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鸡毛蒜皮的农门生活 » 第三十三章 镇上巧遇

第三十三章 镇上巧遇

    韩正发轻蹙眉头,一张憨厚老实的脸此时黑了下来,他不赞同的拍了下闺女的脑袋:“闺女,咱们庄户人家,得守本分才行,这坑骗人的事情咱们不能做。要是人家回头反省过来,再来寻咱们退钱又寻不到,你说这背后不得讲究咱们啊?

    所以爹觉得,还是把这银子还给人家的好。”

    额……小渠也不知道怎么跟这个便宜老爹解释。他还真是够品德高尚的,正直又善良,她也不能说这不好吧?这也算是韩正发的优点之一了。

    只是,在韩家如此困窘的时候,她觉得在高风亮节和吃饱饭之间,她的选择也无可厚非。于是小渠就用水汪汪的大眼睛注视着韩正旺:“二伯,你觉得这事该咋办呢?其实吧,我觉得,咱们有卖有买,都是你情我愿的事情,我做的也不算过分。

    那公子花了钱买了我们的鸡蛋,虽然钱多点,可是重在有新意啊,买的就是个新奇。

    就冲着这名字,咱们的鸡蛋也值这个价的。”

    韩正旺看了看小侄女,他摸了摸下巴处短短的胡茬,没有回答小渠的问题而是疑惑的询问道:“三丫头,那什么云英鸡蛋是咋回事?这名字是你起的?那公子念的啥诗,俺们都没听懂,难道跟这鸡蛋的名字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了,那云英未嫁可不就出自这诗里吗?不过小渠可没法跟大家解释这些。

    她早知道大家会问这个问题,心里已经有了计较,就顺嘴胡编起来:“啊,我哪起得来这名字啊,这是我听柳昀哥哥说的。他就吟诵过这首诗,我当时好奇,就问柳昀哥哥那云英是啥意思,他跟我说的呢。

    我想着,那咱们家的鸡蛋我给绉个好听有意义的名字不是能够吸引人呐?不然就凭咱们那么小的鸡蛋哪里那么好卖的啊?

    今天突发奇想我就把那云英未嫁加到鸡蛋上来了呗,我想着,这酒楼在镇上可是首屈一指的存在,来往的客人身份肯定也都不会差。其中也指定有不少读书人,而我们家这鸡蛋这么有诗意的名字也只有这些文化人才会感兴趣吧。”

    而小渠所说的柳昀则是大柳村的里正家里的孙子,今年也不过才十岁。年纪虽然小,可是这柳昀的学问可不低,他都已经在镇上的私塾读了四五年的书了。

    “是柳昀?”

    众人怔了下,更是疑惑了。

    这柳昀有学问不假,在村子里从小就是有名的神童,非常聪明好学,是个可造之材,听里正说,柳昀在私塾里很得夫子看重的。只是,这小丫头何时跟柳昀能够搭上边了?

    别说韩正旺了,就是六郎都有些不信:“渠儿,你啥时候跟柳昀有交集了?”

    虽然同是一个村子住着的,可是老韩家的名声并不好,跟大部分人家都不怎么来往。尤其是柳昀的爷爷是大柳村的里正,他们家里出了好几个读书人不说,家庭条件也很好,两家总体来说是有很多差距的。

    六郎跟几个堂兄弟平时同柳家的人都不怎么说话的,更别提有什么交情了?

    而小渠年纪要更小些,她同柳昀那个总喜欢端着的书呆子能搭上边吗?六郎表示深深的怀疑。

    面对众人更疑惑的眼神,小渠赶紧又补救:“啊,就有一回我在咱家前面的土堆那边玩,柳昀哥哥在树下读书,我听他念诗来着,就跟他说了一会子话……”

    一边解释着,小渠就把手里的钱递给了韩正旺。

    众人虽然有些不信,不过却也没有人一直深究,因为小渠毕竟是个小孩子,说起话来颠三倒四也是正常的。

    韩正旺掂了下这封银子的重量:“估摸着能有五两重,那公子看起来像是个有钱人家的孩子,既然已经把鸡蛋卖出去了,我看就算了。我们觉得五两挺多的,人家兴许还看不上呢。”

    小渠猛点头:“二伯,你说的太多了,我就是这么想的。你看人家那公子穿的戴的就知道家里肯定不差钱。”

    韩正发皱眉,看了看自家兄长,又看了看笑的灿烂的闺女无奈的叹气:“你们想的倒是好,关键是这钱要交给你奶,可咋说啊?要是下回还卖鸡蛋,得不到这么许多钱了,你奶该不愿意了。那时我们可就遇不到像这公子一样的有钱人了,回头你奶还让卖上五两银子,咱们哪里去弄那么多钱?”

