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觉醒时代:从少年闰土开始 » 第一百七十四章 翻倍

第一百七十四章 翻倍

    上海滩。

    一个报童拿着手中的报纸。

    “卖报卖报。嘉善日报,张若松张知府,发表战争中的东瀛人文章。申报,上海滩耶松船厂工人罢工,上海滩南洋公学发生***、爱国学社设立、爱国女学创办。青年文摘杂志,刊载任公先生文章,少年中国说。”

    报童在卖力的喊着。

    “小孩,过来。申报多少钱,来一份。”

    “四个铜板。”

    申报比较的牛逼。

    几十年前就创办了。

    被称为现在国内的《泰晤士报》和《***》。

    老外在上海滩办的。

    算是历史最久,影响力最大的一份报纸。记录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情况。

    同治时期就已经创办了。

    申报刊发的这些消息,不是来自官方的通报,而是通过自己的信息渠道获得的独家新闻。

    或许因为是洋人办的,又是在上海滩,发布了很多比较激进的消息,朝廷还是没有搭理。

    现如今其他的报纸,都比不上申报的影响力。

    看到了船厂工人罢工的消息。

    上海滩时不时的就会出现罢工这样的事情。

    因为拿不到工钱,或者克扣了工钱。

    也不算是特别大的新闻。

    “那个是什么报纸?”

    “嘉善日报。”

    “嘉善日报?多少钱?”

    “一个铜板。”

    “这么便宜。”

    买报纸的人都有些震惊。

    一个铜板也太低了一点。

    “那个杂志呢,就那个青年文摘。”

    “也是一个铜板。”

    报纸还好说一点,连杂志都是一个铜板就更加的好奇了。

    总共也才两个铜板,上海滩有钱的人还是有不少的。

    两个铜板,跟没花钱一样。

    “我都要一份。”

    看了下上面的内容,震惊其胆大。

    他知道嘉善。

    毕竟挨着上海滩,总归是听过的。

    没想到会这么的胆大。

    看了下上面的内容。

    其中有几个比较感兴趣。

    这第一期的报纸,主要说了些嘉善的事情。

    好比,嘉善的农商银行正式在上海滩创立。

    嘉善大学的一些事情。

    除了编辑部的人,嘉善的一些文人也有贡献文章。

    不过基本上都是文言文写的。

    只有闰土写了一两片,通篇都是白话的口吻。

    上海滩这边不少人都买了嘉善日报,便宜是其中的一个很大原因。

    “这篇战争中的东瀛人写的非常贴切,我去东瀛留学两年,东瀛人极端保守我不知道是否和他们的生活地域有关系。或者和他们的土地文化有关系。总之极端保守和内敛。一旦爆发起来真可怕的样子。

    东瀛的土地资源极为缺乏没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从而导致了东瀛人从内到外产生了一整套维护个人和集体,个人与外界的生存准则。因为人多。所以这种准则显得极为苛刻。从而转变成为他们的民族特性。

    这极端自律会造成什么结果呢?没错那就是极端的压抑。极端的失去自我。以及极度的病态。

    同样因为他们极端集体主义的准则所以他们也会产生极端的自我主义,这种情况往往是一群士兵萌发了一种思绪接着这种思绪则会传染。

    我在想着,这位张大人是不是也曾在东瀛生活过。不然不会这么的了解他们。”

    现在的人,去东瀛留学的很多。

    国外喝洋墨水的,估计去东瀛的得占一半。

    大清以前,东瀛人都是要到国内来学习。

    没想到现在却变了。

    不过向先进一点的学习,这是没错的。

    “你这个杂志只要一个铜板?”

    “对。”

    “现在还有多少份?”

    “四五十份吧。”

    “我全要了。”

    有一个人直接在报童手里把几十份杂志都要了下来。

    当即去了最近的一所中学。

    摆下了摊位。

    “青年文摘,都来看看了,当今最好的杂志。刊载了梁先生所写的少年中国说,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把文章的最精彩的内容念了一遍。

    念的非常激情,果然吸引了一些学生过来。

    “青年文摘?这是新出来的杂志吗?之前怎么不知道。”

    “新的杂志,看看梁先生所写的少年中国说。”

    “多少钱?”

    “十个铜板。”

    对于杂志来说,十个铜板都是比较廉价了。

    但是他可是一个铜板买过来的。

    现在十倍卖了出去,非常的满意了。

    “我要一本。”

    当即就卖了一本出去。

    他比较的会做生意。

    把文章中的内容给念了一下。

    “我能看看吗?”

    “不行不行。”

    杂志报纸,这些东西跟别的商品不一样,看完之后的价值就大大降低了。

    估计看完之后就不会买了。

    “这样吧,试看三分钟。三分钟看完之后,你再决定要不要买。”

    三分钟的时间,估计连那篇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都看不完。

    现在的人看文章跟之后看网文不太一样,看的都非常的慢。

    毕竟不少都是用文言文写的。

    看起来会稍微的麻烦一点。

    听到能试看三分钟。

    过来的人都拿了一本杂志看着。

    一会儿的时间。

    “停停,你免费观看的时间到了。”

    “多少钱来着,这本。”

    “十个铜板。”

    “行,我给你十个铜板。”

    三分钟,才把第一篇文章看了一半。

    正看到激动的时候,杂志被摆摊的老板给拿了过去。

    心里痒痒,一下子就成交了一单。

    继续下一个。

    “你买不买啊。”

    “我也拿一本。”

    没一会儿就卖出了大半。

    这个试看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这个老板比较的聪明。

    他从报童手上把杂志全买下来就非常的聪明,知道能赚钱。

    慢慢的还剩下了几本。

    改了下价格。

    八个铜板。

    小半天的功夫。

    几十本一下子都卖了出去。

    本来他这儿的价钱就是属于比较便宜的。

    再加上学校外边卖,买的人多。

    要是去个别的地方,比如说工厂,可能一本都卖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