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觉醒时代:从少年闰土开始 » 第二百三十三章 类别

第二百三十三章 类别

    嘉善大药房。

    牛黄丸已经大批量生产了很多,也放在了报纸上。

    不少人好奇,一味丸药都要拿到报纸上来说了。

    但这是大药房的药。

    大药房的东西跟别的药房不同,药效好的很,十年了,依旧如此。

    是闰土的空间在提供原材料。

    效果肯定是有的,有着不少的人到了大药房来。

    似乎目的就是为了在报纸上出现的牛黄丸。

    过来的人基本上都是些有钱人。

    一粒丸药就需要一块大洋,也没人买的起。

    闰土特意把价格调高一点,当成昂贵药品的嘉善大药房的招牌药。

    爱买不买,平民药已经有板蓝根那些了。

    “掌柜,你这药真有用吗?我弟弟精神上有些问题,有些痴傻,偶尔还会抽搐。”

    “当然可以,牛黄丸正好有着治疗这方面的奇效。就算不能治疗也会有着缓解。”

    对大药房还是比较自信。

    十多年的老招牌了,从来没有失误过。

    “给我来一颗。”

    一百块大洋有些舍不得,但是为了家人的病直接交了钱,在嘉善,普通人也是可以赚到一百块的,通常一年的时间。和健康相比,一年的工钱,没了再赚。

    这个病看过不少的大夫都没用,他也不认为这里的大夫就能治好了,买药只是买个心理安慰。

    买了药回到家里去。

    正好看到自己那个十多岁的弟弟正躺在地上抽搐,甚至还留着口水。

    “人呢?人都去哪儿了。”

    他赶紧把他弟搀扶了起来。

    还在抽搐不省人事的。

    这已经不是第一回了,差不多每隔四五天就会来上一次。

    频率越来越大,每次看到这情况,都怪吓人的。

    赶紧拿出了一颗丸药来,不管有没有用,直接往他嘴巴里塞,就着水喝下去。

    嘉善本地人都知道嘉善药房的厉害,想着这个新药试试。

    总归是一百大洋,试过了,努力过了,还不成也不会怎么太后悔。

    药也吃过好多了,可就是不见好。这一回他也不抱太大的希望。

    可这回就有了效果。

    看到他老弟的手脚不抽搐了,人慢慢的清醒了过来。

    “哥,我又犯病了。对不起。”

    他知道自己犯病给他哥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要不是家庭条件还算好,他哥也管不了他。

    “兰姨呢,怎么没看着你。”

    兰姨是他家请的一个保姆。

    “兰姨买菜去了。”

    看到他弟弟能够这么顺畅的回答他说的话,当哥的惊住了。

    “真好了,这是神药啊!”

    他有些疑惑,究竟会不会是牛黄丸的效果。

    他也是看了报纸才去买的,想着能上报纸的东西,又是大药房,多少能有点效果,就算不能根治,缓解总应该行。

    大药房的药不是太多。

    “阿弟,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还好,哥,我刚刚是不是又犯病了。”

    他对于犯病的时候完全记不得,不记得之前发生过什么。

    “对,现在没事了。以后也没事了,我找到了能治好你病的药。”

    “哥,不用折腾了,看了这么多医生都没看好。”

    大医院,小诊所,一些赤脚医生都看过,全没用。

    但是现在他觉得是有用的,自己的弟弟说了这么多话,逻辑非常的清楚。

    难不成这种神药还能提高人的智力。

    一想到这些他就有些激动。

    “爹,娘,你们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阿弟的。”

    准备了些礼物,他要去大药房登门道谢。

    这样的情况,肯定是药丸起了效果。

    道谢,顺便再多买几颗。

    只要能治好,多花些大洋没什么。

    他的家境还算殷实,不然也请不起保姆。

    到处都有讨价还价的地方,可是药馆,从来不会有人跟药房里头还价。

    药堂能赚到的钱还是蛮多的。

    当天又去大药房买了几颗。

    又给自己的弟弟吃下了第二颗。

    果然看着他的精神状态好了不少。

    他知道这个牛黄丸一定是有效果的。

    直接出去一个裁缝铺。

    “李老板,您要做一身衣裳?我量量你的身形。”

    “不,不做衣裳,用这面红绸子做一块锦旗。”

    裁缝店老板问道:“李老板,锦旗上的内容呢?”