    小渠都无语了,她震惊于韩正发的脑回路:“爹,你不会是想把这五两银子都交给奶吧?”

    “啊,这肯定……”

    韩正发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只是话说到一半,他才发现韩正旺以及儿子闺女侄女都目露不善的盯着自己,他被大家盯得极其不自在,就硬生生的止了话头:“你们……你们都盯着俺干啥玩意儿?”

    六郎“哼”了一句,非常不高兴的对韩正发道:“爹,你咋那么呆呢?这钱肯定不能够交给奶了,就像你说的,咱们这一次是靠侥幸得了五两银子,可是下一次就没有这种好事了。咱奶的脾气性格谁不知道啊?到时候再给养成了习惯,谁吃得消?”

    韩正发眉头皱了起来,变成了一个大大的川字:“那咋办?”

    韩正旺哈哈一笑,拍了下韩正发的肩膀:“老三,六郎说的不错啊,这钱回头我们去买了东西就给兑换开,咱们两家就给平分了,回去了谁也不准说不就得了。”

    小渠扬起下巴就笑了,果然,这韩家老二是个有成算的,可比韩正发聪明多了。

    韩正发还想再说,也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默了下就没有再反对。

    商讨完了关于银钱的事情,众人这才真正的高兴起来。

    韩正旺就带着大家往镇子西街这边来了。梨花镇的街道是东西走向的,东街都是一些铺子酒楼,而西街则是小摊贩和牛马鸡鸭行,这边的街道所以就格外拥挤热闹。

    小渠看到了不少在后世里已经绝迹了的手艺人,比如焗铁、篾匠、在后世里小渠似乎没怎么见过。小渠驻足在一个老篾匠摊子前,看着摆成一长溜的竹篮,箩筐,簸箕,背篓等等感到非常好奇。

    这些东西都是竹制品,小渠想着,能够编织出来这些东西的匠人手可真够巧的。

    韩正发见闺女看的出神,他笑了下道:“咋滴?喜欢这个啊?你姥爷大舅二舅他们可就会编,下回去你姥爷家,我给你带上,让你姥爷给你编个更精致小巧的。”

    小渠给了韩正发一个大大的白眼,因为他说的话只怕他自己都不信。

    韩正发也发觉自己似乎说了大话了,因为他和刘氏一年到头可以去刘家村的机会是屈指可数的,更遑论可以带着儿女光明正大的走亲戚了,韩正发尴尬的笑了下就转移了话题:“那个,丫头,爹给你买串头绳吧!”

    前方还真的就有个卖各种头花头绳摆摊的小商贩。

    杏儿很懂事的牵起了小渠的手,两姐妹一起挑选了起来。

    花了几文钱买了几根新头绳,韩正旺带着众人就到了卖肉的摊子上。

    这卖肉的老板长的又矮又胖,满脸横肉,一脸的凶相,这人就是吴氏嘴中的朱屠户了。

    朱屠户抬头看到了韩家兄弟,就咧嘴笑了:“呦,这不是韩家二兄弟,三兄弟吗?来割肉啊?”

    韩正旺客气的点头:“对,朱大哥,给我们割五斤肉。”

    朱屠户惊讶了一下,这老韩家生活拮据,一般情况下一个月都不会割一回肉的,并且割的都非常少。

    今天却破天荒的大方起来了,朱屠户虽然纳闷,却因为有了新生意转而就高兴起来:“好咧。大兄弟,你放心,咱们两家都是老相识了,我肯定给你多来点肥的。”

    说着,一刀下去,就割了一条子肥多瘦少的猪肉来,上了称,足有五斤七两多,末了他还给又添了一小块瘦肉上去。

    在这种生活条件下,老百姓的日子都差不多,温饱都成问题,哪里会有闲钱隔三差五的吃上肉呢?所以大部分人都缺少油水,买肉都偏爱肥肉,瘦肉多了那买的人还不乐意呢。

    朱屠户切好了肉,找来绳子穿了递给韩正旺:“大兄弟,这肉一直就这个价,这条子肉少说得有六斤不得少了,我跟你舅舅他们也都熟识,不能真的那么顶真计较,零头我就抹了,你给八十五文钱就行。”

    小渠吃了一惊,这古代的物价这么贵的吗?

