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觉醒时代:从少年闰土开始 » 第一百四十章 教育

第一百四十章 教育

    民心所向。

    基本上都领到了种子。

    土改这玩意,让周边县城的人不少都知道了。

    不过土地的所有权还是在县衙,农户只能使用。

    使用不用交税,跟自己的一样,甚至更好。

    就好像当初闰土中了举人,他那个村子的人把地放他名下来了一样。

    两个月的时间,新加入的那五百人的护卫队经过了两月的训练多多少少也像些样子了。

    继续扩充。

    又招了五百人。

    目前主要的经济来源还是闰土空间中的东西。

    差不多有着百万银子。

    百万。

    对于朝廷来说,可能给老太后修座宫殿就花的差不多了。

    但对于一个县城,这是一笔巨款。

    能做的事情很多。

    百万的银子,在县城中,首富也拿不出这么多来。

    如果在杭州城,有百万两银子的不少。

    不过能拿出这么多现银的估计也没得。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一百万,够一个知府贪一辈子的。

    知县的俸禄一年不过五十两,县丞不过四十两。

    忒少了点,不过基本上都会有背的法子搞钱。

    一个县城的经费一年可能就几千两,存留银太少,那么就要想办法节省各项开支,啥事也办不了,不及一个大地主的年收入。可想而知,县政府的财政压力有多大。闰土不一样,这百万两都能拿出来用。

    明代的赋税一部分为钱,一部分为粮食,而清代则是统一交银。

    明代留给地方的经费占了一多半,上缴朝廷的大概三分之一有余。这就意味着,地方州县乃至三司都有足够的经费,不用自掏腰包。

    清代的情况就不同了,自顺治末年开始,直到康熙初年,朝廷不断减少地方存留,从最初的一半左右减少到不及八分之一。这样一来,地方的经费就不能保持正常的开销,这就导致了州县等基层官员要自掏腰包。显然千里当官只为财,自掏腰包肯定是不现实的,所以就有了名目繁多的加派、加征,还有就是以火耗为名,大肆敛财。

    就很少见有不敛财的官员。

    顺治初年,一个县城可能有一万两银子的存留。

    到了康熙乾隆,直接少一半。

    现在更少。

    官俸,知县五十两、县丞四十两、典吏三十两、县儒学的人总共八十两,两百多两。

    衙门办事人员吃饭的钱,门子、皂隶、民壮、仵作、禁子、马快、轿伞扇夫、斗级、库丁、铺司、更夫、火夫、吹手、天坛户、斋宫夫、先农坛户、马夫、门斗、膳夫、斋夫,一百多人,一年一千出头点。

    每年的祭礼一百多两。

    杂七杂八加起来,估摸着两三千两。

    而以往的话,实际收的赋税,大概能有四五万两。

    其他的就进了官吏的腰包。

    县令分大头。

    可能直接要三千两左右。

    也不算太多。

    年俸五十两对县令来说那肯定是少了。

    每个月多加一百两银子,不算多。

    毕竟县城的一把手。

    剩下的其他人分。

    会拿出一半多点来作为县城的开支。

    想要发展首重教育。

    读书的人没有几个。

    只要是识字的,闰土基本上都招了过来。

    还是太少太少了。

    人才非常重要。

    要大刀阔斧的干,就需要大量的人。

    护卫队的好说,有把子力气就行。

    识字的真不多。

    上过一两年私塾的都少。

    闰土要办学校的话肯定是新式学堂。

    教导那些比较实用的。

    这么多的岗位,教个几年就需要拿来用的那种。

    甚至那些识字的更好,再学习一下。

    算术,历史,地理,体育,绘画,生物,化学,医术,土木。

    直接把新安排的教育局的几个人叫了过来。

    “教育,接下来主抓的重点。县城中每个镇子需要有一个小学一个中学。县城需要有三个中学,三个大学。县城中所有的孩童都需要读书。你们制定一个章程出来,银钱方面不是问题。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统统不要学费。伙食费也不需要,县衙承担。跟土改一样,强制执行,凡是适龄孩童都需要到学校中来。实行义务教育。”

    “大人,这,史无前例。”

    “既然没有前例,那就从嘉善开始。义务教育,也就是统一运用公共资源保障所有适龄儿童接受的教育。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强制、普遍与免费。凡是适龄儿童都应强制接受教育的义务,并且教育对象没有阶级或是出身的限制,此外还必须是免纳学费的。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和世俗性。义务的含义包括父母与家庭有使学龄儿童就学的义务,设校兴学以使百姓享受教育的义务,以及全城有排除阻碍学龄儿童身心健全发展的种种不良影响的义务”

    “前例也是有的。德国,工业革命后,义务教育发挥着使人们掌握工业知识的任务,义务教育的时间也由最早的3个月至6个月,发展到6年,直至9年。才符合当时科学发展水平和高度以及可以掌握当时工业制造的基本操作。”

    “任务很重,增加教育投入。”

    “大人,这件事情的难度太大了,闻所未闻。”

    闰土:“必须去办,全城所有人都能配合。”

    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先建学校。

    其他的人都被吓住了。

    闰土这是在改革变法啊。

    可是京城赫赫有名的戊戌变法都失败了。

    菜市场都杀了六个。

    还包括谭大人这个鼎鼎有名的人。

    京城失败了,自家的大人就到嘉善来搞。

    还搞的更加的剧烈。

    但是连土改都给完成了。

    这个教育应该会轻松一点。

    “大人,我还是觉着难度太大了。”

    “说说看?”

    “学校,还有老师。咱们县城共有民众二十余万。其中适龄孩童少说得有几万,还有女子学堂,在江浙地区也没听说过什么女子学堂。这么多的人,就需要足够的学校,这么一大笔钱。还要足够的老师。”

    “这需要一大笔的钱,数万两银子可能都少了。”

    “钱不是问题。我会把钱拨给财政局,到时候你去就行了。”

    至于建房子什么的,闰土亲自去看着。并且现在水泥厂也搞起来,自己就有原料。想着在三个月内,把所有的学堂都搞起来。招老师。花大价钱招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