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我真不是乌鸦嘴 » 第172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第一卷完)

第172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第一卷完)

    二十万援军朝雁门缓缓开来,还带来了一封新任云中总镇将军的任命书与圣旨。

    在平北将军、云中总镇将军金彻的率领下,二十余万大军开往云中,重修云中大城。

    此时,妖族大军早已退回北方妖土,这场惨烈大战到此尘埃落定。

    而这时,身为这盘棋真正棋手之一的唐棠,早已经与翠花一道乘船溯着黄河之曲南下,孤舟云潼关外。

    云潼关雄踞三秦、三晋、中原之要冲,所以古时又名“冲关”。它坐落在连绵群山之间,周围谷深崖绝,山高路狭。

    在这连绵群山之间仅有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可以通行,往来难错车马。因此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云潼关,那是再贴切不过了。

    二人来到云潼古关后弃船上岸,等他们游览过古关,又往西南走了几十里地来到大唐的云潼城之后,已是傍晚时分。

    饥肠辘辘的二人寻到城中的一处茶酒楼,正巧碰见一名中年说书人扶案而立,案下聚集了不少闲人。

    二人坐下,叫了些烧鸡嫩驴,开始侍奉他们的五脏庙。

    “老秀才,今天又说什么故事?是大汉冠军侯,还是三国诸葛亮?”有看官笑着问那位上了年纪的说书人道。

    那位老秀才手中醒木“啪”地一声落下,座下的闲人们精神为之一振。

    “今天,我陈老儒不说那大汉班定远、也不说那前朝英雄传,且说咱大唐王朝的一介布衣书生!”

    “嗨!书生有什么好说的,要说,还不如说前些时日咱们雁门关的那场战惊天动地的大战!”台下又有人起哄道。

    “对!”众人齐声道:“不如说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老书生摇头道:“诸位看官莫要心急,老儒我要说的这位黑袍书生,就与这场荡气回肠的雁门之战有关!”

    正吃着东西的翠花停下嘴,朝一旁唐棠笑道:“行啊糖糖,得好好听听他怎么说你……”

    唐棠笑着摇了摇头,低头继续吃起东西。

    那位说书人一拍醒木,却不是要说书,而是朝店里喊道:“小二,上酒!要最烈的横水烧酒!”

    台下有人疑惑道:“老陈,从来没见过你喝酒说书啊?”

    说书人接过小二端上来的酒,也不用酒具,直接扯着酒壶灌了一口,用袖子抹了一下嘴,然后正了正衣冠。

    “啪!”说书人一声醒目一口酒,用沙哑激昂的声音娓娓道来。

    “话说那位妖帝裂天弑父上位,挥师百万南下,想要携风雷之势入主中原。

    这位妖帝,乃是天上七杀星下凡,主肃杀,主生死。妖族大军在他和咱们人族叛徒韩左川的率领下,一路强攻杀胡口、奔袭云中城、屠戮百姓、坑杀降卒,兵锋直下雁门关!”

    “杀胡口只有八千孤军呐,面对百万妖族大军,他们毫不畏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关破,八千孤军无一人独活,尽数战死于残关之上!”

    说书人叹了口气,接着道:“妖族十万先锋大军破了杀胡口,锋芒直指云中城。可笑镇朔将军陈煨,误了十万将士性命不说,自己也被那叛徒韩左川剐了一刀,贻笑大方!”

    “……”

    说书人喝了一口酒,冷笑道:“天佑我大唐,韩左川算死了雁门将军与那云中将军陈煨一样,是个草包,却算不到原来的那位咱们将军,已经被咱们当今圣上的独女——巾帼不让须眉的晋阳长公主给砍了!”

    “好!”听到这里,台下响起喝彩之声。

    云潼城里的百姓虽然不像说书人知道如此多的细节,可北方边关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怎能没有些许风声从雁门关飘过来?

    “要说也是上天注定,咱们晋阳公主骑着她那匹名叫‘渭熊’的飞虎游历山河,恰好来到了雁门关上。可还有一位黑袍书生,年方二十负笈游学,却也是来到了巍巍雁门关!”

    说书人接下来似乎要说唐棠了。

    他喝了一口横水烧酒,一拍醒目,正色道:“要说这黑袍书生呐,来头就更大了。他乃是天上文曲星下凡,端的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要说这天上星宿下凡,身后怎会没有天兵天将跟随?他身后带着两员大将,分别是主万物生长的东方青龙金彻、以及主肃杀攻伐的西方白虎星君翠花。”

    “是崔华,不是翠花!喵了个咪的!”正在桌上听的津津有味的翠花听到这儿,拿着鸡腿指着说书人,破口大骂道。

    说书人仿佛没有听到翠花的骂声似的,正色道:“一开始,晋阳公主自然不把这位书生看在眼里,出口便问书生道:‘你来雁门关干什么?’

    但见这书生面不改色反问殿下道:‘那殿下千金之躯,又来雁门关做什么?’

    公主殿下冷笑道:‘本宫来这里,当然是要保雁门不失!’”

    “好!”

    “霸气!”

    “好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下面众人听到说书人的话,纷纷喝彩道。

    说书人一拍醒木,一字一字道:“然后,就听那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对公主殿下道:‘那我来这里,就是要与雁门将士一同赴死。’”

    刚才还群情激奋的众人突然陷入了死寂。

    “……”

    “书生料定那个妖族谋主的目标乃是咱们大唐的帝都太安城,于是命令金彻引晋阳之兵驰援雁门关。这位金将军手持当今圣上金牌,自晋阳守将往下连杀十二人,终于将晋阳守军引向了雁门关!”