    她只知道这个年代的大米卖的很贵,寻常老百姓都不怎么舍得吃,像后世里就她所读过的《明宪宗实录》里就曾记载四川巡抚张瓒在奏章中写到:“松潘叠溪,每米一石,时价银二两。茂州小河,每米一石,银一两。”

    这说明古代的大米粮食很贵,在明朝宪宗年间,一斤大米大概在十六七文钱,是非常昂贵的,只有那些有钱人家才吃的起。一般老百姓吃的都是便宜一些的粗粮,比如大豆、玉米或者薯类。

    而这猪肉的价格竟然是要跟大米不相上下的,看来底层的老百姓想要吃顿猪肉还真是有够奢侈的。

    韩正旺也有些肉痛,今天上街,韩老头和吴氏并没有另外给他们钱,他的身上就只有昨天韩老头发下来的那一串铜板,他把钱拿了出来数了钱数就递给了朱屠户。

    朱屠户眉开眼笑的接了钱,还非常热情的对韩家兄弟道:“好嘞,大兄弟,下次再来哈。”

    几人客套了下,韩正旺就带大家又在镇上逛了一圈,零零碎碎的买了好几样小东西。

    到了街西最边上的时候,韩正发就叫了一声:“遭了,咱们怎么走到这里来了?”

    众人也都停了步子,小渠发现不仅仅是韩正旺兄弟变了脸色,就连杏儿和六郎也都一脸的便秘表情了,小渠则是满脸的问号。

    前方是一排铺子,高矮不一,做各种生意的都有,这铺子有啥好看的?他们干嘛都一副见鬼的表情呢?

    正思忖间,在看到前面一间小铺面里走出来的人后,小渠不自觉的咽了下口水,好吧,她算是搞明白大家为啥那么大反应了,因为这出来的人赫然是那个极品的韩翠花!

    韩翠花本来是一脸的苦大仇深的,铺子里没有生意,他们的吃食从开门到现在都没有卖出去一份,她能够高兴才有鬼呢。

    她本来想要出来揽揽客人,抬头间就见到了几张熟悉的脸,想起了昨日在大柳村那些糟心的事情,她拧起了眉。

    只是下一瞬,韩翠花看到韩正旺手里提着的那一大条猪肉后,先是愕然了下,然后就转怒为喜起来。

    她非常热情的急步到了几人跟前:“哎呀,二哥,三弟是你们来了啊?这来就来吧,还带啥东西啊?咱娘就是客气,快进去坐坐吧!”

    说着,她就伸手去拿韩正旺拎着的猪肉。

    韩正旺脸一黑,他往后退了两步,躲避了开来:“翠花,这肉是爹要我买来明日招待亲戚的。”

    韩正旺这么说就是找理由了,这肉今天拿回去肯定是要吃大半的。不过明天就是大房新出生的孙女的洗三礼了,也是得备点菜的。

    韩翠花脸上的笑容就僵在了脸上,她尴尬的缩回了手,一脸的嫌弃:“既然不是来给俺家送东西的,你们来干啥玩意儿?”

    眼睛转了下,看到几个侄子侄女韩翠花就生气的指责道:“不会是想到我家铺子里来吃午饭吧?告诉你们,我们家的客人多,没空招待你们。”

    大家看了看冷冷清清的铺子,无不撇嘴,不过也没人拆穿韩翠花。

    韩正旺不满的“哼”了一句:“我们随便逛逛,路过而已。走,我们回去了。”

    他显然是对韩翠花不满意到了极点,也不跟韩翠花打招呼,就转身带着大家走了。

    倒是气的没占到便宜的韩翠花直跺脚骂娘。

    走出去老远,六郎才愤愤不平的吐了一口:“姑姑真是有够贪心的,见天的就知道盯着咱们家一点……”

    “六郎!”

    不等六郎抱怨完,韩正发就呵斥打断了他的话头,他严肃的教训道:“混小子,那怎么说都是你姑姑,你咋能够随便议论长辈?回头传出去,外人该咋说道咱们老韩家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