有喜欢说梦话的,有睡前喜欢和室友讲小话的,有喜欢在被窝里看小说或听音乐的,有睡着了磨牙的……小明认为,对于俩孩而言,九点三十左右顺利入睡的良好习惯再通过两年半的强化,等到孩子上初中时就能内化为生物钟,从而帮助孩子在各种复杂的就寝环境里安然入睡。有了良好的睡眠质量,孩子就能精力充沛地投入漫长的学习生活,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在一个二三十分钟的时间段里,不适合做需要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事。一旦注意力高度集中,那两三小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但这个时段用来查看孩子的日志刚刚好。俩孩的日志加起来三四千字的样子,初步查出其中的问题、从中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二三十分钟足够。这是小明选择在督促孩子尽快入睡的时段里研读孩子日志的主要原因。

    在这天的日志中,安安在“今天我遇到的最困惑的事”一栏里这样写道:“今天莉莉送给我一个粉色的卷笔刀。莉莉说这个卷笔刀是她舅舅的女朋友送给她的,也就是放学来接她的紫裙姐姐,莉莉称紫裙姐姐为阿姨。莉莉告诉我,这个紫裙姐姐不是莉莉的舅妈,和她舅舅不是同学,不在一个公司上班,紫裙姐姐的妈妈不是莉莉的外婆。那这个‘女朋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我今天最大的困惑。”

    平平在“今天我遇到的最困惑的事”一栏中这样写道:“今天妹妹的同桌莉莉送给她一个卷笔刀,卷笔刀是粉红色的,造型像小鱼。我家卷笔刀不少,有小姨买的、有大舅买的、有龙表哥买的、有花表姐买的……妹妹的文具盒里就搁了两个,家里的文具柜里还有好几个没来得及用,而且妈咪反复要求我们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礼物,也不要通过馈赠去获得朋友。那妹妹为什么还要接受莉莉的卷笔刀呢?这是我今天感到最困惑的事。”

    对比俩孩在“今天我遇到的最困惑的事”一栏里所表达的情绪,联系俩孩在放学路上的争吵,小明觉得孩子的困惑情绪必须及时纾解。虽然他公开声明过“对俩孩的日志,只偶尔抽查,不是每天都看”,这样可以给自己如何纾解孩子的情绪留出冷静考虑的时间,但迟解决不如早解决。

    关于“女朋友是谁的问题”,安安在放学路上就问过平平,这是由莉莉引发的思考——莉莉的舅舅来了,并带来了他的女朋友,莉莉管舅舅的女朋友叫阿姨。这个阿姨估计是推销铅笔刀的,因此送给莉莉很多铅笔刀,莉莉把其中的一个粉色铅笔刀送给了安安。安安对铅笔刀不上心,倒是对“女朋友”的内涵起了探究的兴趣。在她看来,既然莉莉和其舅舅对紫裙姐姐都这么好,那紫裙姐姐和莉莉的舅舅就只有几种关系:一是兄妹或姐弟(同为莉莉的外婆所生,毕竟莉莉叫紫裙姐姐阿姨);二是同学;三是同事。这些关系都不是的话,安安有点搞不清状况,所以她很困惑。“看来我的宝贝女儿,逻辑推理能力还行。”小明暗自得意地想。

    不过该怎么对一个十岁的宝贝解释‘女朋友’的含义呢?“直接告诉安安说‘你妈妈就曾经是爸爸的女朋友,后来爸爸和妈妈结婚了,就生下了你和哥哥’?这种做法会不会留下什么隐患?这是否会误导安安以为男朋友对女朋友可以亲密无间,就像爸爸和妈妈一样可以睡在一张床上?如果安安这样来理解“女朋友”,那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就在女儿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未婚同居合理’的种子,这不后患无穷吗?这样的结果还不如装作没看,保持沉默的好!”小明内心纠结地自语道。

    平平对“女朋友是谁的问题”显然不大感兴趣,在放学路上,他对安安的这一问题直接忽视并毫不留情地指出安安不该收下莉莉的铅笔刀。“儿子的这一态度果然鲜明:不仅在放学路上渴望我批评安安的做法,而且在日志里边,对安安收下莉莉铅笔刀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这小子铁面无私,是块当法官的料。”小明边忧虑边满意地想。

    面对俩孩写在“今天我遇到的最困惑的事”一栏里的文字,小明也跟着困惑起来。他的困惑是,对孩子困惑的不同解读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长?自己作为父亲是装糊涂让孩子的困惑自生自灭好,还是旗帜鲜明地倡导某种做法?

