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业帝国之崛起 » 第五十三章 北地大屠杀——百年争锋的开始

第五十三章 北地大屠杀——百年争锋的开始

    若是论及业武帝圣治时期的各方面,无疑都是积极向上的。

    但期间也是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情就是影响了大业帝国一百多年的北地大屠杀。

    圣治九年(公元442年)三月份,北方雁门关发生了小事情,但这件事情却是一个导火索。

    自从正华九年(公元433年)业魏双方签订合约之后,两个民族之间已经和平共处将近十年了。

    但因为曹达,甘祖都是因为北魏鲜卑而亡的,吴承宗对于这个种族本身就没有什么好感。

    再加上之前齐王之乱,太原城内鲜卑族打开城门,迎接拓跋黎入城,彻底惹怒了吴承宗。

    但因为国家百废待兴,力量虚弱,吴承宗只想着恢复民生,所以就没有做什么。

    但却给业朝北方的鲜卑族定下了极其苛刻的生存条件。

    比如说他们的税收比起业朝汉人多了一半,并且汉人杀鲜卑人,只需要赔偿一只羊而已。

    而鲜卑人杀汉人则是要满门抄斩。

    如果不是真的厌恶鲜卑族,吴承宗这位帝王不可能把民族问题搞得那么紧张。

    那为什么面对这种高压政策,鲜卑族还是要留在业朝呢?

    原因很简单,业朝稳定。

    当年鲜卑入主中原也不过是占据山西河北地区,到了现在,北魏盘踞草原,隔三差五过来打劫,但却不会掠夺鲜卑人,并且还要依靠业朝内部的鲜卑人带路,打开城门之类的。

    所以说他们在河北比较安全,如果是回到草原,面对业朝的进攻只能颠沛流离。

    虽然说业朝对鲜卑人很盘剥,但很少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

    而这一次发生的事情却颠覆了这种情况。

    简单地说是一个鲜卑族人因为侮辱了一个汉人女子,被官府追杀,为了活下去,叫上自己的一群鲜卑的狐朋狗友,反杀军官。

    这时候为了大家一起活下去,就只能发动各自家人起兵(杀业朝汉人满门抄斩),随后集合了几百人偷袭雁门关!

    雁门关作为业朝防范北魏的关卡,拥有两万多业军把守,所以说这些人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但这件事情传到长安依然是引起了震动。

    中书省御丞梁言(梁锐文长子)上书说:“鲜卑族人卑鄙无耻,不兴王化,应分而治之!”

    尚书省丞相宋寖也是同意这个观点:“鲜卑蛮夷,应当恩威并重!祸害河北数十年,应迁入内地,汉化之!”

    对此,吴承宗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而是说出了一句出乎意料的话:“鲜卑魏,当灭之!”

    皇帝要北伐了!

    这个消息传到大江南北,举国上下震动。

    自从圣治年来九年,皇帝从来没有开启一次大战,控制河套和灭仇池都没有开打,但是现在,沉默了那么久的大业这一次要一鸣惊人了吗?

    在洛阳的吴立炎闻言并没有说什么,准确来说满朝文武都没有几个人反对北伐,毕竟鲜卑北魏还拿着他们的平城,六镇地区呢,这些地方是中原防御北方的桥头堡,被北魏拿着实在是不好受。