    “绣上药到病除四个字。速度一定要快,最好是明天就可以拿到,一定要做好。”

    “没问题。药到病除?冒昧的问下,是嘉善的哪一位大夫。”

    “大药房的,他家的牛黄丸缓解了我弟弟的病症。你应该也知道我弟弟那个顽疾。正是有着那个疾病,我都不敢让他到学校里去。生怕出了什么事情,也怕对其它的学生有着什么影响。”

    “令弟的病症好了?”

    “对,好了不少。意识都清醒了很多。”

    百家挨的比较近,互相之间多少的有些熟悉,他没想到他的弟弟还有好的一天,那可真是医术高明了,这样的疑难杂症还能够治好。

    第二天,准备好了锦旗。

    他带着自己的弟弟,租了个黄包车。

    “先生要去哪儿?”

    “大药房。”

    “大药房?得嘞。”

    他看到了客人手上的锦旗。依稀的看到了上面的字。

    “先生,你说怪不怪,现在去大药房的人比以前多了不少。药到病除,那儿的大夫医术真有这么好。”

    “你也认识字?”

    李老板有些意外,没想到一个拉黄包车的能认识锦旗上的字。

    嘉善,岁数小的认字的多,上了年纪的认字的少。

    上了年纪的普通百姓能识字的人不多。

    “认识的有限,就知道那么几个。”

    “你可能是新来嘉善的,大药房主要是药材好,虽然只有那么几味药,但都是名声在外的。”

    聊着天,没一会儿到了大药房来。

    这里的人比平时稍微多了点,但也不是特别多,买药的人也不多,一颗药就要百块大洋,舍得买的人都是些非常有钱的。

    李老板带着弟弟走进了大药房,一进门就跟掌柜说着:“大夫,吃了您的药,我弟弟的病症好了不少,提了一些礼品还有这面旗子您一定得收下,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大夫的医术好,确实能收到不少的礼品。

    这也是钱的一个来源。

    有些大方的病人给的也就越多,医术越高的能得到越多。

    “大夫,我这次过来是想要再买上五棵。钱也带来了,这是五百块钱。”

    多买上一点,对他弟弟的病症也会更好。

    “没有问题,牛黄丸,我们大药房还配备了很多。”

    掌柜的都没想到还能有这奇效,病人家属亲自送锦旗来,这效果不低于在报纸上打广告。

    要不是全都知道,他都怀疑,这个人是不是专门请来的托。

    开店卖东西请托在后世是个老套路了,在这个年头的人用的还是比较少。但是嘉善不一样,很多的店铺都有请托的经历。

    周围有着些客人听到了他们的话,将信将疑着,真的有这么好的效果。

    如果是一些普通老百姓的话肯定就信了。

    但是他们大多是一些有钱人,心眼多,没那么容易相信别人。

    “老李。”

    这里头还有个熟人。

    “药到病除,老李,这药真有这么好,你还送锦旗。”

    李老板:“当然,我弟的情况你也清楚,可是现在你看看他。还能背诵古诗了。”

    他弟的精神方面有点问题,虽然十多岁了,但是其智力行为还停留在七八岁,某些方面连七八岁的都不如。

    十年前发过一次高烧,没来得及救治,烧坏了脑子,至此后就一直停留在了七八岁的时候。

    “真有用?”