    严厉地批评安安不该接受莉莉送的铅笔刀,严令她第二天必须把铅笔刀退还给莉莉?或者自己亲自出面,帮安安把铅笔刀退回去?或者让平平出面,要他当着安安的面把铅笔刀还给莉莉?小明觉得自己困惑得很:站在严厉管教孩子的立场,责成安安尽快把铅笔刀退给莉莉无疑是无可厚非的。但根据安安在“今天最高兴的事和(或)最生气的事”一栏中所提供的信息,莉莉送铅笔刀给安安是出于和好友分享快乐的意愿,是一份真诚的友谊。而安安接受莉莉的铅笔刀也不是贪财,纯粹是因为不想扫莉莉的兴。小明认为,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也会选择接受铅笔刀,尽管自己已经步入了知天命的年龄段。

    在“今天最高兴的事和(或)最生气的事”一栏里,安安这样写道:“今天生活上遇到了件令我有点高兴的事,那就是今天第一节课下课的时候,同桌莉莉要送给我一个卷笔刀。莉莉说:‘安安,我家里昨天来了个重要的客人——她就是我舅舅的女朋友,我管她叫阿姨。她送给我很多颜色不同的卷笔刀,我想把这个粉色的送给你,因为我知道你最喜欢粉色。’说完就很高兴地把铅笔刀递给我。我想起妈咪的告诫,不想接受这个礼物,就对莉莉说:‘莉莉,谢谢你!但因为我文具盒里带了两个卷笔刀,家里的收纳盒里还有三个,所以这个卷笔刀我不能收。而且,我妈咪不让我和哥哥接受同学的礼物。如果妈咪看到我文具盒里多了一个卷笔刀,她会批评我的。所以我不能要你的卷笔刀。’这时我发现莉莉快哭了。我说:‘莉莉,你不舒服吗?我去告诉郝老师。’莉莉看到我要去找郝老师,赶紧拉住我的衣角说:‘我没有不舒服,你不要我的卷笔刀,你没把我当朋友。你书包这么大,没地方藏卷笔刀吗?你不放文具盒里你妈咪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批评你?你就没把我当朋友。我阿姨多漂亮,大家都喜欢她,她给我买的铅笔刀我都愿意送给你,那是因为我把你当做了最好的朋友。可你却不把我当好朋友。我以后也不把你当好朋友了。’她用只有我才听得清楚的声音说。我知道她声音小是怕大伙听见,更怕老师误认为我俩在吵架。看到莉莉要哭不敢哭的样子,我忽然觉得我应该收下莉莉的卷笔刀。于是我赶紧对她说:‘莉莉,你要是还愿意把这个卷笔刀送给我的话我就会收下的。你最喜欢什么文具呢?以后我有了一定送给你。’莉莉一听,马上高兴地把刚才那个粉色的卷笔刀放到了我的手心里,我只得故作很高兴地收下。我既怕妈咪批评我,又怕莉莉不高兴。我其实有点为难。但莉莉愿意送我漂亮的礼物,心里总归是高兴多一点。”

    小明反复瞅了瞅安安的这段日志,自言自语道:“十岁的孩子,男女在思维上的差别就这么大,怪不得大龄单身的人士越来越多啊,我差点到现在还单着呢。幸好机缘巧合!机缘巧合!看来老子的无为而治在孩子的管教上也是用得着的。”根据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他这个父亲可以心安理得地对俩孩的困惑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