    但他们却担心此战可能会损失惨重,因为北魏这些年来也是不断的扩张,柔然大片土地都已经沦入拓跋黎的手里。

    柔然入侵山西,可汗吴提死了,六七万骑兵也是全军覆没,拓跋黎为了扩张自己的实力,当然是不留余力了。

    所以大业蒸蒸日上,北魏同样是成为了北方巨无霸。

    东到高句丽,西到西域,北到北海,都变成了他们的地盘。

    根据北魏官方统计,圣治九年的北魏拥有二十多万骑兵,可动员的青壮年超过了六十万人。

    一旦逼急了北魏,一场举国之战就会爆发。

    吴立炎自然是不害怕的,他有信心自己可以横扫千军,现在的大业组织三四十万的骑兵也不难,只不过想深入敌后铲草除根恐怕后勤方面会崩溃。

    四月份,吴承宗调遣征伐营十五万,北骑军十二万,都护府军十万,宿卫军八万,全面进入河北山西地区。

    这几乎是倾巢出动精锐部队了。

    一时之间,雁门关,太原,幽州,常山,广宁等地区堆满了人。

    四十多万大军在边境线上,吓得拓跋黎也是慌了起来,连忙向长安和洛阳方向派遣使臣。

    北魏使臣对吴承宗卑躬屈膝的认错,并且说业朝境内的鲜卑人所作所为和他们没有关系,希望大皇帝可以原谅他们。

    洛阳方面,北魏使臣则是对吴立炎痛哭流涕,希望他可以帮帮忙劝说吴承宗退兵。

    吴立炎也是很无奈,这一次吴承宗并没有让他出征,而是令宋寖为元帅,宇文延,张升,甘赢等人辅助,各自镇守一方。

    事实上宋寖本人也是满头雾水,不明白吴承宗想干什么。

    因为吴承宗派遣了几十万大军北上,但并没有给他们足够的粮草和武器,甚至于攻城的装备都没有。

    这是想干什么?

    可是不管他怎么问,皇帝都没有给他答案,只是让他原地待命。

    到了五月份,吴承宗召见吴立炎,交给了他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就只有一句话。

    “勿使北地再有异族!”

    吴立炎人傻了。

    他没想到自己老爹那么大把年纪了,竟然如此狠辣,他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在北方来一次大屠杀,除了汉人之外的种族,全部杀光!

    五胡乱华百年,北方大乱,各民族混居了那么多年,早已经产生了默契,甚至于民族融合已经开始了。

    河北地区的其他族人加起来都超过了百万,真的要杀,那就是一场滔天大祸啊!

    对此,吴立炎磕头,请求吴承宗收回成命,但吴承宗却告诉他,这件事情他不干,有的是人干。

    面对这种情况,吴立炎除了接受,别无他法,所以再次请求,希望可以缩小范围,只是斩杀鲜卑族人。

    吴承宗再三考虑之后同意了。

    随后吴立炎就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了太原,随后召集宋寖等高级将军,把皇帝的意思说出来,一时之间,宋寖等人震撼。

    诚然,鲜卑人经常帮助北魏,但那也是少部分,绝大多数人是想着好好过日子的,皇帝以偏概全,要全部屠杀,的确是太残忍了。

    作为一个统御万邦的九五之尊,他为什么容不下自己的子民呢?

    宋寖希望吴立炎可以忤逆皇帝,拒绝执行,但遭到拒绝。

    这件事情没得商量。

    所以他们只能执行命令。

    五月下旬,在大业北方的四十多万业军突然扩散,对各个地区的鲜卑族人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一时之间,北方血流成河,就算是汉人看见这样的场景也是吓得不敢出门,惶惶不可终日。

    这场屠杀持续了一个月,找到六月下旬吴立炎才下令停止,并且率领大军缓缓撤退,回到原来的营地。

    一个月内,业军屠杀鲜卑族人达六十多万!

    这个消息传遍大江南北,不管是业朝内部异族还是北方,无一不是惊骇不已。

    那些被迁入的匈奴人以及北方的其他族人都惶惶不可终日。

    北魏皇帝拓跋黎得知也是吓了一跳,没想到吴承宗那么狠!

    这时候北魏贵族也是建议,他们也把北方汉人全部屠杀,让业朝知道他们不是好惹的。

    这个建议直接被拓跋黎拒绝了。

    屠杀汉人?那就是真的要和业朝开战了,他们还没有这个胆子。

    只不过吴承宗的这个行为实在是太恶心了,具体的影响就是鲜卑族在未来百年时间里依然盘踞北方草原,并且哪怕是被宣帝,文帝,明帝祖孙三代连续北伐出击打成残废依然没多少人投降。

    甚至于他们在山穷水尽的情况下选择了玉石俱焚,极大的消耗了业军的战力。

    就是因为这场大屠杀让那个时代两个种族之间彻底决裂,就好像现在的中国人和鬼子一般。

    汉朝北伐匈奴,匈奴都连续有人投降,愿意迁入汉地,到了业朝和鲜卑,几乎没有这种情况。

    这就是吴承宗圣治时期最后做的一件大事。