    “不像假的。”

    “我认识他,李老板,卖茶叶的,在苏州有个茶庄。我买过他家的茶,现在嘉善的一些洋人就很爱喝茶。”

    其他的人开始讨论着,有着好几个人认识。

    确定了这件事的真实性。

    纷纷想着这药丸也太厉害了吧,傻子都能治好转。

    要是聪明人岂不是能变得更聪明。

    这样想法的人不少。

    百个大洋而已,穷人买不起,但是对他们这样的人,百块大洋还是拿得出的。

    有着不少的人都去买了几颗,想着试试看。

    掌柜的:“多谢李老板的礼物,那我就先代为收下了。”

    “您就该收下。”

    把锦旗挂在了大药房内。

    没一会儿,牛黄丸就卖出去了好几百颗,这儿也是几万块钱。

    和烟酒比起来还差了点。和板蓝根那种大销量全国销售的也不如。

    量很大,足足有几万颗,能卖。

    并且已经安排人去搜集牛黄了。

    只不过想搜集到太难。

    宰杀牛很少,就算杀了牛,数万头牛里面可能才一只能有牛黄,属于可遇不可求的宝贝。

    这一天买的人很多。

    接下来的人也有不少人买的。

    有一个人买到之后回去。

    他家竟然也是开医馆的。

    “大药房的牛黄丸听说药效很好,卖疯了,二叔,咱们好好的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制造出来。一颗药就敢卖百块大洋,别人还愿意买。我是想不通。”

    嘉善的药房有很多。

    大药房就一个。

    十多年了。

    嘉善每年都会来新人,过来的新人都是家底清白的。

    嘉善的城区也是越来越大,装下两百万居民了,可以说的上是现在人口最大的一个县。

    “大药房的药确实不错。同样的药,他家的药效就是会好很多。我都想不通其中缘由。”

    东西都是闰土空间里头的最好。

    就算在外面,把空间种子搞出来的,种出来的效果,也是远不如空间里头本来的。

    他刮了一些药丸的药粉下来尝了尝。

    “药味非常的浓郁。”

    他想要清楚是分别是些什么原料。

    这几天大药房的牛黄丸卖的非常火爆。

    每天都会有不少的人到那边去。

    时间流逝。

    特务处成立了一年多,现在办事越来越老辣。

    两年时间。

    再次把嘉善换了一次血。

    在嘉新同样也是杀了一大批人。

    让很多的人再次认识到了闰土。

    做事什么的,都会按规矩来了。

    宣统三年,广东起事。

    一百多名敢死队员攻入总督衙门,纵火焚烧督署。冲出督署后,转攻督练所,途中与清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展开激烈巷战。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孙先生的起义再次失败,屡败屡战。

    起义敢死队员被俘不少。

    清廷将军与水师提督会审这些人。

    认为都是一些有本事的人,动了恻隐之心,觉得可以留下林觉民为清廷所用。但若不从,只能杀掉,是后患。

    大牢。

    广东将军正在会审。

    “据查,林氏在福州是名门望族,住在三房七巷当中,你为什么还要跟着孙反朝廷。林绝民,你一表人才的,家境又不错,为何非要和乱党裹在一起呀。”

    “张明齐,你为什么躲在暗处?你怕什么。”

    会审的房间还算不错。

    林绝民受了大刑,没一块好肉,可依旧轩昂。

    房间就一个窗户,他现在正处于阳光下。

    “我怕什么?”

    “你怕我们年轻,我选择了死,可是我依然年轻。你虽然苟活,可是你已经老了。你读过天演论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你有没有想过当今世界列强有哪个国家不是因为格命得以强盛。中国岂能不思格命。”

    “国家大事,不是你们这些”

    “孙先生说过,中国积弱,在今天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王氏宗亲,贵族官吏,因循守旧,粉饰虚张。而老百姓呢,各个都是苟且偷生蒙昧无知的。堂堂华夏,不齿于列邦,被轻于异族。”

    “年轻人,朝廷也不容易。”

    “朝廷?朝廷把香江割给了英国。把湾湾割给了东瀛。这是朝廷该干的事?这样的朝廷留有何用?”

    “我审你,今天倒变成你审我了。”

    “因为你对我无从审起。”

    “林绝民,本官有意对你法外施恩。”

    “不必了,我们一同举事,一同赴死,我不能例外。”

    “可你这么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

    他很欣赏这个人,但是不能为朝廷用,那就是对朝廷有着大的危害,是祸患,直接把人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