    “好!”座下响起了阵阵喝彩声。

    “要说咱们这位书生真是武侯再世。他发晋阳之兵守雁门的同时,还要咱们金彻李将军发檄文以行郡县,一时间整个三晋大地都沸腾了!”

    说书人猛灌了一口酒,此时已有了三分醉意。

    他借着酒意慷慨激昂。

    “‘巍巍华夏,千秋万古。

    自武丁始,何惧外侮!

    ……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燕赵空无人!’

    黑袍书生一纸檄文,三晋云从!

    无数热血儿郎涌向雁门关,与雁门将士一道,组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任他妖族大军再是凶残,也寸步不得进!”

    说书人想喝酒,却发现坛子里的酒见了底。

    这时,有看官大声道:“小二,今天说书人的酒钱算我身上!上酒!”

    说书人朝那人唱了个喏,一口烈酒,一声醒目,嗓音变得有些嘶哑:“妖族大军如絮如蝗、铺天盖地,我雁门将士悍不畏死、人在关在!”

    “自七月中旬,妖族大军共攻城十余次,死伤不计其数,可雁门关却在这位黑袍书生、在长公主殿下、在雁门众将士的镇守下八风不动!”

    “妖帝震怒,派麾下第一勇士——妖圣铁塔领着他的三百血神卫亲军强攻雁门城。那位仿佛古之蚩尤转世的妖圣,纵然是雁门诸将联手,也不是其对手。”

    “眼看着晋阳公主与她的剑侍就要命丧敌手,那位白虎转世的翠花大人无惧妖圣之威,向死而生!”

    “你大爷!你大爷!你大爷!是崔华,不是翠花!我……呜呜……”翠花直接拍案而起,却被唐棠给一把捂住了嘴,只好在那里呜呜着。

    唐棠朝说书人歉意一笑,拉着翠花坐了下来道:“好好听你的书,瞎捣什么乱!”

    说书人尴尬一笑,紧接着道:“这位翠……崔华兄弟……嗯,叫什么名字无所谓,反正不重要。看官只知道他凑巧救下了公主,打伤了妖圣就行了。”

    “我圈圈你个叉叉,芭蕉你个菊花,我*#$&%……”翠花气的鼻子都在喷火,作势要朝着这位说书人冲上去,对着空气拳打脚踢着。

    这说书人可不管翠花气不气,他手中醒木一落,又抑扬顿挫道:“这位妖圣的受伤,仿佛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妖族大军见他们无敌的妖圣都败了,自此再无斗志!”

    “雁门城头,天高云阔。一位布衣书生立于诸将之前,对将士们平静道:‘雁门得保,请诸君与我共享荣光;雁门关破,请诸君与我一同赴死。’”

    说到这里,这位说书人猛灌了一口烧酒酒,带着七八分醉意,声音也越发沙哑:“国难当头,我大唐能出此等风流子,我三晋能出此等风流子,边关百姓何其幸运!!!”

    “唯有此等人物,才会让晋阳殿下这等奇女子,于众人之前亲口说这是他喜欢的男人!”

    “唯有此等人物,才能让雁门诸将心甘情愿底下头颅,甘愿供其驱使!”

    “也唯有此等人物,才能视妖族百万大军于无物,运筹帷幄、谈笑退敌!”

    老书生慷慨激昂道:“雁门飞雪,天地缟素。妖帝立于关前,亲口对黑袍书生承认,他这次输得心服口服!”

    “而后,百万大军尽数退去!”

    ……

    说书人一直说到日头西沉,却没有一人散去。

    最后,他一拍醒木,一口喝干了一坛老酒。然后,他闭上双目,慷慨激昂地读起那首唐棠离开雁门关时所写、如今已传遍整个大唐的乐府诗。

    老书生老酒,滚烫肺腑。

    而唐棠的这首边塞诗里,满是雁门关上的刀光剑影、壮志豪情!

    雁门行

    塞上霜渐冷,边关月未明。

    妖帝控百万,引刀向南行。

    雄关横九塞,西走接偏、宁。

    壮士披铁甲,枕戈待妖兵。

    黑云压皑雪,角声裂青冥。

    风起卷马喑,刀寒照天星!

    城破千军死,尽冤灵!

    先秦有李牧,一战胡、襜平;

    大汉两司马,铁蹄踏王庭;

    壮哉卫国公,长驱洗渭耻;

    如今边声起,苍生唤谁名?

    汉家热血郎,挥剑决雷霆!

    我见陈家母,呼儿去军营;

    我见李家父,提刀背羽翎;

    我见老卒公,捧米资军用;

    我见少年郎,慷慨赴北行。

    行雁尤知避北寒,壮士何故死不归?

    雁门大儿人不归,又见二儿磨刀霍霍爷娘催!

    ……

    那位说书人声音沙哑,如老树寒鸦,透着一股子冲天悲壮。

    他闭上双眼,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小酒馆里的所有人都陷入这首诗的慷慨悲凉当中,不少看客坛子里的酒已经见了底,尤不自知。

    老书生一拍惊堂木,众人如醍醐灌顶,皆从那股子冲天的悲壮当中苏醒过来。

    但见这老书生带着七分酒气,豪迈大笑道:“云潼老儒李九章,借着这满腹酒气,敬唐公子!”

    “敬公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敬公子满腔热血气壮山河!”

    说完,这位老儒转过身,朝着雁门关方向一揖到底!

    而这位说书人故事里的唐棠,就在不远处静静坐着,脸上无悲无喜。

    如今他的姓名,就如同这首气壮山河的乐府诗一般,已经传遍整座大唐江山。

    从此以后,天下谁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